APP下载

三晋文化融入传媒类高校课程体系探索

2022-06-30卫晓京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融入路径文化自信课程思政

摘要:三晋文化是指中华文化中特属于山西地区的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三晋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自身的作用。文章致力于三晋文化融入传媒类高校课程体系的研究探索,采用文献研究、定性分析等方法,通过总结三晋文化的内容和特征,分析得出三晋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三晋文化融入传媒类高校课程体系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传媒类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同时,探索三晋文化融入传媒类高校课程体系的路径:从优化课程目标、创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完善评价体系等路径提高传媒类院校课堂教学效率和课程思政效果,更好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传媒类人才。

关键词:三晋文化;传媒类高校;文化自信;人才培养;课程思政;融入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9-0087-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山西省高校外语教学与研究专项课题“新媒体助力山西文化对外传播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XSKL2021SX0085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深层次的力量。文化的繁荣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強弱、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自己国家的文化建设。中国也不例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

三晋文化是指中华文化中特属于山西地区的文化,因为在春秋时期,山西是晋国的所在地,到赵国时则分为韩赵魏三国,后人则以三晋指代山西省。

传媒类高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复合应用型传媒人才,将三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传媒类高校课程体系,有益于增强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效果,在增强文化自信方面更有重要意义。将三晋优秀传统文化与传媒类高校各课程相结合,要求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改革,在教学中注入传统文化的血液,引导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学习专业知识,在跨文化交流和对外宣传中讲好山西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服务于地方、服务于共建“一带一路”的宣传工作人才。

一、三晋文化的地位和特点

山西的历史素来有明确的发展路径,其文化传承也异常清楚,在总体格局上没有缺失。这片土地上发生了许多历史故事,不论是旧石器时代的史前文明,尧舜禹的开疆拓土,夏商周的封建王朝,还是雄浑壮阔的晋国争霸,都完全不同于其他任何区域,随着历史的积淀,越来越光彩夺目。这片土地上孕育的独特历史文化不仅是一个统一整体,而且领先于其他区域,另外还酝酿了独具特色的三晋文化风格。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文明,显示出显著的地域特征。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三晋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悠久文化的摇篮,从这里衍生出整个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而地处黄河流域的三晋又是黄河流域的文化中心,其文化在中华古文化的总体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近代以后,三晋人民反帝、反封建、反侵略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又赋予了三晋文化新的时代内容。山西的历史文化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深远的价值影响,原因在于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善于融会贯通。山西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向来有着开明的思想和广阔的视野。晋文公背井离乡漂泊在外多年,其间从未停下探索求真的脚步,将其他区域的文明与故乡的文化相结合,使山西的文化在形成初期就具有开放而稳固的基石。发生在山西大同的胡服骑射,就是赵武灵王勇于改进中原作战方式、增强作战能力的典故。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善于任用贤能,不拘一格,不论出身背景,将各地人才揽入麾下,正所谓“楚才晋用”。

第二,始终脚踏实地。山西人认真扎实,关心弱者。这里的人们相信埋头苦干才能出业绩,因此一路走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时刻。

第三,勇于开拓创造。在封建时代,文学领域的许多杰出人物均出自山西,为后世留下了精美绝伦的唐诗、宋词、元曲,以及一大批小说名著。这些文学作品体现了山西人善于融会贯通、始终脚踏实地的特点,同时还有了全新的发展演变,成为中华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三晋文化的内容

(一)历史文化

太行以西,表里山河,这里最早叫中国。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尧、舜、禹皆在山西建都,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建立在山西境内,晋文公定都曲沃,李渊李世民父子从太原起兵、灭隋建唐,明清晋商创造了历史上的商业奇迹。历史上,与山西有关的名人数不胜数,晋文公重耳、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薛仁贵、女皇武则天、狄仁杰、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白居易、柳宗元、温庭筠、司马光、元好问、关汉卿、罗贯中、傅山、杨深秀,等等。

(二)思想文化

三晋大地是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主要发源地。韩国的大思想家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在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的三晋大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以张仪和公孙衍为代表各大纵横家施展才华的主战场。作为“战国四公子”的信陵君和平原君也在这里“养士”,对后世士大夫产生了深远影响。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为代表的兵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进入近现代,许多志士仁人为了民族大义抗击侵略的军事思想也在这里形成。

(三)科学技术

三晋地区自古以来为农耕区域。许多与农垦、水利、天文相关的科学技术在此诞生。翻耕、农田中耕、开凿郑国渠、《甘石星经》都是杰出代表。

(四)文学艺术

有许多古代神话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如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在旅游资源方面,云冈石窟、五台山、平遥古城等世界文化遗产享誉海内外,晋祠、双塔寺等是省会太原的代表性景点。

(五)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2]。也是“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留下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其中不仅有建筑、遗址、文物等物質文化,如长治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太原彭真纪念馆等,还有太原战役、刘胡兰等红色故事。山西的有志青年奔赴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第一线,很早就成立党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展革命武装斗争,是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通道和前进阵地,是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三大革命根据地所在地,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三大主力师所在地,是华北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和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经是前进基地、兵源基地、后勤保障基地、干部输出基地。很多英雄人物都在这里留下动人的故事,留下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吕梁精神等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今天的中国青年,在新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三、将三晋文化融入传媒类高校课程体系的意义

我国的传媒类高校一直都在突出自己的传媒行业特色,加强文化创新和社会服务,努力培养能够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传媒业发展新趋势的新型复合型传媒人才。在课程体系中融入三晋文化,有利于培养具有文化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传媒人才。具体如下:

第一,将三晋文化融入传媒类人才培养体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上讲述山西故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学习困难。学生带着强烈的文化自信和爱国热情参与课堂教学,在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中学习语言知识,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克服困难的决心也更加坚定。

第二,将三晋文化融入课程体系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在传媒类高校课程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鲜血液,是对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发展,有助于丰富和健全教学体系,使课程教学更具生命力。

第三,将三晋文化融入传媒类人才培养体系有助于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山西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正符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要求。传统文化在育人方面是典型的生动教材,能使课堂教学更具亲和力,使课程思政建设更具针对性。近在咫尺、触手可及的山西优秀传统文化输入为课堂教学带来强大的思想精神支撑,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较为亲切易懂,适合在学生中普遍推广应用,方式较为灵活,学生也很容易自觉投入其中。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晋文化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有助于学生学习革命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建立文化自信,坚持党的领导;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跨文化交流活动中,弘扬和传播山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四、将三晋文化融入传媒类高校的路径

(一)优化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校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并且这个主体的范围较大,覆盖全校的每一个学生。因此,各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必不可少。课本的内容可以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方式也可以根据课程思政建设的需要而丰富和完善,在课堂上逐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政教育更加接近学生实际,同时也使学生对课程更有兴趣。在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爱国爱党爱家乡,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高校教育工作要求立德树人,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前提是立德,是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少数学生受西方多元化思潮影响,产生了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学习只是为了考试,忽略了提升自身思想道德品质,远离了艰苦朴素、埋头苦干、服务群众的好习惯。面对这种情况,教学不应该仅仅作为学生应试和就业的工具,而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立场坚定的综合型人才。

(二)创新课程内容

一是充分利用山西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山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中,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每逢中华传统节日、山西传统节日之际,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观摩、讨论周边文化资源,如红色革命根据地,以及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晋商大院、晋祠、双塔寺等。为学生布置文化翻译任务,既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又能传播山西优秀传统文化,还能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优势和价值,提升辨别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二是积极树立三晋文化榜样。山西历史上涌现的典型人物,都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学习的榜样。他们中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智勇双全的军事家、功勋卓越的革命家、文思泉涌的文学家,也有平凡的农民。他们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足迹,为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他们的故事、作品、精神都可以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素材,成为艺术高校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和山西故事的素材。

教材中有人文思想、风俗习惯等文化内容,教师应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资源,将立德树人的要求全面深入地贯彻在课堂教学中,使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说服力,更有亲和力。

(三)改进教学模式

设计新鲜有趣的传统文化活动,如山西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征文、演讲比赛,开展各类选拔比赛,引导学生推广山西的特产、旅游景点,组织学生罗列出山西美食的宣传路径,画出山西面食走向世界的路线图。引导他们在国际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山西故事。将山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中,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只是走马观花式游览,而是饶有趣味地主动参与其中,在组织、协调、参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吸收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特色鲜明的文化环境中耳濡目染,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传媒技能得以增强。

(四)完善评价体系

对语言教学质量的考核不应局限于语言技能本身,而应当将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养纳入其中,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他们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学习。

五、结语

将三晋文化融入传媒类高校课程体系,要深刻把握三晋文化的内容和地位,在目标、内容、模式、评价体系上创新,使课程教学不再止步于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再拘泥于课本内容。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融入三晋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学习效率。创新教学模式,将三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知识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努力营造一个具有三晋文化特色的教学氛围。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创新体系,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导他们在国际交流中弘扬山西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出既具备国际视野又富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社会主义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 张洋.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001).

[2] 陈远宏.“三全育人”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探究[J].汉字文化,2021(8):186-187.

[3] 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当代兵团,2021(10):6-9.

作者简介?卫晓京,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融入路径文化自信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关于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高职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路径的探索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