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阅读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路径

2022-06-30刘莉华

天津教育·中 2022年6期
关键词:文本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刘莉华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地位举足轻重。如何抓好阅读教学是一个值得广大初中语文教师不断探索、研讨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有效提升现代文阅读教学效果创新路径进行探讨。

一、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整合经典阅读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初中生如果可以通过阅读打破时空界限的外部联系,就能真正进入积淀了传统民族文化和优秀人类文明的阅读世界。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一般采用“涵咏”“吟诵”“体味”“妙悟”“入神”等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文本的解读,一方面,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体会、感受和思考,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整合经典阅读教学的文本内容,达到多读促学的效果。

其实,初中教材中规划的阅读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分整合经典阅读教学内容。如果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阅读教学时,可以有效利用教材中的经典阅读作品开展拓展教学,创新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使传统阅读方法与现代阅读方法有效融合,才能实现多元化、深层次的经典阅读教学。

(二)有利于构建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模式

其实,考试只是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已经将考试作为开展阅读教学的指导形式,一切教学行为都以考试成绩为准绳,导致初中语文教学还未建立起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

在语文教育不断改革的同时,按照新课程标准的指导,“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初中生作为教育对象的主体,他们存在共性的同时却充满个性,个体存在绝对差异化。顾名思义,初中语文教师更应该重视对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充分利用情境阅读教学法营造阅读场景,对阅读文本进行多层次解读,在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记忆的同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最终构建起充满个性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挖掘阅读文本的深层次内涵,通过精心设计阅读教学问题,促进文本解读,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构建个性化阅读课堂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创设教学情境,引发情感共鸣,在教学场景中促进学生与阅读文本中的角色的对话和情感交流。

二、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

(一)阅读教学文本解读方式单一化

在语文教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教材是初中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唯一准绳。因此,无论是在备课阶段还是课堂教学阶段,初中语文教师过度侧重于教材中的阅读文本,导致教学文本过于单一。在备课阶段,初中语文教师通常会使用与教材配套的教辅参考书,照搬书本内容,既未积极组织课外阅读,也未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融入自己对阅读文本的见解,同时还忽视了培养学生对阅读文本的解读过程,这样一来,既没有充分挖掘出阅读文本的有效内容,也没有发挥出课堂阅读教学的重要价值和积极作用。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阅读文本都堪称经典,值得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元化的文本解读方式引领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深层次的解讀和鉴赏,在深入了解经典阅读文本内容的同时,有利于提升学生整合经典阅读教学内容的能力、提升文学素养、增强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效果。

但是在实际的课堂阅读教学中,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对阅读文本的解读方式仍然比较单一,因此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第一,初中语文教师的授课内容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因为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只重视教参和练习册等辅助工具书上的阅读文本,备课阶段涵盖的内容解读也只针对阅读文本的表层解读,很少对文本内容和细节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导致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很难形成对阅读文本的深层次理解,缺乏代入感,也不会对类似阅读文本形成连贯记忆。第二,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评价比较单一。大部分学生都被唯一的“标准答案”固化了逻辑思维,逐渐在日常的阅读答题时形成了固定的阅读思考模式,很难引发情感共鸣,难以调动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二)课堂阅读教学内容模式化

第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侧重于考试内容,忽略了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将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第二,过度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初中学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第三,将中考的考点作为课堂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忽视了教材上其他阅读文本的重要作用,也不注重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第四,大量的阅读练习题占据了学生的自主课外阅读时间,忽视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语文的人文性特征。此外,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少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融入自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一味地根据应试教育的考试重点和相关题型来设置阅读教学问题,采纳机械化的PPT教案进行模式化教学,导致学生只会机械地记忆教师课堂上教授的阅读文本重难点内容以及解读技巧,遇到阅读题只会套用解题模板,缺乏对阅读文本的内容整合能力,很难升华主题,所以很难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语文素养,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也会一直处于瓶颈。

总之,处于课堂教学主导地位的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地充实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文本解读,注重调动学的阅读积极性,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学生才能形成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最后才有可能实现预期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果。

三、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采取小组课堂阅读学习模式,交流学习经验

小组课堂阅读学习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阅读能力,方便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不仅可以让组内学生进行头脑风暴,集思广益,而且能促使学生在课堂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互相交流阅读心得,最终达到提升课堂阅读教学效果的目标。具体方法如下:设置4~6人的学习小组,布置具体的阅读学习任务,课堂学习时建议小组集体商议,组内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以及辩论,组长负责协调组织,组内选好发言人和记录员(轮流制),提高每个人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可以借鉴“学生活动记录表”,让学生学会提前整理课堂讨论内容,促使学生踊跃讨论。在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我表达,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课堂阅读学习小组的得分可以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可以增加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但是,学习小组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有意义的学习小组能促进整个小组的平衡发展,让组员焕发活力,热情洋溢,从而增加他们在班级中的存在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采取小组课堂阅读学习模式,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去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实现学生自主管理一体化。

(二)优化阅读形式,调动积极性

作为语文课程建设的主导者和创造者,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应该在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同时,根据阅读文本的个性和共性,组织高效的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优化课堂阅读教学形式,调动学生进行阅读文本解读的积极性。顾名思义,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立足于传统的课堂阅读教学内容设计,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形式,比如演绎教学法和猜测式教法,这两种教学方法若运用得当,可以取得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

演绎教学法就是通过表演形式将阅读文本中的文字符号进行解读后的一种表现手段,引导学生深度解读阅读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威尼斯商人》的课堂阅读教学中,因为文中的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比如鲍西娅聪慧到令人感到可怕的程度,她抓漏洞设圈套做正义事,与她的见识与生长环境不能割离;夏洛克奸诈绝情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可作为商人的他富有责任感,最终的竹篮打水一场空也是感到悲惨;安东尼奥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勇气,敢于承担的勇气令人折服;巴萨尼奥是被命运眷顾的幸运儿,他用一腔热忱获得友情、爱情与后半生的衣食无忧;杰西卡为爱情不顾一切,不论好坏,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威尼斯商人》具有非常深刻的艺术价值,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采取演绎教学法引导学生加入到阅读文本的角色演绎中,学生能在角色体验中,重现戏剧情节,从而完善并创新阅读思维模式。

同样的,猜测式教法也可以运用于课堂阅读教学中,通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设想、辩驳以及创造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羚羊木雕》的课堂阅读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采取猜测式教法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好奇心,引导学生自发地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假如你是主人公,面对家人的不理解,你还会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吗?”因为阅读文本中设置的矛盾对学生来说是难以抉择的,主人公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但是父母心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由此逼迫主人公将羚羊木雕要回来,就形成了亲情与友情之间的矛盾和激烈冲突。这是因为观念差异导致两代人在对待人生、理想、亲情、友情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必然存在种种差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进行思考和抉择,不同家庭教育环境下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进行多种结局的猜想和构思,最终实现充满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教学。这样一来,可以真正地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不断优化阅读形式,创新教学思维模式,使课堂阅读教学焕发生机。

(三)创新阅读文本解读方式,引导学生参与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领会丰富的言外之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選择适合想象力培养的教学文本。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但是不是所有的篇章都适合让学生想象,而文学性很强的诗歌散文等就比较适合学生想象。其次,抛出具有语文价值的、符合文章整体教学目标的问题,激发学生想象。一篇文学作品有很多地方都可以去尽情想象,都可以去体会情感,但语文教学有着一定的目标与内容,教师要找到理解文章与发挥想象两者间最好的结合点。最后,引导学生按一定的层次进行想象。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想象不应是脱离语文目标的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发挥学生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层次,学生的想象力也要引导。例如,引导学生从视觉拓展到听觉、嗅觉,对阅读文本进行联想。这样层层推进的引导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可以让课堂阅读教学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感,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想象的魅力。总之,语文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潜能,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创设教学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语文作为一门具有明显人文性特征的科目,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就可以不断加深他们对阅读教学文本的理解程度,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创新教学模式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已经成了引发情感共鸣的有效方式。所以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阅读教学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或效果,利用视听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情境教学计划,将教学内容中的阅读文本合理地转化为视听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视听等感官形式的刺激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体会到阅读文本的情感主题,还有可能创作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本作品。

但是,阅读要读者用心去品味作者的心境和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感,以便于达到深层次阅读的目的,所以为了避免阅读的枯燥性,初中语文教师应注重教学方式的选择和侧重点,对情境的创设可以充分发挥初中语文教师的创新性和创造性,其实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足够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选择营造合适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乐趣,感受现代文阅读的趣味性,对阅读感兴趣是做好现代文阅读的重点。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中,以阅读文本《背影》的文本内容为例,根据文本中作者描绘的“我”与父亲之间告别的细节内容,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创设与“父爱”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通过回顾经典父爱影片、品鉴相关歌曲的形式将学生带入阅读文本的场景,在这个预设的场景中,引导学生一起回顾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温情时刻,在分享中理解《背影》的情感主旨,进而在学习中增强感悟能力。课后,还可以通过评选“最伟大的父亲”等活动举行小范围的班级作文比赛、演讲比赛表达自己出对父亲的深厚情感。由此一来,学生既完成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任务,还能在调动情感经验的过程中强化阅读效果。

四、结语

课堂阅读教学对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初中语文教师通过构建个性化阅读课堂模式、创设教学情境等方式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性,优化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思维模式。

猜你喜欢

文本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