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随堂美术画面背景处理能力的实践
2022-06-30季禾子
季禾子
低段美术随堂作业背景内容、形式单一,是图式期儿童的典型特征。针对如何提高低段学生画面背景处理能力这一问题,笔者以随堂作业为抓手,设计“三微”法,即微背景、微构图、微图库,通过“巧构背景点线面、巧抓构图、巧用绘画笔记”等策略改善作业背景问题。
一、背景问题探缘起
低段学生绘画时注重主体物的刻画,有些造型和颜色极具趣味,而 “背景”远不及主体物精彩,存在以下比较突出的现象:1.背景空白;2.背景内容、形式单一;3.颜色单一。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低段学生尝试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 “具体成果”的低段随堂作业画面背景是怎样的?应该符合以下特征:1.颜色、纹样合理,衬托主体;2.有内容可读,描绘清晰不笼统。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基于这样的现状和缘由,迫切需要开展提高小学低段学生处理画面背景问题的实践研究,丰富画面背景,提高画面布局的理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
二、“三微法”提能力
尹少淳教授说:“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把这些东西渗透到小学生的创作中,教学也就真正产生了效益,而沒有‘意识的’渗透,他们就会不断地重复过去,怎么会有进步呢?” 笔者认为,在改变画面背景“空白”现象时可以从“看的输入和画的输出”不断进行强化和巩固。看的输入,笔者必须让学生增强图像识读能力,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看的习惯。画的输出,必须是在正确输入的前提下,反复操练巩固,达到输出最优化。将学些内容组成具有练习和递进关系的课程,避免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三微法”,即“微背景”“微构图”“微图库”。“微”的意思是具体的,面向全体低段学生的,难度较小的。“三微法”渗透国家课程,可以辅助教师适量地自编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渗透其重复度,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具体操作措施如下:
(一)巧构“点、线、面”创造微背景
点、线、面是画面的基本构成元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点、线、面的呈现形式,用于填充背景,直接解决画面背景空白、单一的问题,以让学生逐步掌握基础的绘画技巧,拓宽思路,让画面背景更加丰富。策略如下:
花布法。一年级有“缤纷花布”一课,重点是图案重复排列的方法,由此获得花布涂色法。在二年级“田园风光”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把田园当作一块等待描绘的花布,在田园上播种自己喜欢的图案。花布法特别适合在画面主体造型、色彩比较简单的时候使用,
渐变法。渐变涂色法即颜色有规律地变化,主要让学生使用颜色渐变和点的渐变的方法填充背景。学生通过摆一摆画笔明白 “同色系”和“不同色系”,明白颜色的渐变规律。
留白边法。即图像边缘不涂色,能在视觉上加大形象的体积,突出画面主体,减少背景的涂色面积,也适用于物体外形比较复杂的图形。
波点法。学生欣赏草间弥生的艺术作品,感受大小不一、颜色不同,或有规律或自由的波点的魅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回忆“动物身上的斑点”,鼓励学生将波点进行变形、组合。在“热带鱼乐园中”教学中渗透波点涂色法,令人惊喜的是,有学生居然能将这个方法延伸到鱼身的涂色,瞬间使画面变得灵动氤氲。
水流涂法。水流涂法源自《星月夜》,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梵·高的名作,体会其用笔方法。不同的曲线直线代表不同速度的水流,线的方向代表水流的方向。水流法从方向上分为三种:爆炸式、缓和式、自由式;从颜色上分为单色和多色。
剪影法。在画面背景空白部分用重复的、高低不同的、颜色单一的形状填充,既不会削弱主角,还能让画面更具层次感。比如,一年级“蘑菇家园中”,背景可用蘑菇剪影填充。
主角留白法。主角留白法:逆向思维,画面主角线描,背景涂色,适用于复杂主体物表现时使用,反之亦然,用于刻画场景时使用。
灯光法。在画纸的一段画出放射灯光,照亮画面需要重点表现的部位,其他部位线描或剪影。
相关爱好法。相关爱好法,即在背景空白处重复画上和主角相关的图式。例如,在“我的老师”一课中,学生空白处画上和教师兴趣爱好相关的图式,增添情趣。
背景会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绘画的整体基调,强化背景构图,利用背景突出情感色彩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通过背景绘画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突出画面情感的要素和途径,提高学生的绘画质量。
(二)巧抓“支点”撬动微构图
杠杆原理告诉我们,支点是杠杆发挥作用的关键,找准支点,四两拨千斤。同样道理,画面构图选择是有“支点”可寻的,学生若能选择特别的构图,画面背景处理将事半功倍,从源头解决画面背景空白的问题。策略如下:
词组联想法。抛出若干关键词,即画面中必须出现的内容,要求有遮挡关系。这个关键词是半命题式的:固定关键词+一到两个自定义词汇,激发学生创意的火花。比如,在“我的假日”一课中,可以提供关键词,帮助学生布局画面。
重复叠加法。主体物在画面中重复出现,分为同方向重复、不同方向重复和不断重复,并且有遮挡关系。同方向重复法一般要求进行主体物大小的改变;不同方向重复法要求主体物能朝着不同的方向,增加画面的趣味;不断重复法可以表现“人山人海”。
四周环绕法。重复叠加法的升级版,以一个图式为中心,把其他类似图式有规律地排列成环形。这个来自适合纹样的图案排布方式,可以归类为向心式、离心式、旋转式。比如,二年级上“小鸟的家”,除了鸟的环绕以外,树枝的环绕也是画面构图的一种方式。
特写镜头法。将主体物局部放大,填满画面,刻画细节。比如,二年级下册“向日葵”一课中,学生欣赏不同角度的向日葵、层层推进,感受向日葵的细节和美感,再进行刻画。
画面分割法:将画面有意识地分割成几个大块,减少“摆地摊”效果的出现。首先,笔者选择马蒂斯的作品为示范,询问学生这张画面分割成了几个色块。接着,学生总结分割口诀:主体大、叠形状、加花纹。
大小互换法。大小互换法就是改变物象的既定大小,由大变小,由小变大,使画面变得更加奇特。
固定位置法。将一个形象固定在不常规的角度或位置,让学生根据既定的形象增添形象。和关键词组法不同的是,固定位置限定了图式的大小和位置,更考验想象力。
(三)巧抓“笔记”扩展微图库
绘本是低年级学生接触较多的图片资料,不仅题材丰富,而且表现形式多样,是绘画笔记的主要来源之一。以“绘画笔记”活动为核心,展开微图库的扩充活动,改善了因为图式储存量不足而造成的画面空白。
1.重拾绘本记绘画笔记。绘本是低年级学生接触较多的图片资料,不仅题材丰富,而且表现形式也别具一格,是绘画笔记的优秀源头。绘画笔记不是独立的,是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基础。选择绘本需和课本内容相关。比如,二年级有好几课是关于风景、植物的,教师可以选择“果实是种子的行李箱”“森林报”等绘本进行教学。 绘画笔记制作具体操作实施步骤如下所示:①欣赏。两周一次班级共读绘本,请学生找出最爱的画面,至少说出一个优点,如图式(建筑、动物、人物、家具等)、配色、构图、纹样、涂色方法等。②记录。记录主要分成四个主题,每月一个主题。画面组合,复杂的画面简单化,提取构图方法;配色,提取出绘本中4~6个主要配色,按照颜色面积的大小记录;背景色,简单提取出背景色的图式或颜色构成;具体图式分类,记录新的图式分类。③使用。配色,选取记录的配色涂色;画面组合,选择合适的构图,添加细节,添加主角。有创意的学生甚至可以改变配色;背景色、具体图式,画画时参考、组合使用。④封面制作。在制作绘画笔记后,每个人为自己的笔记本制作一个封面。封面设计和三年级“刊头设计”结合,不仅可以完成教学内容,还能马上学以致用。
针对绘画笔记,让学生间一个月交流一次,并检查他们是否定时定量地完成作业,还尝试让学生课前交换绘画笔记,做作业时使用不同的绘画笔记参考,可谓1+1>2,让学生获得全新视觉体验和灵感来源。除了个人绘画笔记以外,笔者还制作了班级绘画笔记。笔者要求每名学生贡献自己满意的两页绘画笔记,把图式剪贴到牛皮卡活页上,每个人写上自己的名字,最后贴上封面,装订成册。绘画笔记的应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自己在近阶段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也可以回顾学生的成长路程,让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感触更多,收获更多知识和经验。
2.五分钟涂鸦。累积图像资料,才能做到把所想画出来,而不是想画却不会画。每周课前用五分钟时间教学生简笔画,学习同一物品的不同表现方法。比如,四月为“表情月”,五月为“树林月”,六月为“建筑月”等。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绘画,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绘画习惯,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在碎片化绘画的过程中掌握不同的绘画技巧和绘画方法,是一种综合效益相对较强的教育途径。
3.网络资源庫。①Ftp优秀作品集。笔者将学生的优秀随堂作业拍照上传到学校Ftp共享中心,以课时为标准整理成不同的文件夹。学校所有人都能在Ftp共享中心看到学生的作品,同时学生之间和班级之间也能相互欣赏。这是一种积极的评价方式,增加了学生信心。②App与公众号。现在手机应用很多,更有一些美术专业App,如堆糖、美图秀秀、涂鸦王国等,教师可推荐给学生用于图像资料的累积和图片处理。
三、利用多元评价提高学生自信心
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评价是贯穿于整个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教师不仅要评价学习成果,还要评价学习过程。
(一)星级评价
评价是巩固提升的标尺,活动是强化操练的载体。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展现他们的自信,教师应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通过不同主体、不同的评价方式,促使学生有所提高,获得成功的体验。比如,随堂作业以星级评价,如表1所示。
笔者还将每节课优秀学作业记入智慧系统的加分奖励,评价系统的积分可用于兑换奖品,以此提高学生积极性。在绘画笔记完成之际,教师和学生共同评选出数量多、质量好的最佳绘画笔记本,授予“金画笔奖”的称号。
(二)多途径展示作业
作业展示时,自评和互评要求学生在评价作业时能指出所使用的具体方法。除了班级内展示,笔者还将学生的优秀随堂作业拍照上传到学校Ftp,并在班级门口的电子屏和走廊的云屏展示。班级之间相互欣赏,既是一种资源共享,也是一种积极的评价方式。我校还举办了“幸福自画像”和“绘画笔记”展览活动,在自画像活动中充分展现课堂中所学的“微构图”和“微背景”的效果,从而增强学生自信心。
四、结语
通过有趣“三微”策略的教学实践,学生对画面背景的处理可圈可点,绘画能力一点儿都不亚于三年级学生。随堂作业画面背景有内容可画,内容更具体,颜色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背景不再那么模糊笼统,而是变得形象鲜明。在绘画笔记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这正是核心素养所提倡的。至此,美术随堂作业背景具体化解决方案已基本具备比较完整的内容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收集学生作业,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制定出下一步更具体化、扩大化的方案,借助背景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