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2022-06-30杜晓云
杜晓云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發展,诸多新思想、新技术与新思维被运用于教育领域,通过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已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能使数学知识化繁为简,既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心理需求,又能辅助课堂教学实现激趣增效。本文将结合实际,系统分析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策略,以供参考。
一、树立基于需求、注重内容与灵活结合的运用理念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学生掌握起来具有一定难度,虽然大部分教师肯定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价值,但因为运用技术、资源及时间等因素影响,微课难以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因此需积极树立科学合理的运用理念。
(一)基于需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经过多年技术研究以及技术改进后,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学体系。教师需在日常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合其他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化的教学过程,不断完善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逻辑思维习惯提供技术支撑与保障。为了充分发挥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价值,教师首先需树立基于需求的运用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意识到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具体的学习需要,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每一个学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以及能力发展问题就有所不同,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发展目标以及终身学习目标也有所不同。在此前提下,教师不仅仅要结合课程大纲标准以及相关的教学要求,合理完善主要的教学流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及相关教学活动,也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对策以及能力发展策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及各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具体环节,不断培养学生多方面学习能力以及相关学科素养,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理性判断能力。教师在设置教学安排时,应从学生身心发展角度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在适当的环节引入微课。此外,任课教师应全面了解班级内每名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程度,明确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区别,了解学生认知发展情况及知识储备状态,并树立学生中心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微课的原因不应是体验新技术,也不能局限于单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而应该致力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对知识点进行合理运用。一切教学辅助手段的选择,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在学科体系内有更好的发展,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二)注重内容,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诸多教学内容以及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加要培养学生的各方面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正确意识到微课教学的实际意义以及重要价值,帮助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教学具体环节,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以及探索欲望,在逐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基础上,优化主要的教学流程,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实际效率。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课件以及相关教学视频作为先导,或将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引入微课教学环节中,通过各类微课视频以及教学视频,将课本、教材中的重点教学内容以及难点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
微课作为信息时代的教育产物,主要以信息技术及多媒体形式予以呈现。与传统教学资源相比较,微课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很容易在使用初期得到突出的效果,但华丽的外表只能吸引学生眼球,而无法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真正内化吸收。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始终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只有当微课教学的内容具有内涵与创新,在华丽的包装下体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才能使微课保持活力。因此在运用微课时,教师应更加注重设计实质性的微课内容,不可过于强调信息呈现效果,要明确微课教学的意义和目的,因而需将信息技术置于教学辅助地位,否则将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及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灵活结合,注意衔接得当
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并非以微课为主,而是需要与其他教学活动灵活结合,因此教师要树立灵活结合的运用理念。微课的时长较短,一般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单独运用,而需要借助其他教学资源,使微课能顺利融入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可保证课堂的协调性与完整性。教师应注意让微课衔接得当、过渡自然,学生才能持续迸发思维火花,课堂才会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微课与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的灵活结合运用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不仅如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微课教学进行控制,合理地运用微课,逐步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精准定位微课,优化微课设计
(一)精准定位微课,充分发挥运用价值
在教育改革浪潮下,微课作为新型教学方式已经引起了巨大反响。大中小学教师都在积极尝试,且不同学科也在进行符合学科要求的尝试和实践。微课颠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与发展新方向,倡导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这既符合新课改对学生培养活动的要求,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的兴趣需求得到了满足,且最终帮助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化吸收效果。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要有明确的定位,教师应对微课进行精准定位,不可刻意运用微课,因为微课并非适用于每节课堂、每个教学环节或每个知识点。微课是新的教育方式,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仍然不清楚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微课的运用价值,以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如今,仍有部分教师不了解微课却在进行运用,因此难以抓住微课在课堂上的融入点。基于此,每位小学数学教师都要加强对微课的研究,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微课进行精准定位,理清微课在课堂教学的融入点与运用形式等,使微课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使学生身心协同发展。
(二)优化微课设计,遵循设计原则
随着微课的快速发展,网络上已经出现诸多优秀的小学数学微课资源,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时,也经常会选择在网上下载现成的微课。但是教师需针对自己学生的水平进行合理的修改,若教师下载后不经修改而直接使用,不仅会使微课内容无法匹配学生认知发展,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还会产生负面影响,使学生认为教师不重视、敷衍了事,这不仅阻碍学生数学思维发展,还可能使教师失去威信。下载网络微课只是获取小学数学微课资源的途径之一,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微课的优化设计。教师要试着自行设计教学所需的微课,由教师自主设计的微课,不仅会更加匹配学生认知发展状况,更符合本班学生学情,还有利于教师发挥灵活性,提高微课在课堂上的融入效果。
基于此,教师应遵循微课设计原则。在时间上应遵循微原则,主要因为小学生课堂上的黄金注意时间只有十分钟左右,在设计微课时必须将时长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在内容上应遵循完整、趣味及实用性原则,完整性主要是指微视频必须完整,包括片头介绍、内容详解及片尾总结,只有这样,学生才知道微课到底讲解的是哪些内容;趣味性主要是指微课应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使学生能从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最终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重新产生新兴趣,最终形成良性循环,不断取得成功。趣味性能改变数学枯燥乏味的古板印象,增强学生微课学习情感体验;实用性主要是指微课内容应源于生活,所以应重视知识的实用性,不可单纯阐述概念或讲解习题,而需要适当创设特定知识情境,尽可能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
三、微课融入课堂,强化微课教育功能
将微课融入课堂是每位小学数学教师必备的能力,需要教师前期对教学内容与学情进行全面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下设计微课融入环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微课融入通常在创设问题情境、示范操作演示及典型重难点讲解环节开展,从教学设计角度出发,创设问题情境阶段需要选择合适的微课提供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与引导学生思考;示范操作演示阶段需要选择合适微课呈现演示操作过程,使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并提高教学效率;典型重难点讲解阶段需要选择合适微课精炼讲解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与知识内化吸收。
(一)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课堂上问题情境创设应基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等开展,最終辅助实现教学任务与完成教学目标。问题情境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内在动机,也能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思考与探究数学问题。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以形象认知为主,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因此可在课堂导入环节以微课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内容既可以是教材的主题图,也可以是与主题相关的情境。如教材所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涵盖了每节课的主题情境,教师可根据需求选择性地运用设计微课问题情境。例如,在教授“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便可利用游乐园主题情景进行课堂导入,通过游乐园中生动形象的娱乐项目给予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寻找娱乐项目中所蕴涵的数学知识。又如,在教授“条形统计图”时,教师则可利用微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何将表格中的数据,以条形统计图进行呈现”,此情景具有图文并茂特点,也具有统计图所需数据,学生更容易被微课内容吸引,课堂参与积极性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示范操作演示
小学阶段数学知识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图形几何、统计概率、综合实践四大领域,每个领域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要求都不一样,但内容对小学生而言都相对抽象,所以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入微课,增强学生直观感知,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充分掌握各领域知识,最终实现课内差异化教学。例如,在教授“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有些内容需要实践操作。虽然新课改倡导由学生积极动手,通过实践掌握数学知识,但课堂时间有限,若教师仍然让全体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不仅会花费大量精力,也难以获得预期效果,课堂教学的重心也会逐渐偏向实验而非探究。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可利用微课进行操作示范,如运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时,可多设计几组数据使学生记录,然后结合微课内的操作演示步骤进行计算,这样既可以缩短学生实践操作时间,又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思考时间。又如,在教授“圆的面积”时,教师通常会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但若单纯依靠语言或板书则难以直观呈现,此时可引入微课资源。通过教师操作,圆的面积推导过程会非常直观,学生脑海中也能对推导过程产生深刻的直观印象。若仍然有学生没有建立直观印象,那么则可由教师控制微课,在关键处重复演示。
(三)典型重难点讲解
新课改倡导小学数学课堂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的典型重难点讲解阶段引入微课资源,既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又能启发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思考。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情确定教学重难点,在课前收集、设计与制作与重难点相关的微课资源。在课堂上,先根据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活动,然后观看微课,从而化解重难点并将其内化吸收。例如,在教授“两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当学生初步掌握竖式计算后,教师不可满足于现状,而要运用微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除法与以前学习过的加法、减法及乘法的竖式计算异同,使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对竖式计算进一步升华。又如,在教授“四则运算”时,学生虽然熟记“0不能作为除数”这一知识,但通过考查发现学生理解程度较低,只有少数能说出原因。面对此状况,教师可利用微课引导学生充分探究此问题,从数学规律中发现0不能作为除数的定理。类似的合理运用微课讲解典型重难点的例子有许多,但并非所有的例子都适用于微课,需要由教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深入分析,若学生能轻松理解则可运用其他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此外,当讲解完典型重难点后,为了帮助学生真正实现内化吸收,教师还可运用微课,引导学生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回顾课堂上所讲解的重难点微课,既能巩固当天所学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扫清数学知识盲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合理运用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教师应树立基于需求、注重内容与灵活结合的运用理念,精准定位微课的运用功能,在设计时遵循趣味性、实用性与完整性原则,从创设问题情境、示范操作演示及典型重难点讲解出发,将微课融入课堂,以此全面提升学生数学能力。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