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协同视域下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策略

2022-06-30吴青生

家长·中 2022年6期
关键词:劳动课程活动

吴青生

针对家校协同视域下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家庭和学校之间要加强交流,明晰各方权责;要加强两者之间的协作,提供共同服务实施平台。家庭与学校都应该组织学生掌握农耕常识,体验劳作之美;探寻劳动模范事迹,让身边的工匠精神“薪火相传”;让学生乐于创新创造出有益的劳动成果,砥砺他们的劳动精神和创新方面的品质;开展志愿者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相关活动,从实践行动中培养勤劳品质。

一、劳动教育的内涵

不同的阶段对劳动教育的说法有不同的定义。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劳动教育由三个重要的部分组成:第一,要将劳动教育当作一门需要花心思分析和费工夫研究的课程,以具体的劳动方法作为重要的突破口,将研究的主要内容放在学生进行手工操作园艺、家庭劳动、无形的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等诸多方面,将研究的主要目标设置为不断培养和提升中小学生自身的劳动实践能力,并在能力和水平增强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劳动精神。第二,劳动教育可以是协同教师创新课堂环境、美化校园、修理电器等活动,还可以是组织学生在校外进行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第三,劳动教育工作还需要在家庭工作中进行相关锻炼,即与父母一起分担家务或完成父母分配的家务。在家校协同的视域下,可以很好地帮助中小学生在学生时期就树立起坚定且正确的劳动观念,脑袋里留下劳动光荣的印记,并在劳动能力提升的同时,与潜移默化中养成自觉主动的劳动习惯。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原因而进行的,希望在合理化科学化建议提出的过程中,提出加强中小学的劳动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二、家校协同视域下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策略

(一)强化家校沟通工作,明确双方职责

开展劳动教育课程不仅仅是学校方面的责任,更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责任之一,家长以及学生父母更加需要关注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以及能力发展情况,并且积极与学校方面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学校内部的日常学习情况与生活情况。通过家校沟通的形式,可以帮助家长充分了解到学生的日常劳动过程,学校也可以联合家长的力量,以便进一步探索劳动教育课程的全新途径与方法。在家长和学校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学校的具体负责人和相关负责人要与家长“拴在一条船上”,充分调动起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家庭教育成为学生教育的一个“小切口”,通过不同形式的家庭教育大讲堂以及热点问题的答疑解惑讲座开展,让学生意识到学校和家庭对自己劳动教育的关心和帮助。通过家校协同合作,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劳动素养和能力。

1.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职责

为了进一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家长与学校双方面必须要参与到学生日常教学活动中。学校不仅仅需要承担素质教育的责任,家长也需要进一步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在家庭教育环境之中,进一步鼓励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以及相关劳动活动。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与家长,家长必须要认真考查学生的劳动教育完成情况,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各类教育任务以及劳动任务。

家庭在勞动教育中有需要完成的使命和要履行的职责,具体可以分为:其一,父母要让孩子知晓“家事劳作是每一个家人应尽的权责”,并在严格要求自身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个人劳动精神,指导子女积极从事家事劳作。当子女产生想参加劳作的念头时,父母应热心诚恳地邀请子女加入劳作,和子女一同体会劳作的快乐。这要求父母必须要积极鼓励子女参与到劳动教育以及相关劳动活动中,并引导子女充分感受到劳动教育的快乐与美好。父母在子女日常生活中,也必须要让子女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引导子女可以正确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通过此种形式,便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感受到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也可以进一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类劳动教育活动以及相关劳动体验活动。

其二,要将勤劳纳入到家规家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劳动习惯的培育和养成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将其作为约束自身言行的“规矩”。家规的内容不需要太繁杂,根据学生实际劳动能力来制定,如按照时间顺序倒垃圾、自己居住区域的卫生处理等都是家规的有效构成部分。

其三,父母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进行相对应的劳动教育引导。劳动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将劳动作为主责主业,而是要让孩子在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同时,参与劳动教育,给予孩子一定的家庭事务,以培养孩子的劳动精神。此外,父母还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合理调配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劳动工具的使用,让孩子能在劳动教育中迎来成长和蜕变。

2.学校在中小学劳动教育中的职责

父母需要在家庭中带领子女参与各类劳动,学校也需要发挥出重要的教育作用,必须要充分发挥义务教育的重要责任以及主体责任,学校方面需要将劳动教育以及相关劳动活动划归到学生日常教学活动中,也需要将劳动教育课程作为重点教学部分之一,引入学生日常学习活动中。这就要求学校方面必须要重视劳动教育,必须要积极开展各类劳动教育以及劳动体验活动。

学校在劳动教育中同样有需要完成的使命和要履行的职责,具体可以分为:其一,管理者或者负责人要十分清楚和明晰劳动教育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并将其作为学生人生中的一门必修课,其他学科的教师不能随意占据劳动教育时间。学校方面也需要适当对劳动教育课程以及相关劳动体验活动给予支持与鼓励,可以通过设立专项教育资金,或者是安排专业教师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的专业性与科学性。

其二,学校要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本领强的教师队伍,因为课堂上不单单是讲解劳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有专业素养和较高素质的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在劳动课中汲取知识、获得生活中的乐趣和经验。学校让专业教师以及相关劳动技师参与学生日常劳动教育活动中,在正式开展相关劳动教育活动以及劳动体验活动前,着重检查各类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以及相关从业资质,必须保证每一位教师均可以持证上岗。必须保证相关劳动课程教师具备一定程度的教学能力及教学素养。同时,学校方面也必须要在正式开展劳动教育课程以及相关教学活动前,对全体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必须要促使每一位教师均可以明确意识到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必须要积极鼓励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价值与职责。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劳动教育活动以及主题教育活动。教师也需要利用空闲时间以及课余时间,认真学习劳动教育的主要技巧以及相关教学方法,合理运用各类教学对策,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主要流程,通过巧妙灵活的手段,进一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逐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以及探索欲望,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价值以及现代教育意义。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认真学习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相关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实际运用方法,进一步调整课堂教学主要流程,逐步简化课堂教学具体步骤。

其三,学校要加强对劳务学科的研究。劳动教育课程与其他的专业教育课程有所不同,具体的差异不仅仅在于教学内容方面,更在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对策。因此,学校以及教师必须要对劳务,教育课程以及相关劳动教育内容进行细致分析与研究,进一步调整主要教学内容以及相关教学对策,逐步完善具体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全面化的教学内容以及丰富多彩的劳动教学活动。一方面,学校可根据各地风俗习惯,编写具有当地特色或“独一无二”的劳动课程;另一方面,要有机融合和充分借鉴吸收多个学科的长处和优势,使课堂内容跟传统的文化教育课堂、科技知识课堂充分融合,让劳动教育“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其四,学校还需要分配一部分的精力和财力投入社会团体的构建完善中,进而更好地开展劳动教学,并利用社区或组织进行与劳动有关的校园文化交流活动。

(二)实践是劳动教育水平的体现

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此种形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以及学科素养。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要重视劳动课程,必须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中,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教学活动以及主题教育活动,便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劳动意识。巩固家校联合打造中小学劳动教育尤其需要实践活动作为坚实的后盾。家庭与学校要合力打造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长见识、强筋骨、经风雨、见世面。

1. 学习农耕知识,感受劳动之美

学习农耕知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意识到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具体过程。农耕知识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将农耕知识作为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便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学校要定期为中小学生提供、传播一些农业基础方面的知识,如中国的农业文明历史、中国的农业工具演变史等都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重要突破口,在有了学校的铺垫后,请其父母与孩子一起开展农事方面的一系列体验活动。让学生知道劳动人民最美丽、劳动最光荣是在广阔的天地间留下的“最美身影”,是一种美的体验与享受。

2.探寻劳模事述,传承匠人精神

中小学校应深入发掘家庭教育资料,并聘请家庭教育中具有“劳动模范”著称的劳动者给学生和其父母举办讲座演说,并在角色的互动和扮演的过程中,让其细细模仿、学习和感受劳作的过程,并指导中小学生画劳模、访劳模、写劳模、学劳模,以实现从多方面了解、学习和体验。

3.激励学生创新劳动,培育勤劳创新品质

创新精神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教师不仅仅需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专业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加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学习能力以及相关学科素养,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思维以及创新思维。开展劳动教育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更是为了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快速发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具体的教学课题以及相关劳动课题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意识到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积极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各类教学课题以及劳动课题。此种形式不仅仅可以进一步激发中小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以及探索欲望,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课程的具体流程,创造更加多样化、全面化、个性化的劳动教育内容。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也必须要立足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的劳动教育课程。家长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科学化合理化的创新创作平台与契机,将创新精神与劳动教育进行紧密融合,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劳动教育的全新途径。比如,有效引导学生利用废弃物体设计并创作衣服、制作几个简易的科技小实验、做一些小发明等。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意向中小学生提出多进行创意劳动的建议或者方法措施,并让该校教师宣讲创意劳动事迹,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4.开展志愿者活动,培养劳动品格

学校要适当拓展中小学生劳动的渠道,与志愿服务社会公益平台保持密切的联络,让学生在走出校园的大门后,自觉和自愿从事社会公益性劳作。比如,可以舉办中小学生擦洗公交车和自行车、清除盲道阻碍物、给社会的孤寡老年人送温暖等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知道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还可积极组织中小学生进行“我是大型商店收银员”等具有代表性的实践体验教学活动,使学生知晓劳动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在实施义工活动时,可以带领父母和孩子共同实践,让父母和孩子都能得到思想的升华和心灵的洗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劳动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绵延不绝的传统美德,是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事情。家庭与校园都是学生发展的重要环境,在家校协同领域下对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形成了劳动育人共识,共同建立劳动育人良好愿景和宏伟蓝图,助力全国中小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劳动传统美德。

注:本文为2021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家校协同视域下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2021]GHB1333)的研究成果。

(宋行军)

猜你喜欢

劳动课程活动
“六小”活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活动随手拍”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热爱劳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