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2-06-30傅家强
傅家强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古诗文群文阅读的形式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的扩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中语文课堂中群文教学的所出现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语文古诗文群文教学效果。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其独特之处,浓缩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学生可以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语文学科水平和人文素养,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展群文阅读,能改变传统单一文本的阅读教学模式,转变为多文本的阅读教学,有效契合了“1+X”的阅读理念,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在精读课文的前提下对知识作出补充和有效延伸。因此,教师在实际执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策略,不断主动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使教学质量提升,将中华文化的学习贯彻古代诗歌教学内容。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古诗文阅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考中对古诗文的考核比重也有所增加。若是仅仅依靠有限的语文课堂时间对古诗文进行学习,自然是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创新教学手段,可以通过群文阅读的模式丰富学生的古诗文知识。
一、高中古诗词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古诗词的学习数量不足
学习数量不足,是当前高中阶段学生古诗文阅读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原因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古诗词阅读教学的时候,所依据的主要材料就是课本。学生没有学习足够数量的古诗词,那么就自然不可能形成较好的诗词鉴赏能力。学生对诗文的鉴赏能力仅仅停留在文章表面,对文章意思能有着大致的掌握,但若是让他们思考诗中所蕴涵的作者情感,就会存在较大的困难。
(二)古诗词教学单篇化、碎片化
教学的单篇化也是当前高中古诗词阅读教学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单篇教学模式,甚至教一首诗词会花费几节课的时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对诗文类型进行归纳。过于零散、碎片化的教学形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古诗词欣赏能力的提高,同时在提高学生古诗词阅读的数量上也有着不利影响。
(三)忽视学生的个人理解,诗词鉴赏过于模式化
很多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古诗词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仍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教师不仅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虽说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但是由于年代较远,因此学生在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若是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那么长时间就会失去对古诗词的兴趣,也难以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四)古诗词学习缺乏兴趣
对古诗词的学习,有的学生对相关的语境总是难以进入,长此以往会造成缺乏学习兴趣,同时学习古诗词的教学效率较低,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的阶段都产生了畏惧感,再加上每次考试分数较低,就会产生挫败感,因此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明显地成了很多学生的软肋。
二、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的议题选择策略
所谓议题主要指的是能讨论的题目,将议题引用到语文课堂中。议题不仅仅指的是师生一起讨论的话题,也是教师备课时所依从的主要依据。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群文教育的过程中能有较高的效率,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这节课中的议题是否有价值。好的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知识面扩展,还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得以解放。高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群文教学中确定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式:
(一)以作者为切入点
在学习古詩词的过程中,若是想要提高学生对诗词的兴趣,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对诗词作者有详尽的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直接决定这诗词中的内容以及所蕴涵的情感,因此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作者所创作的诗词风格是完全不同的。高中语文是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其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有着重要影响,其中的阅读则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培养和提升学生自身的阅读理解力,还能强化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从而使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显著提高。但是,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仍存有相应的问题,这就需在核心素养下,转变与创新阅读教学理念,注重阅读素材的拓展,以通过群文阅读的方法实现教学内容丰富的同时,实现学生学习意识以及知识结构的完善。近年来,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领域备受推崇,其定义也随着实践探索被不断修正完善,群文阅读主要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开展多文本综合性阅读学习活动。高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诗词教学的过程中,之所以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该作者没有详细的了解。学生若是在了解作者经历后再学习作品,那么教学后所取得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在高中课本中,学生能学习到很多诗人的作品,而这些诗人在不同时期中所创作的作品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可以将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整合在一起,再系统地教给学生,通过群文教学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该作者,对古诗词也能更好地解读。
(二)以题材为切入点
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古诗词不仅数量多,而且在题材上也比较广泛。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古诗词群文教学的过程中,设置议题时可以将题材作为切入点,增加学生古诗词的理解。古诗词的题材不同,不仅可以使古诗词内容存在差异,同时在情感上以及写作技法上也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教师若是将题材作为议题的主要切入点,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比如,在进行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以“千古兴亡多少事”为议题学生经过整理发现,在语文必修教材中有很多首相关的古诗词,昔盛今衰的情感在每个朝代都有体现。学生经过整理集中地阅读这一相关的题材,对这一类的文本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很多共同点,也会产生一些通感。依次类推,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一些材料找出更多的议题,如思乡、怀古、歌颂爱情、友情等多个议题。通过题材为切入点,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整体阅读,能快速提升学生对相关题材的理解和应用。
(三)以情感为切入点
“诗言志,词言情”。每一首古诗词中都蕴藏着作者深厚的情感。因此教师在古诗词群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诗人的情感作为切入点。在高中阶段学生所学习的古诗词中,不仅有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国破家亡的愁苦,还有对友情的珍视、对亲人的怀念等。学生通过这些情感的学习,不仅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还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使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提升。学生只有理解了诗人的情感,对古诗词才算真正理解。
三、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的实施策略
(一)目标清晰,问题驱动
在教学课堂中,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群文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设置清晰的教学目标。文本阅读时群文阅读的主要形式,基于此,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以促使教学更加具有方向性。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还要考虑议题的选择,这种确定的教学目标才较为准确。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设置合适的问题,通过问题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通过问题进行教学,还可以使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效率进一步提高。问题驱动一定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又能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整理,最终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阅读兴趣。在学习《燕歌行·并序》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一些同类型的边塞风格的古诗,如《书愤》等。通过多首古诗的阅读后,教师可以提问这类边塞征战诗主要有哪些意象的构建和描写?作者都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表现手法?通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能有效地阅读这类古诗,从多角度研究古诗的题材、手法和内容,进而提高阅读质量。
(二)比较分析,寻同比异
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群文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将诗人不同时期的诗词进行比较,或将同一时期的不同题材的诗词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寻找诗词中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写景抒情诗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主要题材,在这类诗词中有很多相同的意象。虽说诗词的内容有着不同,意象所表达的意义却相同。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内容不同但相同意象的诗词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意象所表达的内容。只有通过对古诗词的整体阅读,才能进行分类和比较,找出一些古诗词的不同点和他们意境的相同点,最终让学生对不同的古诗词进行分类和比较。
(三)探究学习,知识构建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当前的教学中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学习的形式开展古诗词群文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主动地融入课堂,还能促进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对诗词学习的兴趣。通过探究学习,不仅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可以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课堂变得更加有效。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探究相关题材的历史背景和写作背景,以及当时作者的境遇,全面地分析該作品的由来和意义。同时对相关知识进行体系的构建,对一些题材有更高级的认知,并能运用其解决问题。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写诗的方式不同,习惯也不同,因此不同的词汇在不同的时代有着其特殊的意义,只有对知识体系进行构建,才能在阅读理解中快速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以及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也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比如,引导学生阅读《从军行》《十五从军征》这类古诗时,可以利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自由结组,组内阅读和讨论对相关古诗的理解,不同的学生思考角度不一样,会形成不同的见解,组内首先可以自由交流个人看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建立思考的主线:古诗的写作背景、古诗所构建的意象、古诗中作者想表达的情感。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分析,构建同类型古诗词和不同类古诗的知识体系和阅读技巧,从而快速了解该古诗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和意图。
(四)创设古诗词教学情境
古诗词阅读理解比较难,当时的语言形式结构以及表达方式和现在的语言表达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一些阅读过程中会出现障碍,导致学生理解深度不够甚至产生误解,对古诗词意象的把握也不到位。长此以往,有些高中生对古诗词感到无所适从,感觉就像读天书,认为古诗词晦涩难懂,因此只有创设真正的古诗词的教学意境,才能让学生进入作者当时的写作情境,进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书法的情感,才能最终了解这首诗词的意境,最终对古诗词产生兴趣,并且乐于接受甚至喜欢上这种语言形式。例如,在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课时,教师首先要介绍陶渊明这位田园诗人,农村高中教师可以带学生去田间野外观赏自然美景,让学生一边观赏这些美景,一边吟诵归园田居的诗句,进而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在城市中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和一些自然的美景,让学生畅想一下惬意的田园生活,然后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理想的田园生活的画面。随着班里的讨论,再吟诵相关的诗句,学生就能理解陶渊明当时的心态了,也能理解每一句诗词的意境和含义。
(五)鼓励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的诗词视野
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教材上的一些阅读材料仅是极少的一部分经典作品。因此要想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能力,就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开阔眼界,了解更多的题材以及语言运用技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通过手机网络等渠道可以轻松找到我国优秀的古诗词宝库进行选择性的阅读。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购买优秀的古诗词集进行专项阅读,也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在网上进行阅读。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在课下每天至少读一首小诗,或建立相关的阅读交流群,分享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并在群里讨论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不懂的地方,师生在群里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在群里解疑释惑,也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平台。通过这些形式,让学生开阔诗词阅读的视野,养成阅读的好习惯。经过群文阅读,不仅能使学生形成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还能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以促使学生立足于不同角度思考。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效率。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方式,还要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设置明确的目标,通过诗词的比对,开展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突出,更好地提高古诗词群文阅读课堂的效率。
注:本文为2020年广东省云浮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第三批)课题“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古诗文群文阅读研究”(课题编号:YF20-019)的研究成果。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