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州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2022-06-30王刚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德州市建设现状

王刚

摘   要:“十三五”以来,德州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先后有12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2种产品获评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5家企业获评山东省绿色工厂。德州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不俗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与省内先进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与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建设推进工作不均衡,所属县市区推进工作不平衡。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德州市经济实力和企业实力不强,企业重视程度不高,政府支持力度不大。因此,为了加快推进德州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德州市综合实力和企业实力,坚持绿色发展协调推进,建立绿色制造体系梯次培育机制,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关键词: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现状;德州市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7-0047-03

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是以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为目的,以企业为建设主体,以公开透明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和标准体系为基础,以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主要内容。绿色工厂是制造业的生产单元,是绿色制造的实施主体,属于绿色制造体系的核心支撑单元,侧重于生产过程的绿色化。绿色设计产品是以绿色制造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体现,侧重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绿色园区是突出绿色理念和要求的生产企业和基础设施集聚的平台,侧重于园区内工厂之间的统筹管理和协同链接。绿色供应链是绿色制造理论与供应链管理技术结合的产物,侧重于供应链节点上企业的协调与协作。

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载体,对于德州市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德州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现状

“十三五”以来,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统一部署,德州市扎实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建设,不断提升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德州市先后有12家企业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分别是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批)、山东亚明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批)、德州兴豪皮业有限公司(第三批)、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批)、山东禹王生态食业有限公司(第三批)、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第四批)、德州兴隆皮革制品有限公司(第四批)、山东莱钢永锋钢铁有限公司(第四批)、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第五批)、山东金麒麟股份有限公司(第五批)。

2021年,德州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进工作成效明显。其中山东百龙创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六批)、德州中联大坝水泥有限公司(第六批)2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全省(不包括青岛市)15个地市25家企业获评绿色工厂,其中德州市2家,与济南等城市并列第一。山东星光糖业有限公司的白砂糖和山东莱钢永锋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2种产品获评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实现绿色设计产品零的突破。德州市5家企业获评省级绿色工厂(第一批),分别是德州市乐华陶瓷洁具有限公司、山东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德州中联大坝水泥有限公司、山东百龙创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星光糖业有限公司。

二、德州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德州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不俗成绩,特别是2021年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还实现零的突破,但是仍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与省内先进地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绿色制造体系是以省和计划单列市为单位统一申报,与省内各地市比较更有现实意义。山东省先后有6批223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313种产品入选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13个园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18家企业入选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德州市国家级绿色工厂以总数12家,排在全省第10位,基本与经济规模在全省的位次相匹配。但相比青岛(30家)、泰安(20家)、潍坊(19家)、淄博(19家)等先进地市存在不小差距。绿色设计产品虽然实现重大突破,2021年一次性有2种产品获评绿色设计产品。但相比青岛(181种)、淄博(33种)等先进地市差距巨大;绿色园区与淄博、枣庄等地市一样仍未实现零的突破;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与枣庄、東营等地市仍未实现零的突破。

(二)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与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建设推进不均衡

德州市绿色工厂建设推进工作成效较好,已先后组织6次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申报工作和1次省级绿色工厂申报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在其他方面,除了2021年绿色设计产品实现历史性突破之外,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推进工作相对滞后,而且短时间内也难以实现大的突破。

(三)所属各县市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不平衡

整体看,禹城市和齐河县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属于第一梯队;陵城区、乐陵市、临邑县、德城区、平原县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成效较好,属于第二梯队;宁津县、武城县、夏津县、庆云县、运河经济开发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成效一般,属于第三梯队。德州市1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禹城市4家,陵城区2家,齐河县2家,临邑县2家,德城区1家,乐陵市1家;其他7个县市区尚没有企业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德州市5家省级绿色工厂,德城区1家、禹城市1家、乐陵市1家、平原县1家、经济技术开发区1家。德州市目前尚有宁津县、武城县、夏津县、庆云县、运河经济开发区等5个县市区既没有国家级绿色工厂,也没有省级绿色工厂。德州市仅乐陵市、齐河县各有1种产品入选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

三、德州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问题产生原因

(一)德州市经济实力和企业综合实力不强

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涉及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技术、人才、资金等多个方面,如果企业实力不够就很难开展这项工作。德州市拥有雄厚实力的企业较少,要实现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跨越式发展有一定难度。反观青岛市,固然有计划单列市单独申报的有利因素,但更主要的因素是该市经济实力雄厚,企业实力雄厚、截至2021年,青岛市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30家)遥遥领先第2名的泰安市(20家),获评绿色设计产品数量更是占全省一半以上。2021年,全省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31家,其中青岛市6家;全省39种产品获评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其中青岛市有9种,其中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有5种产品入选,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有3种产品入选,充分显示出青岛市经济及其企业的强大实力。

(二)企业对绿色制造体系重视程度不高

一是申报热情不高。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对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是从短期经济效益考虑,认为获评绿色制造仅仅就是一项荣誉,对企业没有多少实际好处。比如,因德州市没有企业申报,导致第二批国家绿色制造名单没有德州市企业入选。甚至个别入选企业认为复核程序烦琐,打算放弃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二是对申报程序不重视。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不仅需要企业加大资金投入,更新生产设备、改进生产工艺,而且需要充分了解申报标准,认真准备申报材料,精心组织申报工作,必要时还要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指导。有些企业对申报流程和标准不熟悉,完全把申报工作委托给第三方服务机构,导致申报材料质量不高,给申报工作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三)政府支持力度不大

对于获评企业,只给予金额不大的财政资金奖励,形式太单一,缺少其他配套政策。按照《德州市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若干意见》,对列入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企业、绿色设计产品示范名单的,分别给予最高30万元、20万元、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列入省级绿色工厂的,给予最高10万元一次性奖励。而同是地级市的浙江省湖州市对评为国家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产品的,分别奖励1 0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对评为省级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产品的,分别奖励500万元、50万元、30万元、20万元,远高于德州市。有限的资金奖励对申报企业,尤其是对大企业基本起不到激励作用。申报企业更看中的是秋冬季错峰生产及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豁免资格、市场准入等政策性激励。

四、加快推进德州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不断壮大德州市产业竞争力和企业实力

坚持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三三倍增”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不断壮大德州市经济实力,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以持续提高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培植与招引龙头企业。各县市区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突出特色,重点培植竞争力强、成长性高的优势产业集群。拥有更多综合实力强、技术水平高的企业申报绿色制造体系,申报成功概率更高。

(二)坚持绿色发展协调推进

加快绿色化改造,在重点领域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者”行动,在高耗能行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树立工业企业资源节约标杆样板。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资源产出率。强化工业产品用水定额制度落实,参与并组织开展节水型企业和工业园区创建活动,鼓励指导企业争创节水型企业。组织开展国家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征集工作,鼓励企业推广使用节水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切实做好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和工业专项节能监察工作,把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和工业专项节能监察作为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加快实现绿色发展。

(三)建立绿色制造体系梯次培育机制

探索建立“市级—省级—国家级”绿色工厂培育库,健全梯次培育工作机制。参照《绿色工厂评价通则》(GB/T36132-2018),全面推进绿色工厂建设,打造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标杆,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通过建立以绿色工厂为重点的梯次培育机制,在纺织、食品、钢铁、建材、机械、化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优势产业中选择一批工作基础好的、代表性强的企业,加快创建具备用地集约化、原材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绿色工厂。同时,加快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培育工作,尽快在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创建方面取得明显突破。加强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推动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支持企业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设计采购、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和报废等环节的链式发展体系,推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绩效,达到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链上企业绿色化的目标,鼓励县市区建立绿色制造体系梯次培育机制,出台配套激励政策,加快本地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为全市提升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提供良好支撑。

(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贯彻落实《德州市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若干意见》,及时兑现列入绿色制造体系名单企业的资金奖励。落实国家已经出台的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为企业在绿色制造建设方面提供担保服务和信贷支持,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资金支持。除了奖励资金,还要在招投标、市场准入、秋冬季错峰生产及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豁免资格、用电用煤指标的倾斜政策等绿色制造体系成果运用方面进行激励,激发企业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大力度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五)提升服务能力

坚持市场驱动,企业为主,政府引导。加强与专业的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第三方评价机构对接,鼓励为申报企业提供包括政策法规宣贯、计量检测、评价咨询、技术创新、绿色金融等服务内容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强化对县市区及企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的培训,督促指导入选绿色制造名单企业在绿色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做好绿色制造水平指标自我声明工作。加强对绿色制造名单内企业的动态监管和复核,对出现重大安全、环保问题等不再符合绿色制造标准条件的企业,及时按程序上报,清理出绿色制造名单。

综上,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是实现德州市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先进制造业强市的重要抓手,必须多措并举,争取在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企业建设方面都有重大进展。

参考文献:

[1]   工信部《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

[2]   《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

[3]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6号).

[4]   山东省《加快绿色制造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

[5]   《德州市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若干意见》.

[6]   《德州市先进制造业强市“三三倍增”行动计划.

[7]   《湖州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赶超发展实施意见(2020—2022年)》.

[责任编辑   彦   文]

猜你喜欢

德州市建设现状
德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组织线上教学专项培训会议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少年闰土 教学设计
鸟屎运
学生写话
学生写话(4)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的实践应用探析
经管类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共享探索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产学研”互动创新体系建设现状研究
当前普通高中体育师资队伍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