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PBL培育法治意识的策略探究

2022-06-30黄秀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2期
关键词:爱国精神问题导向

黄秀娟

【摘要】PBL即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模式。这个理念与广州市开发区中学的“全校共振”教学范式不谋而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PBL培育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法治意识要讲究策略:精心导学、抛出问题,引导学生首先通过预习进而小组讨论与探究,提升学生的爱国精神内涵的领悟和认同、对法治的理解和践行,最后训练验收、及时评估,培养学生践行法治意识。

【关键词】PBL;问题导向;爱国精神;法治意识培养

PBL教学模式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蓝本、以小组为平台、以讨论为模式、以合作为精神”的基本思想。下面就PBL教学模式结合学校的“全效共振”模式,对培育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认同和法治意识素养策略进行探究。

一、精心导学,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国家利益和法治的认识

PBL教学导入环节,问题设置和提问方式要做到指向明确,也就是三个维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要求要非常清晰明确。

(一)研读课标,深挖教材,抛出问题

课标是组织教学的依据,教材是组织教学的主阵地。因此,在深挖课标的基础上,精心研读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组织导学。例如,在《预防犯罪》导学中,首先借助回顾旧知,来预热本节课当中的认识犯罪。

(二)分析学情,创设情境,设置问题

学情是问题导学模式中设问的重要依据,因而,结合学校的智学网评价系统和云作业,可以提前掌握学生的疑难点和错漏点,创设情境,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组织《预防犯罪》导学时,创设思考与探究(一):

案例一:2021年2月,湖北省河口镇中学学生罗某到八年级某班教室因琐事殴打在校学生兰某,造成兰某身体轻微疼痛。因罗某未满16周岁,河口派出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罗某处以行政拘留5日并处罚200元的行政处罚,同时责令罗某的监护人对其严加管教。

案例二:2020年2月28日,北京市西城区某职业学院的17岁女学生朱某,伙同另外四名17岁女生在学校女生宿舍楼内,采取恶劣手段,无故殴打、辱骂两名女学生。经鉴定两名被害人均构成轻微伤,其中一名被害人精神抑郁,目前仍无法正常生活、学习。最终,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判决被告人朱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其余四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

请从事件对他人和社会的危害、违反的法律、受到的处罚等角度分析犯罪的严重性及其后果。(建议以表格的方式来对比分析)

创设思考与探究(二)【续案例二】

朱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就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的处分。她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殴打他人,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

朱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对你有何启示?

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知识储备状态,以具体案例的方式创设情境导学,更加能够调动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对法治的认知、理解、信服与尊崇,从而在生活中践行,也督促学生更愿意在生活中遵守和推崇。

二、問题引领,协助小组讨论与合作,提升学生对法治的理解

PBL教学模式基于小组讨论与合作,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与各班班主任进行沟通,或者设置道法课小组,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强弱的组合来进行分组,每组六个人。导学环节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小组的分工、任务、目标要求,都要有明确的指令,下达之后,在具体的讨论与总结展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退场、巡视、适当指导、或者进一步追问。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组长、记录员、表达者,每个小组都会有形成习惯的模式。

例如:承担分析案例一罗某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危害、违反的法律、受到的处罚的小组,其讨论如下:

组员A:我们先从材料中找罗某受到的处罚如何?

组员B:可以啊,我们可以从处罚结果进行倒推。我找到的处罚是行政拘留和罚款,所以我认为是行政违法行为。你们同意吗?

组员C:我同意。那么违反的法律就应该是行政法律法规。

组员D:后面两个空不难,我们重点来分析讨论一下罗某行为的危害吧。我们也可以从材料中获得启发。两名被害人均构成轻微伤,其中一名被害人精神抑郁,无法正常生活、学习。那么对他人的危害就是伤害他人的身体和精神一系列的合法权益。

组员E:对社会的话,首先是破坏班级和学校的秩序,其次也是对道德和法律的挑衅。

反思:在小组总结和展示的环节,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自己本组的小结和提出疑问,在互动过程中解决问题。案例分析结束之后,教师需要进行案例拓展补充,明确观点,也进一步帮助学生认知和理解知识点,达到知识上理解、精神上认同的目标。

三、教师在场,协调分层交流和互助,提升学生对法治的信服度和尊崇感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一、初二两年所设置的课时数是有限的,所以课堂互动过程中的学生所提出的疑惑或者错误的观点,就需要优秀层学生和老师及时给予指正和补充。

例如,在本框题《预防犯罪》的案例分析、拓展分析结束之后,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结合你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案例,你认为对于校园暴力,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和避免?这个问题既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小结和梳理,也是学生内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学生需要多角度思考,多方面共同防范,才能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避免悲剧的发生,更是学生学以致用的一个践行过程,也可以提升学生对法治的信服度和尊崇感,从而达到敬畏的目标,真正在自己的生活中树立法治意识,践行法治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总结提炼了几个角度: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依然是学习和分享的主体,学生能够在探究和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梳理旧知:道德要求是上限,不违法是底线,更能明确为了预防犯罪,稳定社会秩序,各个层面各个部分都需要各司其职,提升法治素养,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合格公民。

四、训练验收,综合评估,助力学生法治践行

在PBL教学模式中,评估包括证明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评价他人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评估是一个综合性内容,包括观察、形成探究报告、口头表达规范性、笔头考试达标等方面。

(一)训练验收,及时性评估

通过智学网平台及时推送以下习题,选择题一提交就可以查阅答案,客观题需要老师批阅点评:

(1)近年来,娱乐圈明星涉毒事件频发,香港一明星因吸食毒品被处以行政拘留15天;另一明星因犯容留他人吸毒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罚金2000元人民币。

对两人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受到刑罚处罚

B.两人都违反了刑法

C.任何违反社会规则的人都将受到法律严惩

D.后者比前者的社会危害性更大

(2)某中级人民法院对一政协原主席黄某受贿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黄某犯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法律对全体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

B.只要违法,就要受到刑罚处罚

C.死刑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属于主刑,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属于附加刑

D.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3)材料一: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强调,更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严厉惩治腐败。昔日高官带上手铐,将在铁窗中度过余生,为自己的贪婪、腐败、滥用职权付出代价。

材料二: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贪污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3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1年7个月至10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被处以人民币10万元至200万元不等的罚金。

①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我国法律的哪些基本特征?(与初一知识相结合的考查)

②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材料对你的启示。

学校的智学网平台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每道题学生的答题情况以及数据分析,这种及时的评估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错漏点,及时查漏补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制作和查找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知识点的微课,及时发布。这对于学生的巩固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持续性评估,跟踪落实

在知情信意行五要素中,内化为敬畏之心和具体行动是最难的,需要持续性评价和评估,鼓励学生及时回顾和反思,分析自己的学习能力、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更系统地内化法律概念,提升法治意識,并进一步践行在自己一生的行动中。这一个过程我采取的方式是定期问答题案例复习和建构单元思维导图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徐平主.PBL我们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4).

(责任编辑:郑晓玲)

猜你喜欢

爱国精神问题导向
浅谈陆游作品中蕴含的爱国精神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性研究
电视媒体实证“国家记忆”的价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