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国际汽车城打造“六城联动”主引擎的对策研究
2022-06-30王昱博
摘要:实施“六城联动”是长春市落实中央和吉林省委决策的重大部署,是长春市“十四五”时期的行动纲领。长春国际汽车城作为“六城联动”新格局战略部署的“第一城”,应发挥“主引擎”作用,坚持率先发展,龙头带动,整合联动全市资源要素,推动“六城联动”高质量发展,引领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
关键词: 一汽集团;六城联动;国际汽车城
中图分类号:F407.471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22.02.011
长春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以“三强市三中心”①为战略目标、以“六城联动”为战术路径、以“十大工程”为战役举措的总体方针[1],为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提供了前进方向和行动指南,是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长春国际汽车城GDP连续两年破千亿,与中国一汽集团合作共建,是省市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的主阵地,是吉林省和长春市经济体量最大、龙头带动效应最强的区域,作为工业强市的主战场,承担着“六城联动”主引擎的责任和使命。优化空间布局,明确发展方向,有助于提升长春市综合竞争力。
一、厘清“六城联动”的基本内涵和内在逻辑
“六城联动”是“三强市三中心”目标下的发展路径,“三强市三中心”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三强市”是“三中心”的基础和前提,而“三中心”是“三强市”职能的衍生和延伸。“六城联动”是支撑“三强市三中心”目标的突破口和战术路径。优化“六城联动”布局在于支撑“三强市三中心”的目标,“六城联动”的每个“城”对应支撑一项全市性的目标,带动相应主导产业链条[2]。“六个城”的框架体系,既相互独立,体现不同领域的发展目标和导向;又相互支撑,形成优势叠加释放的战略机遇。“六城联动”,重在“联”,有利于搭建区域合作新平台,谋求长春市联动发展“最大公约数”。
“六城联动”,其中国际汽车城、现代农业城、“双碳”示范城是城市硬实力的集中体现,是立足主体功能,发挥“一主”担当,实现城市提级扩能、争先进位的关键。工业是兴市之源,汽车产业是提升城市产业控制力的龙头产业;农业是强市之本,农业强市旨在提升城市的基础支撑力;生态是立市之基,生态强市旨在提升城市的发展承载力[3]。
科技创新城、新兴消费城、文化创意城是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发挥比较优势,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辐射周边区域,提升带动能力的关键。其中,创新是新发展理念之首要,区域创新中心旨在提升转型驱动力;消费是新发展格局之牵引,新兴消费城旨在提升区域吸引力;文化是新发展阶段之内核,文化创意城旨在提升城市影响力。
二、优化以国际汽车城为主引擎的空间布局
(一)目标定位
聚焦建设“工业强市”目标,支持一汽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共同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加速“六个回归”,创建“世界级行走工业走廊”。到2025年,建设1个万亿级的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汽车制造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一汽集团6大整车厂产销量超过400万辆,亿元以上零部件企业超过500户。从传统“整车—零部件”的生产核心组织导向转变为以“汽车研发—展销体验—数据服务”为核心的服务组织导向。建设1个千亿级的世界级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以轨道客车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轨道装备产值超过600亿元,轨道客车产量达到5000辆。加快由“东北工业第一强市”向“全国先进制造业中心城市”目标迈进[4]。
(二)空间布局
一是在“点”上围绕汽车产业和轨道交通产业,打造“一核一基地”。总面积600平方公里。“一核”,即以长春国际汽车城为空间载体(包括汽开区以及高新区、绿园西新工业集中区、朝阳经开区部分区域、公主岭市大岭镇、范家屯镇),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其中,在高新板块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制造,推动制造“双联动、双升级”,积极抢占工业互联网、“5G+汽车”等科技前沿阵地;在朝阳经开板块打造高端核心汽车零部件集聚区,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产业园”;在西新板块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探索实施低效用地二次开发,释放产业空间;在大岭板块发挥原有汽车物流产业基礎优势,打造未来汽车城重要的汽车物流和汽车配套工业承载区;在范家屯板块发挥物流通道作用,打造物流集散地。“一基地”,包括绿园经开区、宽城经开区,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
二是在“线”上构建“两翼”空间布局,即汽车零部件和新能源发展翼(经开区、中韩示范区和北湖开发区部分区域),汽车电子和后市场服务发展翼(净月区、莲花山开发区部分区域)。发挥其它各县(市)区所属开发区传统特色优势,打造二道区先进制造产业园、双阳经开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农安经开区交通装备零部件产业园(烧锅镇)、长春循环经济产业开发区、九台经开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公主岭岭东工业集中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多个特色产业园区。
三是在“面”上辐射全省“双廊”中“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打造长吉平精密机械加工发展带、长吉松石油化工材料发展带、长吉辽轻量化材料发展带、长吉电子信息发展带、长平专用车发展带、长松白(白城)延氢能源示范应用发展带、长梅通关键基础材料发展带、长(长春)延白(白山)长(长白山管委会)汽车文旅发展带等8条产业通道。其中,长吉平精密机械加工发展带:发挥吉林、四平在汽车和轨道交通装备零部件产业上的传统优势,积极承接长春精密机械加工产业“外溢”,重点推进线束、冲压件、压铸件、精密注塑等领域产业集聚发展。长吉松石油化工发展带:发挥吉林、松原在石油化工产业上的资源禀赋和传统优势,重点推进化工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发展。长吉辽轻量化材料发展带:发挥吉林、辽源在碳纤维材料、铝制品加工产业上的传统优势,适应未来整车轻量化发展趋势,重点推进以碳纤维、铝制品为代表的轻量化材料在高端汽车和轨道客车产业上的应用,实现整车品质和原材料附加值“双提升”。长吉电子信息发展带:有效衔接长春、吉林各自在光电信息、芯片制造和汽车电子等方面的产业基础,在推动现有汽车电子部件产业做大做优做强的同时,围绕产业链“断点、堵点”,引入国际、国内知名龙头企业,在遥感信息应用、汽车芯片、新一代 OLED 显示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长平专用车发展带:发挥长春、四平各自在商用车整车制造和专用车改装领域的传统优势,重点推进冷链物流、工程运输、道路维护、消防安全等特种专用车改装和制造产业集聚发展。长松白(白城)延氢能源示范应用发展带:发挥长春、延边氢能源整车制造和白城、松原氢能资源禀赋,打造制、储、运、用氢能源示范应用全产业链。长梅通关键基础材料发展带:发挥梅河口、通化在钢铁冶炼等关键基础材料制造产业的传统优势,重点推进弹簧钢、轴承钢、热成型钢、模具钢、轮对钢等特种优质钢材研发和生产,提高关键基础材料本地配套率。长(长春)延白(白山)长(长白山管委会)汽车文旅发展带:发挥延边、白山、长白山管委会世界闻名的山水旅游资源禀赋,重点推进房车营地、汽车冰雪赛事等汽车文旅产业发展。ABA1EBF5-037C-4750-BB3E-9D6423D34F6A
三、明确以国际汽车城为主引擎的发展方向
(一)示范引领、龙头带动,打造汽车产业生态圈
一是塑强自主品牌整车核心。以一汽集团为龙头,推动红旗、解放、奔腾、大众、丰越5大整车品牌协同发展,做大做强汽车制造业,稳固传统汽车领域的规模优势。实施民族品牌振兴计划,支持红旗、解放等汽车品牌建设,积极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全力推动外埠车型回归长春生产,重点推动一汽红旗新能源汽车工厂、一汽解放新建J7智能装配线、一汽大众整车扩能改造和一汽丰越扩能及新车型导入等重大项目投产达产[5]。支持一汽成立红旗尊享定制中心和红旗丝尔科跑车项目落位。
二是积极培育新能源车发展。全力支持红旗、奔腾、大众,以纯电动乘用车为主,兼顾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保障新能源整车规模,积极发展燃料电池乘用车;依托解放,重点发展纯电动及燃料电池客车,满足城市公交及城际间营运需求;加快发展纯电动及氢燃料卡车和物流车、环卫车、巡逻车等特种车辆。全力推动奥迪新能源工厂落位投产,支持红旗新能源工厂爬坡满产,提前布局充电站、换电站、加氢站等新能源基础设施。
三是以智能网联车作为新突破。延长汽车产业链,围绕定位系统、感知系统、据测系统、执行系统、通信系统6大模块,整合优质资源,以一汽集团智能网联汽车为引领,推动华为、百度等技术中心落位,尽早推出属地核心产品。加速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应用,支持“旗E春城”项目在长春全域推广。
四是提升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发挥长春市光电信息、新材料的优势,围绕电控系统、汽车电池等核心零部件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引入和培育若干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一二级零部件供应商。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为契机,支持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等项目建设,吸引隔膜、正负极材料等上游产业集聚,形成动力电池产业链,同步推进驱动电机等零部件布局,确保关键零部件安全可控。抓住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机遇,布局燃料电池生产基地。
(二)创新驱动、科技赋能,打造创新共享新生态
一是突出技术创新策源作用。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整车控制、动力总成和先进底盘等技术领域,提升“卡脖子”技术攻关的创新能力。以汽车制造为重点,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围绕智能制造装备、智能产品和制造过程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广“5G+工业互联网”,赋能汽车研发、制造、销售、出行及维修保养的全生命周期。
二是建设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做实做优中国一汽、吉林大学、光机所、应化所的产学研创新联盟。推动汽车科技创新产业园区、联东U谷、长春汽车研创园、红旗创新大厦、智能交通产城綜合体等平台建设。引导汽车及相关行业自主集成全省创新资源,组建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共同开展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动技术成果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面向行业、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
三是推动产业人才培养集聚。加快推进与吉林大学、一汽集团共建红旗学院,探索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产业创新人才途径。支持汽车龙头企业组建劳模工作室、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职工创新创业大赛。以红旗品牌为引领,汇聚红旗创客,建立工匠体系。依托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吉林大学红旗学院、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设立国家汽车产业人才教育培育基地,加强汽车领域人才培养、输送和交流。
(三)绿色循环、生态优先,打造双碳经济新示范
一是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清洁生产产业,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全面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因地制宜发展绿色高载能产业,加快推广和使用清洁生产技术,鼓励争创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加快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
二是全面提升环境质量。降低碳排放强度,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绿色工业制造、绿色建筑、新能源汽车推广等绿色低碳行动。强化城市水域治理,提升城市生态功能,实施西湖公园、新凯河、永春河治理工程,完善道路绿化功能。
三是推进生态共治共保。全面开展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三水协同共治”。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实施重点河段水污染治理,将新凯河打造成区域内部生态景观廊道。在水生态修复方面,实施滨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工程,大力推进沿河沿湖、产业区和环境敏感型基础设施周边、生态脆弱区生态建设。水资源保护方面,共同实施新凯河、永春河等综合保护工程,提升河流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保障平洋水库备用水源地饮用水安全。
(四)提质增效、乡村振兴,助力现代农业城建设
一是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对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通过规模化经营、特色化塑造,延伸农业发展的产业链,引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以现有玉米种植为基础,扩大秸秆饲料化、能源化规模,推动养殖加工精细化发展,并积极向休闲旅游、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为主的第三产业延伸。
二是共建美丽乡村。优化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弥补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坚持节约优先,针对城乡融合、集聚提升、保留发展、综合整治、特色保护和拆并等六类村庄,实施分类引导,突出重点,统筹村庄建设,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五)品牌塑造、延伸服务,助力新兴消费城建设
一是打造国家汽车消费高地。推进汽车交易市场培育工程,依托国际汽车城打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车展示交易中心,加快打造二手车交易服务基地,推进汽车综合服务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对接长春兴隆铁路口岸,大力培育平行进口车交易市场。推进汽车文化消费升级工程,推动汽车博物馆、东风大街汽车文化街区、一汽厂区车间观览游等项目建设及功能衍生,打造汽车工业特色文旅基地和参观教育培训基地。
二是实施汽车服务延伸工程。引导汽车企业积极协同信息、通信、电子和互联网行业企业,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挖掘用户工作、生活和娱乐等多元化的需求,创新出行和服务模式,创造新的汽车消费增长点。鼓励发展车载智能娱乐终端,与传统汽车及零部件互联互控,提升传统汽车装配辅助驾驶系统,推动传统汽车智能网联化改造服务。ABA1EBF5-037C-4750-BB3E-9D6423D34F6A
三是塑造商业潮流体验。打造一批具有区域辐射力的商业街。适应“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趋势,引入O2O线下体验店等新兴商业业态。以车城万达、恒大文旅小镇、华润商业综合体等商业业态、商业街区为载体,营造全新消费空间。
(六)跨界融合、激发活力,助力文化创意城建设
一是推进汽车文化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国际汽车城资源禀赋,将汽车工业历史文化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打造汽车工业特色文旅基地和参观教育培训基地。谋划“汽车+文化”融合,推进汽车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打造中国汽车历史文化发源地与新文化诞生地名片;谋划“汽车+体验”融合,在一汽厂区内部开放特定车间,设置游客观览区,提供现代化汽车生产车间近距离参观体验。
二是推广汽车文化节庆活动。开展汽车冰雪嘉年华、汽车电影艺术节等汽车文化主题活动,丰富汽车文化内涵。适时启动长春国际赛车场建设,积极举办中德汽车大会以及汽车论坛、汽车后市场创新峰会等国际会议会展,强化汽车文化节、汽车音乐节、汽车啤酒节等品牌活动的影响力。
三是推进工業旅游路线开发。打造十里东风大街汽车文化街区,结合特色文化景观街路和景观节点的改造,在街区中展示浓烈的汽车文化风貌特色。以老厂区为核心,加强“大屋檐”和“小屋檐”等建筑的修缮保护以及开发利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文物保护宣传。
注释
①“三强市、三中心”:三强市即工业强市、农业强市、生态强市,三中心即区域创新中心、区域消费中心、文旅创意中心。
参考文献
[1]肖虹,周源.中国共产党长春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N].长春日报,2021-12-29.
[2]长春市人民政府.长春市“六城联动”总体方案[R].长春:长春市人民政府,2022.
[3]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六城联动”布局 支撑“三强市三中心”目标的总体方案[R].长春:长春市人民政府,2022.
[4]长春市人民政府.《长春国际汽车城规划(2020-2035年)》[R].长春:长春市人民政府,2021.
[5]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长春国际汽车城“十四五”规划》[R].长春: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22.
作者简介
王昱博,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服务中心,研究方向:城市经济、城市规划。
责任编辑 王宝珍ABA1EBF5-037C-4750-BB3E-9D6423D34F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