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新时代校外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2-06-30杨银付王秀江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2年3期
关键词:校外教育十四五基础教育

杨银付?王秀江

摘 要:“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性窗口期,也是我国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战略目标,向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承上启下的关键期。推动新时期校外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力求把握基础教育发展的脉动走向,从校外教育的政策沿革中把握功能定位,探索推动校外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寻找落实校外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关键词:新时代;“十四五”;基础教育;校外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8502(2022)03-0012-11

作者简介:杨银付,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理论;王秀江,中国儿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校外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发表了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目标任务,国家“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教育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校外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校外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跟“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形势,落实国家教育工作部署,在总结分析校外教育发展政策和实际基础上,探寻校外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采取必要措施。

一、把握基础教育发展的脉动走向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深刻把握这一重要论述,关键是要把握其核心要义,也就是要学习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所强调的党的教育方针和提出的“九个坚持”,是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和重大原则。

关于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关于教育的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九个坚持”[2]。这些重要论述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引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二)牢固树立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任务

“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在中国迈向全面现代化的历程中,“十四五”时期居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位置,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十四五”时期的教育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5]。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正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3]。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国民素质教育,为个体终身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基础教育改革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努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方面下功夫、见成效。

(三)更加明确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部署要求

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被称为中央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三文一会”。中央基础教育“三文一会”,是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基础教育方面的具体落实,体现了党中央加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对基础教育不同阶段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指导性要求,作出了整体性部署。

“三文”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迈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三文”是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大举措,其目标精神一致,概括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文”强调,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属性、促进教育公平、基础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培养全面发展的原则。这几项原则是提高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和提升育人质量,实现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会议提出,要理念先行,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具体包括追求教育公平,体现“有教无类”;坚持适合原则,注重“因材施教”;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会议要求提升基础教育质量,重心要转向抓内涵、促发展。这既是教育自身的发展需要,也是家长的期盼,更是国家的战略要求。会议还提出,要促进教育发展,需聚焦薄弱环节补短板,包括学段的短板、区域的短板和环节的短板,强调要深化改革,突破障礙完善体制机制,改善有损公平、影响发展和关系师生权益的问题,要加强管理,构建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加强治理关于校内、校外交织,涉及经济利益,跨行业、跨领域的方面。864A6E32-6B94-4BD2-9521-95B5612C4D3C

(四)自觉认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重点

2020年10月22日,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教学工作会议在山西省长治市召开。本次会议聚焦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中心任务,增强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学工作做了更具体、更深入的指导。

这次会议的精神集中概括为五点。第一,方向要把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16字原则;坚持普惠性和公益性办学原则[6]。第二,部门要联动。切实解决多年来“管得太多”“缺乏动力”“保障不够”“管理不善”等制约学校办学活力的突出问题,推动有关部门把该放的事权、人权、财权放给学校[6]。第三,环节要衔接。课程、教学、考试、评价是学校育人工作的关键环节,必须系统推进,切实增强改革衔接性[6]。第四,力量要统筹。校长、教师和教研员三支队伍建设要统筹,改革要贯通[6]。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充分发挥教研队伍的专业支撑与引领作用。第五,内外要协同。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要深化招生入学改革、促进家校协同育人、净化社会育人环境、巩固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4]。

(五)更好推动落实“五育”并举、促进综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一次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补充完善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素质内容。《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强调“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以此“全面发展素质教育”[7]。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先后印发了关于开展和加强劳动教育、体育和美育的相关意见。这是新时代“应对国际社会激烈竞争与严峻挑战”“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的必然要求,对于推动“五育”并举落实,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一,且必须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劳动教育的基本思路、战略任务和主要举措。其中,在场所建设方面提出,要多渠道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1]。这将体育的价值和作用上升到锤炼意志和健全人格的高度。这就要求在体育基本的健康知识、基本的运动技能,以及专项运动技能教授的基础上,经常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全社会要改变对体育价值和意义的认识,把体育从片面的身体活动上升为培养人的全面素质特别是涉及意志品质、健全人格和人际交往,乃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精神的重要载体。这些要求体现在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这一文件中[10]。比如,加强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等等[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12]。这表明,美育最核心的意义和价值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因此,与体育一样,美育不仅要教会学生美育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长,更要教会他们欣赏和体验美。这既是现代化国家对人综合素质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化教育要达到的目标[12]。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不断完善课程和教材体系;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完善课程设置;科学定位课程目标,构建大中小幼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掌握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核心素养;推进评价改革,加快艺术学科创新发展;等等[10]。

(六)准确理解“双减”政策要求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

要准确把握“减负”内涵,突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双减”意见提出,要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13]。具体措施包括保证学校课后服务时间,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致力于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减负”的本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智育的局面,促进学生体能、身心、审美、劳动能力等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接班人。在“减负”过程中,不能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不能弱化对学生竞争力和抗压能力的培养,否则从长远来看,必将影响我国基础教育竞争力,甚至影响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所以减负的同时必须伴随增效。

“减负”举措需辩证看待,洞悉其有减有增、提质增效的本质。一方面,“减负”是减去不必要的负担。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不是让学生没有负担,而是减去超标、过难的教学内容,纠正延长教学、挤占德美体劳时间的现象,减轻作业量不合理、重复性机械训练带给学生的负担。另一方面,“减负”的同时必须“增效”。提高学生學习的效率和质量,以确保中小学人才培养的水平。把时间还给孩子,让其锻炼身体、参与实践,着力减少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小胖墩”“近视眼”和不会做家务劳动等情况。864A6E32-6B94-4BD2-9521-95B5612C4D3C

二、从校外教育政策沿革看校外教育功能定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校外教育事业发展,在不同时期根据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教育任务,对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采取了针对性措施,制定出台了多项政策,有力地推进了校外教育工作。校外教育制度作为国家政策,充分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校外教育工作的目标、计划、安排以及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性规定。梳理总结校外教育政策的沿革,对于我们进一步明确校外教育的性质、定位、任务、内容等十分必要。按照历史时间顺序,校外教育的功能定位体现在以下六方面。

(一)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20世纪50年代,以少年宫为主体的校外教育迎来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明确了少年宫和少年之家在全面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方面对学校教育予以补充和延伸的重要地位[14]。1957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颁布了《关于少年宫和少年之家工作的几项规定》。规定指出,少年宫和少年之家是少年儿童的校外教育机关,基本任务是:配合学校对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巩固和扩大课堂知识,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发展他们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锻炼他们的技能和熟练技巧。

(二)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并举

20世纪80年代,随着校外教育实践的发展,对校外教育理论的探索逐渐深入,人们对校外教育的看法也开始转变。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学校教育和学校外、学校后的教育并举”的方针。可见,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校外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在未成年人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校外教育彰显独特价值

199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共青团中央等七部委联合颁布《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提出校外教育机构应遵循的四条工作原则:“面向全体少年儿童,面向学校,面向少先队,实行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应相互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特点,寓教育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活动之中;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重視和搞好普及性教育活动的同时,对有特长的少年儿童加强培养和训练,使其健康发展。”[15]该规程的总则明确了校外教育机构的性质、任务和原则,还专门就机构、活动、人员、条件保障、奖惩措施做出了明文规定。

(四)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

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是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并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是服务、凝聚、教育广大未成年人的活动平台;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养成行为习惯、提高科学素质、发展兴趣爱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6]。这体现了校外活动场所的公益属性以及推进素质教育的功能定位。

(五)校外教育资源极大丰富

2010年后,校外教育活动场所达15 000多个,初步形成国家、省、市、区(县)、乡镇街道五级校外活动场所网络,支持建设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教育系统与其他部门共同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和乡村校外活动站3万多所。大力推进社会资源协同配合,在公共机构、公共设施、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建立了质量教育、节水教育、科普教育、消防安全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爱粮节粮教育、档案教育、水土保持教育、环境教育等各类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校外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例如,各地教育部门开展了“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圆梦蒲公英”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积极开展研学旅行、劳动教育、家庭教育和影视教育等。

(六)“双减”背景下校外教育的机遇

面对“双减”政策,校外教育机构存在有利条件:一是从“双减”直接的客观效果看,“减负”给孩子们“抢来”更多校外时间,为公办校外教育的开展提供更多机会。二是从完成“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这一重点任务看,在学校课后服务中公立校外教育机构可以有所作为。三是从“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所采取的举措看,为公立校外教育机构发展提供了空间,同时也为公立校外教育机构的规范发展提供了对照参考标准。四是从“扎实做好试点探索”这一工作部署看,其“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也为公立校外教育机构积极参与学校课后服务提供了机会。

三、新时代校外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定位和路径分析

在深刻领会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精神和部署要求基础上,结合校外教育发展历程中的功能定位完善发展,我们认为,新时代的校外教育机构应立足五方面定位,发挥作用。一是作为儿童发展中心,要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少年儿童兴趣个性,促其培养兴趣并形成特长,让他们在自己最擅长的方面做最好的自己。二是作为研发指导中心,主要负责兴趣培养、社会实践、主题教育等活动课程纲要和教材学材研发,进行教育教学方法指导。三是作为资源整合中心,连接家庭和学校,协同社会各类资源,挖掘开发教育功能,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形成教育合力。四是作为师资培训中心,建设美育、体育、科技教育以及社会实践、劳动实践活动师资培训基地。五是作为儿童友好中心,坚持儿童优先,支持儿童参与,提高普惠度,进行适儿化改造升级,实现儿童活动空间友好。

推动校外教育高质量发展,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条路径实现。

一是从理论层面加强校外教育研究。首先,深化校外教育独特性的研究。应注重发挥校外教育对社会资源的辐射作用,带动全社会推动校外教育可持续发展[14],形成校外教育和社会资源之间的良性互动。其次,深化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机制的探索。校外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而且有其独特的价值。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和学习时间等方面的有机衔接[14],充分发挥校内、校外教育的优势,共同促进儿童发展。再次,深化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校外教育在促进学生的兴趣培养、特长学习乃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积极发挥校外教育的“老本行”和“看家本领”的重要作用,促进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差异化、多样化的需求[14]。最后,深化校外教育对教育公平的促进作用。校外教育相较学校教育,教育场所更广阔、教育形式更灵活。因此,应推动校外教育关注特殊群体,坚持公益属性共享发展,为不同城乡、区域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不充分带来公平普惠的解决方式[14],助力我国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864A6E32-6B94-4BD2-9521-95B5612C4D3C

二是从实践层面发挥校外教育育人的独特功能。教育实践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校外教育要发挥育人作用,就离不开校外教育实践。校外教育实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校外教育实践应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儿童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提升校外教育育人内涵,深化拓展校外教育内容,促进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坚持公益底线,保证教育资源普惠均衡,着力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推进在线资源建设,促进教育公平,让不同区域、不同经济条件的儿童共享优质校外教育资源。加强校外教育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坚持校外教育场所体系化建设,优化校外教育场所布局,建设校外主题教育系列场所,推动更多场所向未成年人开放。坚持标准引领,以高标准、严要求促进校外教育高水平发展,优化校外教育队伍的结构和素质,配齐优化校外教育工作队伍,健全校外教育师资培养体系,提升校外教育教学的质量,打造校外教育活动品牌。关注校外教育机构自身管理和组织能力的建设,加强保障机制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评估督导,加强活动保障,强化风险防范,完善多元投入,营造良好氛围,为校外教育活动的开展保驾护航。

四、推动校外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一)把牢正确发展方向

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就要求校外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在校外教育实践中,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兴趣小组培养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育人功能[17]。

其次,要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念,即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16字原则[17]。“德育为先”指明校外教育的育人方向,“全面发展”指向学生的综合素质,“面向全体”是对教育公平的要求,“知行合一”是对育人方式的概括。校外教育要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念,做到以发展素质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7]。

最后,要坚持正确的办学原则,即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校外教育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教育,因此,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基础教育的普惠性和公益性原则,让更多孩子享有公平的校外教育机会[17]。

(二)强化实践育人特征

2017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这为校外教育实践课程的开展指明方向。首先,要坚持课程育人导向,明确提出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方面的课程目标;其次,要建构新型课程形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与创造,真正让学生“活”起来、“做”出来;再次,要强化实施过程的具体指导,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操作、能落地;最后,要强化实践育人特征[18]。

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既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规定,也是教育基本经验的总结。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是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17]。校外教育要积极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劳动教育、志愿服务、研学和社会考察等活动,让学生走进自然、了解社会[19]。通过亲身实践,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情怀,帮助学生增长才干。实践活动要让学生直接动手、出力流汗,不能纸上谈兵,也不能片面地把实践活动理解为手工制作、体力劳动,而是要结合劳动教育的要求,结合时代要求和科技发展,注重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虽然校外教育的活动形式较学校教育更为灵活多样,但课程、教材、教学、评价依旧是校外教育育人工作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系统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增强改革的衔接性[17]。

一方面,要加强项目课程教材研发。课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培养人才的“施工图”。学校教育拥有成体系的课程标准,以及适用于课程标准的教材、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近年来,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正在组织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17]。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校外教育尚无統一的课程标准,也鲜有成体系的教材和评价方式。因此,校外教育机构有必要组织撰写校外兴趣小组活动指导纲要、活动材料等,以使校外教育的活动目标更明确、实施更有效,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

另一方面,要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在校外教育的教学实践中,要严格教学管理,优化教学防范,保障校外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要加强对教学活动的全程把控,加强培训材料管理,坚持育人为本,保障教学活动质量;要强化社会监督,严格落实师德师风建设,保障儿童健康发展。

(四)完善教育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一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校外教育的形式更灵活,但完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也是校外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校外教育应针对学生各方面发展选取适合的监测方式。

针对学生不同方面的发展,教学评价和监测可从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心理健康五方面入手。“科学”考查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的情况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体育与健康”考查身体状况以及健康生活习惯等;“艺术”考查掌握艺术基础知识及通过艺术感受美、表达美的审美能力等;“劳动”考查劳动的观念、知识和能力、习惯和品质等;“心理健康”考查情绪、人际交往等发展状况以及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等[20]。另外,表现性测试工具可监测运动、操作、演唱等能力,用于体育与健康、科学、艺术等学科领域。

教学评价和监测的领域应涉及各个学科,实现德智体美劳全覆盖。内容应对标《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紧扣课程标准,突出能力素养导向,多层次、全方位地系统挖掘影响因素。应充分运用人工智能与脑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前沿技术方法,探索多领域综合评价和跨年度增值评价[21]。监测后应生成诊断报告和政策咨询报告,建立监测问题反馈和预警机制,并在各地推广优秀案例,推动监测结果运用,加强地方监测机构建设[21]。864A6E32-6B94-4BD2-9521-95B5612C4D3C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新时期开展校外教育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就是要着力解决教师配备问题,解决教师能力问题,解决教师动力问题,解决教研支撑问题。这要求校外教育机构在师资方面,既要选拔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也要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保障,完善教研和培训制度与人才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终身学习发展,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校外教师队伍。

五、结语

新时代新征程,新形势新要求。校外教育工作者应思考校外教育的定位、职责和任务是什么,以及校外教育要如何发展。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此,把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既是推动校外教育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校外教育工作者应格外关注的方面。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新时期,若想推动校外教育高质量发展,就要坚持“学思用”相结合,在充分理解和把握政策方向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809/t20180910_348145.html.

[2] 张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3] 马陆亭.捋捋“十四五”教育工作的心中线[J].北京教育(高教),2022(03):20.

[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2020-11-03).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2011/t20201104_498130.html.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13).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6] 陈宝生.提升质量是基础教育面临最紧迫最核心的任务[EB/OL].(2020-10-23).http://edu.people.com.cn/n1/2020/1023/c367001-31902633.html.

[7]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2019-07-08). http://www.gov.cn/xinwen/2019-07/08/content_5407361.htm.

[8] 李政涛,文娟.“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 2020(03):7-16.

[9]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6).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介绍《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有关情况[EB/OL].(2020-10-16).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0/52555/twwd/202010/t20201016_494998.html.

[1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20-10-16).http://jx.people.com.cn/n2/2020/1016/c19031634352689.html.

[12] 堅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紫光阁,2018(10):8-9.

[13]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http://www.gov.cn/zhengce/2021-07/24/content_5627132.htm.

[14] 陈东升.推动新时代校外教育高质量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21(01):5-7.

[15] 国家教委.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EB/OL].(1995-06-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199506/t19950621_81904.html.

[16]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EB/OL].(2006-01-21).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6/content_291935.htm.

[17] 陈宝生.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在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人民教育,2020(22):6-11.

[18]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EB/OL].(2017-10-30).http://www.gov.cn/xinwen/ 2017-10/30/content_5235316.htm.864A6E32-6B94-4BD2-9521-95B5612C4D3C

[19] 鄭浩.新时代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逻辑架构和路径选择[J].少年儿童研究,2021(08):61-69.

[20] 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2021年修订版)》的通知[EB/OL].(2020-09-15).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9/28/content_5639763.htm.

[21]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负责人就《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2021年修订版)》答记者问[EB/OL].(2021-09-28). http://www.gov.cn/zhengce/2021-09/28/content_5639766.htm.

[22] 习近平与北师大师生座谈提出“四有”好教师标准[EB/OL]. (2014-9-1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910/c70731-25631746.html.

Explore the Road to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fter-schoo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YANG Yin-fu 1, WANG Xiu-jiang 2

(1.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2. China National Childrens Center)

Abstract: The 14th Five-Year Plan (2021-2025) period is a historic timing for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s also a critical period for China to complete the strategic goal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nd move towards the full realizat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To achiev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fter-schoo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we must strive to grasp the trend of basic education, revise the function of after-school education from the policy evolution, explore the effective channels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ensure that relevant measures be put into practice.

Keywords: The New Era; The 14th Five-Year Plan; Basic Education; After-school Education864A6E32-6B94-4BD2-9521-95B5612C4D3C

猜你喜欢

校外教育十四五基础教育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校外教育管理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校外教育中关于生命教育的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美比较视角下的美国校外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