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特色校本课程 助力“双减”出实效

2022-06-30秦超

基础教育参考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校本课程双减

[摘   要]落实“双减”政策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有力补充,其质量关乎学校发展。在“双减”背景下,陕西省宝鸡市高新第一中学校坚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路径,从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拓宽学生成长平台、增强教师发展动能、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四个方面,构建了特色校本课程,不断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校本课程;教学改革;高质量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切实提升校本课程质量,高效实现课程育人。[1]2021年3月,陕西省教育厅召开全省基础教育重点工作座谈会,强调学校是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要充分利用其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课后服务工作的主要责任,特别是要实现课后服务时间与当地下班时间的有效衔接,切实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同时不过多增加教师的负担。此外,要精准把握课堂革命的核心要义,紧紧围绕学生发展需求,全面开展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互动式、项目化教学,坚持以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线,向课堂要质量。[2]因此,“课堂革命,陕西行动”成为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陕西省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同时,随着相关政策文件的印发,陕西省基础教育将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这对本省的基礎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要着力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让学生在精彩的课程中快乐成长。[3]从当前全新的教育政策来看,中小学校要在有效落实国家课程教育任务的基础上,探索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这是未来学校课程实现优质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双减”背景下学校改革的基点,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对此,陕西省积极推动课堂革命,校本课程作为“第二课堂”,是课堂革命的关键,注重校本课程质量的提升,也与“双减”政策课后服务的要求高度契合。

陕西省宝鸡市高新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高新一中”)自2014年创办之初,就将学校的办学理念确立为“面向个体、因材施教、探索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学科中心、全员德育、精细化、导师制”的办学模式,进而提出“课比天大”的课堂管理理念。校本课程作为课堂革命的源头活水,经过学校的长时间探索,已逐渐成为学校品牌,并成为区域课程改革的示范。

一、校本课程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校本课程,通常是指学校自主开设的,并且适合学校发展实际的课程。[4]课堂教学是课堂革命最需要重点关注的,因为常规国家标准课程是必须保质保量完成的。一些学校受到学校整体工作安排、课时设置、校情的制约,只是机械性地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任务,缺乏推陈出新的具体做法,导致课堂教学很难取得实质上的突破。因此,课堂革命要想做出特色,就必须挖掘课程的内涵,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

高新一中地处城乡接合部,是一所全寄宿制学校,这就为学校开设校本课程提供了便利。学校规定每天16点40分前要开齐开足国家课程,16点40到18点作为校本课程时间。在这一时间段的可选内容包括: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太极拳、击剑等体质提升课程;文化研修、美文欣赏、经典古诗词、英语朗诵与演讲、数学趣味与技巧等学能拓展课程;宇宙探索、光影中的历史、中国旅游地理、趣味地理、宝鸡历史人物、法律在我身边、世界的二次元等兴趣特长类课程。课堂教学形式涵盖了书法、朗读、辩论、演讲、情景剧、话剧、动手操作等,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性质及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灵活选择适合的授课方式。

校本课程的开设,在丰富和完善学校课程体系的同时,还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为落实因材施教的核心理念,学校针对学生学习水平和行为习惯的差异,在充分分析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了清单式定制课,并将其称之为“学科定制课”,以此来补足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短板,使日常教育教学更加高效。例如,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开发了“文化研修”,对语文学习中常见的文化现象进行细致解读,涉及儒家文化、国学文化、戏曲艺术、地方文化等,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授课教师利用每周教研时间,制定课程方案,设计课堂活动,尤其注重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元素,采取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端正语文学习态度。同时,形成科任教师团队,对课程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梳理,形成语文综合学习框架体系。学生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明确了语文学习的方向,特别是对于常规语文课堂学习中的难题,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思路,学科核心素养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二、校本课程拓宽学生成长平台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之上,[5]只有建立在真正学习需求基础之上的课程,才是真正符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学校课程体系才会更加完善,课程才会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这也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而校本课程灵活性强、种类丰富、贴近生活,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

学校在开设校本课程前,会详细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其中课程的申报是开放性的,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还可以是其他社会正规教育机构等,其目的是拓宽课程开设面,让课程更加多元,以便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例如,高新一中的“沐风舞蹈社”就是由学生发起的校本课程,学生代表在课程立项会上对课程的构想、课程组织、课程评价等进行了阐述,最后由学校校本课程项目组评议通过。近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众多比赛中,参选节目均由学生自主编排、教师协助,所有节目在表演后都赢得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肯定,课程效果也越来越好。舞蹈社的成立,不仅提升了学生对于舞蹈艺术形式的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校本课程也逐渐得到家长的高度支持和肯定,家校协同局面进一步得到巩固。8047C9C7-6FA2-4B4B-AD64-F7EF1998FAA6

再如,为了帮助学生从入校开始就能够树立切实可行的职业理想,并制定出相应的学习方案,学校开设了“青春规划”校本课程,让校本课程真正成为学生追逐梦想的平台。学生自初一入学开始,就在教师的指导下,查询并了解区域优质高中以及全国各大学等资料,与父母一起制定三年学习规划,内容包括人生格言、课业目标、奖励措施、具体行为等。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因为规划的制定而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以自己身边的同伴为榜样,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同时在多样化的课程活动中感受梦想一步一步实现的成就感,不断激发自我奋斗的内驱力,提升做人做事的专注力和精气神,养成乐学上进、团结互助的优秀品质,在公平、民主的竞争氛围中实现自我成长,提升综合素养。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兼顾学校整体的教育目标和学生整体的学习需求[6],只有如此,才更有利于实现五育并举的目标,让课堂革命最终指向学生的能力提升和潜能开发,真正实现让课堂为学生的全面成长赋能。

三、校本课程增强教师发展动能

现阶段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7]这也是教师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基本技能。课堂革命的第一阵地是课堂,但最大推动力是教师。课堂革命是否能够开展得扎实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团队的教科研水平,校本课程亦是如此。常规课堂因为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其改革的重点是对课堂不断进行打磨,以国家课程为研究对象,重视对课程内涵的深度挖掘,在此期间,教师对课程的认识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这也为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校本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由于其资源泛在、贴近生活实际、潜力大等优势,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为教师发挥专业特长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但校本课程的成功开设,还需要经过评审小组的层层考核,以及任课教师的全方位准备。因此,高新一中在辦学之初,便成立了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开设校本课程方案的制定、课程实施指南的编制、课程评价方案的制定等。同时,挑选部分教师组成校本课程授课团队,从课程素材的收集、课程需求问卷调查表的编制、课堂活动的设计、课堂观察量表的修订完善,再到校本教材体系的形成补充,在整个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都融入了教师团队的教学智慧,形成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程研究思路,教师主动开展课程教科研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此外,学校也形成了积极探讨、公平竞争的学术氛围,极大地提升了教师成长的自信心,激发了教师发展的潜力。例如,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高新一中形成了《高新一中校本课程方案》《高新一中校本课程开课指南(教师版)》《高新一中校本课程选课指南(学生版)》《高新一中校本课程评价方案(教师版)》《高新一中学生结课标准》等一系列过程性资料,这些资料经过教师团队的系统整理,已经成为教师申请区级、市级、省级课程类课题的基础素材。校本课程的稳定发展,使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科教育价值的深度研究,以校本课程为主题的各类活动也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四、校本课程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学校要想发展得有声有色,其关键在于课程教学的质量,而这要建立在学校具有课程开发自主权的基础之上。[8]学校发展动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课程的生命力所决定的,而以校本课程为代表的课堂革命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应然趋势。借助校本课程推动课堂革命,能够不断优化学校的课程建设体系,使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改进,使课程更加适应校情和学情,让课程成为学校发展的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开设校本课程伊始,学校也面临诸多问题。例如,教师团队实力参差不齐,课程资源整合不够,课程活动设计过于简单,课堂作业未体现分层,课堂评价不够多元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课程开发的进度,同时也制约着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协同推进。为此,学校将国家课程进一步整合,形成了“国标筑基+校本增能”的课程管理模式,即通过国家标准课程帮助学生筑牢基础知识,以校本课程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这种将国家标准课程和校本课程优势的聚合,更加丰富了学校的课程体系,不但高质量地落实了国家标准课程的授课要求,而且还给教师提供了众多课程开发的机会。《意见》要求: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国标筑基+校本增能”的学校课程体系鼓励教师采取多种学习研究方式,如教师可以采取个人研修或学科组研讨的形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科研潜能,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科组、教研组的建设,增强学科组、教研组工作的灵活性。

此外,学校还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邀请课程开发方面的专家到校进行指导交流,同时让承担校本课程的教师到外校参观学习,回到学校以后再进行深入研讨,实时总结课程经验与问题,以便让课程更加契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和教师职业发展方向。经过六年的努力,高新一中已经初步形成了特色校本体系,即“学能拓展+兴趣特长+素养提升+实践拔高”,每一类课程都对应有完整的校本课程资源。

为适应教育信息化趋势,学校还充分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学校企业微信等平台,将课程上传至共享网络,使课堂评价组、家长、学生能够使用并进行投票,提升校本课程的信息化教育功能,受到区域内其他学校的普遍关注。

目前,校本课程已经成为高新一中的教育亮点,学校也成为陕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校。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课后服务质量,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和核心竞争力,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这也是今后高新一中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2019-07-08)[2022-03-19].http://www.gov.cn/zhengce/2019-07/08/content_5407361.htm.

[2]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陕西省中小学“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活动的通知》[EB/OL].(2021-04-30)[2022-03-19].http://jyt.shaanxi.gov.cn/news/jiaoyutingwenjian/202104/30/18998.html.

[3]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2022-03-19].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 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4]许洁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J].教育研究,2005(8):32-35.

[5]刘雪梅,祝成林.学生:不可或缺的校本课程决策主体[J].教育探索,2010(1):97-99.

[6]郑志生,邬志辉.校本课程开发的复杂性审视及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8(8):50-55.

[7]靳玉乐,肖磊.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诉求[J].教育研究,2014(5):121-127.

[8]李帆,冀晓萍,程路.如何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J].人民教育,2019(6):17-20.

(责任编辑 姚力宁   校对 郭向和)

作者简介:秦超,陕西省宝鸡市高新第一中学教师,E-mail:qinchao4316@163.com(陕西宝鸡,721013)

基金项目:宝鸡高新区2021-2022年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作业革命”专项小课题“因材施教理念下作业育人实践研究”(编号:BGXZYKT2021-002)8047C9C7-6FA2-4B4B-AD64-F7EF1998FAA6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校本课程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