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完善企业制度 提质增效强发展
——关于福建省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调研

2022-06-29刘蔚

中国合作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供销资产经营

刘蔚

近年来,福建省供销合作社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不断增强社有企业的发展活力、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不断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化解历史债务,企业的经济实力得到提升,为农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经营服务领域不断扩大,生机活力得到大幅增强。

近年来,福建省供销合作社坚持把社有企业改革发展作为综合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发挥好社有企业在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不断增强社有企业的发展活力、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不断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化解历史债务,企业的经济实力得到提升,为农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经营服务领域不断扩大,生机活力得到大幅增强。截至2021年,全省9个市、61个县(市、区)已成立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7个市、47个县(市、区)成立社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全省全资和控股企业1039家,资产总额135.39亿元,年营业收入110.71亿元,利润总额3.06亿元,负债79.33亿元,资产负债率58.59%。

社有企业改革发展特点

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一是建立企业经营机制。省社和部分县市社有企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组建供销集团或投资公司,设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建立了以激励约束为核心的企业经营治理机制。二是补齐制度建设短板。省社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完善各项责任制考评办法,制定完善《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直属企业资产租赁和经营业务承包管理办法》《社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等制度,启用省社直属企业资金监管软件,加强资金归集管理,使各项制度更具合理性和可行性,进一步规范直属企业经营,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三是完善用工分配机制。普遍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形成职工能进能出的劳动用工制度,建立了以业绩为导向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收入与贡献挂钩、能升能降的分配机制。在理顺劳动关系中能注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相衔接,保证用工制度改革顺利进行。四是注重员工素质培养。结合实际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同时,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积极引进业务骨干和各种专业人才,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供销集团、福农(省农)集团、资产运营集团等实行总经理年薪制,充分调动了企业经营者主观能动性。

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一是推进集团化管理运营。省社和福州、三明、永安、仙游、安溪、建宁等市县供销合作社已组建供销企业集团,推动社有资本向重点社有企业集中,培植壮大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推动企业规模化经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二是加强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省社将以资产经营为主的企业全部整合到资产运营公司,实行“几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方式,资金归集使用,切实降本增效,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三是推进混改初见成效。省社充分运用社有资产、经营网络等资源,对重点企业采取多种形式的股份制改造,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集中力量培植壮大重点企业,重点培植一批符合国家政策,市场前景广、潜力大,有竞争力,具有带动作用和影响力的大项目、好项目。

经营服务领域有效拓展。一是大力实施传统经营网络的改造、整合、优化和提升,纵向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福农农资集团利用出口颗粒硫酸铵业务成立了混合所有制的鑫源肥业有限公司,省农资集团厦门公司利用进口阿康复合肥组建灌包生产线,提高了企业对货源的掌控力。二是通过供销集团的组建,推进纵向横向联合,开展多元化经营。省社先后组建成立了福建供销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社有企业经营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在巩固传统的农资、日用消费品等经营阵地的同时,加快布局再生资源、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三是应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省社开展了农产品电商经营、农村快递物流、冷链物流、仓单质押贷款、增信担保贷款、城市立体停车等新业务,实现了经营规模和经济领域的双拓展。

社有资产监督管理得到加强。建立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完善各级社有资产管理办法,建立企业“三重一大”制度,切实履行出资人管理职责。一是制定《福建省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暂行)》,明确出资人职责,对企业改制、资产评估、产权转让、投资、资产收益、资产核销、融资担保等进行了规范管理,建立严格的资产运营和财务管理机制,确保社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制定《关于深化社有企业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聚焦为农服务主业,推动社有企业转型升级。2017年,福建供销集团组建后,省社制定了“三重一大”等5个内控管理制度。二是成立社有资产经营管理机构。截至目前,全省市、县(区)供销合作社已设立社有资产经营管理机构的有54个,为理顺社企关系、加强社有资产管理、建立出资人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改革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制定《福建供销集团有限公司经营者薪酬管理办法》等,实行企业工资总额同净利润挂钩、工资总额包干的办法。同时,加强工资宏观管理,企业自主确定内部分配形式,把职工贡献大小同岗位职责和岗位效益挂钩、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

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各地供销合作社加强组织创新、经营创新和服务创新,努力整合各类资源,通过盘活存量、挖掘潜力、招商引资、依托项目等方式争取政策扶持,筹集资金,引进技术,扎实推进“新网工程”建设。提高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实力。近五年来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共投入中央“新网工程”资金1.315亿元,带动各级社投资5.86亿元,实施流通网络建设项目45个;省级“新网工程”资金8000万元,撬动总投资9.68亿元,实施流通网络建设项目248个;改造、建设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122个,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点2850个;新建、改造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78个;建设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分拣中心)25个;新建、改造烟花爆竹配送中心23个。同时,有273家企业、476个专业合作社开展电子商务相关业务,有力推进基层经营主体与电商主体对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通过“新网工程”建设,全面恢复、拓展了供销合作社主营业务,并培育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

存在的问题

发展不平衡,整体经济实力不强。从行业看,农资企业在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有一定的销售优势,而农产品、日用品、再生资源等传统主营业务有弱化趋势,市场占有率不高,多数企业仍然以资产经营收入为主;从联合合作看,各层级间的企业多数各自为战,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企业联农带农能力不足,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同时品牌服务、技术服务、优质服务等含量低,总体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

业务结构单一,市场开拓能力较弱。一是大部企业经营仍以传统业务为主,存在“守摊子、过日子”的迹象;二是社有资产经营盘活不够,单纯依靠收租金的比例大,产业转型升级缓慢。由于城市建设需要,部分资产面临被政府拆迁、收储,资产存量不断减少。整合物业资产的管理,提升资产经营效益亟待进一步探索。

治理机制不完善,市场化机制欠缺。社有企业在产业发展、业务创新、服务创新、财务管理创新等方面能力不足,市场化运作机制仍不够完善。这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公司制,但股东会流于形式、董事会责任淡化、监事会功能弱化、经营层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权责统一、运作协调、有效制衡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尚未真正形成。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不足。企业员工年龄结构普遍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思想保守,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强。部分企业一线开展业务的人员数量不足,业务和管理人才后续梯队严重不足;有些企业管理比较松散,难以引进高端企业经营人才。

几点建议

持续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全面摸清所属企业的现状,分类推进公司制改革。对长期停业歇业的企业加快清理,对正常经营的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改制提升方案,做到应改尽改。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立足靠大联强,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资源、渠道优势,通过投资参股、联合投资、重组并购上下游企业等方式发展完整产业链,增强社有资本活力,放大社有资本功能。推进社有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持股,规范资产评估,明确定价机制,建立健全股权流转和退出机制。二是健全社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稳步推进董事会规范化建设,健全董事会工作规则等基础制度,完善董事选聘、考核评价、薪酬管理等办法;明确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授权原则、管理机制、事项范围、权限条件等主要内容,保障经理层经营自主权;严格落实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向董事会报告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监事会监督成果运用,强化日常工作监管。三是推进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充分运用现代管理理念,深化“互联网+”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积极推动“智慧供销”体系建设,加快建立行之有效的数字化治理体系。加强各类风险管控,进一步完善资金监管系统,健全企业内部控制、财务风险跟踪监督等长效机制,并定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查和监督,对发现的重大风险隐患及时整改,有效排除和化解风险隐患。

探索创新体制,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一是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深化社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社有企业经理层成员要全面实行任期管理,按照约定严格考核、兑现薪酬;大力推行员工公开招聘、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位淘汰和退出等制度,真正做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增能减;根据不同社有企业功能定位和行业特点,实行社有企业工资总额分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合理确定不同岗位工资水平,推动薪酬分配向骨干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倾斜。二是灵活开展中长期激励。各级供销合作社要支持社有企业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运用虚拟股权、超额利润分享、专项特殊奖励等长效激励方式,同时强化业绩考核,实现激励与约束相统一;探索建立社有企业发展基金,对开展上市公司培育企业、创新领域为农服务企业等进行专项扶持;开展优秀经营者和优秀员工评选活动,激发和调动员工勇于担当、创新创业的精气神。

福建供销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产品为地产农特产品搭建销售平台,实现保供给、防滞销。

聚焦主责主业,优化社有资本布局。一是推动社有资本向为农服务主业集中。对从事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等传统主营业务,继续保持社有资本相对控股地位;依托福建省特色农产品,持续打造“福茶”“福菌”“福米”“福水”等“福”字号系列农产品;建设“福供优选”农产品推广服务平台,做好“一县一周”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探索建设供销海丝茶产业园,打造福建供销农产品集采集配供应链;组建专业性农业服务公司、新型庄稼医院、智能配肥站等综合服务实体。二是推进专业化整合。认真梳理社有企业的业务现状,根据不同行业、产业链不同环节等,对现有业务(企业)进行优化整合,切实解决内部同业竞争、重复投资等问题;指导设区市社和有条件的县级社进行整合资源,通过设立社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社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平台,以股权管理、资本运营、投资融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实现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推进传统业务转型升级。农业生产服务企业要规范建设生产性服务中心,在重点地区建设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开展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商贸流通企业要加快数字化、连锁化转型,发展多层次、多样化、便利实惠的生活服务;再生资源企业要持续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与环卫清运网络“两网融合”,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服务,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农资流通企业合作开展农膜、废旧农药瓶回收等业务,从源头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统筹推进基层社资产盘活利用和经营服务网点改造提升,通过建设乡镇惠农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为农服务综合体,为农民群众提供农产品购销、农资供应、日用消费品销售、快递物流等为主的“4+N”便民利民综合服务,逐步改变以承包和租赁为主的基层社资产运营模式,形成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经营服务格局。四是培育发展新动能。在巩固提升近年来福建省“新网工程”“惠农工程”建设成果基础上,积极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新经营机制;加快推进“供销物联网”“智慧供销”建设,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营销体系,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中央厨房”二期工程建设,启动“供销物流”“智慧冷链”等冷链物流骨干网项目;充分利用“保供促销工程”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全省各级供销合作社加快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城乡供销物流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加快发展步伐,构建联合合作机制。一是推动跨区域横向联合和跨层级纵向整合。坚持开放办企业,围绕产业发展、资源掌控、管理提升等战略目标,依托农资流通、农业社会化服务、日用消费品销售、农产品流通、资源再生利用、冷链物流服务等传统优势产业,鼓励有实力的社有企业实施跨层级、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重组和联合合作,积极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建立强社带弱社对接合作机制,通过合作兴办企业、联合投资项目等形式,构建社有企业共赢发展格局。二是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社有企业要结合自身优势和主责主业,有针对性地优化业务结构和商业模式,做强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成为引领带动作用突出的“链长”企业;积极参与“三位一体”综合试点有关工作,通过发展增信服务、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补上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推动优势资源向为农服务企业聚集;建立产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引导社有企业和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合作,提高科研成果质量,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提高为农服务的科技含量。三是推进龙头企业带动基层发展。各级供销合作社要支持龙头企业通过项目合作、产业共建、搭建联盟等方式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基层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积极参与“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加快乡镇惠农综合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形成各级联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改进监管方式,完善资产监管体制。一是健全社有资产管理制度。建立社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推动社有资本收支预算与社有企业全面预算有机衔接;完善社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对不同类别的企业,制定不同考核重点,实施分类考核;完善社有资本保值增值机制,强化资本收益目标和财务硬约束;健全对社有企业规划、投资、财务、选人用人、责任追究等重点领域的管理制度,完善产权登记、产权流转、资产评估、清产核资等基础管理制度,全面建立社有资产清单,对社有资产实行动态管理,确保社有资产安全。二是完善社有企业监管机制。健全出资人监管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督。发挥联合社监事会对社有资产保值增值、财政资金使用和企业重大投资、并购重组、资产运营情况的监督职能;综合运用财务会计、内部审计、履职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纪检监察、法律顾问意见等多种途径,加强信息沟通、工作对接,形成社有资产监管合力。

加强人才培养,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一是要优化选人用人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积极探索企业经营者市场化选用、考核和激励机制,完善企业经营者绩效考核办法,提高企业负责人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应积极与高校合作,围绕供销人才的特殊需求提出定制化要求,实施定向培养。二是加大日常人员培训力度,完善培训体系和培训计划,及时更新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要立足企业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的现实,加强人才队伍梯次建设,尤其是通过资本和股权合作,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符合市场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吸引真正懂管理、善经营、勇创新的人才加入到团队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激发企业活力。

猜你喜欢

供销资产经营
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库存化肥51万吨
挖掘化工企业超额收益:如何利用智能决策实现采供销协同
现实的呼唤与要求开放办社是一种必然选择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
每一个人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