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育良种 耕耘稻香 访天津天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东丽博士

2022-06-29撰文王懿霖摄影袁丽美术编辑丁国明赵霞

求贤 2022年6期
关键词:东丽南繁稻区

撰文/王懿霖 摄影/袁丽 美术编辑/丁国明 赵霞

Reporter's notes

人物素描

5月下旬的田野里,风清气朗,草长莺飞。本期“高端访谈”的主人公——天津天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东丽博士此刻正站在田埂上,与她的团队成员一起将培育好的水稻秧苗移种到试验田里。

在今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的名单中,记者看到了东丽的名字。颁奖现场的照片上,她戴着框架眼镜,穿着棕色西装,微笑着捧着奖状。如果不是看东丽的简介,记者很难将如此文气的她与农业联系在一起。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一年中日照最长的月份,也正是农民最繁忙的时节。对于东丽这样的“新农人”来说,一年到头也都是忙碌的,而在田里插秧是她难得的“放松时刻”,这次采访也追随着农时推迟到了此刻。

“平时除了做科研育种,还有做一些企业管理工作,相比较来说,我更喜欢在大棚播种、在地里插秧。”说着,东丽拿起一把秧苗熟练地插种在地里。

简介中的东丽既是科技人才,也是管理人才:博士后,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天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天津市作物学会理事,杂交水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同时,主持和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重大项目;先后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天津市专利金奖等10 余项奖励;参与编写了《中国杂交粳稻》、《杂交粳稻理论与实践》等专著;作为主要选育人,育成并通过国家及省级审定品种8 个,其中2016年通过国家审定的优质、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天隆优619”是首批天津小站稻推介品种,是2016年全国66 个国审品种中唯一一个国标1 级优质米,2015年荣获全国优良食味粳稻品评一等奖,2017年荣获全球水稻育种创新成果——水稻年度明星品种,2018年荣获首届全国优质稻(粳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也是2018年—2020年唯一一个连续三届获得农业农村部主办的“全国优质稻食味品质鉴评金奖”的粳稻品种。

时钟的指尖拨回到20年前。在东北老家做了3年的生物老师后,东丽萌生了考研的想法。谈及原因,她说很简单,就是对农业农村的热爱。“那时教师工作的确稳定,但为了理想,我还是想挑战一下。”东丽笑着回忆道,“很感谢家人对我的支持和鼓励,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如愿了。”也就是在此之后,东丽与稻子结下了缘。

2005年,东丽追随袁隆平院士、华泽田教授等育种专家从事粳稻科研育种工作。“粮食安全的核心是口粮,口粮供给的重点是稻米,稻米供给的关键是粳稻。”东丽介绍说,我国粳稻面积占水稻面积的三分之一,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杂交粳稻研究起步早,但发展缓慢,推广面积仅占粳稻总面积的5%,制约杂交粳稻发展的主要技术难题是制种产量低和稻米品质差。“没有好的种子,产量、收益上不去,会严重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粮食安全也很难得到保障。”为了选育出品质优良的粳稻种子,东丽带领团队常年奋斗在育种和产业化技术开发的第一线。

对于大多说人来说,“南繁”这个词可能有些陌生。为了大地的丰收,为了人民的温饱,每到冬季,我国北方地区都有大批作物育种科研工作者到南方去,利用那里温暖的气候,开展作物种子繁育、制种、加代、鉴定等科研活动,育种科研工作者称之为“南繁”。

而对于东丽和她的家人来说,“南繁”是一个熟悉的词。“每年11月份到转年4月份,我们的团队都要在海南基地攻关,春节期间也不能回家,因为那时正是杂交工作最忙碌的时候。”多年来,东丽的家人早已习惯了她与众不同的行程:别人过年都是往家奔,她却要带着团队去“南繁”。身为母亲,她陪伴孩子的时间并不多,连春节的假期也不例外。对此,很多人都劝过她,而东丽却依然“狠心”地离开了。因为她始终相信,只有真正将脚踩在土地上,才能准确地掌握种子的信息。她必须要对种子负责,要对工作负责。

认真细致和踏实勤奋的工作态度,让东丽善于发现育种过程中作物的每一点细微变化,这为她日后成功选育优质品种并广泛推广,写下了生动且让人信服的注脚。

试验田里种下的是“南繁”带回来的不同品种粳稻,东丽之后的任务就是每天蹲在地里观察、选择、挂牌、记录,从中选出最优单株。和粳稻每天的朝夕相处,试验田里不同品种粳稻的性状、产量、表现、抗病虫害能力等情况,她都了然于胸。凭借着这股韧劲和耐性,东丽围绕杂交粳稻品质不优、优势不强、制种产量不高等制约杂交粳稻发展的瓶颈问题,在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配组模式研究、高异交特性的骨干亲本创制和寒地粳稻亲本创制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创新了系列粳稻优异资源,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资源交流和共享,为整个育种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基础上,她还带领团队选育出系列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强和适应性广的品种,包括适宜黑龙江稻区的“天稻”、“寒稻”系列品种,适宜京津冀稻区、黄淮稻区、西北稻区和云贵稻区的“天隆优”、“天隆粳”系列品种,在黑龙江第一季温带的寒地稻区成功实现了杂交粳稻的规模化推广。

东丽和她的团队在攻克了选育优质品种这一难题后,又开展了高产高效杂交粳稻制繁种技术体系攻关,制种产量显著提升,而产量的大幅度提升也为杂交粳稻大面积推广奠定了种子基础,从而确保我国水稻领域的“芯片”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每一粒小小的稻米背后,都是无数个孜孜不倦的奋斗身影;每一个孜孜不倦的奋斗身影背后,都有一颗实干奋斗的追梦之心。东丽说,振兴小站稻品牌,让更多老百姓吃得更美味、更健康是他们永恒的追求目标,更是当仁不让的社会责任。未来,她希望天津的小站稻通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她也将和团队一起,继续扎根田间地头,培育出更优更多的好品种,让人们吃得更安全、更健康,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Exclusive dialogue

独家对话

记者:“天隆优619”是唯一一个连续三届获得农业农村部主办的全国优质稻 “金奖”的粳稻品种,作为小站稻的优选品种和核心科研成果,“天隆优619”有什么优点?

东丽:“天隆优619”香型杂交粳稻品种,是2016年66 个国审品种中唯一的国标1 级米品种,目前已通过了国家审定和辽宁、天津、河北、贵州、山东、吉林、黑龙江和北京等省级审定备案。“天隆优619”国家区试亩产733.02 公斤,比对照增产8.36%,是全国唯一连续三届荣获农业农村部主办的“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的粳稻品种,被列为天津市首批优质小站稻推介品种、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贵州省的优质稻推荐品种以及盱眙龙虾稻指定品种,为金龙鱼益海嘉里、中粮集团等大型米企打造出了小站稻系列知名品牌,形成了集优质种源、标准化种植、收储加工、品牌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闭环发展新模式,将安全、优质、健康的粮食送到了国民的餐桌上。

通过“天隆优619”等品种优质米的带动,显著提高了农民种植水稻的收益,较普通品种每亩增收约400 元,应用以来累计为种植户增收2 亿元以上,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突出贡献。此外,“天隆优619”是优质小站稻中唯一适合麦茬推广的品种,较传统的“小麦+玉米”模式,应用“天隆优619”开展“小麦+水稻”模式每亩可增收300 元以上,6月下旬插秧可实现雨季养稻,每亩较传统栽培方式节水至少20%以上,为天津市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提供了新方向。

记者:选育优质品种的工作是十分艰辛和漫长的,您能讲讲这其中的过程吗?

东丽:好的。一粒看似简单的种子其实来之不易,水稻育种要从资源创新、收集开始,利用优异资源对育种材料进行改良,再开展杂交、回交等配组试验。为了加快进度,我们每年都要“南繁”加代,再对品系进行产量、抗性、品质等试验,最终育成一个成型品种。所以,有人把育种比喻为大海捞针。一粒好的种子,就如一根针沉在大海里,等待育种科研人员发现并精准地打捞出来,这个过程至少要历经8年时间。水稻育种过程也非常艰辛,育种科研人员要顶着风吹日晒,特别是夏天中午最热的时候做杂交,双脚泥水,汗水也湿满全身。育种过程中也会遇到失败,辛苦付出可能不会得到满意的结果,但也有收获成果后的喜悦,希望与失望一直并存。

记者:据了解,品种选育的过程不仅有艰辛,其科研难度也非常大。

东丽:是的。品种选育的过程要十分细致,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利用最新的方法与手段对不同种类进行排列组合,甄别筛选。

还是以“天隆优619”系列为例,在选育该品种时,我们首先进行亲本的选育,在大量的资源材料中,不断地进行田间杂交,南繁北育,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手段,进行香味基因、抗性基因的鉴定筛选,创制出优势亲本材料,并提出最优配组模式,然后利用选出的优势亲本进行配组,选育出的杂交组合再在各区域进行试种筛选。整个育种过程要对产量、抗性、品质以及柱头外露、配组优势等进行细致考察,由此配组出“天隆优619”等一批强优势杂交粳稻组合并通过审定。

猜你喜欢

东丽南繁稻区
东丽MAKSPEC V可有效对抗COVID-19病毒
南繁基地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①
奉献南繁 讴歌南繁
管理利用好江苏南繁基地的再思考
N2气流量比对磁控溅射Mo-N涂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东丽看好碳纤维车用前景
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及趋势分析
天津市东丽中学“六·五”环境日
稻区冬闲田种植油菜经济效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