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分布态势研究*
2022-06-29李仲铭付伟罗明灿陈建成
李仲铭,付伟,罗明灿,陈建成
(1.西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650224;2.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现代人的日常生活紧密围绕着“回归自然”“呼唤绿色”两个主题[1],随着安全、健康、环保的消费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森林绿色食品产业的竞争也愈发激烈。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试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森林绿色食品产业是当今社会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是绿色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我国林业可持续、绿色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根据《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2019)》,云南省森林面积位居全国第二名,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第六名,是名副其实的森林资源大省,云南省近年来出台多项相关政策致力于推进森林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从而提升云南省森林绿色食品产业的竞争力。
已有的森林绿色食品产业研究主要从概念分类、产业评价、政策扶持、竞争力评价4个方面展开。从概念分类方面,郑德胜和朱震锋[2]提出,森林绿色食品是指具有森林生态系统生产环境等特征且符合中国绿色食品技术要求的使用林产品。最早关于森林绿色食品的论述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在1995年出版的《影响非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的贸易限制》一书中,将非木质森林产品划分为森林食品与其它16类产品,具体包括坚果、水果、食用菌、油料、糖类等[3-4]。从产业评价方面,张晓梅和陈思[5]对东北国有林区的森林绿色食品产业结构水平与集聚程度进行了评价。王德章等[6]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和实际发展研究中国绿色食品产业结构的现状与问题。从政策扶持方面,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为森林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性指向[7]。张晓梅和董姝琪[8]认为,结合国家《“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发展森林绿色食品产业是我国林区脱贫攻坚的有效方式之一。从竞争力评价方面,王德章等[9]应用钻石体系理论建立竞争优势评价模型评价黑龙江省森林绿色食品产业竞争力。刘庆博等[10]运用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对核桃、板栗等坚果类森林绿色食品的竞争力进行分析。
对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做了尝试:部分学者基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角度构建了包含创新、绿色、和谐、民生和经济活力五个方面具体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11]。王伟[12]运用熵值法和TOPSIS法测算了我国31个省份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发现南高北低、东强西弱、西北地区较落后。张侠等[13]采取极值熵权法进行计算,得出我国经济质量发展水平逐年上升且不同地区间差异逐步缩小的研究结论。彭定贇等[14]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区域间存在不均衡发展的现象。
综上所述,当前相关主题已具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针对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较少。在研究角度方面,多集中于国家或省级层面,或聚焦于微观市场,针对各城市地区差异及空间分布态势的研究较少。在研究内容方面,“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森林绿色食品产业受到了关注,研究更富有必要性。鉴于此,本文以云南省各地州市的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后用VIKOR方法对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再通过聚类分析进行等级划分,最后通过ArcGIS10.6运用自然间断点法进行空间分布态势分析,以期丰富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领域。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云南省森林面积宽广,同时,森林绿色食品的资源也非常丰富,具备了种类齐全、分布广阔等优良特质,适宜森林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15]。由《云南统计年鉴(2021)》记录,2020年云南省森林面积达2 493.58×104hm2,其中人工林25.42×104hm2。橡胶、核桃、板栗等主要林产品的产量分别达到47.21×104t,112.50×104t,11.01×104t。
1.2 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本研究综合考虑各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使用频率较高和相关学者专家的重要研究成果选取指标,最终选取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五个二级指标从而构建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表1 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1.3 研究方法
1.3.1 熵值法
熵值法通过分析计算各指标的客观信息量从而对指标进行加权,权重大的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大[16]。计算过程如下:(1)标准化原始数据;(2)计算指标的比例和熵值;(3)求差异性系数;(4)计算权重。
1.3.2 VIKOR方法
VIKOR方法是由Opricovic和Tzeng等提出的折中的多属性决策方案[17]。
假定有m个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n为数据样本的年数,Xij表示第j年的第i个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值,则标准化后的属性值为:
后计算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即找出各个年份高质量发展水平各指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fi*={maxjfij}
fi-={minjfij}
fij为第j年指标经标准化后第i个指标的评估值,fi*为各个年份第i个指标的最大值,fi-为各个年份第i个指标的最小值。
式中Sj表示第j个年份的评估值到正理想解的加权距离,Rj表示第j个年份的评估值到负理想解的加权距离。
式中:Qj表示第j个年份高质量发展水平的VIKOR值。S*=minSj,S-=maxSj,R*=minRj,R-=maxRj,S*为高质量发展水平群体最大效用,R*为高质量发展水平群体最小遗憾,v为最大群体效用权重。当v<0.5时,说明该方案受到群体中大多数的认可,当v>0.5时,说明该方案被群体中大多数所否决。因此,为同时追求群体效用最大化和个别遗憾最小化,把v设为0.5[18]。
1.3.3 自然间断点分级法
自然间断点分级法是由Jenks提出的一种基于数据本身特点进行自然间断的地图分级算法[19]。在云南省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的基础上,通过ArcGIS10.6软件中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16个州(市)的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划分为高质量地区、中高质量地区、中等质量地区、低质量地区4类,以进行空间分布态势研究。
1.4 数据来源
本研究通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五个方面对云南省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原始数据为《云南统计年鉴(2017—2021)》等官方公开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从而研究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云南省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分析
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VIKOR方法分别计算云南省16个州(市)2016—2020年间的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进行排序,见表2。
表2 云南省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排序
通过系统聚类的方式,对各地州市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做出了分级界定(图1)。
图1 云南省16个地州市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类谱系
依据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及已有研究,将16个地州市分为四类:高质量地区、中高质量地区、中等质量地区、低质量地区[20]。
第一类 高质量地区,包括昭通、临沧、曲靖、楚雄、红河、怒江和昆明7个州(市)。其中,昭通和临沧在2016—2020年间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稳居前四位,而曲靖在2019年前同样稳居前四位,说明以上3个州(市)森林绿色食品产业各方面发展均衡。以临沧为例,其森林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水平较高有以下3个原因:(1)响应省级政府号召,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绿色食品”牌;(2)建立优势产业,推广澳洲坚果产业发展;(3)坚持标准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云南省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模范城市,临沧森林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第二类 中高质量地区,囊括普洱、德宏、保山和西双版纳4个州(市)。综合得分较高,说明这4个州(市)经济实力雄厚,自然资源总量丰富。其中,普洱、德宏、保山3个州(市)在2019年前均处于较高排名,但在2020年的排名均有较大下滑,原因各不相同:普洱森林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降低主要由于产业就业人数下降明显,导致产业发展停滞;德宏于2020年林地面积减少,导致森林绿色食品产业产值、第一产业产值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保山在2020年全市人口下降,导致从业人数减少,直接影响了产业产值。鉴于此,实现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劳动力、自然资源、资金多方面协调发展。
第三类 中等质量地区,主要包括玉溪、丽江和迪庆3个州(市)。以上3个州(市)虽为中等质量地区,但在2020年均呈现积极的发展态势,玉溪由2016年的13名升至第1名,丽江由2016年的14名升至第2名,迪庆由2019年的14名升至第7名。三大州(市)凭借其地理位置和政策扶持,在不断缩小与其他州(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生产总值、第一产业总值以及森林绿色食品产业总值都出现大幅度增加,尤其玉溪2020年与2016年进行对比,近乎双倍增长。
第四类 低质量地区,包含文山和大理两个州(市)。这两个州(市)的综合得分和综合排名均较为靠后,虽呈现上升态势,但变化不明显,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有待提升,抑制其发展的因素也有所不同。文山生产效率低、技术进步缓慢,导致产业生产总值长期居后。大理的林地面积较少,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制约了森林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使其处于下游水平。总体而言,低质量地区应多维度向高质量地区看齐,从各方面提升该地区森林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水平。
2.2 云南省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布态势分析
根据VIKOR方法对云南省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ArcGIS10.6通过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
(1)2016年云南省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地区为6个,2020年下降为5个;2016年中等质量地区为2个,2020年增加为4个;2016年低等质量地区为2个,2020年减少为1个。2016年VIKOR得分最高为临沧1.00,2020年为玉溪0.99;2016年得分最低为文山0.00,2020年为西双版纳0.06。说明2016—2020年云南省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向中等态势聚拢,突出优劣势均减少。
(2)2016—2020年,云南省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地区由滇西、滇东北地区向滇西北、滇中地区转移;中高质量地区由滇中、滇南地区向滇西、滇东南地区转移;中等质量地区由滇中、滇西北地区向滇西南、滇西地区转移;低质量地区由滇东南、滇西地区向滇西南地区转移。从整体看,较高质量地区由东北、西南转移至西北、东南,发生较大偏移。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根据系统聚类,将2016—2020年云南省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VIKOR打分,综合分析得出:以上五年间云南省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等级数量排序为高质量地区>中高质量地区>中等质量地区>低质量地区,说明云南省森林绿色食品产业处于较高质量发展状态。经过过去几十年的努力,云南省森林绿色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已进入持续加速发展的新时期。然而仍存在部分高质量水平较低的地州市,且原因各不相同,主要集中于产业就业人数少、林地面积减少、技术水平不足三方面。
(2)利用ArcGIS10.6通过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云南省森林绿色食品产业2016、2020年空间分布态势进行比较,发现:云南省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发展趋势为两端向中间聚集,即减少突出优劣势,产业整体向上;空间分布态势为较高质量地区由滇东北、滇西南向滇西北、滇东南偏移。云南省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主要由于生态环境好、种植面积大以及自然资源丰富,带有粗放经营的特点,然而这些优势会因为其他省市的发展而不再有显著的竞争优势,难以持久,因此应在政府扶持下加强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发展,从而提升云南省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实现共赢。
3.2 建议
(1)制定、实施产业政策 根据上述分析,普洱、保山等地州市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均为产业从业人数下降。不仅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面临危机,第一产业均面临人才流失的现状。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学历的增加使大量人才由第一、二产业向更为新兴的第三产业转移。因此,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应产业政策,吸引人才回流,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2)宣传、保护生态环境 云南省森林绿色食品产业当前处于较高质量发展水平主要得益于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根据分析,德宏、大理等地州市已存在林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云南省森林绿色食品产业当前需保持现有优势,并将现有优势转化为长期优势。鉴于此,政府和企业应对当地居民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对行动力强的居民进行表扬嘉奖,引领全民保护生态环境。
(3)加强、促进科技研发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重要技术问题的产生十分常见。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应以环保为主旨进行加工技术研发工作,改变原有的栽培方式,通过普及适用的技术,提升产业发展进程。由于森林绿色食品开发迟缓,技术落后,因此科技开发已成为主要工作。特别是应该向经验丰富的农业系统和海外进行学习,确立适合林业系统的绿色食品开发管理体制。
(4)培育、发展相关产业 发展相关及支持性产业既可以通过较低的价格为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通过生产所需的各类原材料,还可以通过缩短与森林绿色食品企业的地理距离,加快企业间传递产品信息、交流重新理念的效率,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产业技术层面的升级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支持,便于建立良性互动的“地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