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水平的现状调查
2022-06-29刘春凤张秋丽程爱娟
刘春凤,张秋丽,程爱娟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Cheon[1]认为护生及护士的人文素质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通过对人的认知、护理与美学知识的整合,以及促使和激发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其范畴主要包括道德、情感、美学及人际沟通技巧及护士礼仪等方面。护理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培养具有更强的创新性服务理念,综合运用医学知识、人文以及自然科学等知识的创新型人才。护佑生命是护理职业的神圣职责,护理强调以人为本,护生作为未来护理工作队伍中的一员,应树立以人的健康服务为宗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对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水平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有效的相对应的解决举措,以便增强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以适应岗位需求为基准多方面多元化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从而促使护理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本研究通过调查,初步了解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现状,并分析相关因素,进一步探讨教学创新,从而为开展教学改革和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于2021年1月—2021年4月选择我校2018级护理专业356名护生作为调查对象,在本研究调查的高职高专护生中,男生72名(20.2%),女生284名(79.8%);年龄19~22岁;担任班干部71名(20%),非班干部护生285名(80%);护理专业方向护生225名(63.3%),助产专业方向护生131名(36.7%)。共发放问卷356份,有效问卷收回356份。
1.2 方法 参照南方医科大学王小丽[2]编制的护生人文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结合我校高职高专护生特点制定《护生人文素质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年龄、性别,选择护理专业的自主性、是否担任职务等构成护生一般资料;第二部分内容为人文素质调查,包括道德素质(包括7个条目)、文化素质(包括10个条目)、法律素质(包括5个条目)、审美素质(包括8个条目)、心理素质(包括10个条目)共5个维度40个条目,其克朗巴赫α系数为0.964,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用《护生人文素质调查问卷》进行人文素质调查,在调查时护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为评价结果的判断依据,护生在每个条目评价结果采用赋分(1~10分)表示,最后得分为各条目乘以各自权重。本调查量表总得分在5~50分,各条目得分在1~10分。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得分 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调查得分中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法律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及总分分别是(6.21±0.38)分、(6.04±0.18)分、(6.20±0.31)分、(5.89±0.19)分、(6.11±0.22)分、(30.46±0.49分),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总体较好,呈中等水平。
2.2 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单因素分析 根据t/F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专业认可度及人文素质内涵的了解情况对人文素质得分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是否担任班干部和专业方向对人文素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单因素分析(n=356)
2.3 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的多因素分析 将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得分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性别、专业认可度和人文素质内涵三个方面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别给三个自变量进行赋值,性别进行赋值,“女性”赋值“0”,“男性”赋值“1”;专业认可度采用“0~2”赋值,“不喜欢”赋值为“2”,“一般”赋值为“1”,“喜欢”赋值为“0”;人文素质内涵方面,“比较了解”赋值“0”,“一般了解”赋值“1”,“不了解”赋值“2”。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专业认可度和人文素质内涵。见表2。
表2 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高职高专护生的人文素质水平尚有提升的空间 通过研究结果显示抽样调查中的护生人文素质处于中等水平,与姚瑞[3]在护生人文素质调查与国内常模相比的结果相似。其中道德素质得分最高,护生在这方面的素养能力较好,而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得分略低,这与吕霞[4]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是护生在校学习美学的相关知识及侧重点不同所形成的差异和区别,在护生人文素质培养时应注意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陆秀儿[5]在护生人文素质调查中提及护生的人文素质水平位于中上水平。本研究的护生人文素质结果与其他研究出现差别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方面是我校护生的课程安排上人文素质课程所占比例较少,只开设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这些必修课,其他人文素质的教程是以选修课的方式开展,导致护生对医学人文素质内涵的认识有些偏差,在数据统计中仅有16.6%的护生比较了解人文素质的内涵和知识,61.8%的护生对人文素质的内涵一般了解,可以反映出学生对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视度不高,也会影响护理人文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另外,在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两个维度得分较低,其中在文化素质中“护生的多元文化意识,能够将多种文化融入到护理工作中……”自我评价得分比较低,这可能与在校学习过程中接触多元文化比较少有关;审美素质中“在不同因素环境下能够很好的展示语言美”这个指标中得分比较低,学校已经开设了人际沟通、护理美学等人文素质课程,护生在文化和审美素质两个方面可能实践时间短,开课时间安排在大一,学习时间较早,另外护理美学作为一种选修课开展,护生对护理美学的重视度不够,学习中的态度有待矫正和提高,另外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教学过程中可能过于重视专业教育而忽略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能使护生更好的全面发展。李春燕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素质的调查中发现护生人文素质不高、人文知识缺乏等问题,并提出医学高校在医学生制定培养方案时应高度重视人文素质的教育,应合理增加护理人文素质的相关课程,使护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全程多方式接触和学习护士人文素质知识[6]。护士是医务工作者队伍中重要组成部分,自主接受人文素质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在护生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尤其是在护理实践过程中注重融入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3.2 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
3.2.1 担任班干部及专业方向对护生人文素质的影响 通过表1研究结果显示,是否担任班干部、专业方向两个方面对护生人文素质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个结果与陈光毅[7]的研究结果不同,这可能与助产专业调查的人员数量少(36.7%)有关,另外助产专业与护理专业的护生在人文学科学习过程接触的侧重点基本一致,也容易导致两个专业护生的人文素质水平相当。因此,在护理专业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过程中应在强调专业性,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的融入人文素质知识和人文素质课程。另外学校实行辅导员和学业导师负责制,护生担任班干部其实是对于他们综合能力的一种锻炼,辅导员和学业导师应做好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引导,对于护生的培养因材施教,动态观察学生心理、学习等方面的变化,从而潜移默化,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
3.2.2 性别不同对护生人文素质的影响 结合调查结果,性别对护生的人文素质会产生影响而且对人文素质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以及社会传统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男性加入到护理队伍,医院护理管理者、医疗同行们广泛认为男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心理接受及承受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是医院手术室、急诊、外科、ICU许多科室的重要力量来源。在调查过程中,男护生的人文素质得分高于女护生,其原因可能与男生对人文科学知识比较感兴趣、兴趣广泛有一定的关系,他们对内心的成就感和责任感的要求较高,促使其人文素质的提高。
3.2.3 专业认可度对护生人文素质的影响 在本次调查中,护生专业认可度的不同,护生的人文素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专业认可度是指护理专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可程度和满意度。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可程度对其将来从事临床护理职业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护生角色的转换发挥重要的作用。护士对护理专业高水平的认可可以保持护士对临床护理工作的热忱和期许,同时也影响他们今后从事临床实际工作的决心、是否坚持慎独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整体的护理职业规划。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也会影响护生的专业认可度,影响了护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人文素质的行为体现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会出现差异。部分不喜欢护理专业的护生(占15.6%)应及时给予引导,了解护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态和人文素质变化,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和学习资源加强护生的专业自信。范宇莹[8]在研究中指出护生在专业选择上只看到了护理专业的就业前景,从而选择护理专业这一方向,忽略了对护理内涵的探究,缺乏对护理专业本质的正确认识,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容易懈怠,从而不易养成护理工作所需的高度的慎独精神和较强的工作能力。
3.2.4 人文内涵的了解程度对护生人文素质的影响由表1可见,护生对人文素质内涵的了解情况不同,护生的人文素质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杨荆在研究中提出医学人文素质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方面,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医学生是否能够具备充分的人文知识、彰显良好的人文精神,从而促使行为外化[9]。人文素质由知识、价值观、能力、素养、意志等多重因素影响而成的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表现为人格、气质、修养等方面[10]。加强和改变护生人文知识转化为自身素养的实践转化环节,将护生人文素质知识在临床真实情景中体验,达到真正培养和提高护生人文素质的目的显得非常紧迫,所以进行以人为素养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改革变得尤为重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就会影响到护生的人文素质,护理教师应注意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加强专业教师和护理临床教师人文素质的教育能力,很多高职护理教师是大学毕业直接进入学校担任教学任务,缺乏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导致专业知识讲授过程中缺乏人文知识的渗透和延伸。护理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和护理学理论知识,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还须具备应有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如心理学、法律法规、人际沟通、护理美学等,能有意识地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在学生学习多种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政元素、人文情怀等主题,来促使护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另外,从学校层面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为学生开展多种护理人文教育的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理解医学人文素质的内涵,拓宽知识架构。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更加突出护士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这一角色,在护生教育过程中要细雨润无声的促使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使其在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够以精湛的技术、坚韧的心理和饱满的人文关怀胜任工作需求,切实做到以人为中心,促使恢复健康和保持健康。
护理是一种救死扶伤的职业,随着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的发展,在护理工作中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已逐渐成为衡量护理人员的标准,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能更好的展现白衣天使的风采。在护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为了使人文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护理理论和各类实践中,进行护理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有效的教学路径模式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