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22-06-29李超刘波帆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

李超 刘波帆

摘 要:近年来,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之间的有机融合成为新热点。这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大学生的高质量与高效率创新创业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立足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可以更好地寻找到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之间的契合点,形成良性互动效应,实现大学生成功就业与创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6-0121-03

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快速推进,社会所需人才质量与标准不断拉高,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大学生扩招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直线飙升。而创新创业作为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的重要举措,在稳就业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本文立足大学生就业指导视域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要义解析及背景依据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创新创业教育的要义解析

创新创业能力是指具备创业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自主意识的复合型能力,主要由创业潜能、创新素养和智力这三部分内容构成。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创新创业教育,指的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中以创新创业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创业潜能、自主创业意识、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指导[1]。具体而言,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是大学生在具备必要的创新创业专业理论知识前提下,所拥有的发现问题、剖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具备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创新意识、创新素养、创新精神、创业潜能等相关素养。所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视域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潜能、创新素养与智力,具体细化内容包括创业潜在能力、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等。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依据

在我国供给侧经济结构改革背景下,我国提出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口号。自此,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成为新时期我国高等院校贯彻与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必然选择。与理论研究型专业、技能型专业不同,应用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且这些人才主要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因此,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契合企业发展需求,而且要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人才变更需求。而创新创业能力就是社会发展新阶段的人才新需求,强化了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教学地位,实践教学作为彰显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的核心环节,对培育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素养至关重要。但由于传统教学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导致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广泛推行的大众化与普及化高等教育,突破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使得大学生数量极速膨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奉献了更多的专业化人才。然而,由于近年来大学生规模基数过大、增速过快,加之全球金融危机与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事件的冲击,导致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部分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巨大压力[2]。在此背景下,支持与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突破口,而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则是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必经之路。

二、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一是创新创业机会增加。与以往社会大环境不同,信息时代的来临促使多种新业态不断涌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互联网+”新业态形式的诞生。而这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更多机遇。截至目前,利用互联网手段实现成功创业的大学生案例也不在少数,最知名的就是创办阿里巴巴的马云、网易平台的丁磊等。这些创新创业成功案例,不仅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增强了其创新创业的自信心,而且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经验。二是创新创业结构优化。当今社会条件下的创新创业结构已经彻底打破了传统创业模式的局限与束缚,尤其是各行业间的不断融合,使创新创业结构呈现出科技化、人性化、智能化以及便捷化的特征。特别是在互联网科技日新月异的带动下,创新创业愈来愈趋向于各种新兴领域,这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无限可能。三是创新创业成功概率增加。发达的信息科技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强大的大数据技术支持,大学生可以通过更多途径随时随地获取社会发展形势、行业动态、创业机遇、知识信息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盲目性,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创业成功率[3]。

(二)当前大学生创新創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首先,思维能力培养相对落后。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创新创业教育依然以传统思维模式为主,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严重落后于时代发展。比如,目前绝大多数行业和产业都开始尝试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运作模式,不同行业和产业之间的交融态势也愈来愈明显,这就使得以往的单一线下运作、线上运作、“单打独斗”等思维模式不再适用。因此,大学生在学校中所学到的许多创新创业知识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发展所需,这就极容易造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失败。其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市场调研。当前多数高校就业指导教师本身就不具备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且不注重市场调研,“纸上谈兵”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与市场缺乏紧密对接的创新创业教育与指导,必然不具有针对性与竞争力,这对大学生未来的创新创业活动十分不利。再次,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匮乏。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指导教育起步较晚,无论是教师规模还是师资力量均不够成熟,难以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系统的、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指导,导致大学生应对创新创业的风险增加。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促使大学生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必然诉求

作为大学生综合素养的主要构成部分,创新创业能力在建设创新驱动型国家发展战略的目标引领下,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根本与必然。传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倾向于理论知识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就业岗位的竞争者;而在创新创业视域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更为注重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育,目的在于培养就业岗位的创造者[4]。所以,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改革,是满足大学生自我突破与发展的需要。

(二)优化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必需内容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共同构成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实践教学是通过组织大学生参与有目的的社会经济活动,收获知识的感性理解与认知,进而增强发现问题、剖析问题与创造性处理问题的水平及能力。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强应用性和强实践性的课程,需要经过参与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实现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科学理解与相关能力的精准把握,促进其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养成。目前,广泛应用的参观、论坛、讲座等大学生就业指导实践教学形式,已然无法满足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求,因而改革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不仅有助于就业指导质量的提升,而且有助于高校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

(三)落实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

创新创业作为我国新阶段社会经济取得进一步发展的新动力,也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关键战略支撑。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我国迈入现代化强国之列的根本要求。从宏观视域来看,要想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创新创业活动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综合国力的强劲拉动,而创新创业型人才作为实施创新创业活动的核心主体与重要支撑,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大学生作为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突破点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改革,是贯彻与落实国家创新型发展战略的主要手段。

四、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改革就业指导理念,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突破传统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理念的束缚,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均衡化发展,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大学生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创新创业活动的能力与水平,促进大学生的意识转变,帮助其树立创新创业意识。首先,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开设创新创业培训专题。将就业指导课程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实施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兼备的全新就业指导[6]。对此,教师需要通过创新创业专业理论知识讲授,为大学生做好理论奠基,并依据其自身特点,实施强针对性的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其次,指导大学生制定与计划适合自身的创新创业规划。遵循此规划开展强针对性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助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有序顺利地实施。再次,促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有机结合。通过就业指导积极引领大学生养成创新创业意识,并通过相关知识学习与培训逐步转化为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为其未来创新创业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二)丰富就业指导资源,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离不开相关教学资源的丰盈与支撑。生活锻炼与实践活动作为最好的实践教学资源,需要高校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平台与机会。其一,高校需要构建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校园作为大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第一站,高校完全可以最大化地发挥校园文化的优势与价值,创办校级、院级、系级的三级创新创业实训平台[7]。其二,积极搭建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高校应加大对外合作交流力度,搭建充足的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实践场所,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企业运作环境中,巩固其创新创业所需知识,提高其专业能力。其三,着力搭建网络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高校之间也应加强合作,合理共建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网络平台,切实推动院校之间优质教学软件、实现中心等资源的共享,同时在该平台上也可以实现跨校、跨院、跨师生之间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联合指导和申报,借助院校之间的优势互补最大程度地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需求。

(三)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按照循序递进的原则,这就需要高校结合大学生专业学科特征、学习阶段与培养目标,设置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阶梯式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第一,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在初级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指导应该以社会调查、参加创新创业讲座、参观见习等内容为主,让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具体活动和过程形成基础性认知,真正激发其创新创业兴趣。第二,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在中级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指导以创业实训、项目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竞赛、科研探索等实践活动为主,旨在提升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培育其具备扎实的创新创业技能。第三,创新创业综合素养提升。在后期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指导以毕业实习、创新创业比赛、创业项目实践等实践活动为主,目的在于让大学生接受真实环境的考验,挖掘与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潜力,持续提升其应对创新创业风险的能力[8]。

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出现了巨大变化,产业结构也处于不断变革之中,社会所需人才进一步细化,加之大学毕业生数量的不断累积,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不断提升。而这直接对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与要求。结合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不断增强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为大学生提供强针对性、实效性以及前瞻性的创新创业指导,才能让大学生具备扎实的创新创业能力,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用人需求。

参考文献:

[1]  郭立丰,刘今子,石冠男,等.“督—导—辅—生”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类竞赛组织及管理模式研究——以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J].新一代:理论版,2021,(9):134-135.

[2]  宋猛,曹文軍.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践与启示——以南京林业大学“爆炸实验室”项目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9):153-155.

[3]  韩芳.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价值及意义——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21,(5):67-68.

[4]  高超.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案例分析与启示——基于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艺术类项目的分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1,(6):89-90.

[5]  施俊.内涵阐释与实践进路: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证逻辑——评《创业有道——大学生创业理论与实务》[J].教育发展研究,2020,(3):23-25.

[6]  严奕.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以“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改革为例[J].创新创业教育,2020,(3):164-165.

[7]  李想.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实践——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J].高教探索,2020,(8):45-47.

[8]  胡瑞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J].新闻与写作,2018,(6):29-30.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大学生就业趋势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