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融合视角下杭州市产业融合水平测度研究

2022-06-28吴淑莲

城市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融合度杭州市城乡

姚 石,吴淑莲

(浙江理工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杭州 310018)

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由 2010年的 49.95%增长至 2018年的59.98%。[1]城乡关系也发生明显变化,主要体现在城乡地域、产业、就业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迅速演变,[2]但由于实践中的一些误导,[3]致使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关系严重失衡。[4]为重塑城乡关系,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的新发展理念。城乡融合是城乡关系发展的高级阶段,[5]体现了城乡关系发展从以速率为主过渡到质量为主兼顾速率的重大转变。[4]

产业是城乡经济发展的载体,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产业融合拓宽发展空间,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6]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7-8]因此,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科学合理地测度产业融合水平,明晰产业融合的发展现状,剖析内外问题,对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助推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

针对产业融合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内涵、形成机理、模式和测度等方面展开研究。产业融合的内涵研究由来已久,Rosenberg最早提出技术融合的概念用以表征同种技术向其他产业扩散的现象。[9]随着数字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产业融合多被用以解释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不同领域间产品整合或产业融合的现象。[10-11]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融合内涵更加复合化,较一致的观点认为产业融合指两个及以上不同产业间的科学知识、技术、市场和价值链等要素相互交叉和渗透,最终打破产业界限实现产业结构优化重组的动态过程。[12-14]

产业融合的形成源于内外多种因素驱动,是产业间不同要素间交融动态演变过程。Weaver通过文献分析指出技术革新、监管放松、公司行为等内部因素推动着产业融合。[11]大多数学者将内外因素相结合,认为技术革新、监管放松、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产业融合。[15-17]

关于产业融合的模式,以Kim等的研究为代表,运用融合指数(IC)获得产业融合强度,指数为0时表征产业间相对独立,指数越趋向-1或1表征产业间分离或融合的强度越显著,在结合1989—2012年美国全行业非结构化数据实证分析后,将产业融合模式划分为静止型分歧、渐进型分歧、静止型独立、渐进型融合、静止型融合五种。[13]

关于产业融合的水平测度,研究视角以微观视角为主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产业内部融合和产业间融合,[18-20]研究单元主要是省域和市域,[21-22]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赫芬达尔指数法、产业专利系数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等;[23-26]研究视角以宏观角度的研究内容集中于产城融合和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两层面,Gan等运用城市—人口—产业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四川省 18个地级市的产城融合水平,[27]李芸等构建农业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估了北京市农村产业融合进程及成效。[28]

关于指标体系的构建,大多数学者从产业发展及成果分配、产业要素联动和基础设施水平等角度选取指标。例如,李存贵从产业发展及成果分配、产业要素联系、城镇网络体系和基础设施水平四个方面选取 32项指标对中国省域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29]张子珍从产业发展及成果分配、要素与产品的联动、信息水平、基础设施和生态承载力五个方面选取指标测度了我国省域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水平;[30]部分学者从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性发挥、农业服务业融合、农民增收与就业促进和社会服务效应等方面选取指标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31-32]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虽在产业融合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33]但存在以下不足:对产业融合的内涵解析及特征描述尚不全面,由此影响对其水平的合理测度;现有研究基于产业本身的微观视角,缺乏针对区域整体范畴的探究;现有研究大多基于静态数据,未能体现产业融合的演进性。因此,本文从城乡融合视角出发,尝试构建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杭州市2003—2018年数据加以分析,以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乡关系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城乡融合视角下产业融合水平测度

(一)城乡融合视角下产业融合的内涵

基于已有文献,城乡融合可表述为在坚持城乡同等发展前提下,借助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和成果共享的方式,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重塑新型城乡关系的综合性过程。[34-36]因此,城乡融合视角下的产业融合可以理解为以乡村为代表的第一产业与城市为代表的第二三产业优化组合,推动产业业态创新,最终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产业链的动态过程。

(二)城乡融合视角下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上述内涵解析,遵循系统性、代表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构建出“城乡融合视角下产业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该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一级指标2项,二级指标7项,三级指标39项。

表1 城乡融合视角下产业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

1.农业与二三产业的互动融合

产业融合本质是不同形态的产业间通过交叉、重组等方式,打破原有发展模式,实现形态、功能、组织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重大改变。[37]因此,选取“农业与二三产业的互动融合”作为一级指标,探究代表农村产业发展的农业和体现城市产业发展的二、三产业间如何实现关联、协调和融合发展。

1)农业多功能性拓展

城乡产业融合的基础在于发挥产业自身的多功能性,乡村休闲农业兼具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是创新产业业态和挖掘内生价值的重要方面。因此,选取“农业多功能性拓展”作为二级指标。

2)农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发展

作为农业产业链的核心,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是体现第一、二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因此,选取“农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发展”作为二级指标。

3)农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农业服务业是传统农业业态创新的典型代表,引领着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因此,选取“农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作为二级指标,并以农业生产与经营全周期内各阶段为切入点进一步划分为8项三级指标。

2.产业融合发展的效应

产业融合以产业现代化为契机产生各类效应,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38]因此,选取“产业融合发展的效应”作为一级指标,探究农业与二、三产业实现融合发展后引发的各类效应。

1)产业融合的空间效应

该二级指标旨在探究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后,带来的城乡产业空间布局的变化。从农业机械化生产面积、产业化经营面积的角度进一步细分为4项三级指标。

2)产业融合的经济效应

该二级指标旨在探究城乡产业融合后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程度。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效益、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效益的角度进一步细分为 6项三级指标。

3)产业融合的生态效应

该二级指标旨在探究城乡产业融合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贡献程度。从绿色产业基地建设、绿色农业科技推广、农业废弃物生态化处理、清洁能源利用的角度进一步细分为6项三级指标。

4)产业融合的社会效应

该二级指标旨在探究城乡产业融合后对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的效应。从提升就业水平、缩小居民生活差距、加强居民医疗和教育保障的角度进一步细分为8项三级指标。

(三)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1.数据来源

杭州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隶属于中国经济发达和城镇化水平较高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杭州产业融合状况对其他地区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2004—2019年《杭州统计年鉴》《杭州年鉴》《杭州科技年鉴》《浙江统计年鉴》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等。缺失的数据采用年均增长率或者线性插值法加以补充,以此展开后续研究。

2.研究方法

选取合适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才能科学合理地测度地区产业融合水平。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网络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二项系数法等主观赋权法,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标准离差法等客观赋权法以及主客观组合赋权法。

因为产业融合是一种受多因素影响的、长期复杂的动态过程,本文综合衡量各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最终确定用熵值法为指标赋予权重。当评价指标数较多时,使用主观赋权法对各指标重要性进行主观比较和判断时,难以得出合理的结果,从而降低了可信度。各评价指标对产业融合度的影响可能并非简单线性关系,熵值法适用于反映多指标系统中某项指标的离散程度,算法较易操作,可信度和精确度较高。

三、结果与讨论

依据熵值法计算步骤,得到城乡融合视角下杭州市产业融合各级评价指标值如表2所示。

(一)二级指标评价

由表2得到杭州市产业融合二级指标测算值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结合图1、表2分析得出:

图1 2003—2018年杭州市产业融合度二级指标测算值变化趋势

表2 2003—2018年杭州市产业融合度各级评价指标测算值

B1(农业多功能性扩展)值从2003年的0.000开始逐年攀升,2003—2014年增速相对平缓,处于起步发展阶段,2015—2018年增速相对加快,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最终达到2018年的0.067。上述变化说明杭州市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已取得初步进展。

B2(农业与第二产业融合发展)值从 2003年的0.012开始呈波动起伏式增长,于2005年、2010年、2016年达到三次峰值后呈下降趋势。上述变化表明杭州市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是过程发展缓慢且表现不稳定,尚处于起步阶段。

B3(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值于2003—2010年维持在同一水平,从2011年开始平稳增长,2013年后增速略有提升。上述现象与杭州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密不可分,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B4(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效应)值从 2003年的0.000开始陡增,2004—2009年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2009—2011年增速略有提升,2011年后维持在较高水平。上述变化说明 2003—2018年杭州市产业融合所引发的空间效应虽取得一定的实质性成果,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B5(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效应)值在2003—2012年呈波动起伏式增长,于2013年开始逐年攀升,增速略有加快。上述变化表明杭州市产业融合所引发的经济效应 2003—2012年表现不稳定,2013年之后才逐步显现。

B6(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效应)值从 2003年的0.002开始逐年增长,2005—2010年的增长较快,2010年后呈现平稳增长趋势。上述变化表明 2003—2018年杭州市产业融合所引发的生态效应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B7(产业融合发展的社会效应)值于2003—2009年呈现波动起伏式增长趋势,2010—2015年呈现平稳增长趋势,2015年后维持在较高水平。上述变化表明杭州市产业融合所引发的社会效应于2003—2009年表现不稳定,2010年之后效果逐渐显现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总体而言,2003—2018年杭州市产业融合度的7项二级指标测算值均呈现增长趋势,这不仅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方针政策的实施有着密切联系,也反映出产业融合是产业优化升级的趋势。杭州市农业与第二产业融合发展表现不稳定,产业融合所产生的空间效应、生态效应、社会效应均表现出增长停滞态势。2018年杭州市农业多功能性扩展水平、农业与第二产业融合水平、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效应3项指标对杭州市产业融合整体水平的贡献度较低,结合三级指标可以发现农副食品加工业企业数、农副食品加工业年平均就业人数占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设施农用地面积占农用地总面积比重三项指标测算值远远落后于其他指标。

(二)一级指标评价

由表2得到杭州市产业融合一级指标测算值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结合图2、表2分析得出:

图2 2003—2018年杭州市产业融合度一级指标测算值变化趋势

1.纵向来看,2003—2018年杭州市农业与二三产业的互动融合水平、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社会效应整体均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两者在2003—2009年增速平缓,处于起步发展阶段,2010—2018年增速均有所提升,处于加快发展阶段。上述变化说明“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杭州市在推动产业融合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且由此引发的经济社会效应明显。

2.横向来看,2003年杭州市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社会效应落后于农业与二三产业的互动融合水平,之后逐年实现反超,2010年后差距进一步扩大,2018年对杭州市产业融合水平的贡献度超过60%。上述变化表明一方面杭州市产业融合发展的效果逐年显现,成为提升产业融合水平的关键要素,另一方面杭州市产业融合的行为有待进一步推进。

(三)产业融合度评价

1.产业融合阶段划分

在参考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28,33]考虑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根据产业融合度对发达地区产业发展阶段进行如下划分(见表3)。

表3 城乡融合视角下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融合发展阶段划分

2.杭州市产业融合度评价

城乡融合视角下杭州市产业融合度测算值如图3所示。结合图3、表3分析得出:

图3 2003—2018年杭州市产业融合度测算值变化趋势

2003—2018年杭州市产业融合度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003—2009年增速平缓,2010—2018年增速略有提升。细分来看,杭州市产业发展于2003—2004年处于产业分离阶段,2005—2011年进入初步融合阶段,2012—2016年处于产业协调发展阶段,2017—2018年进入产业一体化发展阶段。上述变化说明杭州市自2003年实施都市农业发展战略以来,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有效调整和完善城乡产业结构,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进程。

四、总结与展望

(一)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城乡融合视角下产业融合的内涵,构建了产业融合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 2003—2018年杭州市产业融合水平进行实证测算,研究发现:

1.2003—2018年杭州市产业融合度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增速较平稳,2018年已经步入产业一体化发展中期阶段。从影响因素分析,杭州市农业与二三产业的互动融合度、产业融合的经济社会效应值均呈现逐年攀升态势,增速逐渐加快,其中后者逐渐成为主要影响因素。这表明杭州市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发展态势良好,但产业融合仍需进一步推进,未来几年杭州市产业发展将会实现高度融合。

2.2003—2018年杭州市农业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产业融合的经济、生态、社会效应已初步展现,但是生态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足,产业融合的空间效应尚未充分显现。

鉴于上述结论,未来推进杭州市产业融合发展进程建议从以下方面寻求路径:

1.强化政策扶持。由上述分析可知,政策对产业融合的促进作用显著。未来杭州市应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完善土地流转、资金稳定投入、人才激励保障等政策措施,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间双向顺畅流动,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2.拓宽城乡产业链。未来杭州市应立足于城乡产业特点,推动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以此加快产业间的优化组合;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建设富有特色、规模适中、带动力强的产业集聚区或产业集群,不断形成产业“带”状发展格局。

3.优化休闲农业发展。未来杭州市应该重点推进休闲农业的优化升级,根据资源禀赋条件建设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休闲旅游重点区;注重品质提升,开发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的休闲旅游新业态;打造精品工程,建设休闲旅游精品景点;提升服务水平,实现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以此不断深掘第一产业的多重功能和价值。

4.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未来杭州市应将现代工业理念引入农业生产中,完善产业结构,拓宽农产品初加工,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综合利用加工;优化空间布局,不断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向产地下沉,与销区对接,向园区集中,以技术创新、装备创制为主要驱动力,不断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

(二)不足与展望

本文初步阐释了城乡融合视角下产业融合的内涵,从时间维度初步测算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融合度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然而仍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城乡融合视角下产业融合内涵丰富,本文前期虽进行了文献查阅及专家咨询,但受限于研究数据可得性,部分指标未能较全面反映产业融合的丰富内涵。例如,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指标未能体现出电商农业、会展农业等新型产业业态的发展。如何选取合适的指标量化产业融合的内容值得进一步研究。

其次,城乡融合视角下产业融合是长期、多变的复杂过程,兼具纵向演变性和横向差异性特征,本文受限于研究数据可得性,仅选取了杭州市统计数据展开时间序列分析,缺少与其他区域的对照分析,未能较好体现出产业融合的地区差异性特征。如何将产业融合的纵、横向分析相结合有待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融合度杭州市城乡
组织-员工工作家庭边界融合度匹配对员工工作幸福感及工作繁荣的影响
玻璃
一线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一线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湖南省品牌农产品与电商平台融合度测评研究
湖南省品牌农产品与电商平台融合度测评研究
重庆市产业融合度分析
城乡涌动创业潮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