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融合主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分析
——基于CSSCI期刊的文献计量

2022-06-28

城市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城乡期刊文献

汤 勇

(湖南城市学院 管理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改革开放以来,为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我国实施一系列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在内的战略性举措,传统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不断被打破。从统筹城乡发展,到城乡发展一体化,再到城乡融合发展,表明党中央对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于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思路不断升华。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文件的出台,标志着现阶段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有了较完善的顶层设计。各级政府也出台系列实施方案,如2020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实施方案》,提出“走湖南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由此可知,当前理顺城乡关系的核心是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通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来构建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在研究领域,学者积极响应政策热点,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开展城乡融合研究:一是对城乡融合思想的解读,代表性的研究技术方法包括解读马克思主义发展观、[1-3]历史溯源和经典理论分析[4-6]和政策分析等。[7-11]二是研究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具体任务之间的关系,如文琦和郑殿元从城乡融合视角解析了村域空间结构格局演变和城乡要素结构功能优化重组的机理。[12]吴燕和李红波以武汉为对象,研究了城乡融合区空间关联强度。[13]雷勋平和张静则将贫困问题与城乡融合发展结合起来,分析了贫困问题呈现出来的多维特征。[14]三是从微观视角探索城乡融合实施路径,如徐维祥等实证研究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水平及驱动机制,以揭示城乡融合的形成机理。[15]余侃华等认为“镇级市”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枢纽和依托。[16]周佳宁等认为破解人才瓶颈、夯实“三权分置”、健全财政体制并创新金融服务、调整产业结构和推动三产融合等均利于推进城乡融合。[17]陈建滨等以成都为例,提出了以“城乡融合发展单元”推动镇村发展的新路径。[18]四是以城乡融合作为一类基本参数或研究背景开展其他问题的研究,如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类型、[19]乡村空间治理[20]及不同类型地区乡村可持续发展路径等。[21]

从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目前关于城乡融合主题研究的成果较为丰富,但作为一类研究主题,其研究视角还相当分散,学科分散于马列、管理、经济、政治、地理等多领域,集中程度较低,研究脉络还不清晰,且同质化研究比较严重。虽然已有文献从基本思路、方法体系、学科归属等方面作了简单归纳,但短时间内新增的文献还需借助更为科学的方法进行整理归纳以把握整体研究进展。鉴于目前还缺少对相关文献集中梳理的研究成果,本文拟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对近年来城乡融合研究成果进行集中梳理,试图展示出当前研究发展整体情况,并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建议。

一、研究方法与取样

根据文献计量学研究基本思路,需围绕已有文献体系,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发掘具有统一主题或属类的文献的特定结构特征和研究规律,并提出文献发展方向。鉴于目前对“城乡融合”研究还相对零散,因此本文通过共现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手段展开。共现分析法是通过提取和统计文献高频词汇,搭建高频词汇间相互联系以识别特定领域的研究框架。社会网络分析法是通过统计分析某研究领域研究对象间的关系特征,并使用网络分析软件将其可视化的分析方法。本研究将计算得到的共现矩阵导入Ucinet软件,并通过Netdraw插件生成可视化图谱,挖掘作者间的合作关系,直观展示研究主题下热点词间的关系,并计算作者网络及关键词网络参数,揭示不同网络节点在主题研究中的地位和类属。

本文选择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数据库为检索源获取文献数据。由于CNKI的信息是经过深度加工、编辑和整合,并以数据库形式进行管理的,可作为学术研究、科学决策的依据。本文对2010至2020年间以“城乡融合”为主题且公开发表在CNKI数据库中的CSSCI期刊论文进行计量分析。

二、整体统计分析

以“城乡融合”为主题词,限制检索时间为“2010—2020”(由于2021年为非完整年度,无法以完整年度对比较单位,因此仅检索文献到2020年末;之所以选择2010年作为起点,是因为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关于城乡关系的讨论开始进入理论视野,为更好比较,本文将时间向前推两年),来源期刊为“CSSCI”,通过CNKI中的“精确”栏进行选择,共获得满足条件的文献636篇。对于所有文献,按照文献基本信息和研究需要,记录下“标题”“作者”“来源期刊”“出版日期”“关键词”“摘要”等信息并归整。通过对各类信息进行比对,所有文献均为研究论文,各类信息完整有效,因此本研究将以636篇文献为对象进行文献计量分析。

(一)年度发文情况

从图1可看出,2010年至2017年,相关主题发文量较低,原因是该时间段内对于“城乡融合”还没有形成正式的政策文件,只有少量文献进行尝试性探索或解读。2018年至2020年,相关主题文献快速增长,这与“城乡融合”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密切相关。

图1 2010—2020年发文情况

(二)来源期刊情况

从来源期刊来看,636篇样本分别载于 293个CSSCI期刊上,其中发文量最大期刊为《农村经济》,共发文22篇,而其他绝大部分期刊发文量为1篇,表明目前以“城乡融合”为主题的来源期刊较为分散。表1为近10年发文量5篇以上的期刊共34种,其中《农村经济》《经济地理》和《人民论坛》居于发文量前三。期刊主要学科领域覆盖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其中还包括一批综合性期刊,但从排名靠前的期刊看,农村经济类期刊、地理类期刊占据比重较大,表明城乡融合与农村经济领域及地理领域关联度较高。

表1 发文量5篇以上的期刊

(三)作者发文情况

由作者整体统计可知,共有998名作者参与独立或合作发文。根据普莱斯定律,半数论文为高产作者所著,形成经验公式 M=0.749(Nmax)1/2,其中Nmax为本领域作者最高发文数。通过相关作者统计,刘彦随作为发文量最高的作者共发文15篇,因此可认为5篇及以上发文作者为高产作者(表 2)。结合各作者的研究领域,刘彦随、龙花楼、戈大专等地理学领域作者占比较大,反映了当前城乡融合主题研究中,地理领域的作者在形成稳定研究方向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表2 高产作者情况

另外,对照样本论文合作者情况,发现高产作者一般都采用合作发文方式,如龙花楼和戈大专有较多的合作论文,曹智和李裕瑞有较多合作论文。这种合作发文的方式有利于形成作者间的网络结构,为第三部分开展合作者社会网络分析奠定基础。

三、社会网络分析

(一)合作者社会网络分析

为揭示城乡融合主题下论文合作者之间的联系及网络结构特征,掌握作者群体对推进主题研究的贡献,本部分建立合作者共现矩阵并运用Ucinet软件开展社会网络分析。由于共有998名作者撰文,从研究规律看,近10年时间内如果作者围绕同一主题发文情况较低,则难以建立相对稳定的学术方向,故本文选择发文3次以上的作者作为对象,共提炼47名作者构建社会网络。

首先是建立共现矩阵。采用合作者网络构建思路,对于任意两个共同作者,共现矩阵认为建立有直接联系,赋值为 1,而没有合作关系的任意两个作者则赋值为0。按照此规则,形成如表3所示的共现矩阵(由于作者数量较大,限于篇幅,本文只列出15位代表性作者的共现矩阵)。由表3可知,刘彦随和李裕瑞共合作2次,龙花楼与李裕瑞合作1次、与戈大专合作5次、与曹智合作1次、与陈坤秋合作4次。

表3 部分作者共现矩阵

在共现矩阵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建立社会网络。图2为基于Ucinet软件的NetDraw插件形成的以点度中心度表征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图中各圆点代表作者,圆点面积表示作者在网络中的度(即与作者建立直接联系的数量大小),双向箭线表示作者间的直接联系。从图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高产作者处在相互连接的网络结构中,表明大部分高产作者倾向于合作发文,但图中也出现较多的孤立点(如陈文胜),表明该类作者独立发文,或是合作者发文数量较少而没有进入到网络中。从网络整体看,该网络是典型的非连通网络,处在中心网络的少量作者之间有较充分的联系,但大部分边缘点还处在孤立位置,说明以城乡融合为主题的作者群还没有形成广泛的联系,这也与城乡融合主题本身由国家重大政策推动而非学术推动相关,大量作者从自身专业角度开展研究,还没有建立城乡融合的学科体系。

图2 合作者网络拓扑结构图

表4为该网络的整体参数。以揭示网络的连通性和中心性,本文取网络整体密度、平均距离及三类中心性参数。由表4可知,网络整体密度仅为0.1008,为稀疏网络,表明大多数网络节点之间联系不紧密。虽然网络平均距离为1.892,属于短路径网络,但网络距离的计算仅限直接发生联系的节点,呈现出鲜明的“小圈子”结构,而孤立点无法与其他点建立有效通道,这也表明该网络只有少量节点已形成“学术共同体”,大量作者之间并未联合开展研究。三类中心性参数表明整体中心程度较为显著,说明目前以“城乡融合”为研究主题的文献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少量作者占据发文绝对中心的结构特征。

表4 合作者网络整体网络参数

进一步结合各作者(网络节点)的中心度参数分析其在网络中的地位,相关参数见表 5。由度数中心度可知,龙花楼、屠爽爽、戈大专和曹智等作者处在点度中心度靠前位置,表明这些作者有较高的合作网络,对“城乡融合”研究的推进作用较大。从接近中心度相关数据看,各节点参数值较为接近,表明目前还缺少整体引领该领域推进的权威人物。从中介中心度看,曹智、屠爽爽和文琦等作者参数值居前,表明这些作者在推进合作撰文方面有较大贡献。

表5 部分作者网络中心度

(二)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对关键词进行社会网络分析是文献计量中较为常用的方法,通过发掘具有内在关联的关键词组,能揭示关键词网络的结构特征,对于发掘由关键词承载的研究规律有重要意义。对于636篇样本文献,共提取关键词2 607个。由于目前对文献关键词标注缺少统一标准,需要根据词义和语境等对关键词进行合并,以更集中地提炼关键信息,减少冗余信息对网络结构的影响。本文采用词汇高阶合并的方式,如将“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取其高阶词汇“马克思主义”,对“城乡融合关系”“城乡融合发展”等合并为“城乡融合”,对“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实施”等合并为“乡村振兴”。另外,需要对一部分无法形成研究热点判断的关键词如“理论研究”“效果”“问题与出路”等进行删减。通过语义高阶合并和冗余关键词删减,共获得1 339个关键词。

另外,词频对关键词形成研究规律也有较大影响,因此需删除部分词频过低的关键词。本文从1 339个关键词中,选取词频数为4及以上的关键词,共获得60个关键词,其中频次超过10的关键词23个(如表6所示)。频次最高的为“城乡融合”,共出现335次,这与研究主题词密切相关。排名第2位的是“乡村振兴”(263次),排名第3位的是“新型城镇化”(76次)。从关键词频次可以看出,城乡融合主题的研究与目前国内推进的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紧密相关。

表6 词频为10以上的关键词

表7为部分高频关键词形成的共现矩阵,可以看出,“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共建立起133次直接联系,“城乡融合”与 “新型城镇化”共建立起31次直接联系,“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共建立起31次直接联系,这些都表明高频关键词也建立了比较频繁的网络关系,进一步说明了城乡融合与两大国家战略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表7 部分关键词形成的共现矩阵

图3为根据共现矩阵形成的关键词网络拓扑结构图。与作者合作网络相似,该拓扑图也是依据网络之间的直接联系形成,各节点的大小表明与之直接联系的节点数量。由图可知,“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乡村治理”“城乡关系”“城乡一体化”等关键词有着较高的度数中心度,处在网络中较核心的地位。同时也可以看出,60个关键词没有孤立点,表明当前城乡融合研究具备较强的整体性。另外绝大部分处于中心位置的关键词来源于国家和地方政策文件,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术语,表明“城乡融合”的研究与政策持续推进有较大关联度。

图3 关键词网络拓扑结构图

表8为该网络的整体参数。与作者合作网络相比较,发现该网络密度较高,节点之间的联系更紧密,无孤立点,这种全连通的网络也有利于提取关键词组开展研究热点分析。结合网络中心性参数,发现接近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参数值明显提高,特别是接近中心性高达84.11%,表明网络呈现出很显著的“核心—边缘”特征。在城乡融合研究主题下,大量的研究成果围绕“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展开,进一步说明该主题的研究为政策推动型。

表8 关键词网络整体网络参数

进一步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计算主要关键词的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如表9所示。由度数中心度可知,“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三个关键词排在前3位,这与网络拓扑图表示相一致,表明三个关键词对整个研究主题有很强的整体把控能力。由接近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可知,上述三个关键词依然排在前3位。由于三个关键词有较高的接近中心度,使整个网络各节点间联系较为便利,排名靠前的关键词接近中心度整体差距不太大,表明以这三个关键词为基础,能形成较为系统的研究拓展。这也可以解释样本文献中体现出来的学科发展特征,即目前虽然开展城乡融合主题研究的学科差异比较大,但总能以这三个关键词为基础,拓展出新的研究领域。而各关键词中介中心度相关较大,从排名第1的关键词“城乡融合”中介中心度为596.923到排名第15的“产业融合”中介中心度7.290,表明靠前的关键词占据了整个网络绝对的中介信息,也是最有能力主导研究进展的关键因素。

表9 部分高频关键词网络参数

四、研究热点分析

由于关键词数量较大,各类信息较为杂乱且冗余较多,不利于掌握研究主旨和研究热点,需要通过降维形成可以解释的关键词组。从前文社会网络参数可知,关键词网络表现为较好的连通特征和网络“核心—边缘”特征,便于进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的作用是通过网络节点归类,以识别在整体网络中具有特定意义的群体。通过网络聚类组成的关键词凝聚子群,各关键词之间均有直接联系,有利于根据不同关键词的语义组合实现降维,并把握研究动向。

由于各关键词之间信息本身缺少内在逻辑,一般来说相互联系的关键词数量越大越能掌握更精准的研究信息,但数量过大会降低聚类的数量,影响对整体研究进展的把控。为此本文以最小值6为标准进行聚类分析,共生成 50个凝聚子群(表10展示了其中15个子群)。从表10的子群可以看出,“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三个关键词均出现在各子群中,这也与三个关键词的高中心性相关。由于子群中出现了大量的重叠成员(overlap member),可以通过聚类分析图进一步识别各成员所处的子群数量。图 4为关键词的聚类图,树形聚类图中各节点值表示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不同子群中的频次。可知“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同时在45个子群中出现,而“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与“新型城镇化”同时在36个子群中出现。如果关键词同时出现在数个子群中,表明这些关键词已形成稳定的组合,同时也表明这些关键词共同作用形成了样本文献的研究热点,并能对研究趋势提供参照。

表10 部分关键词凝聚子群

从聚类图可以看出,具备多个重叠成员身份的关键词可以分为五级:

第一级重叠成员身份关键词包括“城乡统筹”“农业现代化”“城乡关系”“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新型城镇化”“乡村治理”“城乡一体化”“马克思主义”“二元结构”“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从词义分析可以看出,上述关键词均有较鲜明的政策特色,多数关键词来源于近年来发布的重大政策,由此可认为对城乡融合的政策解读和深化是当前城乡融合的第一类热点,表明当前城乡融合的重心还处在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深化上。

第二级重叠成员身份关键词包括“工业化”“新时代”“公共服务”“城乡分割”“户籍制度”“产业融合”“土地制度”“统筹城乡发展”“实现路径”。从语义分析可知,该类关键词以户籍、产业、土地、公共服务等为代表,集中于城乡融合的实现机制问题,紧密响应了“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要求。同时从重叠身份数量来看,本级关键词明显低于第一级关键词,反映了目前体制机制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第三级重叠成员身份关键词包括“产业兴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生态”“三农”“三权分置”“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从语义看,此类关键词强调了高质量、绿色、生态等基本要求,表明目前以新发展理念推进城乡融合的基本思路已进入到研究体系,是城乡融合在各领域具体实现的基本遵循。

图4:关键词聚类图

第四级重叠成员身份关键词包括“影响因素”“乡村地理”“乡村地域系统”。本级关键词聚焦于地理学领域开展城乡融合研究,也是唯一具备鲜明学科背景的城乡融合研究,表明地理学已经在众多开展此类研究的学科中率先处在领先地位。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城乡融合本身内涵极为丰富,相对于其他传统学科,地理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更有利于推动该主题的研究。

第五级重叠成员身份关键词包括“多维贫困”“相对贫困”“精准扶贫”“乡村发展”。本级关键词突出了乡村地区贫困问题,表明将城乡融合与贫困治理等相结合是当前研究的一大热点。

另外聚类图中还有大量关键词没有形成重叠成员身份或者重叠身份较低,在语义分析上还属于相对零散的研究方向,因此本文没有集中对这些关键词所反映的研究规律进一步深究。

五、研究结论与下一步研究建议

城乡融合作为当前我国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同步推进的重要目标和实施手段,在实践界和理论界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对中国知网2010—2020年提取的636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首先,从文献整体统计看,以城乡融合为主题的文献从2018年以后出现快速增长,这与“城乡融合”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及后续紧密出台的中央和地方文件密切相关。根据普莱斯文献增长阶段理论,未来城乡融合的研究成果可能会出现线性增长。

其次,从学科背景看,目前城乡融合为主题的研究文献学科领域分布较为广泛,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及交叉学科等均有涉及;从期刊类型看,上述学科的期刊及部分综合类期刊均有发文。表明城乡融合的研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推动,也没有严格偏好的期刊类型。

再次,从作者社会网络分析看,目前作者网络整体密度较为稀疏,作者之间的交流合作频次不高,大量作者还只是作为网络的孤立点存在。目前虽然已经形成了一批高产作者,但这些作者还倾向于在学术圈子中发挥作用,在整体网络的权威性不够。

第四,从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看,目前关键词网络已经形成具备高度中心性的连通网络,整体网络密度较高、路径较短,“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处在核心节点位置,对整个网络具有高度的控制能力,表明当前城乡融合研究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推进紧密关联,同时也说明当前该主题的研究主要还是依赖于政策推动。

最后,结合关键词聚类分析,可以发现当前研究的五大热点,包括对城乡融合内涵和外延的探讨、城乡融合体制机制的建立、以新发展理念推进城乡融合、从地理学科角度研究城乡融合以及将城乡融合与贫困治理结合开展研究等。

从文献计量分析中,也可以发现当前研究中存在一些缺陷,如当前研究主要是政策推动型,势必造成过于追求热点而难以建构鲜明的具备学科特色的理论体系;当前研究还缺少具备优势控制力的作者群体,大量作者还只是在自身领域开展研究,不利于城乡融合研究的交叉发展;从研究热点看,目前大量研究还处在对政策热点的回应和解读上,同质化研究现象较为普遍,能实际指导具体领域城乡融合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手段较为缺乏。

结合前文的文献计量分析和当前研究的不足,认为今后城乡融合研究可能存在以下思路:

第一,实现研究从政策推动到学科推动过渡。就目前的城乡融合研究来说,还主要停留在政策分析及借用已有理论和方法体系的研究范式上。随着城乡融合在我国的纵深推进,面临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将越来越复杂,必须建构适应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体系,以提升研究的科学性和普适性。

第二,强化问题意识,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必须主动回应当前城乡关系问题及实现城乡融合的路径问题,在经历了集中解读相关政策和深化内涵研究的基础上,应进一步结合空间、经济、社会等各类对象开展机理分析,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

第三,强化研究阵地和研究团队建设。针对当前研究学科分散、研究领军人才缺乏、研究交叉程度较低及专业性期刊不足的问题,应进一步强化城乡融合主题研究下的专业学术期刊建设,强化学术团队搭建,培育一批具有引领能力的高端研究人才,促进学术群体更好地交流。

猜你喜欢

城乡期刊文献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期刊问答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城乡涌动创业潮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