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的影响
2022-06-28傅丹泓
傅丹泓
胃镜检查可清晰观察食管、十二指肠球部的黏膜层,进行细胞学检查和活体病理学检查,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目前已成为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1]。但常规胃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检查,患者会产生一定痛苦,还容易产生恐惧和紧张心理,多数患者难以接受。在此背景下无痛胃镜检查受到患者和临床医师的青睐,其通过对患者注射镇静及麻醉药物,降低患者应激反应,提高耐受力,保证各项操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无痛胃镜检查中常选择阿芬太尼和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丙泊酚的镇静效果较强,但镇痛效果不理想,常需联合其他镇痛药物[2]。阿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明显,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的特点,是临床常用麻醉药物,但其联合丙泊酚用药的最佳剂量尚无统一定论[3]。基于此,本研究拟通过临床对照,探讨不同剂量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无痛胃镜检查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提供更多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2019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90例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纳入标准:(1)无内镜检查禁忌证;(2)无神经系统疾病,能配合研究;(3)临床资料齐全;(4)无镇静镇痛药物应用史等。排除标准:(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癫痫患者;(2)过度肥胖;(3)严重呼吸功能不全;(4)存在严重药物过敏;(5)因出血及其他原因终止诊疗等。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50 ~75岁,平均(58.22±3.12)岁;体质量指数 18 ~25 kg/m2,平均(22.58±1.35)kg/m2。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52 ~75岁,平均(58.35±3.21)岁;体质量指数 17 ~25 kg/m2,平均(22.41±1.30)kg/m2。两组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及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术前均禁食禁水,使用心电监护仪常规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建立静脉通道。对照组给予小剂量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静脉注射阿芬太尼(生产厂家: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203054,规格:2 ml∶1 mg)1 μg/kg,注射时间 60 s以上,静脉泵注丙泊酚乳状注射液(生产厂家: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10368,规格:10 ml∶100 mg)2 mg/(kg·h)。观察组给予大剂量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静脉注射阿芬太尼10 μg/kg,注射时间60 s以上,静脉泵注丙泊酚乳状注射液 2 mg/(kg·h)。若患者术中体动明显,适当追加0.5 mg/kg丙泊酚。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麻醉效果:包括丙泊酚总用量、患者苏醒时间(胃镜操作结束至患者苏醒的时间)、胃镜操作时间、意识消失时间(麻醉诱导后睫毛反射消失时间)。(2)镇痛总有效率:显效,患者检查中无体动发生,检查后也无疼痛感;有效,患者检查中有轻微体动,但未影响手术操作,检查后轻微疼痛感;无效,患者检查中明显体动,影响手术操作,检查后疼痛感严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生命体征:记录两组入室时(T0)、诱导后1 min(T1)、5 min(T2)、检查结束时(T3)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4)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检查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呛咳、呼吸抑制、循环抑制。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录入SPSS 22.0软件中分析,以率(%)表示镇痛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采用χ2检验,以(±s)表示丙泊酚总用量、患者苏醒时间、胃镜操作时间、意识消失时间及生命体征等,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丙泊酚总用量少于对照组,患者苏醒时间、胃镜操作时间、意识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s)
组别 丙泊酚总用量(mg/kg) 患者苏醒时间(min) 胃镜操作时间(min) 意识消失时间(s)对照组(n=45) 0.69±0.16 9.28±2.97 13.22±3.12 75.64±16.92观察组(n=45) 0.47±0.11 7.92±2.58 11.37±2.23 53.08±9.97 t值 4.507 2.319 3.236 3.715 P值 0.000 0.023 0.002 0.000
2.2 两组镇痛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镇痛总有效率比较[例(%)]
2.3 两组生命体征比较
两组T0时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T3时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较T0时显著下降,观察组T1、T2、T3时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2、T3时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生命体征比较(±s)
表3 两组生命体征比较(±s)
组别 平均动脉压(mmHg) 心率(次/min)T0 T1 T2 T3 T0 T1 T2 T3对照组(n=45) 87.77±8.52 76.54±6.01* 77.86±10.47*79.20±7.26* 82.74±10.34 75.18±8.10* 74.56±8.53* 72.08±7.79*观察组(n=45) 86.67±8.53 75.11±8.12* 76.65±7.53* 77.08±7.64* 81.76±10.29 71.54±7.22* 70.75±8.82* 69.13±6.17*t值 0.613 0.950 0.629 1.349 0.451 2.250 2.085 1.991 P值 0.542 0.345 0.531 0.181 0.653 0.027 0.040 0.049
表3(续)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呼吸抑制和循环抑制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由于工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食物丰富性变大等因素,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无痛胃镜作为诊断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方式,已普遍用于检测消化系统病变[4]。同时无痛胃镜是在普通胃镜检查的基础上,先通过静脉给予一定剂量的短效麻醉剂,帮助患者迅速进入镇静、睡眠状态,在毫无知觉中完成胃镜检查,并在检查完毕后迅速苏醒。由于患者在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毫无痛苦,可以避免患者在痛苦状态下不自觉骚动引起的机械损伤,特别适合心里紧张、胆怯的患者。有研究显示,为保证患者在诊疗期间的舒适性,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均应进行适当的镇静治疗[5]。理想的镇静镇痛药物要求其具有起效快、恢复快、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常用的有阿片类和异丙酚药物,阿片类药物具有镇静镇痛作用,常联合苯二氮 类药物用于支气管镜检查,同时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越来越常见。
丙泊酚的作用平稳且起效快,可在患者体内迅速消退,属于静脉麻醉的基础性药物[6]。但丙泊酚单独使用时用药剂量大,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和体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术操作,因此为达到更好的麻醉效果,需联合其他药物促使手术顺利进行[7]。阿芬太尼主要作用于μ阿片受体发挥镇痛效果,镇痛强度是芬太尼的1/4,作用持续时间是其1/3。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可显著减少丙泊酚的用量,使循环抑制减轻[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丙泊酚总用量少于对照组,患者苏醒时间、胃镜操作时间、意识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使用大剂量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可有效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和胃镜操作时间,提高麻醉效果和镇痛效果[9]。患者术前紧张、焦虑等应激反应会使患者分泌肾上腺素、皮质醇、抗利尿激素等神经内分泌激素,其作用于血管,会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增快[10]。平均动脉压可反映心脏功能和外周大动脉阻力情况,若其水平过高会导致心脑气管供血不足。心率变化与心脏疾病密切相关,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均会导致不同的心功能异常。本研究结果中,两组T0时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T3时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较T0时显著下降,观察组T1、T2、T3时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2、T3时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呼吸抑制和循环抑制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大剂量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可有效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11]。阿片类药物可通过阻断交感神经反射,减轻对患者的伤害,两种药物联合可减轻支气管镜操作引起的循环波动,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同时,阿片类药物可抑制心血管系统,导致患者术后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12]。观察组呼吸抑制和循环抑制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的原因在于大剂量的阿片类药物降低了呼吸系统的兴奋性,同时扩张了周围血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循环稳定。
综上,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使用大剂量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可有效提高麻醉效果和镇痛效果,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但本研究中的研究时间较短,应继续扩大观察周期进行患者不良反应的长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