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训练营
2022-06-28
提问:春季夜钓需要注意些什么?有没有“爆护”的可能?
回答:春季夜钓,首先要注意保暖。春夜,人在水边的体感是非常寒冷的,与在相同气温条件下的白天体感完全不同。比如气温同为15℃,若在白天,上身穿一件衬衫即可,若晚上临水垂钓仍只穿一件衬衫,你会周身寒彻。春季夜钓,穿羽绒服都不过分。
鱼饵要备足,种類尽量多一些。荤饵和面饵都准备,面饵中既要有偏素的,又要有偏荤的,还要有调整饵料犬态的状态粉,每种鱼饵都备足,起码要够用一夜,毕竟我们无法事先知晓哪种饵料最有效。
不论在哪个季节,夜钓都不闹小鱼,我们可以使用任何状态的鱼饵,只要它符合鱼情。因此,春季夜钓不仅要考虑鱼饵的营养结构,还要考虑合适的鱼饵状态的实现。
钓法要有所准备,相应的钓具、配件也要准备充足。比如我们打算高频率夜钓小鲫鱼,自然想用短竿,但是我们无法确定夜晚鱼群在远处还是在近处,所以长竿短竿都要准备,相应的线组也要备足,毕竟钓小鲫鱼用的细子线容易卷曲,更换频率较高,而目万一钓小鲫鱼时碰巧遇到了大鲫鱼呢?用长竿遇到大鲫鱼的可能性极大。
心理上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春天鲫鱼进食活跃,但这并不意昧着它们吃饵所产生的标相一定明显,夜间水温下降,鱼的活性也会随之降低,标相必然比白天时轻,所以判断信号时绝不能因循守旧,想钓得多,就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找到有效标相。
春季是非常容易“爆护”的季节,晚上安静、鱼口容易分辨,“爆护”的概率要高于白天。
提问:水库“肥水”怎么钓鱼?
回答:水库—旦富营养化,鱼就很难钓了,因为溶解氧对鱼类活性的影响很大。“肥水”意味着溶解氧的含量有限,这是导致鱼类活性降低的根本原因。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从“氧”入手。
大雨后垂钓是一个选项。大雨会携带几近饱和的氧落入水中,在短时间内补充溶解氧含量,这期间垂钓效果往往不错。不过,随着溶解氧被水生物逐步消耗,鱼的活性将再度降低,直至停口,再钓下去意义不大。
大风天也是选项之一。空气通过与水面接触将其氧分溶于水中,这是溶解氧的来源之_,刮风无疑加剧了这一过程。风浪会带动水体流动,使全水域的溶解氧得到补充,下风口和浅表水层最先得到补充,溶解氧含量最高,因此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将下风口、浅水处作为钓位。即使刮微风,浅表水层的溶解氧含量也是最高的,只要浅水处水温不太高,鱼口就不会差,只是浅表水层鱼的数量较少。
溶解氧的另一来源是水生植物光合作用。“肥水”中的藻类家族非常兴旺,其特点是在日照充足的浅表水层繁衍兴盛,因此浅表水层的溶解氧含量是足够高的。但是,如果缺少风力作用,水体对流很弱,浅表水层的溶解氧短时间内无法对整个水体进行补充,水底溶解氧含量仍然偏低,水面溶解氧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到达水底。
该过程因水肥程度不同而快慢不均,但可以预见的是.在太阳初升的两三个小时内,即我们常说的垂钓黄金时间段,鱼情依然低迷,鱼口依然稀少,有些特别“肥”的水域,鱼开口的时殴居然仅为天黑前的十几分钟。
晚上,阳光消失,光合作用停止,藻类开始大量死亡并沉入水底,不但不再制造氧,其降解过程还要消耗大量氧。所以,水越“肥”越不适合夜钓。
总之,钓“肥水”必须围绕“氧”这一关键因素做文章,比如可试钓有新水注入的位置、增氧机附近、空气流通较快的位置等。
提问:我一直钓“跑铅”,该钓法有何利弊?
回答:“跑铅”意味着铅坠、子线均躺底,从调钓上看,它是趋钝的,主要用于钓大鱼。因钓组迟钝,难以表达小鱼咬钩信号,因此该钓法可在小鱼猖獗的水域直击目标鱼。
铅坠躺底,意味着钓组重量大于浮标浮力,钓组的稳定性加大,适合钓有暗流的水域。
钓“跑铅”弊端也不少,因其钓组不够灵敏,所以不适合钓轻口鱼,所谓轻口鱼包括吃口动作偏小的鱼和体型偏小的鱼。此外,滑口鱼对这种迟钝的钓组比较敏感,容易中断进食行为。
钓鱼无公式可循,关键要摸清鱼情水情,做到随机应变,这就是钓鱼的魅力。
提问:水库夜钓什么时间段最好?
回答:总体而言,若水库水质正常,相较于其他时间段,上半夜鱼隋最好。上鱼时间段主要跟鱼的品种和大小、水质、水库特征有关。
每种鱼都有自己的特点,例如,翘嘴在天刚黑时就会活跃起来,直至次日天明前两三个小时都可以钓获它们。鲫鱼、鲤鱼与翘嘴相似,几乎整夜开口。鲇鱼、黄颡则要等天黑一小时以后才开口。大鱼也在夜深后才开口。
很少有人留意水质对夜钓的影响。一般来说,水越“肥”越不适合夜钓,若只是轻微富营养化,天刚黑时会有口,随着夜色渐浓,鱼口会逐渐消失。
另外,在上鱼时间方面,每座水库都有不同的规律和特征,钓者需要长时间观察和摸索才能掌握,不是钓三五次鱼就能摸清的。
提问:钓鱼怎么看浮标,什么时候提竿中鱼率更高?
回答:抓口要确定两点,一是了解自己的钓组以及调标后钓组在水下的状态,二是了解鱼儿的进食动作及该动作是如何在浮标上表达出来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在钓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规律性的动作.比如抓某个浮标动作时经常“打空枪”,那么当这个动作再次出现时就要放—放,比如某个浮标动作出现时中鱼率较高,我们即可有意识地专门等这个动作出现时再提竿刺鱼。
提问:钓小鲫鱼一定要选择小号浮标吗?
回答:一般情况下,用小号浮标效果更好,但是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小号浮标就不合时宜了。比如钓点水深时,由于小号浮标吃铅量小,钓组下落速度慢,饵料很可能被小杂鱼半路“打劫”,因此宜更换稍大一些的浮标。
如果上鱼速度较快、提竿频率较高,想钓得多也要换大号浮标。大号浮标吃铅量大,钓组下水速度陕,可提高效率。F5EC888C-E1E0-4560-88D7-E6ADC838BCB8
风力较大时抛投困难,换大浮标、加铅,即可解决问题。浪高时,小号浮标稳定性差,我们也要适当地更换大号浮标。
提问:浮标的吃铅量已知,还用调标吗?
回答:依然需要重新调标。浮标的吃铅量是指浮标处于平水状态时的荷载重量,浮标平水时是无法垂钓的,因为标尾刚好处于水面之下。为此,我们要继续修剪铅皮,进行二次调钓。在此过程中,浮标所承受的是整个钓组,即标座、太空豆、8字环的重量,此外还要考虑水线的重量(水越深,水线就越长,重量就越大),一部分风线的重量,以及钩和饵的重量。当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时,浮标自身的吃铅量和与之相对应的铅坠重量间的平衡就被打破了,所以需要重新调。
提问:去野外钓鱼如何找钓位?
回答:若在以前,我会}艮据地形、方位、风向等因素作答,现在则要从另一个角度作答,并不是基于地形、方位、风向选钓位的办法不灵了,而是现在的钓鱼人跟以前不一样了。
如今大家野钓鱼获往往不多,很多钓友会不惜成本地打窝子,于是那些常有人坐的钓位,水底窝料情况难免令人担忧,假如水下窝料过剩,鱼就不好钓了,所以我们在选择常有人坐的老钓位时务必慎重。我倒建议大家另起炉灶,开发一个新钓位,效果有可能出其不意。
提问:野钓时遇到“酱层”如何应对?
回答:在野钓环境中,“酱层”并不多见如果情况不是特别严重,一般不会对常规底钓法造成太大影响。不过,如果“酱层”特别严重,我们就要考虑钓离底了。一种钓离底的办法就是钓浮,在技术上容易掌握,但钓组会在水下漂移,我们必须频繁抛投。另一种是双铅钓法,鱼饵自带浮力,可带着鱼钩悬浮,第二个小铅坠起压住子线的作用,以防悬浮的子线和主线缠到一起,两粒铅坠要保持足够的距离,采用这种办法时双铅皆到底(见下图)。
水底“酱层”
采用这种钓法时宜用单钩,主铅可触底亦可躺底.小铅不宜过大.队重量稍大于饵的浮力为宜,挡住小铅的是一粒太空豆。钩上泡沫浮球的作用是使钩子悬浮.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饵料(如玉米粒、麦粒)配合使用。如果挂草叶,因其自身的浮力即可使鱼钩悬浮,故无需挂泡沫浮球。鱼钩悬浮高度应大于等于“酱层”厚度,以确保鱼饵在“酱层”之上
提问:调3钓3如何知道钩上有没有饵料?
回答:通过提问可以看出,这位钓友是空钩调标,鱼饵的重量并未作用在浮标上,所以鱼饵是否消失或消失多少在浮标上无法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掌握钩上鱼饵的情况呢?我的建议如下。
第一,通过时间来把握。钓组入水后,过一会儿就把钓组慢慢拉上来,拉的过程一定要慢,动作要轻,以防钩上残留的鱼饵被水涮掉。这样我们便可根据钓饵的残留程度决定下一个换饵周期的时长,比如钓饵比较完好,即可多等待一会儿再换饵,反之则缩短等待时间,如此多次即可大致掌握鱼饵持钩的时长,这个时长即可作为换饵的参考时间。
第二,看浮标的动作。大多数情况下,鱼饵在水下并非全程自然雾化溶散,而是小杂鱼的啄食加速了鱼饵的溶散、脱落进程,这期间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些标相。有标相就证明鱼饵尚在钩上,标相消失了也就证明鱼饵没了。
不过,我并不赞成等钓饵彻底消失后才换饵的做法。以搓饵为例.当钩上只残留很少量的鱼饵时,中鱼率就很低了,该换饵了。
提问:30多斤的鲢鳙怎么钓?
回答:对于钓30斤级大鲢鳙的钓具搭配,我不做特别说明,我重点说施钓思路,首先说要不要打窝子,此话题主要有两派意见,一派是以钓鲢鳙著称的邓刚及其“粉丝”,邓刚认为一竿接一竿地“抽”就会做成窝子,因此不主张打窝子;另一派是化绍新及其拥趸,化绍新曾说过,在大水面垂钓鲢鳙可以打些窝子以便诱鱼和聚鱼。二人都是名副其实的垂钓大师,该听谁的?新手们不知所措。
其实,不论打窝子还是“抽”窝子,都有其合理性,但是针对30斤级的大鲢鳙,我建议打窝子,因为30斤以上的鲢鳙在任何水域都成不了规模,它的密度必定很小,没有足够的食物是很难将它们招来的。另外,钓大鲢鳙的窝子一定要足够深,要远离岸边,否则无法满足大鱼的安全需求,而且钓位要面朝大水面。
鲢鳙虽为中上层鱼,但跟小鲢鳙相比,大鲢鳙所处水层更深。一般情况下,目标鱼个体越大,钓得就要越深,比如我们钓2米水深常有10斤左右的鲢鳙咬钩,此时切勿留恋该水层,应以半米的幅度继续向深处试探,更大的鲢鳙可能就在下面。
钓鲢鳙最枯燥的环节就是诱鱼,一竿接一竿的机械式抛投极易让人失去信心和耐心,因此钓大鲢鳙最大的难题并非来自技术层面,而是心理层面,钓者必须稳定情绪,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才行。
由于钓点较深,饵料从落水至到位的过程较长,这就需要饵料溶散速度比钓浅水时慢一些,方法有二,一是增强饵料的附钩性——要么使饵料增黏,要么上饵时将饵团捏紧,充分排出里面的空气:二是上大饵.以保证钓组下沉至预定水层时钩上仍有足够的残留饵料。在鲢鳙密集开口的季节,我建议采用第二种方法,因為这样做能增加钓点内的食物留存量,增强诱惑力,且这种诱惑力是持续不断的。
在水温较低的季节,鱼口会变轻变小,大鲢鳙也是如此。用粗线大钩能见轻口却无法中鱼,这就意味着应该改用细一些的线、小一些的钩了,饵料也要捏得小一些。这种调整和钓大鱼是相矛盾的,但是没办法,我们必须这样做
钓大鲢鳙要注意鱼口的判断.尽量防止锚鱼,以免搅了窝子。
30斤级的鲢鳙可遇而不可求,即使在确有此大物的水域垂钓,也要做好长期“空军”的准备。F5EC888C-E1E0-4560-88D7-E6ADC838BC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