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实践性研究
2022-06-28李思颖
李思颖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及时代发展,对自然资源进行了大规模开发,现如今许多资源短缺,因此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将环保这个主题渗透到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当中呢?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时,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能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在学科课堂中“浸染绿色”。
【关键词】小学课堂;实践性研究;环保意识;解决方案
现如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工业迅速发展,资源短缺的问题愈加严重。因此,保护环境、培养公民环保意识迫在眉睫。小学阶段,不仅是人生启蒙阶段,更是人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有关环保知识,具有重大的意义。应采取怎样的课堂方式,使得学生积极主动把环保意识渗透进生活中,不再停留在喊口号阶段,教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一、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环保意识研究的意义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新一代青少年是世界的未来,根据各学年段的小学生,结合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体现。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也是儿童启蒙教育的场所,环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初步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二、小學生环保意识的现状
当今时代,小学生环保意识普遍不强,无论思想认识还是个人行为,对环保的理解及认识都较为浅薄。教育不发达地区的学生,环保意识更有待提高。深究其因,大部分中小学比较注重升学率、优秀率,受应试教育影响比较大,如此学生综合素质得不到较好提高,发展不均衡。在日常生活中,政府提倡环保,但仍存在很多不环保行为。如,汽车尾气排放、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等,这些严重污染环境的问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间接给小学生造成误导。
三、对环保意识的界定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较低,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对学生渗透环保理念,同时,要教会他们如何进行环保行动。环保意识是建立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环保意识既能促使人们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又能促进人们为保护环境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日常生活活动,协调好人与环境的关系。从数学学科的内容和特点来看,小学数学学科与环保教育有着很多的共性,如,数学学科内容丰富,能有效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环保行为指的是,符合环保要求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从小培养环保意识,最重要的是明白何为“环保”,其次是经过环保意识的培养之后,能够保护环境,如,出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就餐时尽量少用一次性餐具,等等。
四、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的课堂设计
充分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从小学数学的内容和特点来看,小学数学教材中许多数字化、图表化的知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为此,教师可从以下两个内容进行学科教学设计。
1.道德行为教育内容
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环境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人们继续对大自然索取,而不采取保护措施,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因此,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时间,召开一场关于提高环保意识的主题班会,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此外,教师还可举行班级环保评比大赛、组织学生制作关于环保主题的手抄报,等等。
2.把数学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数学课堂上,在《统计》教学中,可以穿插有关环保主题内容,例如,以“xx年某地区砍伐数目统计表”为题目,在讲解时,可加入关于环保问题的讲解,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对于小学阶段低年级的学生,可使用较多的故事使环保话题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高年级的学生,其已有较为系统的逻辑思维,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图表化、更具逻辑化的题目进行穿插教育。通过这些图表化、数字化的学习,学生对周围环境的破坏程度有一定的了解。当学生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图表时,就会知道环境问题的严峻,意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3.结合课堂实践,深化环保知识的学习
小学数学教材蕴含了很多关于环保的内容,且多是以潜在的形式蕴含在其中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内容,选好植入的知识点,灵活运用,从而渗透给学生。教师可将教材中与资源、环境等相关的问题放入应用题、问题情境中讲述,侧重从环保角度考虑。教师在教学时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在有关应用题中关注我国人口压力、资源短缺等问题。小学生有较好的可塑性,因此,在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着重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
4.课后活动设计
结合环保热点,激发小学生“学环保,讲环保”的动机。教师可充分利用世界环保日、植树节等有关环保的纪念日,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植树节当日,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植树活动,既可美化校园,又可提高小学生的劳动能力,在劳动中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深化课本知识的学习。
五、积极利用社会热点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大力宣传环保意义
传统意义上的环保意识培养,大多数教师只停留在课堂上的口头呼吁,缺少趣味性。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将环保意识生动形象地渗透给学生。因此,教师可组织安全性、趣味性高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每年学校都会在中秋节后组织学生把月饼盒带回校,把月饼盒进行回收二次利用;学校还为学生举办“垃圾分类”讲座;组织学生到环境保护区、污染区进行实地考察。没有什么比亲眼所见更加真实,通过对实景的观看,了解环境实况,深刻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通过学生的讲述,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家人、朋友,从而起到较好的社会教育作用。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教育,只有上下一致、家校互通才能做好,从小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使得每一位社会成员都能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作为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让我们携起手来,提高环保意识,共同塑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 梁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