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的变化
2022-06-28潘金香
摘 要:语文属于一门落实智育、美育、德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和素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多功能基础性课程。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一定要展示出语文课程的德育功能,注重转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实现知、情、意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理论知识的同时,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才能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中的主体,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文章主要探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的变化,为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提供指导与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行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21-0127-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1.042
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体现出语文课程的人文功能,尊重高中生之间的个体化学习差异。面对不一样的高中生,要设定相应的语文教学目标、教育方案,了解每一个学生真实的特征与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感知到学习语文知识的必要性与意义,从而能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培养自身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激发学习语文的动机,展现出语文课程的“雕琢”功能,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教育效果。同时,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教师要构建趣味化、多元化的语文课堂,把学生心目中枯燥、乏味的语文理论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地展示出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语文的模式,进而能够自主地投入到對语文知识的探究与分析中。激发高中生的审美情趣,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审美智慧熏陶与美的愉悦,师生之间共同构建和谐化、高效化的语文课堂。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一)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
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存在重视外语而忽视母语的情况。对于高中生来讲,因为母语是自己熟悉的语言,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而外语的学习过程比较困难,导致学生会把更多的精力、时间投放在外语学习中,学习母语知识的自主性、积极性比较低,这些都会影响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同时,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分析语文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上,忽视了分析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兴趣爱好、语文学习进度,设定的语文教学方案无法满足高中生的语文学习个性化需求,缺乏参与语文知识探究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高中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他们内心充满着无数远大的理想,拥有青春活力,但是语文教材中的知识无法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高中生更为关注一些有趣的课外素材,但是教师习惯于以教材为本,生搬硬套、题海战术的语文教学模式,会打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
(二)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方法不够科学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习惯培养就是一种教育形式。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由于教师习惯于用语文理论知识灌输式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学生习惯于跟随教师的思维、行为来学习语文知识,这种教条主义式的教育模式很难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与习惯,以及对于文本知识的深度、全面领悟,存在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相互脱离的情况。
(三)教师对学生缺乏全面的了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缺乏全面的了解,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待提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采用统一的语文教学方案来对待学生,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需求,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跟上语文教学进度。同时,教师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在备课和对知识的讲解中,缺乏和学生的互动、沟通,在语文课堂中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所以学生也无法亲其师、信其道,对于教师的提问甚至会出现置若罔闻的情况,还会经常犯同一种错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未来参与社会生活与学习活动。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的变化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用高中生能够接受和感兴趣的模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中感知到探究语文知识的趣味性与成就感,从而能够更加用心、专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可以弥补智力方面的不足,充足的学习兴趣能够引导人去创造、发明。同样,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也要注重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理想化、活跃的学习状态中,这样才能够更为高效地接收语文知识。同时,教师要基于心理学、行为学角度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实现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展示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人文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转变以往主导者的教育角色,要把学生作为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学习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指导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
(二)激发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动机
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高中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学习动机,才能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发动机”。学习动机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具体包含了创造性、能动性、自主性、责任感、自觉性、学习需求、认知兴趣,教师要围绕这些内容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勤奋学习、坚持不懈,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成就感与自信心,这样才能够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效。通过实际调查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较为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会通过大量的作业来复习、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这样的学习模式虽然会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但是学生的思维过渡却缺乏一定的感性化,无法展现出语文学科中的人文功能,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语文课堂活动中调整教学模式与方法,合理调整语文作业布置模式,实现“硬作业”和“软作业”的深度融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于语文理论知识的掌握,还需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心理素质,学会深层次剖析文本知识背后的情节构造、人文内涵,感知中国汉语的魅力,展现语文课程的德育功能,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获得心理方面的满足感。
(三)回归语文教学本位
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教师要回归语文教学本位,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要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课本知识,还要锻炼学生的学科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视野,为之后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情感能力、情感价值观,展现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实现教和学的整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从中真正受益。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涵泳品味、诵读吟咏,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还需要熏陶学生的情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师生之间的知识共享、互动,实现心灵之间的对话、沟通,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能够在欣赏散文、小说期间,爱上语文课的学习,产生足够的内在学习动力,师生之间共同营造和谐的语文教学和学习氛围,让应试教育回归语文教学本位。教师也要给予学生更多表现自己、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自我熏陶、自主学习,在自主探索中找到理想的学习方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行为、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想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教师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机会,建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荣誉感、成就感,从而能够用心融入知识探索环节,强化对文本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培育学生良好的审美素养、人文素养。
首先,对于高一刚入学的学生来讲,教师要在讲解文本知识期间提出一些关键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答关键问题,并且发表自己真实的看法、观点,这样既能够拓展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还能够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效能感,长久下来,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
其次,基于“双减”教育背景,教师要注重语文教学的减负增效,围绕学生的实际学习进度和需求布置学习任务,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课业负担,能够以最放松的状态来探索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
再次,在高中语文课程活动中,教师要赋予学生积极、正面的心理暗示,及时调整语文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充满信心,促使学生提升自己,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除此之外,要想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培育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制订学习计划、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展示出指导者、合作者的教学优势,营造和谐、高效化的语文课堂。
(五)运用情感教育,构建和谐语文课堂
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教师要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自愿、自主地融入课堂活动中,从中实现思维火花的碰撞,真正收获知识、锻炼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情感教育是高中生品德养成、智力发展的关键,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标准和要求,通过情感教育可以把文本知识和学习对象关联在一起,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精神生活。同样,在高中课堂活动中,教师也要渗透情感教育,以此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情感教育能够让学生的外在行动和内在意识融合在一起,从学习活动中感知快乐、体验成果,实现理性和感性的整合,促使学生的全面成长、发展。同时,学生是富有感情的,情感容易相互感染、交流,只有实现情感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融合,才能够消除学生内心中厌恶、畏惧、抗拒等情感。教师要用幽默性、鼓励性、欣赏性的语言来讲解文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发现学生的学习闪光点,维护学生的学习自尊心,营造和谐、宽容的语文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良好的语文学习成果。
(六)创新语文评价模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要想培養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教师要注重创新语文评价模式,改变之前只评价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现状,而是要在评价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语文核心素养、审美情趣、思想观念、文化内涵、情感态度,实现语文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与创新化,在语文教学评价中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语文教学评价中,教师要让评价内容符合生活情境,让教学评价成为一种调整、完善的工具,让学生走出课堂、学会思考,围绕教师给予的评价来完善自己,弥补语文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增强学生的反思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创新意识、探究意识。在语文评价模式创新过程中,一定要让评价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工具,激励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实现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的相互融合,以此来激励学生的成长、发展,体现语文教学评价的优势与作用,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效率、质量。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注重语文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要让语文评价成为监督学生、管理学生、激励学生的工具,还要成为教师提升自我、完善语文教学方案的重要途径,师生之间共同成长与发展,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与进度,合理设定趣味化、多元化的语文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自主、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同时,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和学生多互动、交流、探究,给予学生更多展现才智的机会与平台,促进其个性化成长,进一步体现学生作为主体的语文教学理念,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田世福.高中生语文学习策略应用情况调查与分析——以天峨县高级中学为例[J].教育观察,2019(8).
[2] 严泳洁.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互进式”教学范式的建构与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9).
[3] 李超.北京市七年制贯通培养基础阶段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
考——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为例[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5).
[4] 陈娟.高中语文教法的变与不变研究——以高中语文六步教学法为例[J].林区教学,2014(2).
作者简介:潘金香(1974.2— ),女,汉族,甘肃民勤人,中职讲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