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说明文,生长思维力
2022-06-27厉小燕
厉小燕
摘 要: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具有高品质思考的能力和欲望。说明文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它的文本信息含量大,怎样迅速地从中获得准确的信息,这是读懂说明文的当务之急,让学生在高品质的思考中读得明白、读得有趣、读得有效,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力。
关键词:说明文;思维;提升;策略
在教学中如何把握事物特征,在训练语言能力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在高品质的思考中读得明白、读得有趣、读得有效,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呢?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借助简单草图,转化思维模式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采用让学生“读文绘图,借图悟文”的教学策略,就可以架起让思维从形象到抽象的桥梁,这样既可以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一)读文绘画——化抽象语言为形象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始终要牢牢抓住一个“思”字,而语文课堂中的语言训练是思维发展的载体,实施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的同步是说明文教学的有效手段。下面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蟋蟀的住宅》为例进行说明。
(出示5~6两个自然段,指名朗读。)
师:(其他同学边听边在脑海中绘图。)接下来请大家按照文章的顺序并抓住每句话的要点拿出白纸画一画蟋蟀住宅的草图。
(思维教学设计说明:逐句朗读、逐句分析作画既能引导学生抓住句子的关键点,又能训练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成形象的图画,从中体会到蟋蟀住宅的独一无二、与众不同。)
这样的片段教学,将作者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学生形象的绘图,让思维不仅仅停留在抽象的文字表面,而是通过图形在学生的大脑中得到了升华。
(二)借图悟文——从形象图形为抽象思维
直观的图画,很多时候往往可以弥补文字叙述的形象性,一幅简简单单的图画往往可以让学生看得清清楚楚,感受得真真切切,并能迅速感知文本,下面继续承接上文的片段进行阐述。
(学生画好草图后指名一生到黑板上画草图,并进行解说。)
师:“一条倾斜的隧道”说明了隧道具有倾斜的特点,那么请问隧道是上倾还是下倾?
生1:应该是向上倾斜的,文中说:“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如果隧道向下倾斜,水就会往蟋蟀的住宅里灌了。
师:你真会读书,也特别会思考。下面请大家继续完善草图。
师:九寸深、一指宽到底有多深多宽?
生2:九寸大概是30厘米,一指宽应该指一个大拇指的宽度。
师:你们是抓住这句话中的哪个词来画的?
生3:一些草。
师:看到“半掩”了吗?为什么门口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呢?
生4:通過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了,“半掩”这个词用得太好了,门口如果没草,蟋蟀的住宅就暴露了,不安全了;如果全是草,就会影响住宅的光线,又不利于空气流通。
推敲画图,不仅丰富了教学的语言,使语言信息和图像信息同时参与教学过程,有效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
二、转变学习方式,提供思维平台
斯滕伯格提出思维教学的四个步骤:让学生熟悉问题,找出方向;组内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组间解决问题,跨组讨论解决问题;个人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工作。思维的推进,除了独立思考外,还需要与他人交流,形成思维的碰撞。
(一)自主思考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思想和逻辑,在教学中,应该留有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让他们在思考过程中梳理自己的思路,尝试规范地表达,静心感悟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感悟作者思维的严密性。
(二)组内合作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组内合作。为使小组合作真实有效,通常的安排是科学地进行分组,组内的成员均需担任一定的角色分工,通常的四人小组分别被贴上1~4号的标签,分设组长、记录员、配图员、发言人等,角色随时变更,使人人机会均等,做到人人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每一位成员思维的相互碰撞,组长要组织全员参与。
(三)组间学习
在进行了小组合作后,我们习惯的做法是立刻进行小组汇报集体交流,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对学生思维推进的一大破坏。其实,在小组交流后可以尝试让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到其余的小组去学习,学习后回到组内进行新一轮的交流讨论。
(四)集体交流
通过自主学习、组内合作、组间学习,等到集体交流的时候,问题的答案早已显而易见,每组的发言人在汇报时答案会相对比较统一,费时也较短,这时候课堂宝贵的时间就可以聚焦到更有深度的讨论和问题的梳理上来了。这对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将大有裨益。
学生经历自主学习,熟悉了问题,找出了方向;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形成第一次思维碰撞,产生增量;接着引导学生跨组学习、讨论,形成第二次思维碰撞,再次产生思维增量;回到组内再次独立思考。最后的集体交流就是思维力的集中呈现,如此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了思维平台,使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不断增量。
三、绘制思维导图,呈现思维路径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通常以一个主题向四周发散,每个分支上使用一个或多个关键词,即一篇文章的关键词、句,并在这个过程中,调动已有经验,积极思考,将文本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画,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文本互动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解,使说明文的信息表征重点突出、顺序清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一)预习阶段——利用导图训练思维的条理性
思维导图可以运用在单篇课文的细致预习上。关于单篇课文,可以先想想这篇课文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并在思维导图中绘制出来,再根据教师的预习提示来打开自己的思维,绘制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将自己对课文的猜想及感兴趣的问题绘制在思维导图上。这样,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可以对自己原先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修正和补充,进一步完善自己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
例如,《鲸》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作者从大小、进化、生活习性等方面介绍鲸。在教学前,可以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完成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这种可视化的学习策略,激发了学生的主动阅读、主动探究和思辨兴趣,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探索,让学生在预习阶段培养阅读力和思维力。
(二)梳理阶段——利用导图训练思维的严密性
说明文的脉络,往往通过因果、相承成等多种逻辑关系来展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说明事物的特征。在说明文教学中,通过抓关键词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课文要点,对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很有帮助。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一课时,笔者就采用了这样的做法。
教学片段:设计思维导图解决问题。
1.仔细阅读4~6自然段,画出三次实验中表示科学家们做法、实验结果的相关语句。
2.与伙伴交流讨论后,概括出最完整、最简单的词语或短语,写在相应的位置。
3.蝙蝠究竟如何探路的?请写在最后的空格内。
4.根据思维导图简单说说科学家们解密的过程并准备汇报。
课件出示:
分别请两个小组汇报思维导图方案,其他小组质疑与纠错,特别关注是否用上了最完整、最简单的词语或短语。
抓关键词绘制导图来梳理文章要点的方法使学习的过程显得更加直观、更加有趣,反过来又增强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拓展环节——利用导图训练思维的独创性
说明文教学是以介绍科学知识为基本内容的,具有极强的知识性、趣味性,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些文章为他们打开了一个认识世界、探求未知的窗口,正是因为它的窗口作用因此也承担着自身艰巨的任务,那就是我們教师要致力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科普类书籍的兴趣,激发起他们探求未知世界、未知知识的欲望,而在一堂课的末尾,我们正好利用拓展环节,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科学殿堂的大门。
四、开展多样活动,提升思维逻辑
相对于其他文体而言,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解说事物或事理特征和本质的文章,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没有鲜活的人物形象,没有丰富的内心活动,语言也较枯燥、直白,若能在教学中插入多样化的活动,势必促进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兴趣。
(一)闯关游戏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有趣的闯关游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教学片段:
师:愿意接受闯关挑战吗?
课件呈现:(1)天上原来有10个太阳,被射掉了9个,剩了现在的1个。(2)太阳看上去只有盘子那么大,所以比地球要小。(3)太阳越往中心温度越高。(4)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所以和我们关系不大。
说明文信息量大,且信息较集中,这样的闯关游戏对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是非常有效的。学生迅速从文本中获取了准确的信息,获得了提取信息的方法,提高了思维的批判性。
(二)模拟表演
模拟表演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应用语言、音乐等多种途径,为学生有目的地创设形象的教学情境,通过创建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例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蝙蝠探路的原理,笔者就采用了模拟表演的办法。
教学片段:
独立思考:快速浏览第7自然段,如何对这一段进行角色扮演?互动交流后确定角色:蝙蝠、超声波、解说员。然后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1人为蝙蝠,2人为超声波,1人为解说员。请一个小组上台表演,表演后其他小组进行质疑和纠正。
教师随机进行采访——
采访蝙蝠:为什么在飞行中你不停地张嘴?
蝙蝠:因为我边飞边从嘴里发出声音。
采访蝙蝠:为什么飞着飞着你改变方向了?
蝙蝠:超声波告诉我前方有障碍物。
采访超声波:为什么你在前进时手不停地摆动?
超声波:因为我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
采访超声波:为什么你退回来了?
超声波:因为遇到障碍物我就反射回来了。
在模拟表演中,学生的思维、理解得以真实呈现,通过质疑,学生经历了一次思维的碰撞,在纠正完善中,思维的深刻性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三)产品推介
创设推销员推销产品的情境,在创设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就能够很好地被调动起来,学生的主动探究思维、创新性思维都能够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新型玻璃》时,笔者设计了产品推介活动,活动中推销员们各显身手。
推销员A: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你是否正为噪声而烦恼呢?现在不用愁了,我们给你带来了福音。那就是吃音玻璃,有了这种玻璃,外面的音量为40分贝时,传到房里只有12分贝。你想要时刻不受干扰就马上拿起手机订购吧!
推销员B:顾客朋友们,大家好!外有玻璃内有线,细线连着报警器。它是什么呢?它就是我们云飞公司研制出来的“夹丝网防盗玻璃”……
产品推介活动的开展正是挖掘了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中自然发展多元智能,既巩固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同时又开发了他们自主创新的潜能。
蒙台梭利说:“儿童的思维决定其一生。”说明文课堂其实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课堂,说明文本身就是具有一定深度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需要借助简单草图转化思维模式,需转变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基础,才能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平台,需创设真实、高质的问题挖掘思维深度,同时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呈现思维路径,再加之多样的活动,提升学生思维的高度。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一次次的深度对话,推动学生的思维往更深处、更高处发展。
在说明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力的策略还在进一步探寻中,相信随着说明文教学的深入,学生的思维力一定会得到不断发展,同时思维训练也将成为语文教学的常态。
参考文献:
虞大明.略读课的另一种可能[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