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化厂房中“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思考及实践

2022-06-27郝光宇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建筑与文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厂房园区

文/郝光宇 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梁剑韬 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师 硕士

1 研究背景

1.1 标准厂房建设的发展

标准厂房的建设作为实体经济的载体,为中小企业的运营提供平台及场地,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为地方经济建设增加助力[1]。然而在前几年的市场实践工作中发现,尤其是中小企业投资创业的关键问题在于前期投资成本过高、投资回报周期过长,加上对建设项目的过程不熟悉,在许多园区内我们都看到类似的一幕:厂房建设了一半,由于项目资金链断裂项目停止,只留下了烂尾楼,而标准化厂房建设不仅可以大幅度地缩短项目从研发到投产的周期,也能让中小企业节约前期成本,以将有限的资金用在经营生产上。同时,统一规划整体打造的园区有利于中小企业集中发展,有利于提高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的程度,有利于企业在相互促进和竞争中实现共同发展,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打造经济优势品牌。

标准化厂房园区通过统一规划、整体设计,达到项目的整体性协调性,形成资源共享的局面。这既有利于提升园区及企业的整体形象,也避免了重复建设、各自为政的零散布局,更加有利于城市面貌的整体打造。另一方面,通过园区对促进产业集聚产生聚合效应,园区企业之间互为支撑,发展“块状经济”[2],有利于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专业市场,进而带动当地建设。

1.2 标准厂房建设的现状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市场全面发展。全国各地标准化厂房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标准化厂房是具有兼容性好、配套完善、统一规划建设等特点,为中小工业企业集聚发展和外来工业投资项目提供生产经营场所的发展平台,是各地政府招商引资的载体,但因其招商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对未来使用者需求的不确定,项目针对性有待加强。标准厂房建设的现状要求项目决策及设计参与者需要对未来使用者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并指导设计。

本文将在实际项目——丰城市高新园标准化厂房建设中的一些心得总结如下。

2 研究对象——丰城市高新园标准化厂房设计

2.1 丰城市高新园区产业园现状

丰城市高新园区产业园位于江西省丰城市,在2018 年获批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但由于已经建设了部分标准化厂房而大部分厂房设计标准过低,投资者和入驻企业之间难以实现“双赢”等诸多方面原因,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目前园区配套发展缺少统一发展协调,功能重复且不完善。为了整个园区的发展提升,需要配置配套完善、功能适用、城市形象好、环境优美的项目,以改善园区形象。同时因招商的不确定性,即将推出的厂房要求其适应性更强,从而满足未来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2.2 标准厂房形式总结归纳

团队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首先了解园区对这个地块的产业发展设想,确定本项目两个地块:一个地块定位为新能源地块,另外一个地块定位于生命健康。本项目由政府投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场所,为园区发展增加助力。

明确未来使用对象后收集产业相关资料,分析未来入驻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厂房的要求。通过对现有主流厂房案例调研梳理大致总结为三类厂房:

(1)“一”字型厂房,平面呈矩形,传统园区现有大多数企业模式,相对自动化机械化较低,采用传统流线。厂房体量较大,适合中大型企业整体使用,多数情况为单层,具有层高高、空间大的特点,每栋建筑独立性强,建筑与建筑之间联系较弱。

(2)“回”字型厂房,目前园区的主要发展方向,一般适用自动化及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建筑围合感较强,形成一个院落,领域感强,内部空间完整而私密,内庭院集中景观,环境优美。

(3)“梳”字型厂房,一般为平台化、大数据、云计算等平台导向的定制生产。解决了大空间生产的问题又加强了各个单体之间的联系。但其规模巨大,不适用于中小企业。

图1 项目鸟瞰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2 厂房实景照片(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3 厂房实景照片(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3 研究方法

3.1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的思考归纳

对中小企业发展阶段进行分类,大致分为三类:

(1)一个企业在起步阶段往往规模较小,人员构成简单。产品研发与生产紧密联系,生产与生活空间要求较小,需要园区提供更多的公共资源来支持企业的正常运行及发展。

(2)企业进入成长阶段,经过第一阶段的发展壮大规模逐步扩大,需要将办公及孵化平台与生产分开,需将营销及管理办公场所独立出来,生产的场地需要扩张。

(3)企业再扩展期,生产的扩大需更加强大的研发团队及对外展示的空间,需增加研发平台、管理平台、销售平台。

3.2 项目设计目标及策略

综上所述,通过对企业的发展及厂房类型的分析,我们确定该项目的设计目标为“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园区,在设计中考虑企业的升级满足不同阶段的企业的需求,根据需求设计空间,达到企业从孵化到发展再到推广不同时期都可以在本项目中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办公生产的空间,满足园区今后招商的需要,建立良好的硬件设施。

采用弹性升级建造价值最大化的产业园,平面布局尽量做到灵活分隔,将空间设计成可分可合的空间,为园区的日后运营做到价值最大化[3]。

融入自然,以绿化为指导,建成生态宜人的全景产业花园,在保障功能的同时建造一个高品质的绿色生态园区,将自然环境与绿色生态设计融入到整个园区,为使用者提供高品质户外空间环境友好型设计策略。

4 项目的设计思路

4.1 规划结构

整个项目主要功能分为两部分,服务配套区及标准厂房区,服务配套要求其便捷性及展示性,考虑对周边辐射,标准厂房需考虑交通便利,简洁而高效,采用横平竖直的网格化道路系统;同时考虑到高品质的园区建设需要做好人车系统的整体规划,在基地内设置车行道路,道路宽度9 ~14 米,满足不同车辆的通行要求。工业地块厂房周边设置机动车车位和非机动停车,并且尽量分散布置。场地内的主轴道路铺装弱化道路,形成连续的广场。配合绿化种植,给未来使用者在工作之余的休憩时间多一些活动休憩空间。

4.2 服务配套

整个项目分为两个地块,呈犄角对应关系。新能源新材料西侧火炬四路为园区南北行主要道路,处于整个高新园区的核心发展带上,交通便捷,辐射范围合理,将5.55 万平方米的城市生活配套及展示空间布置在地块西侧延园区道路展开,依托周边的氛围形成为这个项目的门户形象。同时配套服务设施功能齐全,为入驻企业及周边现有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四大功能设施包含:展、办、服、住四大功能,其中产业办公:为入驻企业的孵化成长、产品研发、数据平台的建立服务;企业展示:作为高新园区的对外窗口,弥补园区现状功能缺口,为园区企业提供对外展示、交流的公共平台;社区服务:为入住企业员工提供休闲、娱乐、交流、医疗、商业、运动健身等公共服务配套需求;产业公寓:为企业员工提供住宿。整个服务配套区设施完备,功能齐备为园区使用者工作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捷。

4.3 标准厂房

因厂区的功能要求交通简洁高效,整体设计厂区空间结构清晰、框架明确、建筑独立性强,同时每个组团内部合理变化,每个组团拥有各自的公共广场,结合绿化设计使得整个园区有着优美舒适的公共空间,且每栋建筑的可识别性更强。

厂房的形式以围合式及标准式两种为主,围合式厂房由最小单层面积约960 平方米到2100平方米的大小不一的几个厂房通过连廊连接成一个整体,在使用过程中每个厂房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联合在一起,可以部分使用也可以分层或者整栋使用,形成960 平方米到19600 平方米面积不等的生产单元使用。在围合厂房的围合中间有约1200 平方米的中心花园,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植物富于四时季节变化,为整个建筑增加活力,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营造出色彩艳丽、层次分明的意境,在树下设置了休闲座椅,可以停留在花园中,满足使用者希望放松感受自然的需求。标准式厂房采用“一”字的形式,以高层高、大进深、高荷载为基础,为新产业和未来发展的需求提供预留空间。单层面积约4800 平方米,首层层高设计为7.5 米,在所有类型的厂房都设置了卸货平台,竖向电梯并考虑企业入驻后的大型设备安装,同时在外墙设计了大型设备安装门,那些无法通过楼梯及货运电梯上楼的设备可以通过安装门直接吊装到楼层,为未来投产企业提供最大的便利。

建筑外立面设计打破普遍的大多数工业厂房简单粗暴的设计手法,将公建化元素融合厂房立面设计,采用虚实结合的设计手法,注重建筑细节,采用穿孔铝板作为预留的空调机位的遮板与玻璃及真石漆墙面相结合,在严格控制投资的情况下努力提升建筑形象。高端的建筑形象和人性化的硬件设施既符合高科技的形象,也更加有利于吸引高端的企业和人才。

结语

多样化的标准厂房对招商引资、繁荣经济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载体。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具有竞争力,发展不再贪大求全,而是注重细节及特色化发展[4]。设计者还需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意见深化设计,对当地招商环境进行系统性研究,不断探索标准化厂房的设计。本文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提出“全生命周期”的设计理念,对标准化产业园区整体性规划,关注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设计,为政府及企业提供人性化、高品质、完善配套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园提供设计思路。

猜你喜欢

全生命周期厂房园区
工业厂房通风管道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工业厂房给排水与消防系统创新设计分析
某大型钢结构厂房桁架制作
让老厂房变文创新地标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二维码标识管理系统在教育装备管理中的应用
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研究
绿色建材全生命周期的研究与落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