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灾害遗址型旅游地的客源结构研究*
——汶川博物馆与九寨沟景区的对比分析

2022-06-27刘燕仪祝瑛琦周笑影罗进勇张发芝

灾害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游客量客源九寨沟

刘燕仪,王 瑛,祝瑛琦,周笑影,罗进勇,张发芝

(1. 北京师范大学 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5;2.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5;3. 汶川县博物馆,四川 汶川 623000)

2008年汶川8.0级大地震给灾区造成了巨大损失,但也带来了具有全国乃至世界意义的灾害旅游资源。地震后,震中地四川省汶川县以及受灾严重的北川县、青川县、绵竹市等10余个极重地震灾区建设了规模不等的地震遗址博物馆,灾害遗址型旅游这一独特的形式逐渐被关注,它是与灾害相关的活动,既包括欣赏堰塞湖、滑坡遗址等自然景色观光活动,又包括参观地震遗址、祭奠地震亡灵等与死亡议题有关的黑色体验活动[1-4]。而灾害遗址博物馆旅游尚无明确定义,本文结合“灾害遗址型旅游”与“博物馆旅游”的内涵对灾害遗址博物馆旅游进行界定: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赢利性的永久机构,既是旅游景点,又是教育基地,是一种高品位的特色旅游资源[5],因此,灾害遗址博物馆旅游是以因自然巨变或人为事故引发灾难事件为背景,以现代博物馆为呈现形式,能满足游客情绪上或内心深处对于死亡与灾难议题的感受需求的旅游体验活动,是灾害遗址型旅游与博物馆旅游的一种结合体。

在四川主要黑色旅游组合产品中,地震遗址博物馆旅游具有遗址纪念、科学研究、灾难体验、风险沟通及减灾训练等特殊功能(图1),既提供缅怀纪念等需要深层次的思想与感情参与,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极黑色旅游体验[6-8],同时依托现代科技,对灾害场景进行模拟展示甚至提供现场地震体验等,为游客学习灾害知识、科学认识灾害与防灾提供了场所。目前已经成为四川震后灾害旅游的特色产品,是促进四川震后恢复[9],灾害旅游资源整合,形成区域灾害旅游高效益组合共生链的关键环节。但是,灾后十余年,这些模式相对单一,旅游功能存在极大重复的地震遗址博物馆运行如何,能否在若干年后仍然持续吸引游客,需要基于客源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图1 灾害遗址型旅游与灾害遗址博物馆旅游定位示意图

灾害遗址旅游地的客源结构,是其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为客源结构特征是旅游供求关系的重要表现形式[10-12],客流的时间及客源空间格局可以充分反映该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目前较为常用的客源结构研究方法,包括季节集中强度、客源地理集中指数、客源地吸引半径等指标[13],或者是距离衰减模型[14]、旅游竞争态模型[15]、区位引力模型[16]、灰色理论模型[17]等,但上述客源结构研究都是针对区域及九寨沟、黄山、武陵源等成熟的自然、人文观光景点。对于灾害遗址型旅游地,由于开发时间较短,相关研究局限于旅游资源分类、开发及旅游者动机[18,19]等方面的研究,该类旅游地的客源结构特征缺少相关的参照对比。

因此,本文以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博物馆为例,基于该馆2013年、2015年的逐日游客数据,从空间、时间维度分析该类旅游地的客源结构,再选取同一地区——阿坝州境内的大型自然风景区九寨沟作为成熟景区的代表,将二者同时期的客源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灾害博物馆与成熟景区的客源差异,从而更科学的定位灾害遗址型旅游的未来发展空间,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1 数据来源

汶川博物馆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威州镇,由广州市对口援建,占地面积4 035 m2,耗资6 500万元,自2011年5月12日开放以来,年均接待游客40万余人次。

本研究中汶川博物馆逐日游客数据来自2013年、2015年汶川博物馆游客到访调查表,该调查表是博物馆工作人员每天进行的游客登记,每年的调查表约有5.5万份,部分游客填写不清,但整体有效率均在95%以上,调查表中包括游客的人数、客源地,客源地信息单元为县级行政单元,少部分游客只填写至省份,将其客源地整理归为该省份的省会城市辖区,若填写至乡镇则并入其所在县级单元。总体来看,客源地覆盖全国34个省区(特区),2013年共计644个市县,2015年增至662个。

九寨沟风景区2013—2015年的逐日游客数据来自九寨沟景区官方网站[20]。

2 研究方法

2.1 客源地数据预处理

九寨沟游客数据为景区记录的每日接待人数,但其中未含游客的客源地信息,因此本文应用张捷等模拟的九寨沟游客距离衰减公式[14],推算得到九寨沟2013年、2015年的游客客源地情况,公式如下:

logy=11.77-1.84logx。

(1)

式中:y为客源地市县的游客数/(人口·经济水平),人口为常住人口数,单位为万人,经济水平为人均工农总产值,数据来自相关统计年鉴;x为各客源地市县与旅游目的地的球面距离,由各客源地市县经纬度计算得到。

根据游客的数量(表1),汶川博物馆年游客量为十万级别,远小于九寨沟的百万级别规模,这与其娱乐性低及物理容量较小有关。2013—2015年间游客量有所增加,2013年日均游客量约为1 128人次,2015年日均游客量约为1 251人次,年增长率为4.36%,与九寨沟(年增长率32.95%)相比,发展势头较弱。从季节集中强度指数看,两个旅游地的游客都呈现一定的季节集中性,但汶川博物馆指数低于九寨沟,这说明汶川博物馆的游客量季节变化较小。

2.2 客源市场多尺度时空特征分析方法

(1)距离累积曲线。客源地游客数量距离累积曲线即以旅游目的地为中心,不同距离范围内对应的客源地游客累积量占总游客量的比例,是游客实际入游及旅游目的地实际吸引力空间分布格局的表征。客源地人口数量累积曲线即以旅游目的地为中心,不同距离范围内对应的客源地人口累积量占所有客源地人口总量的比例,是游客入游特征的最直接指标[14]。

(2)小波分析方法。小波分析可以给出研究对象序列各个频率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及不同频率间的结构层次关系,且具有数学意义上的严格的突变点诊断能力,特别适合分析研究对象序列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周期结构和异常变动的规律。日客流量是离散数据,因此本文选用db3小波函数对汶川博物馆日客流量进行离散小波变换,来研究汶川博物馆客流量波动的时间尺度和周期性振荡特征。对于任意的函数f(kΔt)∈L2(R),其离散小波变换为:

(2)

(3)地理集中指数、客源吸引半径。在旅游业发展中,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既反映了市场需求特点,也是旅游地发展阶段、吸引规模和合理程度的重要指针[10]。地理集中指数G用于衡量客源市场的集中程度,G值越大表明客源地的集中程度越高,反之则越分散。计算公式为:

(3)

式中:G为客源地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客源地的游客数量,T为旅游地接待游客总量,n为客源地总数。

客源吸引半径AR是衡量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大小的指标[11],计算公式为:

(4)

式中:AR为旅游目的地的客源吸引半径,xi为第i个客源地的游客比重,di为第i个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n为客源地总数。

表1 汶川博物馆、九寨沟客源基本统计

图2 汶川博物馆与九寨沟客源地游客数量及人口数量距离累积曲线

3 汶川博物馆的客源空间结构

3.1 客源市场距离划分

图2为汶川博物馆、九寨沟景区的客源地游客数量及客源地人口数量距离累积曲线。汶川博物馆及九寨沟风景区的游客曲线均体现出明显的距离衰减特征,均可分为剧增、缓增及稳定三个阶段,但各阶段对应的距离有较大差异。汶川博物馆客源地游客数量累积曲线分别在130 km和1 740 km处出现拐点,分别对应游客累积量为60.86%和99.20%,而九寨沟的拐点分别出现在280 km和1 742 km处,对应的累积量为14.32%和97.80%。由此可见,汶川博物馆在距离范围相当的情况下,对应游客量小于九寨沟,其克服距离影响吸引远距离游客的能力比九寨沟弱,客源吸引受距离影响大。

进一步分析客源地游客数量累积曲线与客源地人口数量累积曲线之间的潜力窗口。潜力窗口出现的位置越靠前,说明客源地距离旅游目的地越近,潜力窗口高度越大,说明该距离范围内客源地占据的比重越大。在约1 700 km范围内(图2a),汶川博物馆的客源地游客数量距离累积量显著抬升,出现潜力窗口,说明汶川博物馆对此距离范围内的游客有较大吸引力。且该段曲线增长速度和幅度远大于客源地人口数量累积量,潜力窗口大,说明汶川博物馆的客源地集中在该距离范围内,中远距离的游客仍待开发,这与旅游地知名度、旅游开发历史、交通和区位等因素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在2015年,汶川博物馆客源地人口数量累积曲线与客源地游客数量累积曲线距离缩短,客源市场潜力窗口变窄,说明中远距离潜在客源市场得到了开发,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这一现象在4.3节的游客量地理集中指数中得到量化验证。

综合县级客源地游客数量及客源地人口数量距离累积曲线,对汶川博物馆和九寨沟的客源市场进行细分。汶川博物馆细分客源市场:①近域客源市场(≤130 km),符合“一日游”的可接受出行距离(游览时间为1~2 h,该距离内的游客通过高速公路来旅游参观),是汶川博物馆核心客源吸引范围,集中了游客量的60.86%;②中等距离客源市场(130~1 740 km),出行距离增大,出行时间成本超过博物馆游览时间,博物馆无法成为游客单一旅游目的地,该范围内游客占游客量的38.34%;③远距离客源市场(>1 740 km),路途时间更长,博物馆仅作为区域旅游线的途经旅游点,对于该范围的一般游客吸引力偏低,占游客量的0.80%。九寨沟细分客源市场:①近域客源市场(≤280 km),占游客量14.32%;②中等距离客源市场(280~1 742 km),占游客量83.48%;③远距离客源市场(>1 742 km),仅占2.20%的游客量。两旅游地三级细分市场游客量比差异大,汶川博物呈6.1:3.8:0.1快速递减;九寨沟客源市场结构更成熟,三级细分市场游客量比为1.4:8.3:0.2。

3.2 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布

为了进一步细化汶川博物馆及九寨沟客源空间特征,将汶川博物馆2013年、2015年两年年均县级客流统计量及九寨沟2013年县级客流计算量进行空间化(图3)。

汶川博物馆客源主要集中在邻近地区,仅成都市辖区年游客近17万人次,占总游客量40.99%,汶川县占7.46%、重庆市万州区占5.78%、都江堰市占3.96%、西安市辖区占2.67%,汶川博物馆所在县出游比最高,达30.64%。对距离较远地区,汶川博物馆吸引力较弱,客源多集中在人口众多的本身具有强出游力的各省会城市市辖区,其中具有对口支援联系的广州市辖区来游人数最多,年均3 674人次(占0.89%)。

九寨沟的县级客源地则相对分散,在我国东部及中部地区均有分布,其最大县级客源市场也是成都市辖区,但仅占总游客量8.14%,邻近地区的西安市辖区(占1.92%)、兰州市辖区(占1.67%)等比例略高,中部地区人口密集的长沙市辖区(占0.52%)、郑州市辖区(占0.47%)以及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出游力强的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也是九寨沟的重要客源地,其中广州市辖区(占0.85%)和深圳市辖区(占0.79%)的年游客近25 000人次,南京市辖区(占0.49%)年游客量近15 000人次。

通过九寨沟、汶川博物馆的客源结构空间对比,可以看出汶川博物馆的市场范围过于集中。

图3 汶川博物馆与九寨沟县级客源地空间分布(审图号:GS(2017)2378号)

图4 汶川博物馆、九寨沟客流量小波变换

4 汶川博物馆的客源时间特征

4.1 客流的年内分布特征

利用日客流量细粒度数据进行小波分析,得到小波变换系数实部等值线图及小波方差图(图4),图中小波系数的正、负分别表示客流量的偏多与偏少,小波系数为零对应着突变点,等值线中心对应的时间尺度为客流量时间序列变化的主周期,而方差曲线极值处所对应的时间尺度为该序列的主要尺度,也即该时间序列中起主要作用的周期。

汶川博物馆2013年、2015年客流量整体较为平稳,主要受130 d的大周期控制,该尺度上客流量序列的周期变化比较明显,存在准4次振荡,主要的三个能量中心坐标大致在(130 d,100 d)、(130 d,225 d)和(130 d,350 d)附近,分别对应着“5·12”纪念日、“十一”黄金周假期及春节假期。其次还存在约30 d、7 d的小周期。

九寨沟主要存在170 d和100 d的震荡周期。在170 d左右尺度上,客流量序列的周期变化比较明显,存在准4次振荡,主要的两个能量高值中心坐标大致在(170 d,275 d)和(170 d,430 d)附近,分别对应着“十一”黄金周和清明节前后。100 d左右尺度上,存在准8次振荡,与四季更替相符。

4.2 时间变化影响因子分析

汶川博物馆和九寨沟的客流量时间序列在2013年、2015年的年内变化过程中存在多重时间尺度上的嵌套复杂结构现象,正负相位交替变化明显即客流量呈周期性波动,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天气与气候条件、法定节假日和特殊事件等。

自然观光旅游游客量易受气候气象变化影响,九寨沟出现100 d左右的波动而汶川博物馆客流对季节变化不敏感。其次,寒暑期长假及“十一”黄金周的影响突出,汶川博物馆还受周一闭馆安排以及学校等单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影响出现周期为一周及一个月左右的小波动。

客流量的变化还受旅游形式和客源地理结构的影响,汶川博物馆为1 d游,在黄金周及春节会形成客流小峰,而九寨沟为8 d游,大部分游客选择在暑期长假出游,黄金周峰形特征减弱。其次客源吸引半径大小与黄金周等假期周内游客量峰值点出现时间呈正相关,客源吸引越远,其周内峰值点出现时间较迟(图5)。汶川博物馆游客量分布偏度大,从1 d或第2 d开始急剧增长至第3 d达到高峰。九寨沟吸引大量远距游客,黄金周期间客流量从第2 d开始剧增,第2~5 d客流量分布较均匀。

图5 汶川博物馆、九寨沟国庆节假期客流量变化

4.3 客源结构的时空变化

通过地理集中指数(G)及客源吸引半径(AR)从客源市场的集中程度以及吸引范围对汶川博物馆客源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图6),汶川博物馆在2013、2015年的发展过程中,地理集中指数总体较高,仅在8月等个别月份减小,而吸引半径明显增大特别是7—9月份,其客源市场结构趋于优化。年内各月份客源市场总体结构不断调整,5—6月份地理集中指数高且客源吸引半径小,客源地集中在少数地区且主要分布在省内,随后的7—9月份地理集中指数降低、客源吸引半径增大,客源地分散且分布范围扩大。

图6 汶川博物馆各月地理集中指数及客源吸引半径

汶川博物馆大部分客源来自单位组织参观,因而周末的客源市场结构与非周末基本一致;在寒暑假期间(特别是暑假)以及“十一”黄金周,游客有闲暇时间克服长距离出游,地理集中指数最小而客源吸引范围达到最大,客源市场总体结构更加成熟;“5·12”纪念期间,2013年地理集中指数达到最大,客源吸引半径最小(表2),主要为受灾地区民众前往祭奠,而2015年的“5·12”纪念活动开始吸引来自更多更远地区的游客,客源吸引半径达到263.56 km,汶川地震纪念活动将会吸引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

5 结论与讨论

灾害博物馆旅游是以因自然剧变或人为事故引发的死亡等灾难事件为背景,以现代博物馆为呈现形式,能满足游客情绪上或内心深处对于死亡与灾难议题的感受需求的旅游体验活动,是灾害旅游与博物馆旅游的综合产物。

(1)汶川博物馆相比于九寨沟等成熟自然观光旅游地,游客量少、发展规模小,但增长趋势仍较可观。在四川主要黑色旅游组合产品中,地震博物馆旅游具有遗址纪念、科学研究、灾难体验、风险沟通及减灾训练等特殊功能,是促进四川震后灾害旅游资源整合,形成区域灾害旅游高效益组合共生链的关键环节。

(2)汶川博物馆、九寨沟的客源市场均呈明显距离衰减特征,汶川博物馆客源市场可划分为:近域客源市场(≤130 km),集中了游客量的60.86%;中等距离客源市场(130~1 740 km),占游客量的38.34%;远距离客源市场(>1 740 km),仅占游客量的0.80%。九寨沟客源市场可划分为:近域客源市场(≤280 km),占游客量14.32%;中等距离客源市场(280~1 742 km),占游客量83.48%;远距离客源市场(>1 742 km),仅占2.20%的游客量。两旅游地三级细分市场游客量比差异大,汶川博物呈6.1:3.8:0.1快速递减;九寨沟客源市场结构更成熟,三级细分市场游客量比为1.4:8.3:0.2。汶川博物馆市场的扩展,应更偏向于挖掘中等距离市场即130~1 740 km范围内的游客。在旅游线路设计时,应考虑将都江堰、九寨沟等大型自然景观景点与博物馆进行整体规划,将这些景点的外地游客也尽可能多的吸引过来参观。

(3)受我国法定节假日影响,汶川博物馆、九寨沟客流分别呈现130 d、170 d的周期性波动;对季节变化,汶川博物馆客流不敏感而九寨沟客流呈明显季节性波动。在国庆长假以及寒暑假,汶川博物馆客源市场地理集中程度下降、吸引半径增大且学生客源增多。2013年“5·12”纪念日期间,主要为灾区民众前往参加悼念,2015年开始吸引非灾区的远距离游客。

表2 汶川博物馆客源市场总体结构特征

大样本游客量时空特征分析可以为深入研究灾害遗址类景点旅游的动态和发展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汶川博物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可成为川西地区开放式灾害遗址型博物馆的关键节点,未来应该增加对地震灾区其他灾害遗址旅游点的客流特征、区位分析,找准各个旅游点的特色,优化组合川西地区灾后旅游资源,形成联合旅游网络,更好地保存灾难记忆,使地震灾害遗址旅游真正成为四川省特色旅游之一,充分发挥其独特的灾害教育作用。

猜你喜欢

游客量客源九寨沟
己亥秋日九寨沟采风得句
浅析延边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及对策
赴九寨沟道上(外四首)
题九寨沟(外五首)
震后九寨沟纵览(外四首)
沙家浜风景区客流时空特性
九寨沟景区日游客量分析与管理建议
江苏省客源市场影响因素研究
节事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
陆客成台湾第二大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