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脉冲射频联合小针刀对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程度及颈椎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2022-06-27丁得方陈思宇李荣春
丁得方 陈思宇 李荣春
(武汉市第四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疼痛科,湖北 武汉 430000)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因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引起,主要表现为对椎间孔内外空间位置的占据,累及相邻脊神经,引起一系列症状及体征〔1,2〕。目前,小针刀广泛应用于CSR治疗,可有效松解颈椎周围的软组织、血管神经的粘连、瘢痕和挛缩,从而缓解神经根受压状态,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3,4〕。但其整体疗效仍有待提升。近年来,脉冲射频治疗逐渐应用于慢性神经性疼痛治疗,使用短时、间断性的脉冲射频,通过调节神经功能达到镇痛、促进症状改善的效果,其辅助性治疗效果越来越受临床重视〔5,6〕。目前,小针刀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膝骨关节炎效果已被临床研究证实〔7〕。但在老年CSR中的应用效果缺乏研究。基于此,本研究首次联合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脉冲射频、小针刀治疗老年CSR,分析其对患者疼痛程度及颈椎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武汉市第四医院82例老年CS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比两组年龄、体重、治疗节段、性别、并发症、病程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CSR诊断标准〔8〕;(2)年龄≥60岁;(3)认知功能良好,无沟通交流障碍;(4)能耐受本研究;(5)患者知晓本研究,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类型颈椎病者;(2)正在接受其他系统治疗者;(3)恶性肿瘤者;(4)有颈椎部手术史者;(5)心脑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6)合并脓毒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者;(7)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小针刀治疗,患者取坐位,常规行颈部牵引,牵引结束后指导患者反坐在靠背椅,双手叠放在椅背上,额头置于手背上,充分显露颈部,治疗部位皮肤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处理,采用4号小针刀于标记点垂直进针,分层剥离并松解粘连组织,完成松解后出针,压迫针孔3 min以上,预防出血,凝血后适当按揉放松颈部,1次/w。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脉冲射频联合小针刀治疗,先行小针刀治疗,治疗方法同对照组,随后超声引导下定位第7颈椎横突(无前结节),并依病情需要向上选择性探査第5、第6颈椎横突,明确颈神经根位置,实时超声引导下于神经根附近经皮置入射频针,采用北京北琪公司生产的R-2000B型射频治疗仪,行感觉测试(0.5 V刺激)、运动测试(1.0 V刺激),诱发出相应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和运动反应,随后将脉冲射频参数调为频率2 Hz,脉宽20 ms,温度42℃,时间15 min。完成后拔出电极,穿刺点予以无菌敷贴覆盖,小针刀治疗1次/w,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每间隔3 w进行1次。
1.4观察指标 (1)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治疗后4、8 w采用田中靖久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与功能评定量表评定,其中症状最高9分,体征最高8分,评分越高表示症状、体征改善越好〔9〕。(2)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4、8 w各评估1次,评估标准〔10〕:显效:症状、体征评分较治疗前改善>75%;有效:症状、体征评分较治疗前改善30%~75%;无效:未达以上标准;(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总有效率。(3)两组治疗后4、8 w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采用多普勒超声测定。(4)两组治疗后4、8 w疼痛程度、颈椎功能,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11〕测定,分值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感越重;颈椎功能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12〕评定,共10个问题,每个问题0~5分,得分=〔(受试对象完成的项目数×5/50)〕×100%,分值越低表示颈椎功能越好。(5)两组治疗后4、8 w颈椎活动度,测量颈椎屈伸、旋转活动角度。(6)两组不良反应(局部红肿、头晕、感觉异常)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治疗效果 治疗后4 w 研究组总有效率〔92.68%;显效27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显效17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P<0.05〕;治疗后8 w 研究组总有效率〔90.24%;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0.73%;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P<0.05〕。
2.2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症状、体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4、8 w,两组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 治疗前,两组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4、8 w,两组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疼痛程度、颈椎功能评分 治疗前,两组疼痛程度、颈椎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4、8 w,两组疼痛程度、颈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颈椎活动度 治疗前,两组颈椎屈伸、旋转活动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4、8 w,两组颈椎屈伸、旋转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2 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分,n=41)
表3 两组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比较
表4 两组疼痛程度、颈椎功能评分比较分,n=41)
表5 两组颈椎活动度比较
2.6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0%(5/41)vs 7.32%(3/41),局部红肿2例vs 1例,头晕2例vs 0例,感觉异常1例vs 2例〕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CSR为临床常见颈椎病类型,发病率占全部颈椎病的60%~70%,其发病机制复杂,通常由颈椎间盘、钩椎关节退变引起椎间关节及其关节囊、韧带等发生退变,对神经根形成压迫或刺激,导致神经根出现继发性炎症损害〔13,14〕。
文献报道指出,通过椎管内减压,消除根部炎症及神经根压迫,可有效缓解CSR疼痛症状〔15〕。小针刀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发展形成的一种针灸用具,其形状似针又似刀〔16〕。李绵莎等〔17〕研究显示,小针刀在临床中的应用已长达十多年,技术发展成熟,将其应用于CSR患者,可有效松解条索状物,解除对周围血管和神经的压迫,同时能刺激局部末梢神经,解除肌肉紧张和痉挛,促进局部血液、淋巴循环,增强局部代谢及免疫功能。刘洪等〔18〕报道显示,小针刀治疗可产生血管神经活性物质,抑制致痛物质合成、分泌,减轻疼痛感,能改善神经功能,促进颈椎稳定性恢复。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射频治疗在阻断或改变伤害性神经传导通路中的作用越来越受临床重视,其利用低能的高频交流电(50~500 kHz)对病变部位神经进行刺激,控制电极的最高温度≤42℃,通过产生的热效应致神经组织损伤而达到神经阻滞作用〔19,20〕。但传统射频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神经损伤,安全性有待提高,而脉冲射频的电流是在脉冲模式下产生,脉冲之间的时间停顿能帮助散热,从而有效提高治疗安全性〔21,22〕。Masala等〔23〕研究显示,脉冲射频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可减轻腕骨性关节炎的慢性疼痛。Schianchi〔24〕认为,脉冲射频是治疗小关节疼痛的一项新技术,具有良好发展空间。姜长高〔25〕在一项研究中通过观察脉冲射频联合项韧带小针刀松解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发现其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8.00%,显著高于单独应用项韧带小针刀松解治疗的患者。本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脉冲射频联合小针刀治疗老年CSR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脉冲射频精准度高,可快速、有效抵达颈神经附近,产生的电场通过介导炎性细胞因子和触发器而影响细胞间的通讯,能产生更高水平的级联反应,抑制炎性反应的放大,进而避免形成恶性循环,促进症状、体征改善,与小针刀治疗联合,在发挥各自治疗优势基础上可形成协同作用,有效增强疗效〔26,27〕。
此外,通过改善CSR患者颈椎部位血液循环,能逐渐改善颈椎及局部韧带的移位,有效减轻神经根的压迫,从而缓解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及疼痛,促进颈椎功能恢复〔28,29〕。本研究发现,采用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脉冲射频联合小针刀治疗能显著改善老年CSR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这与二者联合能有效解除颈椎压迫等密切相关,也是患者颈椎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的作用机制之一。
综上,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脉冲射频联合小针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改善老年CSR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增强颈椎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但本研究样本选取量较少,且为单中心研究,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有待日后扩大样本进一步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