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艺复兴背景下的泰顺石雕的发展与思考
2022-06-27卓乃枢泰顺县工艺美术行业协会
卓乃枢 泰顺县工艺美术行业协会
一、引言
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文化复兴上升为国家战略。石雕产业作为工艺美术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在传统文化复兴和文化产业振兴时期,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各级政府的必然选择,产业政策陆续出台,有利于加快产业发展。泰顺作为后发地区,县委、县政府抓住国家、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浙江“大花园”和温州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的战略机遇,规划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全国生态文明高地、诗画浙江康旅泰顺、山区最美县城样板、乡村振兴典型示范”,成为温州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的核心示范区。特别是“最美山区县城”和高速公路、铁路等对外交通设施建设,将从城镇及人居环境建设、旅游及生态产业发展、交通及区位条件改变等各方面,为泰顺石品牌宣传推广、石雕产品市场培育、要素人才资源集聚等方面提供更好的环境,有利于营造产业加快发展的氛围和环境。
《盛世太平》
二、发展状况与问题分析
(一)石雕概况
石雕,指用减法去除石头上不好的表层,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石是自然之产物,雕是文化之赋予。近年来,全国各地出现了很多新石种,这些新石种石质温润细腻,色彩丰富,让人爱不释手!而泰顺石就是近代石种中的一个代表。“泰顺石”,是中国珠宝玉石系列中以泰顺县地名命名的宝石品牌名称,因其质地温润似玉、颜色丰富、种类繁多、石质细、纹理精美而受到业内人士关注。去年,《泰顺石鉴定、分级及命名》正式发布,填补了泰顺石鉴定方法及分类命名方法标准的空白。
(二)泰顺石雕的发展历史
泰顺石利用历史悠久,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便应用于装饰图案,宋朝开始流行,明清时期兴盛,一直延续至今,逐步形成了历史悠久、别具一格的泰顺石文化。一是新石器时代石文化起步时期。泰顺是新石器文化发祥地之一,1998年出版的《泰顺县志》记载全县4000多年前的古文化遗址共有12处,主要分布在司前、百丈、南浦溪一带,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片和石镞、石锛、石斧、石刀和坎砸器等石器标本,证实泰顺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产生了石雕文化。二是宋代以来石雕文化发展时期。泰顺从宋代开始流行印章篆刻文化,明清时期涌现出曾璧搢、潘鼎、李彝等篆刻名家,民国时期有方介堪、方去疾等篆刻艺术界的代表人物,方介堪更是复兴了古时的鸟虫篆印,其印章被郭沫若评价为“炉火纯青”。此外,青石雕得到较快发展,广泛用于建筑构件、日常用品,以及石狮、石龙、石凤、香炉等吉祥物雕件。三是泰顺石产业复兴发展时期。1985年,泰顺县矿冶公司与省地质十一大队合作,实行“统一整顿、统一规划、统一开采、统一销售”的开采模式,标志着叶蜡石开发进入工业化规模利用阶段。为推动泰顺石产业发展,仕阳职业技术学校于1989年开办石雕专业班、于1990年筹建敦煌雕刻工艺厂,采取半工半读的方式培养雕刻人才,累计培养的5届300余名学生大多从事雕刻产业,雕刻作品屡次获得奖项,使得泰顺石逐渐在雕刻界和赏石界享有盛誉。
《基业长青》
(三)泰顺石雕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泰顺以绿色发展为契机、以财政支持为手段,推动泰顺石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全县泰顺石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400人,经营商铺60余家,泰顺石产业年产值达到1亿元,泰顺石逐渐成为地方“金名片”。目前泰顺石雕产业发展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一是组织管理有保障。为推动泰顺石产业发展,加强泰顺石宣传和产业园规划等工作,政府部门于2011年8月成立了泰顺县泰顺石产业园管理委员会,现更名为泰顺石产业研究院,全面加大泰顺石产业保护与发展力度。成立了泰顺县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加强行业服务和自律管理能力。二是人才战略在推进。政府部门将人才作为产业发展的立足之本,通过生活补贴、租房补贴、社保补贴等途径,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生活待遇和保障水平,集聚起以2位国家级、14位省级、33位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为核心,一批工艺美术师和雕刻技能人才为支撑的人才队伍。三是产业平台在建设。建成了泰顺石文化创意园、泰顺石文化创意街、泰顺石文化展示中心,形成集泰顺石定制、艺术创作、石雕作品展销、原石交易、印章销售、文化展示、科普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集聚区。初步形成了以产业平台为依托,工作室、艺术馆、商户等小微企业为市场主体,原石供应、工艺创作、产品营销等各环节已有初步发展的石产业发展格局。四是品牌宣传有推广。初步建立起以学术研究、设计竞赛、媒体广告、会议展览等为主的品牌塑造和宣传推广体系。建成方介堪方去疾美术馆,举办“介堪·去疾杯”全国泰顺石篆刻大赛、“廊桥杯”泰顺石旅游产品设计大赛等系列竞赛活动,每年组织多次参展和参评。五是政策扶持有力度。坚持“名石、名师、名品”三同步,政府部门每年统筹安排1000万元,专项扶持、奖励泰顺石文化产业保护和发展,安排专项资金对泰顺石及产业进行大策划、大包装、大宣传。
《最美西湖》
《六月西湖》
《廊桥映月》
三、泰顺石雕产业发展浅见
综合来看,泰顺石利用历史悠久,孕育出了以雕刻为代表的特色石文化传统,泰顺县将泰顺石产业发展置于县域主导产业的战略高度加以培育,初步建立起涵盖行业管理、财政税收、品牌推广、平台建设、人才招引、开放合作等各方面的产业发展政策,推动泰顺石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初步显示出起飞发展态势。
在绚丽多彩的传统文化中,石雕文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对工艺美术品的需求也将日益增加。接下来几年将是泰顺石雕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有以下几点浅见:
品牌经营是核心。中国名石的形成必然是长期发展的历史结晶,也必然是当地政府、社会和各界人士长期奋斗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我认为,泰顺必须把品牌塑造放在首要地位,要以”中国石雕小镇”平台为载体,围绕打造“中国名石”目标,加大“名石、名师、名品、名企”品牌创建和推广力度,形成区域品牌、产业品牌,提升产业附加值。品牌树立靠精品,泰顺石雕必须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通过以创牌求生存、以品牌求发展,塑造市场、网络等方面的优势,探索泰顺石后发崛起新路径。
风格特色是前提。石雕的观赏价值和独特性,体现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泰顺石雕形成自身的特色是打造中国名石的前提。青田石雕因色取巧,以形造势,“多层次镂雕”技艺得到广泛运用,使青田石雕成为贡品,从实用品走向艺术品;福建省把寿山石雕刻艺术评为特种艺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努力提高雕刻艺术水平,确保了寿山石的民族文化技艺代代传承。泰顺石雕也必须有自己的雕刻技艺风格,目前我也正在尝试总结技法,作品《印象西湖》就是结合泰顺深厚的篆刻文化内涵和印雕技法一种尝试,技艺风格形成任重而道远。
雕刻人才是关键。石雕人才是泰顺石产业和市场的原动力,在目前的基础上,要更加高度重视雕刻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培养,通过引进培养“工艺美术大师”、实施“双师制”“师带徒”机制和职业艺术院校培养等途径,加大工艺美术师和行业从业人员培训,支撑行业高水平发展。
文旅融合是趋势。雕刻产业远不仅是工艺品的生产与销售,文商旅融合发展是所有“名石”壮大发展的普遍经验,要深化“泰顺石+”的发展思路,一是泰顺石+文化,提升历史与人文内涵,深入挖掘泰顺石文化;二是泰顺石+旅游,结合“生态立县 旅游兴县”战略,融入旅游主业化,以泰顺石为原料,研发、生产具有泰顺特色的旅族游产品,打造泰顺石文化创意产品,增强产业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如《廊桥映月》在泰顺市场上收获一致的好评并量产批售;三是泰顺石+互联网,拓展行业发展空间问题,利用协会、经营户、石雕工作室等鼓励多方载体打通络平台,拓展销售市场。
政府有为是保障。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是各地推动石产业快速发展和产业集群形成的普遍做法和经验,特别是在品牌推广、人才培养、平台搭建、市场管理和要素配置等方面,要不遗余力地整合政府、行业和社会资源各方面资源,为产业发展和平台建设提供有利的条件。
《印象西湖》
《玄空奇光》
梁思成先生曾说过:“艺术之始,雕塑为先。盖在先民穴居野处之时,必先凿石为器,以谋生存;其后既有居室,乃作绘事。故雕塑之术,实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者也。”石雕是生活美学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作为一名石雕艺人,我认为发展和繁荣石雕产业对于丰富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对外交往、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我相信只要政府部门有坚定的决心、石雕从业人员有足够的信心、社会各界有共识的齐心,群力群策协同发展,泰顺石雕文化产业必定会迎来辉煌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