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情感朗读教学策略之我见

2022-06-26李江兰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13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策略

李江兰

摘要:情感朗读是学生语文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事实上,我们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并没有真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浮于表面,过于形式。老师对学生的情感朗读训练不扎实,走过场,导致学生整体情感朗读能力薄弱。基于这样的现状,探索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情感朗读能力的教学策略很有必要。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情感朗读;策略

一、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堂情感朗读现状

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堂情感朗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整体对情感朗读的兴致不高;学生情感朗读能力整体较低;教师极少对学生进行扎实的情感朗读技巧指导,浮于形式;语文课堂上教师留给学生读书的时间极少,不注重以读代讲、以读悟情;教师不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朗读进行多元化评价。

二、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朗读的教学中,学生应该有爱读、想读、乐读的冲动,这是朗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所以教师必须找到调动学生情感参与的方法。在教学中,只有身临其境,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与文中主人的思想和情感融为一体,激起内心的情感共鸣,学生的朗读才能真正到位。如,使用配乐为学生营造氛围,以便他们可以快速进入课文中的角色,这有助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朗读配乐时,要注意音乐的风格,旋律和艺术概念,并且配乐应与文本内容保持一致。欢乐的音乐应与喜剧文字相匹配,低调的音乐应与悲剧内容相匹配。如,在《桥》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插入一首激昂节奏感较快的曲子,让学生感受到洪水的凶猛、残酷无情,慌乱的场面,让学生跟着配乐读出铿锵的语气,从而体会到老汉沉着冷静如山一般的形象。

2.理解感悟法

“感悟”是情感朗读的基础,而“情感”朗读则是感悟的内化、升华。理解感悟法是一种经常用到的朗读教学方法。此法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并有效的感悟语言文字和文本的内含。在教学中,有很多学生朗读有缺陷,是因为我们在指导学生理解感悟上没有到位。有感情地朗读前提是让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对文中所描写的人物、事件的深刻体会,对语言文字内在含义的有效感悟。语言感悟到位,朗读的情感才能到位。

3.想象体验法

想象就是学生在朗读文本时脑海里形成的文本所描绘描的情景或者画面;体验就是学生身心融入到文本所描述的那个情景画面里,像自己亲身领受一样。教师在指导学生情感朗读时,当读到文本中画面感强的、有想象留白的文段,可以用想象体验法,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在读中走进文本,在想象中走出文本,读出文本表达的思想,读出文本描绘的境界。身临其境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4.评价指导法

在朗读指导课中,学生朗读之后,教师、学生恰到好处地点评反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自信和朗读兴趣,应该让多元化评价贯穿始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不是指老师只言片语的重复,也不是指学生单一的说出优点或者缺点。教师和学生尽量让自己的评价语言丰富多变。让朗读的学生明白自己的朗读好在哪里?哪个方面需要提高?教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本身也是指导朗读的过程,评价是激励、是学习、更是指导。

5.角色转换法

众所周知,评价一个学生朗读得好不好,不但要听其声,还要视其形,听学生朗读时的语调、语速是否具有感染力,还要看学生朗读时能否根据文章情节、人物角色等表露出相应的神态。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童话故事时,采取分角色朗读就颇为合适。

6.对比體会法

(1)删减、替换词语对比:对于学生朗读时不知道使用何种感情来读的段句,教师可以对段句中的相关词语进行删减或替换,后引导学生将修改的语段与原文进行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并加深体会段句所蕴含的情感,朗读时读出这种感情。例如,在教学《慈母情深》一文时,为了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对母亲的爱和感激,在朗读语段“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时,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原文和删减四个“立刻”后的句子“母亲说完,坐了下去,弯曲了背,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让学生理解四个“立刻”在文段中表明了母亲工作时动作快、节奏快,从而感悟母亲的不辞劳苦,争分夺秒的工作状态。当学生再读语段时,才能读出重音,读出语气变化,读出作者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2)不同语气、神态对比:就是用不同的语气、神态读同一词句,让学生感受并区分哪一种朗读效果好,从中选择更恰当、更适合自己的读法。

7.补充提示法

我们深入理解、具体感受作品时,不应仅仅停留在词句上,而要努力挖掘语言后面更深一层的意思,抓住语言后面的“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那语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显露出来的语句关系、语句本质,就是内在语。特别是在指导含有人物对话、心理活动描写的内容时,通过增加人物内在语的方式,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读,才能使学生更加准确、深入地把握不同人物的性格、心理、情感,把朗读与理解课文、体会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有感情朗读。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父亲得知儿子被埋在废墟下面,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然后跪在地上痛哭的语段时,为了引导学生读出父亲悲痛之情,教师让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想象父亲大喊时的心理活动:今早我们还大手牵小手,哼着歌儿一起上学,现在却埋在废墟下面,生死未卜……通过想象补白,真真切切的体会父子情深,将文字背后隐藏的意象形象化,具体化,学生的朗读才能入情入境。

三、结束语

朗读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阶段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当前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有效性教学活动的实施,可以通过大量作品的朗读来培养学生语感。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朗读情况有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朗读训练营造合适的气氛,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逐渐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最终实现提高学生情感朗读有效性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苗现霞.浅析农村小学朗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8(13):33-34.

[3]李燕连.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加强朗读训练[J].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17(6).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语文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听说训练现状分析与思考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
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性探究
浅析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农村小学语文 “话题式” 教学的建构与反思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