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建构
2022-06-26陈敏灵
陈敏灵
摘要:核心素养下进行高中历史课堂高效学习的构建对于提升同学们的历史学习能力与历史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高中阶段开展历史学科教育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提供重要帮助。而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所学时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通过对三者的分层深入学习构建学生的史观提升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进行史观的构建,对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
引言
历史学科不仅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與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进行历史学科的教育对于学生史观的构建也具有重要意义。高中历史课本安排学生们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维度进行历史学科的学习,通过多维度、多角度的学习提升历史学科学习能力。进行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们提前做好预习工作与课后进行知识点的总结,通过课前预习与课后知识总结,使学生更好地巩固历史课本知识点。
一、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构的重要性
1.1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史观分析问题
进行高中历史学科学习,首先应要求学生充分认识到高中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历史史观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兴趣。不同史观要求学生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历史事件的分析,从历史事件中吸取经验并且总结教训,从胜利的事件中获得有益经验,从失败的事件中吸取相关教训。同学们在进行历史学科的学习中要重视史观的构建能力,通过对个人史观能力的构建和不同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历史学科学习兴趣。通过对学生历史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人历史学科知识的积累构建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养成历史学科学习思维,高效进行历史学科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进行备课以及在课上进行授课时注意同学生们展开交流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能力。
1.2帮助学生梳理时代脉络与历史意义
进行高中历史学习对于学生更好地整理历史事件、梳理历史脉络具有重要意义。在授课前教师需要充分和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到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后进行历史课堂的讲授。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到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然后进行教学工作。在进行课前备课工作时要充分体会到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点,更好的进行备课工作的准备,在备课工作准备完善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授课。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和学生展开交流,了解到学生模糊的知识点,精细讲解,在课后要求同学们进行笔记的整理并且按时上交。通过对历史笔记的梳理,了解到同学们对于历史学科知识点的掌握以及能否够灵活运用。在进行历史知识点的讲解后需要同学们通过历史习题的训练构建个人历史思维,通过历史思维的养成进行历史习题的训练则会事半功倍。在进行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时要注重和教师及时沟通交流,老师指导后再进行历史学科的学习会使个人的历史学科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二、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构可行性措施探究
2.1学生课前充分进行预习工作的准备
进行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学生们提前对课本知识进行预习,通过学生们提前对课本知识进行预习使学生们了解个人知识盲区,然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师讲解后仍然模糊学生则可以将个人不明白的知识点及时向教师请教,通过对教师对学生们的答疑解惑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学科知识。进行历史学科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工作的准备,同时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应将不理解的问题进行整在学习过程中将问题解决。而教师也要制定相关的导学案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点。
例如,《必修中外史纲要(上)》第三课《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进行讲解前由同学们进行课前知识的预习,通过对课前知识的预习把握秦王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过程、意义以及影响。通过三步走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秦王朝建立的重要性。通过对秦始皇建立统一中央集权政府的事件进行简要了解后同学们在课上可跟上教师思维,课下及时进行课堂知识整理。通过学生课前预习工作的进行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有所了解,对于提升高中历史课堂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制定相关的导学案帮助学生们进行历史学科相关知识的预习工作。
2.2学生课后进行知识点总结与梳理
除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工作,学生在课后也要进行知识点的总结与整理。在教师讲课过程中学生需记录教师讲述的重点内容,在进行知识点总结时要树梳理历史思维,通过知识导图的方式将整体知识串联下来。运用不同的史观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对历史事件得出不同的认知。通过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得出历史事件的意义,对于学生更好的进行历史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知识的总结与梳理更好的掌握课本知识,帮助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必修中外史纲要(上)》第四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教师首先讲解相关知识点,如西汉时期汉武帝时期实现国家的大一统。提供问题:汉武帝为什么能够实现国家的大一统?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表现?汉武帝的大一统对后世有怎样的影响?通过问题讲解使学生们理解课堂知识,进行课堂知识的总结与梳理,形成个人的历史知识体系。在进行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后进行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
2.3教师充分重视备课与授课工作
进行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工作、课后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同时也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历史学科的学习。教师在课前重视备课工作,课上认真讲授知识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进行课本知识的理解。教师积极和学生展开交流使了解到同学们的知识弱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历史学科的学习。在进行相关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内容,了解知识之后进行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构建与历史思维的养成。在进行讲解过程中要有主次关系,使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有重点、有方向、有目的的学习。
例如,《必修中外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师在进行备课工作时可以播放相关的影片,使学生们对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基本脉络有所掌握。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封建社会,而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则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相关影片的放映使同学们更清晰了解到中国历史的变化。在唐朝中国的国力达到全盛时期中国所处的国际社会地位,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又处于怎样的国际社会地位。影片的放映也可以联系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如何在当下更好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个人的力量。
结束语
在进行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进行授课工作以及课上课工作的进行。历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不断的交流使学生们了解历史学科的意义并且更好地进行历史学科的学习。在核心素养下高效历史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帮助才能得到课堂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提升学生们的历史学科学习能力与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高军利,《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反思》,《神州(教育教学)》2011.12.
[2]李秀萍,《新课程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与优化》,《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