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的地质构造
2022-06-26俄煜麒
俄煜麒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变化,人们对地质技术的重视也逐渐增加。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地质工程的技术质量,加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只有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推进下一步工作。本文将对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的内涵以及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的工作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探索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的科技发展路径。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学;科技发展
引言
水文、环境和工程地质研究是一项非营利性事业和基础性工作,包括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和资源安全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必须顺应国际潮流,开展全面、多学科的研究,依靠高科技解决和探索人类面临的一系列科学问题。
1、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内容分析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工具。通过对地下水的分布、流动规律、流动形式和许多其他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地下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存在差异。通过对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的详细分析和评价,尽可能保证我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及时识别可能发生的土木工程和矿产开采中的不利因素,开展防治工作。工程地质研究可以有效识别不同地质条件等多种客观因素,合理总结多种地质因素,客观评价地质问题,为矿山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前提和根本保证。在进行地质开采和工程建设时,相关开发商可以结合地质工程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自己的建设和规划工作,选择最佳的建设和生产方案,并对不良地质提出改善和纠正措施。
环境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大规模研究灾害生态学,对国家经济开发区和主要交通路线进行评估和分析,采用科学的环境地质勘查方法,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威胁。目前,我国的环境地质研究在地表水源、土壤污染和地下污染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为今后的环境污染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数据。环境地质学是指面对日益紧迫的环境问题,将滑坡、泥石流和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纳入生态研究的范畴。因此,其主要内容和目标是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开展大规模地质灾害调查和道路评估。它通过科学的检测技术降低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提高地面建筑的安全性和质量。目前,国内环境地质研究在防治土壤污染、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污染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对今后环境地质技术的发展和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科技发展
水文、工程和环境地质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应结合地质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在环境科学和土木工程领域形成良好的应用。由于工程领域非常广泛和复杂,有必要向多学科方向发展。结合我国国情和国民经济发展现状,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应始终遵循以下几点:主要包括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 科技发展必须以政府职能服务和法律法规实施为基本指导。政府的职能服务主要包括地质环境监测和地下水监测与利用。国家法律主要包括环境法、矿产资源法等。 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扩展到多学科。
随着城市化的扩大,开垦湖海土地的现象时有发生,但这种人为增加的耕地不仅带来了经济发展,缓解了人地矛盾,还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和隐患。湖泊面积的减少将增加泥沙淤积,改变区域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削弱城市湖泊的泄洪能力,增加雨季内涝的隐患。因此,在水文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的技术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这些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即缓解资源矛盾,确保最大限度地不破坏原有的生态功能,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真正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岩质边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地质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然而,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岩质边坡将长期受到山谷沉降和采矿活动的影响,岩石风化的结果将大大削弱岩质边坡的保护功能。因此,在未来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的发展中,如何提高岩质边坡的安全性,减少外界自然環境的影响和影响,提高岩石的稳定性,预防地质灾害将成为主要趋势。
该区域的地表水无法提供地下水,主要是因为该区域没有大型地表水体。因此,该地区的地下水排水和大气降水已成为地下水供应的主要来源。在不同岩性、构造和地貌条件的影响下,不同地段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不同。山区是一个重要的地下水补给区。山区基岩长期裸露,剥蚀严重。在风化作用的影响下,岩石破碎,有许多裂缝,因此降水很容易穿透。由于地形的严重割礼和植被的缺乏,该地区的大部分降雨都是阵雨。降水相对集中,但降水量较少。大部分通过地表径流流出该区域,只有少量渗入底土以补充地下水。该地区是一个干旱地区,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因此,这一地区的一种重要排泄方式是蒸发。此外,该地区的地下水由工业和农业用水、人类和牲畜饮用水以及以排水沟形式流出该地区的水排出。
结论
总之,正确认识当前社会需求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统一传统思维学科发展模式的任务和视野的拓展,是推动水文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基础,中国工程与环境地质研究院。相关从业人员应积极研究、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应用技术和理念,并将其与我国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等科技发展相结合,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经济的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庄振杰.水文、环境以及工程地质科技化发展方向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33):286.
[2]王中美,廖义玲,李明琴,等.贵阳市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2,(1):226-229+233.
[3]韦学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的地质构造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10).
[4]王硕.水文工程地质环境监测分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