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正确引导和干预
2022-06-26陈永先
陈永先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其心理发展以及社会阅历和思维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转变。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学习方面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班主任必须要充分地认识到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心理健康;初中生;班主任
初中阶段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心理发展的不稳定性决定了初中生对外界环境的接纳程度。在这个时期,如果对学生不能加以正确引导和心理疏导,学生极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班主任在学生的教育成长中则扮演了咨询者和启发者的多重角色,如何通过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借助已有经验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进行正确引导和干预成为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阐述。
一、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努力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
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学历社会”的到来,使得许多家长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之下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家长、老师和社会环境不断地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交出一张张满意的答卷。处于青春期阶段的中学生在学习中敏感,在生活中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在此种形式之下,学校要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且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要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满足学生在新时代下思想、心理、知识方面的全新需求。初中班主任是初中阶段班级管理的直接领导人,同时也是负责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和良好品格的引导者。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走下教室的“神坛”与学生打成一片,真情实感地关心爱护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让自己成为学生最好的朋友,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与自己吐露心事,从而以此为突破口针对初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该积极地学习心理咨询技能以及其相关的理论知识,踊跃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培训活动,从而进一步地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这是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新条件。第一,作为初中班主任必须要充分地掌握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在对其进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之上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方式。第二,初中班主任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应该积极研究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技巧。学校等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组织和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讲座等形式为不同班级的班主任传授教学经验,分享经典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通过讨论和研究等形式逐步提升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使其有效地指导教学中的实践问题。
二、进一步提升班主任对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据相关数据显示,约有60%以上的初中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初中生的考前焦虑问题以及人际关系处理问题上。这些问题也是初中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此类问题,初中班主任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在教学过程当中仔细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且选取恰当的时机对其进行适当引导。在初中阶段是学生青春期的萌芽阶段,针对初中生情感教育问题班主任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陈旧的思想观念,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且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在青春期的启蒙阶段,教师可以采用班会等形式开展一些关于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小讲座以及正确区分友情和爱情的辩论会,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这一时期的情感变化。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组织多种户外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们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针对一些性格内向较孤僻的学生,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给予正确引导,让一些积极乐观向上的学生给予帮助,从而为其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结实的基础。
三、重视家校共育,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教育从始至终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任务,而是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的。新时期背景下的初中班主任应该结合家校共育理念,在开展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充分地发挥出家校共育的优点。在生活中与家长密切联系,时常沟通了解学生不同阶段下的心理变化。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心理敏感期,家长在教育方面的态度以及方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家长和班主任的教育方式必须要保持一致性,如果存在着不一致可能会影响学生出现多重人格的问题。由此可见,教育的一致性尤为重要。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向家长宣传和普及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方式方法,让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班主任要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家长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上升到思想品德教育问题方面就会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引起反作用,甚至还会造成终身的心理创伤。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要不急于下定论,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心理动机,从而对其进行针对性地疏导。
四、为班级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在新时代背景之下的初中班主任应该为其班级创设和谐、民主、健康的心理氛围,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一方面要让教室充滿欢声笑语,通过悬挂名人字画以及励志名句启迪学生的心灵;另外一方面自身要有健康的心理以及良好的品格立德树人,树立为人师表的正确形象。在工作中热爱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针对一些曾经犯过错误的学生,班主任要给予关心和爱护,同时还应该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在班级中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舆论环境。为孩子创造一片心理健康成长的净土,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让每一位孩子都成为自信、乐观、善于表达且愿意拥抱学习和生活积极向上的学生,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不畏困难勇于攀登,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素养的高质量人才。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应该科学地看待学生的问题,通过正确的方式方法对其进行疏导,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通过个别谈心和与家长进行家校共育等方式方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张根强.浅谈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2020(33):228-229.
[2]施雪辉.疏导与沟通:初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文理导航(上旬),2020(08):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