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2022-06-25韩校粉李志尊程兆刚孙立明赵冉
韩校粉 李志尊 程兆刚 孙立明 赵冉
摘 要 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提出的“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目标,聚焦“铸魂为战”,推进机械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结合课程特点及学生培养要求,从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品格塑造、爱国精神等方向设立课程思政目标,以此为引领,认真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用实例展示课程承载的思政功能,证明机械基础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可以为培育“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机械基础;课程思政;思政元素;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爱国精神
中图分类号:E2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24-0119-04
0 引言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机械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连接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学生学习机械构造与维修类课程的重要基础,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机械领域共性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培塑学生机械工程素养、科学创新思维、开拓进取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推进机械基础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设立课程思政目标,以目标为牵引,锚定课程思政建设的正确方向,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及课程承载的思政功能,为培育“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奠定基础。
1 贯彻军事教育方针,设立课程思政目标
军队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要贯彻“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这一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因此,机械基础课程思政目标的确定既要突出立德树人首要任务,又要坚守为战育人核心指向。机械基础课程主要介绍机械设计制造的基础知识,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工程性、设计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结合课程内容及特点,对课程思政目标进行具体设计:
1)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严谨细致、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案例介绍机械中沉淀的工程伦理,培塑学生质量意识、工程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通过项目式教学和科技创新活动,挖掘课程中隐含的思想性因素,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协同创新等品格品质,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
4)通过引入机器、机构及制造方法的发展历程及最新研究进展,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牢固树立科技强国兴军的使命担当。
机械基础课程思政总的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2 锚定课程思政方向,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在“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目标下,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培养要求,主要从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品格品质、爱国精神等四大方面认真挖掘梳理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牢军魂意识,为培养“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奠定坚实基础,以实现课程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的教学目标。
2.1 科学精神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案例分析
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理性精神,基本可概括为批判和怀疑的精神、创造和探究的精神、实践和探索的精神、平权和团队的精神、奉献和人文的精神等[1]。在机械基础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可以通过对知识的讲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和创新发展能力,使学生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批判思维、实干精神、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能够进行再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比如在讲授“机构运动方案设计”时,引入学生的创新作品调幅式安全锯(图2)进行示范,该作品曾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并获得一等奖。目前,经过改进,调幅式安全锯已实现作品到产品的转化,并且配发部队,作为一种装备工具使用。在讲解过程中,从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分析对比多种机构,反复选型和构型,最终设计出调幅式安全锯机构运动简图,如图3所示。设计过程中蕴含丰富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可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设计并不是神秘的、高不可攀的,只要掌握好所学知识,善于观察、勇于实践、不断提高,都能成为创新高手。
商汤说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引导学生注重创新应用,利用所学知识为部队的现代化建设作贡献。引入学生创新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临近感,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案设计是一种总体设计、全局设计和体现创新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同时使学生团结奋斗、拼搏进取、实干养成,在学习生活中对遇到的问题不断思考,深入理解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关系,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2]。
2.2 工匠精神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案例分析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3]。在机械基础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介绍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典型案例,探究机械工程伦理,使学生能够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顽强的战斗精神,潜心钻研业务。
比如在讲授“运动副”的时候,引入95式自动步枪,指出在它的内部使用了大量的转动副和移动副,顺势向学生简述95式自动步枪的研制过程:95式自动步枪是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208研究所研制的一款突击步枪,主设计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枪王”朵英贤,他率领团队创新进取、集智攻关,经过六年曲折的研制过程,终于在1995年被批准设计定型,命名为95式。“95式枪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轻武器研制发展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通过案例,一方面可以用机械的语言解读学生的专业装备,有效提升专业课与基础课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军械装备的兴趣和致力于国防建设的决心;另一方面通过挖掘科学大师、理论专家不懈奋斗的故事,可以将课程知识内容的传授与自强不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难、勇于挑战并攻破难关的精神[4]。
2.3 品格塑造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案例分析
品格主要包括道德情操、人格和人文素养、智力等方面。在机械基础课程中塑造学生的品格,可以围绕课程特性,挖掘课程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结合点,力求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性格、完整的智能结构。
如在讲授“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时,利用模型、动画直观演示运动副对构件自由度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自由与约束的关系(图4),引出思政主题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指出“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一个国家是这样,一支军队更是如此。与机构中的构件一样,每一名学生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是军队的一分子,只有遵守军队的各项规章制度,个人才能健康自由成长。
在讲授“平面四杆机构基本型式”时,通过对曲柄摇杆机构中改变构件长度的办法得到不同的四杆机构(图5),引导学生理解量变产生质变的辩证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日常的工作学习与最终取得的成绩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注重日常养成,厚积薄发。此外,同一个四杆机构,取不同构件为机架,得到的机构类型不相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看待问题,遇事能够站在他人立场进行考虑,这样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
2.4 爱国精神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案例分析
爱国是一个公民最起码的素养,也是每位学生应当具备的重要情怀[4]。在机械基础课程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可以以机械的发展为依托,通过纵向与横向对比,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把爱国精神投身为国奉献的实践行动中。
比如在“绪论”中,首先指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创新和创造的故乡,除了四大发明,还有很多伟大的发明,如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农业上的水碓和连机碓、工业上的水排等,尤其是指南车和记里鼓车的发明,体现了2 000年前我国机械制造的高度水平,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卓越成就,标志着我国古代对齿轮系统的应用在当时世界居于领先地位,西方学者称指南车是一切控制机械的先驱与鼻祖。通过介绍古代案例,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然后介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科技研发能力同步壮大,在不同的领域铸就了新时期的国之重器[5]。借助高铁、大飞机等系列工程实例展示中国装备工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再现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直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使学生认识到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实体经济的竞争,从而激发学生的使命担当。
最后回到军械装备,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式上,向全世界展示了琳琅满目的国产现代化装备,以戈止战,谋求和平。陆军亮相的新型装备中有直—20和15式轻型主战坦克、新型155车载自行加榴炮、山猫全地形车、第三代猛士装甲车组成的新型“四件套”,可以将天堑变通途;东风—41核导弹方队在32个装备方阵中压轴出场,东风系列导弹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地地战略战术导弹,是我国海陆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国防力量的坚实根基,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5]。
通过讲授这些案例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引导学生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树立“中国梦需要科技支撑”的理念,抓住国家和军队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把人生追求与国家安危兴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厚实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道德基础。
3 结束语
机械基础课程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在挖掘过程中要聚焦“铸魂为战”,结合学生专业,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塑造学生的品格品质,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因此,教员要深化研究、主动作为,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和总结完善思政元素,对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深入分析和优化设计,努力使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邓伟志.社会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 楚国清,孙善学.课程思政“三金”优秀教学设计案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20.
[3] 徐耀强.论“工匠精神”[J].红旗文稿,2017(10):25-27.
[4] 陈华栋,等.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
[5] 贲德.大国重器[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8.
*项目来源:陆军工程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陆军院校学情分析研究”(编号:GJ21ZX035);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教学成果立项培育项目“面向学员任职需求的行动主导型教学模式在机械基础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19CGLX-17)。
作者:韩校粉、赵冉,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制造;李志尊、程兆刚、孙立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材料(0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