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元素全融入的教学实践探索*

2022-06-25刘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17期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劳动教育工匠精神

摘  要  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劳动育人”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思政元素体系,在项目教学中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将具体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中,最终构建出劳动育人思政元素体系,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  课程思政;劳动教育;工匠精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业机器人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17-0092-04

0  引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导大一新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的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引导大学生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树立一个清晰、明确、可执行的目标[2]。这门课程对专业课程也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以工业机器人专业为例,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系统地嵌入每个教学项目中,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课题组成员不但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有针对性的课程思政元素,在备课、讲课的过程中也有意识地积累适合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同时将与时代同步的思政元素有目的性地嵌入教学环节,让教学内容更贴合时代精神,让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性、引领性。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思政的目标,课题小组本着以赛促教的理念,小组成员借助参加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的契机,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思政元素有意识地形成体系,用思政主线引领思政元素,让思政元素更清晰、更自然地融入课程。

1  确立“一线两翼”式的课程思政主轴

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出动手能力强,能快速解决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新时代新青年,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输送有质量的技术工人。作为我国未来的工匠,他们身上必须有工匠的品质,要有技术工人应该有的素养,因此,劳动教育必须纳入课程思政中,并成为思政元素的主线。只有培养出能吃苦耐劳的技术型工匠,才算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劳动教育是一切思政元素融入的基础和底线。

课题组成员在思政元素全融入的教学探索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凝练思政元素的主轴,通过不懈努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最终摸索出以劳动教育为主线,以国防职教精神、工匠精神为两翼的“一线两翼”式课程思政主轴,并且在这个主轴上将思政元素巧妙、合理地嵌入相应的教学内容中,让知识点更有吸引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更清晰,如图1所示。

劳动教育这个主线体现了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防职教精神的四个方面,而且这四个方面的思政元素都能够体现出劳动教育的内涵,真正做到劳可树德、劳可强体、劳可增智,是劳动精神的全方位诠释。劳动教育不再是喊喊口号、做做样子,而是真正融入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内容的解读,学生主动将劳动精神落实到学习实践和自我管理中。

劳动教育这个主线也能在工匠精神中的精益求精、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等方面有效地体现出来。工匠精神的内涵(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本来就是在劳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尤其通过大国工匠先进人物事迹的展示,让学生加深对劳动创造未来的理解。

劳动教育中劳可增智这个方面最能体现出来的就是改革创新,技术创新不但能提升学生的获得感,而且学生在技术创新中也能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满足感。在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中不但要融入大国工匠的事迹,也要有意识地融入优秀校友的典型事迹,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创造未来不是一句口号,毕业的学长已经做到了。由此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未来,用自己的双脚走上幸福、美好的未来之路。

2  嵌入与项目化教学内容匹配的思政元素

通过以赛促教,课题组教师积淀了非常充足的教学理论,并且能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实践,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教学成果的转化。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有意识地将思政元素融入一个体系中,在教学设计上有针对性地将劳动教育定位为思政元素的主线,在主线引领下有针对性地融入思政元素。在进行模块化教学之前,根据教学设计要求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将教学内容根据“知己—知彼—决策、行动—目标设定与调整—反馈评估”进行模块化设计,在模块化设计的基础上开始项目化教学内容的设计(见图2)。教学小组在项目化内容设计的过程中认真挖掘每个项目体现出来的思政元素,结合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的专业需求,将劳动教育贯穿始终。

2.1  职业生涯规划认知

在生涯唤醒项目中,教学内容侧重根据学生所学专业量身定做确定未来职业目标。在这个项目教学中,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明确学生职业规划的方向、确定目标,明确学生是未来的技术工人这一定位。在这个定位的基础上明确告知学生一定要做好能吃苦、肯吃苦的思想准备,同时将国防职教精神“忠、博、武、毅”四部分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

“忠”:忠诚报国,敬业奉献。这里就体现出爱国精神和职业价值观,将校园军工文化巧妙地融入教学内容中。

“博”:博学多才,修身求索。将这部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体现职业规划是为未来的自己找到报效国家的通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贡献,让自己的职业理想在奋斗中实现。

“武”:热爱军工,能高技强。将这个思政元素融入学生专业学习中,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为职场提供高质量的技术工人,为我国成为制造业强国输送有时代担当的技术工匠。

“毅”:坚韧弘毅,追求卓越。这也是对未来技术工人职业能力的要求。通过任务驱动,明确学生的目标方向,锻炼其意志品质,时代新人品质中的国防职教精神就是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操守所要达到的标准,努力做合格的时代新人。

再通过本专业优秀校友的成才案例的讲解,明确学生在大一新学期开始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的重要性。通过播放《青年的力量》片段,对大一新生进行视觉冲击,再一次激发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他们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时代新人的使命担当,激发他们在专业学习领域确定职业发展目标。

2.2  认识自我内容展示

这个项目是本门课程的核心内容,让学生在对自我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的探索和认知中重新对自己进行再认识,在整体上对自我进行一个认知重构,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地结合专业要求进行查漏补缺。

2.2.1  性格的探索

在这个板块中,学生探索的是“我擅长做什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身的性格要适应工作要求,不论做什么样的工作,一定要踏实、勤劳;在此基础上再明确自己是否能适应工作要求,以及工作是否能满足自身的职业发展。要求学生了解性格和职业的匹配度,在匹配度合适的前提下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传承工匠精神,通过努力奋斗最终达到职业发展预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寻找便于学生理解的典型的性格匹配工作环境的案例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在这里引入的是孙悟空的性格与职业选择的匹配度案例,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既完成教学内容,又将思政元素——吃苦耐劳——巧妙地融入教学过程,同时贯穿劳动教育这条主线。

2.2.2  兴趣探索

在这个板块中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入职业兴趣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将军工文化代表吴运铎的事迹引入教学案例中,通过这个案例运用情感的迁移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中的创造精神是从兴趣出发,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传递“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我们在行动”这个理念,进而指导实践活动。在这个板块中挖掘工业机器人专业毕业的优秀校友的成功案例,他们都是从兴趣出发,激发内驱力,最终成就自己的事业。这些案例的挖掘整理也给这门课程的资源库增加了支撑材料,同时找同专业的优秀校友案例,让学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这些榜样是看得到、摸得着的真实个体,给他们在本专业学习找到内在动力支撑,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实际操作的实训课环节,更好地将劳动教育融入教学。

2.2.3  能力的认知

这个板块是自我认知的重点,通过“能力树”的教学,强化学生对后天能力的重视和主动习得。强化后天能力是雇主们最看重的部分,后天能力的习得没有捷径,只能不断地通过重复练习获得。在这个板块中引入《伤仲永》《卖油翁》的故事,让学生从这两个非常熟悉的故事中得到情感体验,然后通过“能力树”理论让学生了解能力的三个部分分别在能力树中代表哪个部分,即:自我管理能力是树根,它为这棵能力之树提供充足的养分,为它茁壮成长提供可能;可迁移技能是这棵能力之树的树干,树干越粗壮,传输的养分越多;专业知识技能是树冠,只有树根、树干协作努力,树冠才能枝繁叶茂。通过比喻,将难懂的知识点变得简单易懂,学生也能够在课堂上消化理解。

在这部分中直接将工匠精神中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同样,在这部分找的经典案例是“徐力平小组”,小组成员都是本校已毕业的学长,他们通过自己的示范,身体力行诠释了什么是工匠精神,以及工匠精神的养成就是要将自身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化,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练就一身本领,为新时代作出自己的贡献。在他们奉献社会的同时,社会也对其努力给予肯定,表彰他们为航天事业作出的贡献。在介绍劳模徐力平时,着重介绍他身上的工匠精神,以及他展示自身的能力时用技能证书予以佐证。通过这样的视觉冲击,给大一新生带来紧迫感,让新生明白能体现自身能力的东西除了学业成绩外,最重要的还是技能证书和自己做出来的实训作业——成品。这一板块同样贯穿劳动教育的主线条。

2.2.4  价值观的认知

这部分主要关注的是职业价值观的养成。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在职业上的价值认同感的体现。在讲价值观的认同时融入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境界学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通过追求人生最高境界的解读,让学生意识到新时代弘扬的主流价值取向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天地境界。大一新生的价值认同要与时代提倡的主流价值取向同向同行,在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追求主流价值观,形成高尚的价值观。同时以时代楷模袁隆平、钟南山、张桂梅的事迹为案例,让学生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实现价值认同,体现出的思政元素有家国情怀、奉献精神、责任担当、艰苦奋斗精神等。最后,引用孔子的名言“德才皆具者,圣人也”来总结本次内容,将学生的价值观导向再次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中来,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诠释职业价值观的学习。

2.3  认知外部世界过程

2.3.1  工作世界的认知

在这个板块中加入实训工厂的参观体验,让学生实地体验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环境,了解工作内容,明晰工作能力要求等。在实训基地参观时引导他们了解职业世界的是在企业就职的“双师型”教师,他们身体力行给学生讲解具体工作内容以及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素养。通过职业导师对工作世界的有序讲解,学生了解到职业岗位和自身的真实的匹配程度的重要性。同时,职业导师一直强调的职业素养其实就是思政元素的内容,即动手操作能力、对待职业岗位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创造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这也契合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2.3.2  决策行动认知

这个板块是学生在自我认知(知己)、职业世界认知(知彼)后对自己的职业未来发展作出决策和规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沉浸在自己规划的职业岗位的预设中,将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这两种重要的职业素养充分地考虑进职业理想中,要在职业决策和职业行动中重点培养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内涵注入自我职业素养的培养中。与其他板块一样,劳动精神也贯穿本板块整个教学内容的始终。

3  结束语

通过以赛促教,课题组成员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主轴梳理出来,并且将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巧妙地整合,让思政元素以浸润式的形式全方位、更清晰、更自然地融入课程,更好地实现“三全育人”,同时为将来课程思政示范课以及精品在线课程的申报等科研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浩然,陈瑶.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政化教育中的作用[J].智库时代,2019(40):107-108.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A/OL].(2016-11-09)[2021-05-23].http://www.jyb.cn/zyk/jyzcfg/200802/t20080224_56475.html.

*项目来源: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机融入思政内容实践探索”(ZY21A15)。

作者:刘娟,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710300)。

猜你喜欢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劳动教育工匠精神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活动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应用研究
探索中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设计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效果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