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

2022-06-25田其濡赵思琦刘诗雨孔英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17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课程

田其濡 赵思琦 刘诗雨 孔英

摘  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向纵深开展,全国各高校相继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从组织领导层面、教学体系层面、教师主体层面阐述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为其他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课程思政;地方高校;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17-0081-03

0  引言

各地方高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相关文件要求,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较为完整的建设路径。

1  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部分知名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走在前列,但大部分地方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还在路上,呈现发展不平衡态势。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足,认为德育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事情;或因自身学识水平的限制,不愿进行材料搜集,不愿增加备课量。有的教师也很想进行课程思政,但苦于不得法或缺乏氛围,导致实效性不高。针对以上突出问题,地方高校应制订符合地方高校特点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2  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

2.1  组织领导层面:顶层设计、出台文件

2.1.1  明确育人目标

将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目标,在理论知识传授、实践技能培训中设计思政教育元素,丰富课程思政内涵,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使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1.2  健全工作机构

遵循统筹布局、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课程思政改革思路,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学管理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教学单位落实推进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机制。成立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设立课程思政建设办公室,负责全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各部门按工作方案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

2.1.3  出台配套文件

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中,树立“基于课程、体现时代、针对教师、面向学生”的建设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以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为建设目标,出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课程思政建设标准》,加强教务部、课程思政建设办公室、宣传统战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人力资源部、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等相关部门和各教学单位的工作联动,明确职责、协同合作,开展好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2.2  教学体系层面:健全机制、三全育人

教学中要实现人才培养的“三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五育”(德智体美劳),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将课程思政建设覆盖思政课、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全部课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教案、课件、试卷等所有教学文件和教学材料之中,贯穿教学实施、课程考核、教学管理、教学督导、教学检查、教学研究、教学评价等环节。

2.2.1  完善教学机构设置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着眼点,设置公共艺术教育教研部、劳动教育教研部等公共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研究机构。

2.2.2  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将育人理念固化在培养目标中。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立德树人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各专业根据学院人才培养的总目标,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定位,在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要求中,对毕业生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要求和目标进行精准设计,明确提出专业思政的总要求,完善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要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系统整理和分析思政教育渗透点,优化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各环节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在思政课、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社会实践课等各类课程中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如将毕业生基本要求设置为: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并遵循职业道德和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课程教学大纲为抓手,落实课程的育人目标,要求每一门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中都要设置一条育人目标,并有相应的内容、方法或手段来实现该目标。通过具体分解落实人才培养目标,融知识传授、能力实践、素质培养于情感认同和共鸣,将能力和德行转化为内在动力,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从知识、应用、整合、价值、情感、学习等模块,结合课程建设标准、考核方式、教学内容与方法,对应毕业要求分解指标。

2.2.3  将课程思政要求融入教案与教学课件中

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专业思政目标体现到本专业所有课程的教学目标中,融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考核评价之中。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适应课程思政教学需要,积累思政素材,精选案例,整合教学资源,修订教学课件,将课程思政教学知识点以案例、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在教学课件上,运用交互式教学策略,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2.4  将课程思政要求融入教材的编写与选用

严格规范教材的遴选、使用和管理工作,依据国家和省教育厅有关规定选用教材,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积极选用优秀教材,哲学社会科学相关课程必须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鼓励教师在编写教材过程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2.2.5  将课程思政要求融入课堂教学过程,发挥主渠道作用

课程思政是在潜移默化中将专业知识显性教育与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相统一,须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展现。为此,要求教师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在专业课堂教学中体现政治(政治和社会因素)、技术(专业内容)等内在环节。教师依据《课程思政建设标准》,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技能培养、思想引领融入每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参与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深入阐释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基础护理学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护理工作者抗疫案例,重点挖掘学校护理毕业生勇于支援武汉等真实案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职业精神。

2.2.6  将课程思政要求融入课程考试考核

推进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向过程性考核转变,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考核纳入课堂练习、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等教学过程考核中。根据专业特点合理设计考核方式和考试内容,在考查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对学生的价值判断、思维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的考核。

2.2.7  将课程思政要求融入教研活动

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内涵、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育人能力提升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定期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教研活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2.2.8  将课程思政要求融入教学评价

强化教育评价改革发展,以人才培养效果为核心,把价值塑造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首要因素。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教学质量评价中(含督导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以评价考核落实责任,建立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质量指标体系,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常态常效。结合工作实际,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教学成果奖评审、教学改革立项评审等,逐步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2.2.9  将课程思政要求融入优质资源共享

引导教师结合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合理设计课程教学思政元素目标,逐步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通过课程思政教案评比,分专业建立课程思政元素案例库,深入挖掘专业教育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

2.3  教师主体层面:发挥主力军作用

2.3.1  德高为范,持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持续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制定《师德专题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及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学术道德与诚信规范管理办法》等文件,进一步明确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开展系统化、常态化学习,如发布政治理论学习计划,组织线上线下师德教育培训,将师德学习和培养融入每一位教师的日常行为中,提高教师的整体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开展“优秀师德典型”评选表彰活动,树立典型,发挥模范引领作用。

2.3.2  不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执教能力

学校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发掘和彰显专业知识蕴含的思政元素,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话语表达、教学方法等层面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统一。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中,设置课程思政专项培训;发放课程思政建设调研问卷,并针对教师反馈,邀请省级教学名师作《课程融思政润物细无声》《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建设(以药理学为例)》等课程思政专题讲座。同时,开展研讨交流活动,提升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实效,如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线上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共克时艰不停学,课程思政在行动”等。举办课程思政教学比赛,通过赛前培训、研讨备赛、赛中展示、赛后交流,将课堂教学优质案例展现得淋漓尽致,激发教师投身课程思政建设的热情。

2.3.3  教师个人提升认识、掌握方法、积极实践

育人无止境。课程思政的关键在教师。课程思政不是活动,更不是运动,是教师的常态工作,全体教师都要以主人翁态度,积极主动地开展课程思政工作。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认识,不能将课程思政局限在自己所讲授的某门课程,而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意识到育人的目标。

2)通过参加培训,教师应掌握实现课程思政的方法,即具备三项基本功: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功夫;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能力;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自觉。以学生乐见的方式(比如情景式、互动式教育),用他们易于接受的语言(比如体现时代性的话语),营造他们易于接受的氛围(比如平等对话、互动参与等),使他们能够在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情景和方式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3)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践课程思政,通过实践反复总结经验,调整教学设计,使课程思政达到盐溶于水、润物无声的境界,不断深化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实践。

2.3.4  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激励机制

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内容。

2.4  以点带面,打造特色品牌

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实施课程思政领航计划,通过选树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发挥示范效应,以点带面,打造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局面。同时,培育学院特色品牌,通过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如举办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和案例库建设活动,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形成一批可落实、有实效、能推广的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成果。

3  结束语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各地方高校应将继续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项目来源:2021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一般项目“统筹药学课程探索药学类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序号:945);2021年度大连医科大学校级教学研究改革立项“医学专业生命科学课程与思政融合的探索实践”(课题编号:DYZD21004)。

作者:田其濡,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药学教育(571126);赵思琦、刘诗雨,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116028);孔英,通信作者,大连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基础医学教育(116044)。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课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