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我们的作文真情荡漾

2022-06-25马继红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托物言志抒情

马继红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不是无情物,任何一篇好文章都是情感抒发的产物。我们读完一部作品,常说这部作品“打动我了”,或者说这部作品“一点都不打动人”。所谓“打动”“不打动”,就是说作品的感情能不能戳动读者的心。

一、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它适于表现直率、不加掩饰地宣泄强烈的情感。如我们走在花园里,会情不自禁地说:“这里的空气太清新了!”我们踏入茫茫的草原,“真是辽阔无边啊!”这样的感慨就会脱口而出。

课文中也有很多直接抒情的例子,比如端木蕻良在《土地的誓言》中写道:“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表达了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与决心。柯岩在《周总理,你在哪里》中写道:“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直接抒发了对周总理的怀念之情。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包括缘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1)在记叙中抒情(缘事抒情)。

缘事抒情就是把抽象的感情融入具体的叙述之中,让感情通过事件的描述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使读者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和教育。这种抒情方式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写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在文章结尾,作者伫望着离去的父亲,又捕捉到另一个背影:“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作者由父亲的背影感受到深深的关爱,想到父亲的命运、前程,百感交集,在叙述中蕴含了无尽的牵挂,读来令人动容。

(2)在描写中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心情寄寓在景物中,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如莫怀戚的《散步》中有这样的描写:“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她的眼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景物描写,点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表现出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

托物言志是指运用象征等手法,通过描绘客观事物某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采用托物言志法的文章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如茅盾在《白杨礼赞》中写道:“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这段话既写出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又突出了白杨树正直、坚强、倔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赞美了其特有的气质和品格。

(3)在议论中抒情(寓情于理)。

寓情于理是指作者用抒情性文字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见解。简单说,就是用富于哲理性的议论文字来抒情。寓情于理的手法可以强化作者的感情,升华文章的主旨,从而使读者从中得到某些启示。

如梁衡在《壶口瀑布》中写道:“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作者由水侵巨石,认识到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个性,进而引申出人“历经磨难,方显个性”的哲理。作者在议论中抒情,对壶口瀑布的感受与思考带有独特的人生体验。

二、抒情技巧

1.运用意象

可以用具体意象来寄托感情,如余光中的《乡愁》,作者把乡愁寄托在邮票、船票、海峡、坟墓这些具体的意象上,使我们在读诗的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乡愁。同样,如果我们要表达思念之情,不能张口就说“我思念你”“我想死你了”,这样读者根本感觉不到真情或者会感觉太空泛、太虚假。我们可以化情为物:“思念是七夕时银河上的那座鹊桥,是中秋夜圆桌旁的那张空椅;思念是远方游子抵万金的一封家书,是老华侨那视若珍宝的一包乡井土;思念是白发老母一次次默念儿女的名字,是驼背老爸一遍遍擦拭装着儿女照片的相框。”这样就言之有物,情有所托了。

2.虚实结合

还可以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感情,如“思念是爸爸头上的白发,思念是妈妈脸上的皱纹;思念是深夜打来的长途电话,思念是远方寄来的厚厚信笺;思念是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思念是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将生活现实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虚实相生,搖曳多姿。

三、警惕误区

除此之外,抒发真情时还要注意:

1.情要动人,首先要真实。虚假的感情不仅不能打动人,还会令人反感甚至厌恶。

2.要根据文章内容的不同、人物性格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或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做到恰当、得体。

3.抒情时要避免没有叙事就直接抒情或为了拔高主题而强行抒情。

总之,抒情一般都是和记叙、描写、议论结合起来的。记叙是抒情的依托;而描写,特别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对感情的表达有直接影响;适当的议论,能使所抒之情得到升华。

抒真情、写真意,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托物言志抒情
言志为本
托物言志借景寓廉 寓廉于景廉景交融——探索郑州市人民公园内的廉洁文化元素
言志说及其诗歌史上的体现
如何巧妙地托物言志
春 日
会抒情的灰绿
追根溯源写生活 托物言志抒情怀——王桂臻老师小写意花鸟画欣赏
简论抒情体
托物言志,表情达意
托物言志的作文怎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