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视域下顿号的用法探究
2022-06-25曾向宇
摘要:笔者在质检工作中发现,在标点符号的差错中,顿号的错用情况较多。因此,规范使用顿号,规避质量风险,是编校工作者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文章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将笔者在质检过程中收集的顿号错用实例,对并列不当错用顿号、定语中的错用顿号、其他情况的错用顿号、争议用法中的错用情况等四类进行解析,总结出对顿号定义把握不准、对前后语的关系理解不透这两个顿号错用的主要原因,提出“从语意上来说,表示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从语气上来说,表示较短暂的停顿”的顿号使用建议。但是,限于笔者自身水平,可能一些有代表性的顿号使用现象未能收入文中,分析问题可能没有完全到位。希望文章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大家对规范使用顿号的重视。
关键词:规范;编校;顿号;质检;质量风险
中图分类号:H1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6-0227-03
一、引言
笔者在质检工作中发现,顿号的错误使用情况比较严重。照理而言,大家应该对顿号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以正视听。不过,从知网收录的情况来看,专门研究顿号的论文不多,且大家的研究多集中在引号与书名号之间的顿号的用法。网络上流传关于顿号用法的文章倒不少,不过有些用法与质检时的判定标准并不一致。
从社会责任来说,引导大家规范使用标点符号,准确进行书面表达,是编辑应尽的义务。从工作责任来说,顿号差错可能严重影响出版物质量。虽说在图书和报刊的质检标准中,顿号只计0.1个差错,但是会累计计算。笔者曾经抽检一本图书,其中有大量顿号使用错误的情况,最后此书编校质量不合格,被国家新闻出版署通报。此外,在某些评奖活动中,差错并非按照惯常的标准计算,而是按个计算。也就是说,一个顿号使用错误和一个错别字,都是按一个差错计算。因此,作为编校工作者,有必要澄清谬误,规范使用。
二、顿号的错误用法
(一)并列不当错用顿号
顿号的基本用法是用于并列词语之间。如果一些词语不能构成并列关系,或者构成的是不同层级的并列关系,那就要斟酌能否使用顿号。
例1:读《诗经》、《史记》、沈从文、三毛……
《诗经》和《史记》是具体的作品,沈从文和三毛则使用借代的手法,以作家名指代其作品,性质不一样,不可单以顿号并列。可改为“读《诗经》《史记》,读沈从文、三毛……”。
例2:掌握常用句式特点,包括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等。
长句和短句是按字数对句子进行分类,对象一般是一个句子;整句和散句是按结构特点对句子进行分类,对象一般是多个句子。因此,这四种句子不能简单并列,应改为“长句、短句,整句、散句”。
例3:这个想象出来的县的所有人,白人和黑人、城里人、乡下人和家庭主妇,在一个连贯的故事里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这五个并列成分划分的标准不一致。白人和黑人是根据肤色来分的两种人;城里人和乡下人是根据居住地來分的两种人。考虑到与家庭主妇对应项不好分,此句可改为“这个想象出来的县的所有人,白人和黑人、城里人和乡下人,在一个连贯的故事里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例4:她深入扶贫一线,在19省份、40余县留下了足迹。
县是省下辖的行政区划单位,不应该与省并列。此句应改为“她深入扶贫一线,在19省份40余县留下了足迹”。
例5:近年来,学校科研氛围浓厚,主持省级以上教改课题120项,研究成果获省级教学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8项。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是可以并列的,但作者的用意显然是要突出一等奖,将二、三等奖另放一起。故此处应改为“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8项”。
例6:他的演讲、备忘录、信件和正式公告合乎逻辑、理性、沉着、令人信服。
因为“合乎逻辑、理性、沉着”,所以“令人信服”。故最后一个顿号应该改为逗号。此例可改为“他的演讲、备忘录、信件和正式公告合乎逻辑、理性、沉着,令人信服”。
(二)定语中的错用顿号
有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凡是“的”前面的定语有断句,统统用顿号。不过,这往往容易出错。
例7:它们包括并唤起法国民族活的、但正在消失的集体记忆。
“但”在这里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也就是说,“法国民族活的”“正在消失”之间并非并列关系,不应使用顿号。此例应改为“它们包括并唤起法国民族活的,但正在消失的集体记忆”。
例8:北方人年节、宴客乃至日常居家,最常见、也最隆重的餐食活动是包饺子。
“也”在此处是副词,用于强调“最隆重”,因此前面不应再用顿号。此例可以将这个顿号改成逗号,也可以删去。此例应改为“北方人年节、宴客乃至日常居家,最常见也最隆重的餐食活动是包饺子”。
例9:一个公共机构竟以如此荒谬、还极易被发现的借口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辩护。
“还”表示在“荒谬”的程度之上有所增加,有递进之意,故前面不应该用顿号。此例应改为“一个公共机构竟以如此荒谬,还极易被发现的借口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辩护”。
例10:逐步形成集文印设备、耗材品牌代理、销售、租赁、开店、回收再制造、技术研发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这个句子似乎是说,“代理、销售、租赁、开店、回收再制造、技术研发”的是“文印设备、耗材品牌”。文印设备和耗材品牌确实可以代理、销售,但耗材品牌怎么可以租赁?后面也有相应的搭配问题,不一一细说。此句可以改为“逐步形成集文印设备、耗材品牌代理、销售,租赁,开店,回收再制造,技术研发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三)其他情况的错用顿号
按照国标《标点符号用法》,顿号用于不带括号的汉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后。因此,其他序次语后不应使用顿号。
例11:1、所有稿件须为原创。
例12:①、所有稿件须为原创。
例13:(一)、所有稿件须为原创。
这三个例子均错用顿号。虽说稍具专业知识的编辑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但笔者在质检的时候也会偶见。其正确用法应该是:“1、”改为“1.”,“①”“(一)”后面删去“、”。
例14:我爱上打篮球,应该是三、四年级的时候。
此例犯的是表示概数用顿号的错误,去掉顿号即可。此句可改为“我爱上打篮球,应该是三四年级的时候”。
例15:任思绪随眼前的苦艾啊、苔藓啊、狗尾巴草流淌,一时就有些恍惚……
苦艾、苔藓、狗尾巴草都是常见植物,可以并列,但苦艾和苔藓后面加了语气词“啊”,表示稍长一点的停顿,应该用逗号而不用顿号。此句可改为“任思绪随眼前的苦艾、苔藓、狗尾巴草流淌,一时就有些恍惚……”。
例16:让孩子明白拖延的后果:小问题会变成大问题、会受到父母和老师的惩罚、会失去进步的机会、会让人觉得你不守信用。
后面所接的是四个句子,应该将三个顿号全部改成逗号。此句可改为“让孩子明白拖延的后果:小问题会变成大问题,会受到父母和老师的惩罚,会失去进步的机会,会让人觉得你不守信用”。
例17:他们的角色仍然是贡献性的、而非决定性的。
这里的“而”表示转折,故顿号应该改为逗号。此句可改为“他们的角色仍然是贡献性的,而非决定性的”。
例18:在我看来,该数据库引发的最深层次的问题,似乎是如何将大西洋黑奴贸易既当作历史、又当作记忆加以理解。
“既”“又”是关联词,中间不应该用顿号,可将顿号删去或改为逗号。此句可改为“在我看来,该数据库引发的最深层次的问题,似乎是如何将大西洋黑奴贸易既当作历史,又当作记忆加以理解”。
(四)争议用法中的错用情况
“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1]这是国标《标点符号用法》中,顿号的基本用法的第五条。它引发很大的争议。
反对者认为,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这条顿号用法规则造成了顿号使用的不一致性,混淆了标号和点号的性质和作用,造成了阅读的纠结和读速的放慢,造成了顿号新用法和旧用法同时存在的新的混乱[2]。这个条款从节省符号的经济考量出发,要求特定并列结构中不使用顿号,可是却忽略了相关并列成分的语言特点和意义传达等多种微妙的变化,以致有时会造成表达和理解的模糊[3]。
赞同者认为,并列连用的书名号之间错用顿号可以说是标点符号使用中最常见的错误之一。此误早已积非成是,至今难以纠正。这应当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并为根治这一顽疾积极探寻对策[4]。目前,无论是电子媒体还是纸质媒体(甚至法规文件),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的顿号使用仍然非常混乱,有的用,有的不用。这不仅有碍观瞻,而且有损祖国语言的纯洁与规范[5]。
有趣的是,反对者多从语法视角提出异议,职业基本为出版人;赞同者多从规范角度发出声音,职业大多为教师或文字工作者。笔者理解反对者的心情,也敬佩他们的钻研精神。但是,语言有约定俗成性。只有大家都依规范行事,才会真正形成约定,才会俗成,才会尽可能消除交流障碍。
对于国标《标点符号用法》5个示例中顿号的用法,大家应该比较清楚。但是语言应用的实际情况是复杂多变的,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例19:近年来,我校办学成绩突出,曾被《人民日報》《湖南日报》、新浪网、红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这是四家并列在一起的媒体,按照一致性原则,《人民日报》和《湖南日报》之间应该加上顿号。
例20:该文虽然基于严格的统计分析,但也涉及了“民族起源的异质性”“不超过16或18岁的男人/男孩与女孩”被赋予的特殊价值,以及种植园主偏爱从非洲特定区域来的奴隶。
此例很有迷惑性,两个引号之间似乎不用加顿号,但从语意分析便可发现,三个并列的内容应该是“民族起源的异质性”“不超过16或18岁的男人/男孩与女孩被赋予的特殊价值”“种植园主偏爱从非洲特定区域来的奴隶”。因此,这两个引号之间应该加顿号。
例21: “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横渠四句”,两个引号之间应该加上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例22:“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各有其自身的规律,它们各自按照其自身规律去发展。
这里虽然是两个引号,但引号内的内容并非并列关系,“应之”的“之”指代就是“天行有常”。因此,引号之间应该用逗号。
三、顿号用错的原因分析
(一)对顿号的定义把握不准,从而误用
国家标准对顿号的定义比较简单,但还是有不少人对其理解不够全面、准确,导致顿号误用。
一是对并列的理解比较片面。所谓“并列”,是并排平列,不分主次。虽然并列不分主次,但是可能存在层次与性质之分。这时,如果不加区分地一顿到底,语句的表意就不够清晰。像例2和例5等,就存在层次之分;例1和例3等,就存在性质之别。
二是忽视词语或成分。也就是说,顿号应该用于词语或成分之间表示并列关系。像例16,列举的是四个句子,自然不应该用顿号。
(二)对前后语的关系理解不透,机械套用
像例10,“的”前面的成分不是并列关系,自然不能用顿号;像例20,虽然有两个引号,但后一个引号只是并列的内容的一部分,自然不能等同于国标《标点符号用法》顿号用法5的示例2,可以省略顿号。
四、结语
笔者从质检工作中收集的顿号使用实例说明会被扣分的错误用法,提出不会扣分但应规范的建议用法。稍一列举,已有22例,然限于篇幅,还有很多例子没有放入此文。由此可见,顿号在具体语境中用法很复杂。不过,只要牢记“从语意上说,表示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从语气上说,表示较短暂的停顿”的基本规律,厘清上下文的关系,就不难正确使用顿号。
参考文献:
[1] 新闻出版总署科技发展司,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中国标准出版社.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M]. 3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65.
[2] 张同学.对标点符号用法中一条顿号用法规则的探讨[J].传播与版权,2020(4):22.
[3] 王际兵.顿号的取消:国家标准下语言应用的问题探析[J].中国编辑,2017(7):53.
[4] 栾照钧.书名号之间错用顿号的现象亟待根治[J].秘书之友,2017(7):39.
[5] 邓木辉.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不要使用顿号[J].语文知识,2015(7):35.
作者简介 曾向宇,本科,编辑,研究方向:期刊出版、编校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