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公安文学精品文库(1949—2019)》编辑思想探析

2022-06-25姜海波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6期

摘要:文章以全国公安文联、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编纂、出版的丛书——《中国公安文学精品文库(1949—2019)》的中篇小说卷为例,收集来自全国地方公安文联的来稿,然后归纳分类,通过多次编纂工作会议,确定该文库的选编原则、目标和要求。对丛书的编辑思想和编辑原则进行比较深刻的阐述和诠释,根据编选原则和编选要求,达成编选目标,即凡入选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值得传世;要公认有影响力,确能服众。该成书过程所体现的编辑原则和思想,或许对今后编辑出版该类丛书有些许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公安文学;编辑意识;编辑思想;编辑要求和原则;编纂目标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6-0206-03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和宣传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集中展现中国公安文学的发展轨迹,荟萃70年来我国公安文学的优秀创作成果,讲好警察故事,发好公安声音,树好警察形象,切实履行中国公安文学肩负的新时代使命,全国公安文联、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编纂、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丛书———《中国公安文学精品文库(1949—2019)》。这套丛书是迄今收录中国公安文学作品篇目最多、体裁最广、作者人数最多的一套大型丛书。全套丛书共计16卷,有294位作者,311部(篇、首)作品,总计528万字。

从编辑角度而言,这套丛书的出版,或许能够为今后公安文学丛书的编辑和出版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东西。

鉴于该丛书多达16卷,文章只能以笔者为副主编的中篇小说卷为例展开论述,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豹,大致如此。

一、鲜明而强烈的编辑意识

(一)从撷取的中篇小说的篇目数量看编辑意识

以这套丛书的中篇小说卷为例,精选了从1954年至2016年60余年的29位作者的28篇作品,作品可以说代表了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公安文学的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准,其方向符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其中有多位作家曾经获得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以及金盾文学奖等奖项,作品很多被改编為影视剧。有些作品甚至激励了整整一代人,成了一代人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安放地,符合重点向新时代创作的作品倾斜的要求。中篇小说卷的28篇中,新时代创作的作品篇目达9篇,占整个中篇小说篇目数量的三分之一。编辑的意识得到了较为彻底的贯彻。

(二)从作品的主题和内容看编辑意识

一般来说,在整部文学作品的编辑活动中,留意作品的主题和作品的内容,其编辑意识便可一览无余,它会给编辑活动指明路径,进而决定了编辑工作的性质。

任何图书的出版无不带有编辑的意识,或多或少而已,就这套丛书而言,编辑的原则、目标、要求,以及编纂的指导思想和目的,从选题的策划论证编辑加工直至出版,无不强烈地体现着编辑者的思想和意识。白桦的《无铃的马帮》、程小青的《生死关头》、李迪的《傍晚敲门的女人》、张策的《无悔追踪》、梁晓声的《司马敦》、田耳的《一个人张灯结彩》、赵大河的《把黑豆留下》等作品的入选就是最好的诠释。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出其主题非常鲜明,思想内容非常深刻,体现出强烈的编辑意识,很好地反映了该套丛书编辑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的:积极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公安文学精品力作。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公安生活,刻画了鲜活动人的人民警察形象,真实反映了党的中心工作和当时的社会风貌。

对于今天的编辑工作者来说,有了明确的编辑意识才能把握编辑的原则。

二、独特而颇具创意的编辑原则

原则是说话和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编辑原则就是在选择和编辑稿件时依据的标准,离开标准或者法则谈丛书的编辑,一切将无从谈起。

(一)文学性

按笔者的理解,文学性不是别的东西,也没有什么神秘的,就是文学的特性,换句话说,就是本质。那么,文学的特性有哪些,或者说,文学的本质是什么?

鲁迅说,没有思索和悲哀,就不会有文学。文学具有思想性,文学远非用来单纯地说明什么,它同时也带有表达情意的一面,传达作者的语气和态度,不仅要表达出思想和情感,而且要对读者有一定的影响。反映社会生活,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相当大的思想容量。

作为大型公安文学类丛书,首先要破除的是公安文学类作品普遍文学性不强的错误认知,还公安文学以公正,为公安文学正名。因此,遴选出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尤为重要。

比如当代著名作家李迪的作品《傍晚敲门的女人》入选丛书中篇小说卷二,其无论是文学性还是思想性,都可以说达到了公安文学创作的高峰,曾先后被苏联、法国、韩国等国家翻译出版,产生了一定的世界影响。

大约是1983年的春天,作家李迪到北京市公安局七处体验生活。这里是预审处也是看守所,所在地叫半步桥,名字听着就令人毛骨悚然。死刑犯就是从此处直接拉到刑场。阴阳两隔不过半步之遥,难免让人心惊肉跳。在气氛诡异与神秘的所在,在霉气颇重的一间堆满卷宗的档案室里,作家李迪看到了一份死刑犯的卷宗,令其心脏紧缩。这是一个被判死刑的女人,以哀怨凄婉的声音,向作家讲述了一个令人又爱又恨矛盾交织的故事。一个爱这个女人的男人,用最极端的方式对欺辱这个女人的男人进行报复,而女人为了这个爱自己的男人宁愿死去也不愿意交代实情[1]。作家没有刻意追求离奇的情节,作品一开始就将案情始末公之于众,然后深入挖掘预审员和涉案者的内心世界,找出彼此的心结所在,用比较完美的结构,以洗练的语言还原了预审室的惊心动魄,写出中篇推理小说《傍晚敲门的女人》,成为中国推理小说的代表作。

文学是人学的主张,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以深掘人物心结为标志,以晓畅优美的语言、紧凑而严密的结构刻画事物与人物的形象,这些是创作出经典文学作品的前提和基础。这个过程应该可以回答文学性是什么[2]。懂得作品的文学性,这是遴选和编辑文学作品的根本。

李迪的《傍晚敲门的女人》是这部大型中国公安文学丛书的代表作之一。

(二)时代性

每个作家都不可能脱离自己所处的时代,创作出的作品也不可能脱离其所处的时代,必然会反映时代的社会生活和风貌,自然而然会留下这个时代的烙印。优秀的文学作品会反映时代特征,且有鲜明的主题。

从丛书中篇卷四卷本撷取的作品内容来看,其重点放在能深刻反映当代主题和特征的作品上,能够充分反映当代人民警察的工作并塑造警察形象的作品,入选可能性自然就大。这也是编辑思想的体现,也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主题,从撷取篇目的数量来看还是有所倾斜的,即新时代创作的作品篇目数量相对较多。

究其原因,是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不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就贸然遴选,一定不会获得很好的效果。所以,要想全面理解一部文学作品的思想、精神、文化底蕴,就要先了解这部文学作品产生的时代,要置于那个时代大背景下去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才能最大限度避免误读,也能最大限度忠实于文学作品的思想,更能最大限度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以及苦衷。

丛书的中篇小说卷四,遴选了新时代以来的作家创作的比较优秀的公安文学作品,塑造了一系列新时代人民警察的鲜活形象。

比如楸立的《第九件警情》中,基层派出所一名普通警察钟克明,默默无闻地工作了二十年,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无私奉献,工作能力超群又不乏灵活性,勇于创新工作方法,每逢值班时处理复杂警情不会少于九起,然而最终有一天,在处理完第九起警情后牺牲在了工作岗位上。

再比如,张驰在《掘地》中塑造的普通刑警郭起胜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掘地三尺最终破获了几乎不可能破获的沉冤多年的案子,人民警察执着敬业精神自不待言。

在文学作品中,通过创作人物形象来反映一定的时代精神,透过警察人物形象,读者可以看到新时代的政治社会生活,体会到新时代人民警察的精神追求,这和新时代的精神是一致的。

(三)权威性

有言曰,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见文学是见仁见智的,不太好评判,实际上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但是各个时代总有一些作品被广大读者认可,这些作品打动人心,被公认,被景仰,被称为名著或者知名作品,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权威性。这里说的权威性显然并不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使人信服并受到广大读者认可的,以及有威望的作品甚至可以传世的作品,实事求是地说并不好选,原因是这样的作品并不多。但就中篇小说卷全部四卷本來看,撷取的各个时代的作品,基本上是那个时代最为优秀的公安文学作品了,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剿匪和反特是重要任务之一,自然就会在文学作品中有所反映,于是就有了白桦的《无铃的马帮》、陆石和文达的《双铃马蹄表》这类优秀作品的问世,被认为是当时最佳的反特和剿匪的作品之一,直至今日仍被认为比较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四)历史性

文学作品具有体现历史现实的特点,即文学作品是以形象反映生活见长的,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以合理想象,允许虚构,这一点与历史大为不同,历史要求真实,可以说真实是历史存在的生命。但是不能因此就说文学没有真实性,即没有历史性。文学和历史学科既相互联系又有本质区别,历史和文学,向来被认为是两个毫不相关的学科。但是实际上,文学作品的创作都具有时代背景,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当代的历史。所以说,文学作品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基于此,本文以著名作家陈源斌的中篇小说《万家诉讼》为例,对其历史性进行讨论。

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并于1990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当时的一位宣讲人员通俗地表达,这部法律的一个思想是,今后民可以告官了。此后不久,著名作家陈源斌发表了中篇小说《万家诉讼》,大致情节是,村民何碧秋的丈夫万善庆差点被村长踢死,于是何碧秋开始了艰难曲折的民告官之路,最后因行政诉讼法的颁布而打赢了官司,这是文学作品体现历史现实的典型例子。在依法治国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作家创作了这部小说,塑造了何碧秋这个鲜活的妇女形象,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历史。这部中篇小说影响颇大,后被改编为电影《秋菊打官司》。

文学作品只有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阅读,去理解,才能获得相对比较真切的感触。如果以现在的眼光评价,绝对会产生误读。即便真的把文学作品放到它产生的那个时代去阅读,有时候由于资料掌握不全、个人偏好等的影响,也会产生误读。那么在遴选和编辑的过程中就会因遗漏或者不了解某部作品所处的历史条件而难以取舍。历史是连续的、不可割断的,就公安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亦然,所以要求编辑要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对待公安文学作品。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是当时历史时期人们生活工作的真实再现。鲁迅对司马迁的《史记》评价甚高,认为《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见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和历史的关联非常紧密[3]。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和史学不分家。遴选和编辑文学类丛书,更要了解当时的历史,切忌用现在的要求去衡量当时历史条件下创作的作品,不然只会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感觉总是隔了一层。

(五)文献性

文献性就是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有价值是其存在的前提,可查阅可留存的资料性是其显著特征,是衡量这个历史时期中国公安文学水平和成就的重要标志。当代或者后代研究中国公安文学,会沿着中国公安文学发展的轨迹进行,那这部中国公安文学丛书就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也正是编辑出版这部丛书的目的之一。

三、结语

中国公安文学永远“沉淀着人民警察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人民警察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人民警察独特的精神标志,是公安队伍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国公安文学精品文库(1949—2019)》正是坚持了文学性、时代性、权威性、历史性、文献性的有机统一,出版后广受好评,现在已经加印了一次。基本上符合真正的好作品不能遗漏、代表性的作家不能缺席、公安战线重大事件的文学反映不能忽略的编选要求。

凡入选这部丛书的作品,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值得传世。要公认有影响力,确能服众的选编目标才能说已基本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迪.李迪文集(公安文学卷)·报告文学、散文随笔之《枫桥枫叶红愈红》[M].北京:群众出版社,2021:135-136.

[2] 张梦阳.从徐怀中《牵风记》看什么是文学性[J].名作欣赏,2021(2):5-6.

[3] 李美清.文学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学性[J].世界文化,2008(1):48-49.

作者简介?姜海波,本科,编辑,研究方向:中国公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