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在高校传统文化传播中的教学实践
2022-06-25谭珂瑾姚颖
谭珂瑾 姚颖
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与创新中,当代大学生肩负着重要使命和责任。文章以教育戏剧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教育戏剧过程剧《田忌赛马》在高校通识公选课的应用实践,论述教育戏剧的共通性、实验性、重过程、塑能力和创新意义,以大众化的方式、时代化的表达、全人教育的理念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发挥大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体现出特有的优势。教育戏剧在高校传统文化传播中的教学实践,旨在为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播教学提供一定的应用参考。
关键词:教育戏剧;传统文化;教学实践;教学反思;非戏剧专业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6-0074-04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山东省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教育戏剧实现地域传统文化传承路径与实践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为例”成果,项目编号:S202010449064;2020年度滨州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滨州地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基于教育戏剧视角”成果,项目编号:20-SKGH-72
五千年文脉涵养出泱泱中华,铸就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凝聚着华夏民族历代先哲的无穷智慧。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是重塑民族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力量。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不断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出新要求。在大众媒介的推动下,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传播走入了千家万户。《百家讲坛》《国家宝藏》等节目,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扬。
在我国傳统文化的传播、传承与创新中,当代大学生肩负重要使命和责任。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教育戏剧为切入点,通过真实教学案例论述传统文化在非戏剧专业大学生中的创新发展与传承。
一、教育戏剧在我国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优势
戏剧,一种流动在时间、感觉、体验中的过程和事件的综合艺术形式。早在清末民初,蔡元培先生便在他的美育思想中提出戏剧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戏剧(Education in Drama,简称EID)源于法国思想家卢梭“在实践中学习”( Learning in practice)和“在戏剧实践中学习”(Learning by dramatic doing)两个教育理念。二战后,其在英国和美国得到了发展,常被称为Drama in Education(DIE)、Theatre in Education(TIE)和Creative Drama[1]。它作为艺术戏剧的枝丫,是融戏剧和教育两个学科为一体,以戏剧为工具服务于教育的一种课程形式和教学方法。
(一)共通性与实验性
1798年,康德在《实用人类学》中写道,“人们总的说来越文明就越是演员”[2]。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而越是进化,越是远离动物性而走向文明,人不同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具有扮演意识。英国导演布鲁克曾说过,格罗托夫斯基认为“戏剧是一种工具,一种自我研究、自我考察的手段,一种救世可能性”。并在他的《空的空间》写道:“在日常生活中,‘假如’是一种虚构,在戏剧里,‘假如’是一种实验。在日常生活中,‘假如’是一种逃避,在戏剧里,‘假如’都是真理。当我们被说服,并相信这一真理时,那么戏剧和生活就合二为一了。”[3]因此,戏剧是人类自觉地、有意识地在假定的时间与空间内,在观众在场的条件下进行的一场虚拟的“自我实验”。
而教育戏剧正是引导参与者在预设的戏剧情境中,通过一连串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让参与者在戏剧的“当下”做即兴参与并解决问题。它强调自发即兴参与的过程而非事先演练的表演结果。由此可知,教育戏剧虽采用戏剧的手段但带有自身独有的特征。
首先,教育戏剧可以没有观众,是针对参与者而设计的戏剧活动。且参与者可以是没有戏剧专业背景的素人,亦没有年龄限制,是无门槛的全人教育活动;其次,参与者将在预设的虚拟情境中,通过戏剧导师的引导体验一场没有排练过的即兴表演。其虚拟的戏剧情境体现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共通性。最后,参与者在戏剧情境创设和讨论中需要提取自己生活中的某些经历和已有经验,或是自己想象、期待去做而没有勇气、机会去体验的事情,在这“假设”的空间里,完成一场“自我实验”。教育戏剧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中某个故事的情境创设、建构空间、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穿越时空”去了解、想象、体验、感受距我们千年之久的人们的生活、风俗、信仰等,并围绕一个议题进行一场自我实验。
(二)重过程,塑能力
教育戏剧是通过时间与空间实现的。以过程剧(Progress Drama)为例,过程剧的带领者就像编剧一样,透过铺排故事的内容、剧情、人物等戏剧元素,引领参与者走进戏剧的世界。不同的是,他用的并不是文字,而是一连串“片段式”的创作活动。也就是说,带领者的“剧本”已经提前写好,但只是写了一半,另一半则交到参与者的手上,即兴完成。这写好的一半剧本就像不断引领参与者走下去而建构的一道又一道“桥”,让参与者在没有任何戏剧技巧的前提下,借由连接“真实”与“戏剧”的“桥”进入角色的内心。而过程剧的每一位参与者会投入在同一事件中,经过现场的讨论,即兴完成一连串的片段或场景,让一个错综复杂的戏剧世界慢慢成形,并在其中结成某种关系或解决某些矛盾。且不同的参与者即便在同一个情境中,也会因生活经历或思维方式的差异产生不同的戏剧效果。
因此,过程剧重视参与者即兴创作和表演的过程,重视他们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反应,甚至参与者创作、讨论的过程都成为教育戏剧活动的一部分,它延展了戏剧活动的时间和表达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让参与者在“真情实感”表演后自觉“走向”教育的目的。教育戏剧不是为观众而设,每个参与者自己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也正是因为教育戏剧重过程,重体验,才让参与者们在即兴创作、表演、思想碰撞中,思考力、想象力、表达力、创作力、团队协作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并在团队合作中探知世界、表达情感、解决问题、完善自身。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于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只有在情境中体验、感受才能入心、入脑,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才能由心而发,不流于形式。
(三)创新意义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指出,悲剧的作用在于主角的醒悟及命运的突转,因为这一切将会唤起观众的怜悯与恐惧,并最终使观众的情感得到宣泄和净化[4]。英国导演布鲁克曾说:“戏剧是‘真正严峻的考验’。剧中有逗乐的地方,激烈的感情,很好的论点,都可能被忘掉。但是……在事过数年之后想起一部印象很深刻的戏时,便发现记忆中刻有一个内核……根据这些内核,我可以重新构想出一些含义来。”
因此,不论是早期戏剧还是20世纪的戏剧,其目的就是引发观者对目前生活的思考,甚至是对于生存性质一次永志不忘的领悟。教育戏剧正是在保证其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习式①[5]设计,编撰成新的戏剧故事,促进参与者运用逻辑推理和直觉想象的思考内化个人知识,通过参与者角色的对话,使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紧密相连,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赋予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解读,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审美体验,获得人格的成长。
二、教学应用实践
笔者以某大学的通识公选课《美育——教育戏剧排演》中的《田忌赛马》为例进行分析。
(一)创作背景
《田忌赛马》出自《史记》卷65《孙子吴起列传第五》,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成语,故事发生在公元前4世纪诸侯割据的战国,地点位于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小王村。
原文: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6]。
这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己之长克彼之短,从而在竞技中获胜的事例。同时也告诉我们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遇到事情可以尝试新思路,寻找新办法,不要循规蹈矩,这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依然有很重要的启示。
通过对这一成语故事的分析,可发现该故事的核心论述集中在如何取得比赛胜利这一环节。这对当代大学生遇到困难不服输、有冲劲、有奋斗精神的教育固然重要,但若夸大故事中赢的成分就会导向为了赢而不择手段,陷入欲望的沼泽。这便成为我们改编教育戏剧过程剧的新起点。
(二)过程剧创作过程
在该过程剧创作过程中采用了倒推法,先确定故事的教育目标,然后在这一目标下倒推出支撑实现目标的故事情节。当然,故事情节要基本遵循《田忌赛马》原有故事和相关背景,不可凭空想象。
如图所示,如果将原有《田忌赛马》中赢得比赛这一环节无限夸大,就会塑造出一个唯利是图的田忌形象,而历史上的田忌并不是这样的人,他这样做是为了孙膑。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发现,孙膑在魏国蒙难被田忌所救成为田忌门客,而庞涓为了阻止孙膑入齐使出了浑身解数,孙膑入齐之后又多次讨要,让齐国归还魏国谋士孙膑。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孙膑能证明自己确有如人们传说中的才能,便可被齐威王留在齐国,倘若不能,齐国不会因为一个毫无价值的人与魏国开战。因此,这场能彰显孙膑才能的赛马比赛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的比赛而具有了特殊意义,而赢得比赛也变成了孙膑留在齐国活下去的机会。这样便引出了关于生命与名节哪个更为重要的论题。
古代无数先贤用生命诠释了可冤可死不可失名节,更有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这样的气节。在现代社会,名誉、信誉仍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然生命来自父母,是天赋,是神圣而至高无上的,怎可以用任何借口随意剥夺呢?生命和名节哪个更重要这个古老的命题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三)教学实践
《田忌赛马》过程剧的教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热身。
「热身活动」任何可提升学生身体及精神状态活跃度的游戏皆可。
「引入活动」首先是顶拐游戏:让学生用“顶拐”二字报数,“顶”为一组,“拐”为一组。团队作战,先被顶出圈者为负。紧接着进阶游戏“情境再现”:所有学生想象自己被残忍地割掉了膝盖骨,丢进猪圈,与猪同食。用“定格画面”的形式呈现。
第二部分:田忌赛马。
第一,导师阐述:距今2000多年前的战国,诸侯割据,烽烟四起。我手中是军事家孙膑日记中的残片,我们一起用「墙上的角色」游戏将这些片段拼凑在一起,分析其日记的内容、涉及了哪些人物,他们的脾气、性情,以及关系如何?
片段1:早年,我与庞涓二人先后拜入鬼谷先生门下,参学六韬三略之要、行兵布阵之法…山谷幽旷,离尘绝俗,再兼韬略为伴,但我二人不觉清苦、相处甚欢。片段2:庞涓自觉学成,辞师离山,往魏国谋职。后深受魏惠王重用,官拜将军。片段3:作为鬼谷先生的关门弟子,他亲授我兵法。师父说得此兵法便可独霸天下。片段4:庞涓来信邀我前往魏国。当时,我十分高兴。高兴他大志得酬,激动自己终于能一展所学建功立业。且最主要的是,我二人可同朝为官再续前谊。片段5:今日我被处以膑刑和黥刑……片段6:我装疯卖傻与猪同食,方保住性命。
学生在白板上画出日记中涉及人的画像,标出已知的,分析出未知的,推断出他们的性格及关系。
第二,游戏「定格呈现」+「片段重演」。在「墙上的角色」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分组进行情境再现。
第三,游戏「片段重演」庞涓与孙膑决裂的导火索。
第四,游戏「灵魂对话」两人一组,用抽签的形式确定扮演角色是庞涓或孙膑,说出此时最想对对方说出的话。
第五,導师阐述:齐国大将田忌听闻孙膑境遇,因赏识他的才能设计将他偷偷救回齐国,收为门客并伺机将他献与齐王,欲共谋大事。庞涓得知后带兵骚扰齐国边境,要求齐王送还魏国谋士。一天早朝,齐威王便与群臣商讨孙膑的去留。游戏「幅度显示」在一条线的两边分别站着想法不同的两组学生,导师从中间通过,学生说出自己所持有的观点。
第六,导师阐述:田忌思索着,如何能找一个机会让大家认识孙膑过人的智谋,从而顺利地让齐王接纳呢?他忽然想到了他从未赢过的赛马比赛,若这次反败为胜,便可借机推荐孙膑。他找到孙膑详说了此事,孙膑说他看过比赛,马的脚力都差不多,让田忌加大赌注,保证必能取胜。
游戏「计谋转转转」让学生用“计、谋、转”来报数,从而分成三个组,他们代表孙膑,依次表达出取胜的方法,直到没有计策为止。
第七,教师阐述:得到良策的田忌终于赢了一回,还得到了很多钱,多亏了各位孙膑的谋略。我们一起欢呼庆祝吧,喊出你们最想说的一句话!(学生即兴喊出)
第三部分:沉淀或反思。
「教师入戏」:教师扮演齐威王,助教扮演田忌。
齐威王:“田忌,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之前的赛马你可是一次都没胜过,怎么这次就……”田忌:“臣正想禀告大王,我之所以能取胜,全仰仗孙膑的计谋!您这下可以相信孙膑谋士无双了……”齐威王:“我国有三宝,一人镇南城楚国不敢来犯的檀子;镇守高唐赵国人都不敢来捕鱼的盼子;还有镇守徐州的黔夫,一人把关万夫莫开。举贤纳谏是我齐国日益强大的秘密。然,但凡贤士以德为先。孙膑虽宏才大略,但为了获胜不择手段,我朝岂敢用此人!”田忌:“大王,此次赛马是孙膑来齐第一次为我谋划,便使我反败为胜,他的谋略可见一斑。如若此赛不胜,大王可会留孙膑在齐?如回到魏国,他恐有性命之忧啊!”齐威王:“田将军不必再说了。在场的众卿,你们认为品德重要还是获胜更重要呢?”
(学生按照品德更重要或赢得比赛更重要分成两队,展开辩论)
三、教学总结
(一)在创作中传承传统文化
教育戏剧是以戏剧为教学策略,也就是利用戏剧的经历带出某种知识的探索或思考的策略。在传统的单向教育或填鸭式教育的氛围下,学生只需要记住教师所授知识便可,教育戏剧的预设框架可以容许带领者(戏剧导师)预设某种激发寻求或应用知识的环境。因此,教育戏剧本身被视为教育手法。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编创过程剧到学生自主创作和上演过程剧的过程,就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
(二)在主动探究的学习中传承传统文化
教师在提供过程剧《田忌赛马》庞涓和孙膑的原始材料后,探究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梳理、讨论原始材料,这便成为戏剧探索的起点。在接下来田忌赛马7个习式的戏剧构建中,学生愿意全情投入,进一步在情境中探索人类经验。焦点是学生在探索戏剧内容的过程中发现和衍生出的属于自己的意义。这里的意义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教师在过程剧创作中预设的,并在实践中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参与。另一个层面,是在过程剧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个人体悟到的道理,这个层面的意义因人而异。而最后的反思是学生参与整个过程剧的感悟,以及教师对焦点问题与当今价值观相结合的阐述。
《田忌赛马》从成语寓言到教育戏剧过程剧的改编,使一个简单讲述如何改變策略赢得胜利的故事变成对人性复杂地带的探讨。教育戏剧也使学生从读成语故事到演故事、创造情境、合理化情节、形成新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戏剧艺术美的感受和认识,以及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度;教育戏剧对参与学生的年龄不设限、专业不设限、参与次数不设限,增加了传统文化传播的广度。
四、结语
教育戏剧过程剧《田忌赛马》在大学通识公选课美育——教育戏剧排演的应用在实践上证明了教育戏剧的共通性、实验性、重过程、塑能力和创新意义,以大众化的方式、时代化的表达、全人教育的理念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发挥大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对于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高校传统文化传播使用教育戏剧教学法,有利于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文化自信,使大学生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的中小学教师,为其开展教育戏剧活动,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的教育普及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杨柳,张寅,于炜.教育戏剧: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J].教育发展研究,2013,33(2):68-72.
[2] [德]康德.康德著作全集:第7卷[M].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44.
[3] [英]布鲁克.空的空间[M].邢历,等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64.
[4] [美]罗伯特·科恩.戏剧[M]. 6版.费春放,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29.
[5] 强纳森·尼兰德斯,东尼·古德.建构戏剧[M].舒志義,李慧心,译.台湾:成长文教出版社,2005:22.
[6] 临淄成语典故编纂委员会.临淄成语故事[M].山东:齐鲁书社,2011:452.
作者简介?谭珂瑾,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声乐演唱。?姚颖,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戏剧。
①习式:如何互动地运用时间、空间以及人的存在,并透过想象力将之模塑成戏剧形式,创造出各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