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测量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2022-06-25李世明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5期
关键词:测量学教学实践课程思政

李世明

摘 要:工学课程思政建设要注重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其科技报国的情怀。测量学是典型的工科基础课,覆盖面广,课程思政实践成果有良好的推广和借鉴价值。本研究从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融合、课程思政教学手段等方面,探讨测量学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路径,以期为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测量学;元素挖掘;教学实践

课程思政是解决高校“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首要问题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的育人作用,并明確了工学课程思政建设要注重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情怀。

测量学是工学范畴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不仅能认识到地理信息、位置服务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还能掌握测量、绘图的基本方法。基于此,笔者以教育部认定的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测绘专业的测量学课程为例,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探索。

一、测量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测量学是一门典型的工科基础课程,不仅是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也是面向多个工科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

课程理论观:测量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通过精准的位置信息观测、标定、表达,将现实世界和图纸联通,用地图语言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准确复原,为国家工程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经济生活提供位置服务。因此,让学生认识到地理信息和位置服务在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中起到的重要支撑作用,了解开展测量工作需要遵循的法律法规,对他们今后的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程实践观: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课程,需要学生依据所学的测量原理进行实际操作,并运用到具体的测量任务和项目中。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开展精准测量工作所必备的工程伦理和科学思维,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技术实施、环保安全的责任意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二、测量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一)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教学中融入与本课程相关的案例,从理论、实践、历史等多个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怀。我国现代测绘技术经历了从数字化、数据库管理、卫星定位到航天遥感等数次技术飞跃,测绘事业迅速发展,测绘人才层出不穷。从测绘陆地扩展到海洋,从测绘静态事物扩展到动态事物,从测绘地球扩展到月球、火星,制图技术正在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变,这些都显示了祖国的强大和科技的进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其伟大实践,可以让学生在专业认知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做一个爱国、爱家、爱人民、懂得感恩的中国人。

(二)挖掘国内国际时事热点,增强民族自信心

当代高校学生成长环境较为开放,他们在学习中更注重参与感、体验感,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因此,教师需要传达测量学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关注时事热点,对国内国际形势形成正确认识,用正确的观点分析专业领域的时事等,从而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强调未来工作所需的职业素养,增强育人实效

职业素养包含职业能力、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作风等,提高职业素养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今后在职场中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测量学是一门实践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今后工作必备的职业能力。在理论教学外,不仅要培养学生在野外环境下正确操作仪器、开展图纸测量和点位放样的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在开展测量工作时维护国家安全、遵守法律法规的职业素养。测量学应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内容,增强育人实效。

三、测量学课程思政的元素融合

测量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四个教学模块,并从历史事件、人物传记、法律事件、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等五个方面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其运用在教学中,实现全过程育人。

(一)在史论传递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在测量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大量可供挖掘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教师在讲授测量发展史时,可运用历史事件挖掘法将历史事件与知识点进行融合。

在向学生讲述测绘的作用和意义时,可以讲述以下内容:在古代,汉朝使臣张骞出使西域,为汉朝获取第一手野外勘测资料,对抗击匈奴和开辟古丝绸之路做出了卓越贡献;在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完成了基于国产遥感卫星生产全球数字高程模型的工具开发,实现“一带一路”建设中地形数据的周期性监测和更新,展示了测量对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撑和对国防安全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以此启发学生思考自己作为未来职业测绘师所承载的使命,激发其爱国热情。

(二)在方法认知中融入职业精神教育和工匠精神

测量学具有精密、严谨的学科特征,这不仅是对测量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的要求,也成为测量从业人员的精神符号。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可运用人物传记挖掘法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

在介绍水准测量方法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测绘先辈吴昭璞的事迹。1960年4月,31岁的吴昭璞在戈壁滩执行测绘任务时,在缺少水源、食物和后援的绝境中,将生的希望留给队员,独自坚守三天三夜,守护进口水准测量设备和机密文件,最终献出生命。顽强不屈、勇于开拓的测绘精神,引领着无数测绘先辈砥砺前行。教师在教学中借助类似人物故事,可以塑造学生的职业担当精神。

(三)在数据计算中开展法治观念教育

测量学数据计算强调多次校核和及时存档,测量得到的地理信息数据涉及国家机密,因此尤其要注重在教学中体现观测数据及测绘成果的依法管理和相关法律责任。在数据计算教学中,可运用法律事件挖掘法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可结合相关案例,如未申请空域的航空摄影测量无人机擅自开展数据采集、因移动存储介质联网导致测量成果流至境外而泄露国家机密等事件,向学生普及测绘法律法规,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四)在综合实践中锤炼学生的个人品格和团队精神

实践教学以强化理论知识、理解科学原理、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为主要目的,是实现全过程育人的主要环节。通过综合课程所学,学生围绕教师设定的用图需求和指定区域,开展团队合作式的地形图测量。在学生开展综合实践前,可以案例反映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从而使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例如,设定河道保护实践背景,让学生面向生态保护的河道防洪治理用图、乡村振兴的农田权属划分用图开展综合测图实践,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测量工作的职业贡献,结合团队合作和具有挑战性的实操项目训练,锤炼个人品格,培养职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测量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手段

(一)实施翻转课堂,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课前通过学习通、雨课堂等发布课程导学,其中包含测量学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上邀请学生对某个思政热点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由“被动学”转变为“主动想”,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有效提高课程思政的效果。

(二)巧借信息技术,玩转思政课堂

在测量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VR、AR等新技术、新手段,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感知职业情景。例如,在讲授珠穆朗玛峰测绘的过程时,可以让学生穿上装备,拿上仪器,置身于VR虚拟场景中,感受攀登的过程,从而培养职业精神,锤炼个人品格。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在测量学课程中有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成功申报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培养出一批深入研究、落实思政的教师,探索出一系列測量学思政资源和教学方法。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同向同行是一项需要长期推进的工作,作为教师必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全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参考文献:

[1]黄泽文.“新工科”课程思政的时代蕴涵与发展路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

[2]徐海军,赵荣钦,李慧.新形势下高校测量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1(8).

[3]朱胜兰,章志琴.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探索[J].北京测绘,2021(35).

责编:瀚 海

猜你喜欢

测量学教学实践课程思政
测绘工程专业大地测量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测绘学报》被引频次最高的10篇论文(摄影测量学与遥感)
《测绘学报》被引频次最高的10篇论文(大地测量学与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