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游要有土“味”有“鲜”气

2022-06-25

农家参谋 2022年6期
关键词:荷花特色旅游

伴随消费升级,近年来不少地方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结合乡村实际,深挖文化精髓,推出一大批有浓郁乡土特色的旅游项目,不仅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背后,也要看到,有的地方一味地追求“土味”,形式千奇百怪,内容荒诞离奇,扭曲了乡土文化的价值,给产业健康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这样的现象,必须加以纠正。

诚然,乡村旅游要有乡土味,但更要有品位,在保留乡土“味”的同时还有需要拥有“鲜”气。两者缺一不可。有文化内涵和深厚积淀,让人们记得住乡愁,有乡村特色和魅力,这样的乡村旅游项目才有长久生命力。

乡村游要有土“味”

乡土味:保留大地气息

发展乡村旅游,要着力挖掘本土味。模仿别人,永远抹不掉“伪造”的嫌疑;做好自己,才能凸显“原生”的美丽。乡土味,这是乡村旅游的内核。做乡村旅游,要最大限度地保留传统村落的民宅、巷道、立面、材料的原有格局和本真风貌,尽可能地保持本土本地的民俗文化,严防拆古桥、伐古树、毁良田、废古宅。

民俗味:演绎一种风情

民俗风情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资产,是群众性的文化创造结果,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的源头。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既可以满足游客“追求新鲜和探索文化”的心理需求,也可以保证特色民族文化得到弘扬发展和保护。开发和设计旅游产品项目,要在乡村民俗上做好文章,让游客在“吃住玩游购娱”之外有深度的综合体验。要综合应用场景化恢复,活态化展示,让民俗活动再现,让游客得以体验,真正融入文化氛围中去。

古韵味:传承一脉文化

乡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是最能体现乡村文化的节点;村名的起源、聚落的形态,都隐藏着乡村独有的历史积淀。人们寻找的所谓乡愁,包括远方故土的文化记忆和追忆往昔的儿时情怀,同样隐含在乡村文化的肌理之中。乡村的古韵味,表现在老村子、老房子、老街巷、老物件等载体之中,即便是残垣断壁,往往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乡村旅游只有扎根于这些老东西中,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力求修旧如旧,才能保住古风古韵。在旅游开发中,不能因为经济利益而破坏文化,降低文化格调,寻求低级趣味。

生活味:还原本来面貌

乡村旅游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然后才是一种旅游方式。乡村风景宜人,空气清新,民风淳朴,形神有序,节奏舒缓,适合人居。乡村是安详稳定、恬淡自足的象征,有着更多诗意与温情,有久违的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传统。旅游化的乡村生活,不是简单地回到以前,而是有选择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情感喜好、审美情趣,形成旅游休闲形态的乡村品质生活,这样的乡村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最终实现居住空间舒适化,生活空间缤纷化,工作空间人性化,情感空间温馨化。

乡村游要有“鲜”气

一招鲜,吃遍天。这个鲜,就是特色。

乡村旅游,要做到特点突出、特色鲜明,写好特色文章;要做到因地制宜、扬其所长, 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乡村旅游,只有做到有特点、有亮点,才能有“卖点”。

例如,博乐市贝林哈日莫墩乡利用荷花节,吸引疆内外游客纷至沓来。除了赏荷花、垂钓、逛夜市、看表演,最让游客期待的当属“荷花宴”:荷叶蒸鸡、荷叶包饭、脆皮荷花、香煎荷叶、荷花茶……品类繁多、口味新鲜别致,以荷花、荷叶为主角,推出了极具特色的系列饮食,成了荷花节上的“主角”。

可以说,荷花节及荷花宴就是这个村发展乡村旅游的特色,让人“出其不意”。再加上采荷、赏荷、品荷美食,大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时空意境,满足了游客探鲜、品鲜、赏鲜、尝鲜的需求。

决肯村乡村旅游突出了荷花这一特色,并将其做精、做大。特色突出、特点鲜明,特色品牌的优势得到凸显,不火也难。

只有发挥特色效应,擦亮特色品牌,重点打造“一村一品”,乡村旅游的路子才会无限宽广,旅游业态也会更加丰富。

擁有“鲜”气的难点是如何将特色资源与乡村旅游衔接起来,让各族群众共享特色资源带来的旅游红利,并讲好独一无二的博州故事,是值得我们思考并付诸艰苦行动的……

乡村旅游要怎样留住乡村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古代乡村生活的写照,越过千年,这依然是现代人对乡村生活的美好向往。近些年来,随着家庭游、自驾游的兴起,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从城市到乡村,人们想念的正是乡村特有的气质与味道。

但并不是每一个做旅游的乡村都能捧起聚宝盆,要想打造出令人魂牵梦萦的乡村旅游胜地,就要留住乡村的乡土味,人情味……留住乡村的自然与古朴,呈现乡村本来的样子。

乡村旅游应是乡村味而不是城市味

一些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的时候,喜欢大拆大建,拆掉古老的民居,建设像城市一样的广场楼房;喜欢大砍大伐,砍掉茂密原生的树林,建设像城市一样的草坪花园;喜欢大破大立,重新规划原有的村庄布局、田地形态,使得乡村像城市一样“井井有条”,这都是不可取的。发展乡村旅游,不是要把乡村变成城市。人们从城市去往农村,不是为了观看“类城市”景观。

发展乡村旅游,不要刻意营造城市味,应该大力凸显乡村味。正是那些城市没有、乡村独有的东西才是真正有吸引力的东西。它们或许是乡村风景,比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许是乡村生活,比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或许是乡土人情,比如“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乡村旅游应是本土味而不是异域味

爱丁堡庄园、瑞士小镇、加州部落……这是一些村镇的名字,但它们不在国外,在国内。一些地方发展乡村旅游,有一定的“崇洋媚外”倾向,殊不知,取一个外国名字,盖几栋外国式房子,演几场外国歌舞,这类土不土、洋不洋的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乡村旅游需求。

发展乡村旅游,不要一味打造异域味,应该着力挖掘本土味。模仿别人,永远抹不掉“伪造”的嫌疑;做好自己,才能凸显“原生”的美丽。东北村落的林中木屋、陕北村落的窑洞土炕、徽州村落的青砖黛瓦等,这些都是当地才有的独特民居形态;五常的大米、信阳的毛尖、赣南的脐橙等,这些都是当地才有的特色农产品。应当结合当地特有的衣食住行要素,打好“当地牌”,调出“本土味”。

乡村旅游应是自然味而不是人工味

弯弯曲曲、时宽时窄的溪流,改造成宽窄统一的人工河;层层叠叠、有大有小的梯田,修建成横平竖直的人造地;自然生长、形态各异的树林修剪成整齐划一的景观园……乡村景观,应该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有些人却偏偏不相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东一锄头,西一剪子,把一派自然风光给整成了人造景观。

发展乡村旅游,要减少一些人工味,保留更多自然味。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水景观美就美在形态各异;正所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花草树木美就美在自然多姿;正所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乡村生活美就美在亲近自然。一村一幅山水画,一户一处田园景,乡村旅游,要的就是一份“自然味”、一种“乡野趣”。

乡村旅游应是人文味而不是建筑味

山坡绿化了,水体整治了,道路修通了,网线入户了,民居改造了,农家乐也开张了……整个村庄建设一新,然而就是没人来。说到底,发展乡村旅游,不等同于搞房地产开发,不是说你盖好了“黄金屋”,就一定能赢得“游客心”。建筑不过是乡村的“形”,人文才是乡村的“神”。

发展乡村旅游,除了要“塑形”,更要“找神”。“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以农耕技艺、农耕用具、农耕节气、农产品加工活动等为主体的农耕文化是“神”;“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以居住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礼仪民俗、游艺民俗等为主体的民俗文化也是“神”。有了这些“神”,乡村旅游就不会“六神无主”,就能做到“形神兼备”。

乡村旅游应是创新味而不是守旧味

一些乡村发展旅游“剑走偏锋”,为了留住所谓“原生态”乡土味,拒绝接受新事物、新科技。新事物、新科技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助力乡村发展的“动力火车”,发展乡村旅游,尤其不能“开倒车”。

发展乡村旅游,不能一味守旧,应当锐意创新;不能回到过去,应当面向未来。水、电、网、气等都可以入村,商店、邮局、医疗、消防等都可以配套,博物馆、图书馆、文化站、休闲驿站等都可以拥有,农事体验、农业观光、农家休闲等多种形式都可以发展……乡村的地理环境可能相对“封闭”,但思想意识不能“落后”。

乡村味、本土味、自然味、人文味、创新味,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正宗味道,只有保证这份味道的纯正,才能让人回味无穷,才能保证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谋观察

乡村旅游要留住“土味”

“家家门前长流水,户户庭院花飘香。”春暖花开的时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以短途游、自驾游、家庭游为主的乡村旅游成为不少人的首选。

近年来,各地乡村旅游景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为农民增收、城乡资源交换、农村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了新动力。但部分地区的乡村旅游存在同质化问题,以餐饮、住宿、采摘、游乐等为主的农家乐,缺少有吸引力的文创产品以及个性化、特色化项目,农家小院、稻田艺术、油菜花海、大棚采摘成为“标配”,造成千村一面。

乡村旅游的落脚点是乡村,“乡村气质”才是吸引游客的“制胜法宝”。因此,发展乡村旅游要留住“土味”,应本着立足乡情、因村施策的原则,充分挖掘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特色,打好“当地牌”。从某种程度看,传统文化既是乡村旅游的资源和品牌,又是乡村旅游的根基和灵魂。在旅游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能更加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比如,在黄山的古村落西递,人们来到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古民居、古祠堂和古牌坊,还能看水幕电影讲述徽商故事,品“一青二白”的“包公菜谱”。有游客表示:“到西递旅游,有一种穿越时空、找回乡愁和接受传统文化洗礼的感受。”正是这些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乡村旅游有了别具特色的吸引力,让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推动乡村旅游“美丽蝶变”,要找准定位、突出特色,继承和发扬乡土文化,但也不能因此把乡土文化固化起來,应该在尊重历史和保持乡土文化基因前提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乡土文化在乡村旅游中既“土”得有娱乐趣味,又“土”得有文化底蕴;既“土”得有地方特色,又“土”得有时代新意,进而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既能回应游客对“诗和远方”的追求、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也能更好承载展现乡村风貌、实现乡村振兴。

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赏雪,乡村游要朝着精细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让人们记得住乡愁,才能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荷花特色旅游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旅游
荷花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夏天的荷花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