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智慧化场景构建的高校图书馆教学支持服务研究

2022-06-24

晋图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馆员师生智慧

赵 苹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300)

0 引言

高校图书馆对教学支持服务的研究与实践由来已久。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传统的资源采购和文献信息资源分享服务、电子教参服务、多媒体资源开发与资源整合服务、学习空间支持服务以及自上而下的参考咨询服务和学科支持服务等;还包括馆员主动与学院合作,开展嵌入课程的教学服务,通过参与设计各类教学课程或是开展写作指导课程等直接支撑教学、服务教学等服务内容。2020年3月,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发布的《2020年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中指出:学习设计、学习体验设计和学习工程的“合作”,将会重塑高等教育中的教学模式[1],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教学提出了新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辅助的重要部门,具有资源、技术、人员、空间、服务等各方面的优势,在推进图书馆服务内容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方面得天独厚,能强化对学校教学支持的力度,对于教学工作能“直接支撑”,融入一线、融入过程[2]。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革新、学习环境的变化以及用户学习行为的改变,图书馆向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教学支持服务的方向迈进,为科研教学提供附加价值,促使教学服务目标直接或间接由“学科本位教育”向“能力本位教育”转变[3]。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孪生、区块链、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和智慧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图书馆各项创新服务功能也不断地得到增强,为各类应用场景的构建注入了新的活力,图书馆对教学服务的支持也由之前的粗放模式转为更为精准化的服务模式。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尝试引入“智慧化场景”的概念,通过智慧化场景分析和智慧场化景生态的构建,提供特定场景下的信息及服务,合理打造图书馆的智慧化场景,形成一个以人为核心、设备立体互联、资源形式多样、场景丰富、服务智慧、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知识服务空间,使智慧图书馆生态系统内的各个组成要素之间协调、高效、有序地运行,更好地为教学提供智慧化、沉浸式服务,探索智慧环境下更为精准化、个性化的教学支持服务模式。

1 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场景运行机制

全球科技领域资深记者斯考伯(R. Scoble)和技术专栏作家伊斯雷尔(S. Israel)在《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一书中预言,未来25年互联网将步入场景时代。场景是物理场所和媒介共同为人们构筑的一种交往模式和社会信息传播模式,既包括其中的动态情景,也包括控制这些情景有序运行的各种规则[4]。而场景式服务是针对特定主题或用户群体,通过感知用户当前所处的场景和情景,自动获取和发现用户需求,进而依据用户需求场景和任务情景,有针对性地整合资源和组合服务,为用户提供多项场景选择,主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一种方式[5]。

智慧图书馆时代,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教学支持场景主要是指高校图书馆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用户画像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实体或虚拟场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改善教学与学习过程,是在提高教学与学习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及自身潜力的基础上,融合空间、资源、服务三维要素,以满足教师和学生个性化需求为目标的服务策略、各种规则、多种方式的集合体。其生态运行机制主要表现为将智慧图书馆看作一个有机的生命系统,运用大数据和数据挖掘技术整合图书馆现有的教学资源,形成具有统一标准的教学大数据中心,为保证系统的可持续性,开放系统数据接口,方便后续资源整合导入,为智慧场景服务提供源源不断的教学数据支撑,成为整个图书馆智慧化生态系统的源头活水。以数据为核心,驱动图书馆智慧化教学服务的开展。以读者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为例,智慧图书馆生态系统运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通过全面收集读者在图书活动的行为数据,如读者利用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联机公共查询目录)系统的检索史、借阅的记录、在利用数据库时输入的检索关键词、在资源库界面浏览阅读停留的时间长短,甚至于读者出入图书馆的时间段、频次等信息结合读者所学专业,高精度概括标注读者特征,形成读者画像,绑定读者社交账号,实现统一的认证授权,智能感知读者在毕业期间对毕业论文写作的需求,个性化制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方案,主动推送毕业论文写作参考资源,实现读者毕业论文写作线上和线下全程智能跟踪辅导,这是生态系统的主干部分。

各种智慧化应用场景则主要基于高校读者在不同学习阶段学习内容的不同,如职业规划阶段、顶岗实习阶段或者考证考级阶段等不同的场景,通过智慧服务平台和智慧终端在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最终呈现给读者,读者可以在不同的学习场景下通过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获得不同的智慧服务。

智慧馆员全程参与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行,负责管理、维护、修正并不断创新各类智慧服务场景,丰富智慧服务的内容,为教师备课、授课提供更加智慧化、个性化、精细化的教学服务体验,为学生学习提供多样化的资源保障和阶段性的知识辅导,通过多维场景的策展,有效整合图书馆的智能终端、智慧服务平台、智慧图书馆资源、智慧服务内容,使图书馆员与图书馆资源、智慧环境之间形成一个相互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的智慧生态圈,通过为高校读者创设多维场景、呈现丰富的内容、提供更为多元化的教学服务体验,见图1。

2 高校智慧图书馆精准化教学支持场景及应用

吴建中在《转型与超越:无所不在的图书馆》一书中提出“人”“资源”“空间”三要素构成泛在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6]。结合刘炜[7]等人提出的“5G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十大应用场景”,本文拟从智慧馆员、特色馆藏资源、空间与环境三大维度探讨智慧化教学支持场景及其现实应用。

2.1 智慧馆员教学支持服务场景

智慧图书馆功能的实现离不开智慧型馆员。作为智慧图书馆的核心要素之一,智慧馆员是智慧服务的提供者和实践者,其地位和作用无可替代。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智慧型馆员的内涵和外延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成为智慧图书馆环境下教学支持服务的重要一环。智慧馆员对教学支持服务的场景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2.1.1 智慧馆员在线教学科研支持体系

智慧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数据知识服务中心,具有消除信息孤岛的职责。智慧图书馆员通过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分析等技术,与相关部门、专业院系协同合作,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通过高效整合各

Fig.1 Operation mechanism of intelligent teaching support scene in university library图1 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教学支持场景运行机制

类科研信息与科学数据,提供个性化的在线教学科研和学习支持服务。服务的内容包括在线授课、专题讲座、培训、会议、活动赛事直播。师生可以通过虚拟增强现实模式下的图书馆智能空间,将学科资源以颗粒度知识单元的方式同步直播或异步回给其他师生,实现科研数据的开放获取与动态呈现,并通过云空间将课件、视频等素材上传到图书馆教育云平台。师生可以借助5G的超高速低延迟功能快速获取直播课程,并可以通过无限制的回放,下载相关资源强化学习效果,加速物理空间、数字资源与用户的深度融合,双向提升师生的科研效能和教与学的效能。

2.1.2 学科服务智慧平台

智慧馆员通过借助5G、人工智能、云数据、物联网等多元信息技术搭建学科服务智慧平台。通过与院系进行有效地互动沟通,针对各学科领域特别是针对学校的重点学科深入挖掘教学用户的潜在信息需求,嵌入教学用户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为用户提供嵌入式的学科服务,主要包括:学科热点、数据分析、引文分析、论文发表、项目申报、知识产权、机构知识库构建等导航或指南,并借助多元网络技术和方法,使联合参考咨询、会议互动直播、举办线上讲座等方式得以实现,提升与教学用户间的互动性,为教学和科研提供直接支持服务。

2.1.3 信息素养教育课堂

借助Lib Guides系统、元数据仓储、Tax-folk混合导航等新媒体技术,打造集信息素养知识、信息检索课程、教学资源库、学习交流指导为一体的智能化信息素养教学平台,并借助自媒体公众号、移动图书馆等平台开辟信息素养教育专区。馆员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对数据进行实时获取和动态分析,定制情景化的信息素养教育课堂,实现现实课程和虚拟课程的互联互通,营造出个性化、令人愉悦的智慧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环境。

2.1.4 社交与情感交流平台

5G技术环境下,随着5G+AR技术的成熟融合,网络社交场景将更加丰富多元,不仅能够创设更为适切的服务情境,还能够通过馆员的社交性支持更加有效地促进馆员与教学用户之间、师生之间、教学用户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分享、交流和协作,实现馆员与教学用户的深度交流。馆员不仅可以利用线下的方式为教学用户提供面对面的参考咨询、阅读辅导、写作指导、学科服务等支持服务,也可以利用智能终端、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实现与教学用户、专家学者等的交互,增强教学用户的认同感、归属感,同时和谐的交互氛围也有助于提升用户的感官体验。

2.2 特色馆藏资源教学支持服务场景

智慧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呈现形式将更加多元化,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馆藏特色资源是图书馆对教学服务支持的重点,其场景主要包括电子教参移动阅读平台的构建、超高清全景互动直播服务、数字人文建设、云阅读推广等。

2.2.1 电子教参移动阅读平台

5G技术背景下,电子教参服务与学校课程服务的融合成为智慧图书馆创新服务教学的重要手段。图书馆电子教参移动阅读平台的构建,将电子教参全文融入教学过程,并提供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课程,使用户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在线检索、浏览、阅读、下载或打印学术论文、课件、讲义等资源,为大规模线上教学提供了环境、人及教学资源的有效关联,成为智慧图书馆全面融入泛在课堂的创新起点,有效地构建起一个良好的线上教学生态圈。

2.2.2 超高清全景互动直播服务

借助全景直播、远程现场展示、5G+8K、5G+VR等多种应用技术组合,图书馆可以与教学、科研部门合作举办各种大型特色资源展示活动,召开在线会议以及组织其他活动。通过360度虚拟现实设备捕捉超清晰、多角度的画面,让师生通过任意角度实现与超高清全景的互动直播、馆内资源立体互动直播及远程现场的实时展示,令师生体验沉浸式观看效果,通过创新服务内容、丰富用户选项等推动图书馆服务层次的不断深化。

2.2.3 数字人文建设

智慧图书馆环境下,数字人文成为图书馆服务教学的创新热点。图书馆在重新思考自身角色定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人才优势,通过借助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信息技术,全流程参与数字人文项目的各个阶段,实现对特色历史馆藏资源数据的复原与重构;并通过VR与AR技术,实现对历史文化场景的再现,凸显智慧场馆对师生学习与资源定制功能的强化。

2.2.4 云阅读推广

随着VR、AR技术的日渐成熟以及立体式全息影像研发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视界将得到进一步拓展[8]。高校图书馆可通过全息影像技术升级舞台、演播厅、报告厅、小型阅读空间等,打造场景式阅读节目或活动,为师生提供深入且真实的沉浸感与交互体验。高校图书馆可借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师生在VR阅读推广空间中的使用痕迹,根据用户画像特征推送用户感兴趣的个性化信息,拓展师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师生用户的阅读水平与喜好,实现古今中外的文明互鉴。

2.3 空间与环境教学支持服务场景

空间与环境作为图书馆三大维度之一,是图书馆功能变革与重塑的重要组成环节。从最初的阅览空间、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再到智慧图书馆多功能空间建设,高校图书馆对师生的学习、交流、协同、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师生创新知识交流、进行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因此图书馆应注重打造读者主导的多样化和多重性空间场景,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为师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创作、环境体验。

2.3.1 特色专业学科分馆

智慧环境下,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服务特色学科和重点学科的特色专业学科分馆,充分体现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向特色学科、重点学科倾斜的原则,借助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相互协同的混合空间,使专业资源与学科服务更加贴近教学、渗透教学,利用学科馆员的学科优势,借助先进的智能技术,依托学科专业资源,推动图书馆支持教学、服务教学智能生态的进化。

2.3.2 智慧主题学习空间

以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元技术打造各类智慧化的主题学习空间,智能地记录学习的全过程,有效分析师生的学习行为数据,支持师生之间多元与多向行为交互。通过学习空间的室内定位技术和虚拟现实增强技术,对现实情境进行高度仿真可视化,实现全感官沉浸式体验,动态感知广大师生的专业信息需求,有效提升利用学习空间时的学习效率,实现智慧服务的精准推送。

2.3.3 智慧创客空间

5G时代,以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平台和物联网平台推动建立的线上与线下一体化的图书馆智慧创客空间,促进师生间的成果分享、知识交流、创业培训等;促进多种信息和知识的融合,并借助VR、AR技术,将虚拟的事物转为可视化、形象化的知识世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类创新教育体验中,激发创新知识创造力;支持用户的创意探索和技术创新,增强交互动手实践能力,打造契合创客空间的创新生态新场景,培育师生的创新创造力。

3 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场景服务教学优化措施

5G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教学的方式随着人与各类智能化设备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知识的搜寻、查找、以及资源的获取,而更多的体现为智慧化空间的打造、大数据分析融合以及智能知识发现等多维场景来满足不同教学用户的个性化需求[9]。因此,高校智慧图书馆应针对不同师生用户群体的兴趣和爱好,以5G时代各种智能化技术手段的应用为基础,合理打造图书馆的场景空间,并以优化智慧管理顶层设计、组建智慧馆员和智慧服务团队、升级智慧场景服务设备、加强优势特色馆藏资源的保障力度等措施构建良好的知识生态创新体系,实现嵌入教学支持服务全流程的智慧服务推送,服务和支撑各种教学场景。

3.1 优化智慧管理顶层设计

在智慧图书馆服务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优化智慧管理的顶层设计,注重战略规划的制订,确定大学图书馆的使命、愿景、目标、战略及其实施计划的思维过程与框架。

宏观上,高校图书馆需要围绕高校的办学定位,制订清晰眀确的发展对策,通过制定一年、三年和五年发展规划,明确服务的目标与任务。战略规划的制定应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主线,以服务教学、科研为中心,以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为方向,充分考虑大学领导、学院、教师、学生、战略合作伙伴等各方的利益需求,获得多方支持,提升图书馆的文献保障率、知识服务能力、文化育人功能和科研辅助水平,把图书馆建设成为学校的知识文化中心、学习资源中心、学术交流中心。

微观上,不仅要注重智慧馆舍的改造,加快智能技术的应用以及智慧化馆藏的建设,更应该关注智慧化服务的提供,通过打造更为智慧化和多元化的服务场景以支持和服务学校的学科建设。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和场景规划过程中,应注重政策的持续性,建立完善的智慧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量化指标模型与应用评价标准,明确其建设路径、考核标准、运作模式、团队培训、业务流程重组等重要内容,推进图书馆智慧场景的构建与可持续实施[10]。

3.2 优化和完善智慧馆员和智慧服务团队

馆员是智慧服务的提供者和承载者,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灵魂。在智慧场景的营造过程中,智慧馆员凭借执着的职业精神、良好的技能素养和敏感的洞察力,在智能化技术手段的辅助下,实现知识的深层次分析、挖掘和重组。智慧馆员的胜任力是图书馆服务教学深度和取得成效的决定性因素。

高校图书馆应优化多元人才选拔和考核制度,加强智慧服务优秀人才的储备,并通过开展持续化的馆员教育、落实日常化的馆员能力评估、进行专业化的馆员培训、优化团队岗位设置等实现智慧型人才的管理。此外,高校图书馆应加强与相关学科领域专家的合作。在智慧场景的构建过程中,图书馆还应加强与通信网络、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据科学等相关领域的智慧服务团队的合作,通过开展各类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项目合作等模式提升多场景智慧服务的研发、建设与维护的能力与水平,实现对教学服务的全方位支持。

3.3 优化和升级智慧场景空间技术设备

智慧空间是构成智慧图书馆场景服务体系的重要元素,是实现教学支持服务保障的重要因素,其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硬件设备的智能化。为此,高校图书馆必须注重优化和升级支撑智慧场景的技术设备,加快引入云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技术、自动识别技术、边缘技术等人工智能技术,借助这些技术实现对教学用户的实时咨询、虚拟阅读与交互、学科服务等智慧保障服务。与此同时,设备软件的不断升级和优化也能够提高智慧服务设备的响应速度与虚实空间的体验舒适感,使师生用户获取到丰富的情景感知服务,实现对教学用户行为的跟踪,不断延展和动态适应教学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有效提升智慧图书馆场景的空间效用,提升教学用户的获得感,实现对教学用户精准化服务保障的效能。

3.4 优化和加强特色馆藏资源的保障力度

在智慧化场景构建的过程中,资源是核心,形式多样的特色馆藏资源是图书馆精准化服务教学的重要资源,是学校科研的重要驱动力。为此,高校图书馆应围绕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和学科服务重点进行特色馆藏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智慧图书馆的技术手段,实现特色馆藏资源的数据化,构建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体系,有效对接特色馆藏资源与教学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师生提供资源丰富、超越时空限制的资源共建共享服务[11]。其次,高校应借助“智慧图书馆+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加强个性化推荐的力度,主动为师生推送所需要的特色资源,充分体现服务的智慧性和个性化。此外,应重视特色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力度,通过借助各类先进的智能技术,加快特色馆藏资源的形式转化,满足用户多元化、形象化、数字化的需求,并通过建立长效的保存机制,提升教学用户的满意度。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应注重资源的完整性、连续性和专业性,积极融入学校的教学服务支撑体系,满足师生科研和知识创新多样化的需求,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馆员师生智慧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