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组织模式初探
——基于杭州西站枢纽地下环道设计实践

2022-06-24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2年13期
关键词:西站综合体车库

沈 阳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92

杭州西站枢纽是2022年杭州亚运会前必须建成的重要对外交通保障。依据杭州西站地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确定,西站所在区域的出行结构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存在一定比例的小汽车和出租网约车出行,规划年出行结构表1所示。

表1 西站全天及早高峰交通出行结构一览表

结合杭州西站枢纽,建立了南北两个接近对称的综合体,如图1所示,其中,北综合体包含商业、酒店、办公、公寓和文化综合体共60.1万平方米,全天发送吸引总量近19万人次;南综合体64.2万平方米,全天发送吸引总量近25万人次,南北综合体几乎为镜像关系。西站枢纽整体建设规模庞大、地面交通压力和出行量大,由此,尝试以地下环道组织西站枢纽片区的地下空间。

图1 杭州西站枢纽地下环道总体布置图

1 地下环道布局

1.1 功能布局

为充分提升土地开发价值和商业氛围,吸引和集聚人流,沿地铁站点周边的商业地块设置地下一层商业开发空间,布置地下商业、餐饮、娱乐等功能,与地面大型商业空间形成地上地下一体发展。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公建地块地下过街通道要求进行对接,形成完整的地下街道。其它公共建筑地块的地下空间应尽可能连通,形成完整、连续、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下空间系统,提高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率。

地下通道主要为地铁站点周边商业地块地下空间,以及与其他地块的地下室相互连通,加强地下空间的横向联系,考虑周边地块开发,预留与周边地块连接的通道口部。地下交通设施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1)与轨道交通接驳:西站枢纽片区内有地铁3号站点3个,机场快线站点1个,18号线站点2个,34号快线设站点1个,12号线站点1个。地下环道可增补与轨道交通接驳站点的换乘条件。

2)地下社会停车场:主要利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开发物业、城市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等,尽可能多地安排地下社会停车场,以缓解重点需求区域社会停车资源的紧缺,地下空间既能通过地块内部车行坡道,也能通过地下环道进行疏导。

1.2 竖向层次

分层开发是将地下空间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体现,是开发与保护规划原则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不同标高的竖向联系形成立体化设计。根据地质条件,地下空间开发深度国际标准,地下环道主要集中在浅层地下空间(0~-15米):主要安排商业、娱乐、会议、餐饮、停车、普通仓库、市政共同沟管廊等设施。其土地利用与地面(地上)空间利用基本一致,可选择整体式、混合式和分离式的土地利用,是人类白天活动密集而广泛的区域。如图2所示。

图2 杭州西站枢纽总体断面图

2 地下环道交通组织

2.1 地下环道布置

西站枢纽包含南北两侧综合体,两者几乎为镜像关系,本文受限于篇幅,以南侧综合体为例,如图3所示。南侧综合体外地下道路位于地下一层,主要为西站北侧综合体地下车库联络道。其中配套用房空间、设备用房等可利用综合体空间合建。补充的地下环道出入口数量,便于进出综合体车库便捷。南侧综合体地下道路设置4处下至地下二层的坡道,实现地下二层车库与地下一层的沟通,极大地增加了停车位的数量。

图3 南侧综合体地下道路平面布局

地下道路系统的建设在交通功能上为综合体打通了对外交通通道;衔接了疏解高架与综合体地下车库;为旅客提供了地面交通与高铁、地铁的快速转换服务;也加强了地块的公共服务能力。枢纽内部地下道路系统主要服务对象为进出枢纽的旅客,同时兼顾通勤与错时配给供货之需。

地下环道实现各类道路交通工具的按需可达性。根据不同车型、服务类型细分为如下的组成结构:轨道、高铁、大巴、长途客车(公交);出租车、网约车;各类中小型车、社会巴士等社会车辆。综合体地下道路采用双向分片组织形式形成地下环路与站城南街、站城北街进行沟通,如图4和5所示。

图4 地下道路交通组织流线(地下一层)

图5 地下道路交通组织流线(地下二层)

2.2 疏散措施

⑴出入口匝道布置及交通组织

车辆的自主路径选择过于集中,造成部分匝道流量较大,形成拥堵[1]。地下车库联络道出入口布置应和衔接道路的交通组织相匹配,有利于到发交通的疏解,减小对区域路网的冲击。地下车库联络道出入口布置应与区域的主要交通流向相匹配,减小交通绕行,便捷到发交通的集散。地下车库联络道出入口布置应结合区域内主要地面道路进行设置,减小对两侧用地的影响。

⑵地块出入口布置及交通组织

为减小车库联络道负荷,增强通行能力,提升车辆进出地块安全性、可靠性,地块出入口设置的位置,应结合建设条件、交通方向、衔接标高等情况综合确定,为保证车辆进出主线安全性。地块出入口应分散布置,环内环外出入口不宜相对,宜错开布置。为增加交通可靠性,同时提高通行能力,有条件时每个地块可设置两个开口,进、出功能分开。地块出入口不应设在坡度较大的主线段、匝道段,应保证进出口的视距安全。

2.3 内部交通组织

国内各城市规划设计地下环路主要呈现出单环、“日”字环、“目”字环三种形态[2]。本文所述地下道路总体呈“H”形布置于南北两侧综合体之间。地块出入口均采用“右进右出”形式,地块进出地下车库联络道时,均设置专用车道,避免交织。南侧综合体于地下道路设置4个出入口,具体位置和内部交通组织如图6所示。

图6 杭州西站站房周边地块停车库分布图

3 总结

3.1 地下环道交通组织特点

⑴依托大运量的公共交通系统,地下环道是连接片区地下空间的有效手段。交通枢纽包含地下商场、下沉广场、地下车库等地下综合体,交通流线复杂,地下环道可发挥最大的交通流线组织能力,根据公交、出租和私家车等不同车种不同流线进行分级别导向。

⑵通过地下环路,缓和地面交通与空间负荷。行人是道路交通系统中的弱势交通参与者,因此,行人问题的解决,需要从规划层面加以重视,合理组织行人,保证安全。从中央布局、双向同侧和路侧布局三个方面来保证行人流线的畅通性。第一,在中央布局方案中,行人被组织到道路外侧,对于中央布局线路来说,二者之间不存在干扰。第二,双向同侧式快速公交线路的布设,站台采用岛式,需要为另一侧的行人设置过街天桥或者地下通道,到快速公交线路这一侧换乘,不会受到道路上其他车辆的干扰,能够充分保证乘客安全。第三,在路侧布置,行人被组织到道路次外侧,与快速公交线路相邻,由于行人的随意性大,需要在二者之间设置物理隔离,保证行人安全。

⑶由地下环路连通疏散各地下空间。地下环道处于各地块之间,可辅助疏导各地块地下空间的交通与疏散。在综合交通枢纽中,地下环路可结合站体及上盖物业形成立体交通方式,多层次多维度地发挥地下环道的连通与疏散功能。此外,地下环道还有一个尤为突出的优势,即连接交通枢纽站两侧的车行流线,避免因站体对车行交通的地面分割而绕远路。

⑷公共地下空间统一管理。通过管理地下环道的出入口部,地下空间可进行统一管理,合理组织应急情况下的交通疏导,甚至可作为绿色通道,满足紧急情况的车辆通行要求。

3.2 地下环道疏散措施

人员疏散是地下空间疏散的核心问题之一。受限于有限的出地面建设场地,地下环道的人员疏散从以下三种模式来解决,如图7所示。

图7 人员疏散的三种模式图

⑴专用楼梯间:在地面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设置单独出地面的疏散楼梯。

⑵合用楼梯间:尽可能与综合体合用疏散楼梯,减少出地面楼梯间。

⑶辅助疏散通道:结合综合体内部的疏散楼梯逃生。

地下环道中的车行疏散,按规范采用车型横通道或辅助疏散通道为宜,然而,受限于各地块地下空间和地面道路先行实施,地下环道中车行可采用与多个地下车库连通,借用地下车库坡道进行紧急疏散疏散。

猜你喜欢

西站综合体车库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打造城市新地标
——杭州西站枢纽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某住宅小区地下车库结构设计
青岛西站正式开通运营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谈地下车库基础结构设计
青岛西站的空间价值
青岛西站站房主体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