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2022-06-24黄醒浩梁广大陈校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胸痹补阳稳定型

黄醒浩 梁广大 陈校春

(阳江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广东 阳江 529500)

冠心病心绞痛是指因心肌短暂而急剧缺氧缺血所导致患者出现发作性心前区或胸骨后压榨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人们生活习惯、饮食方式等改变,我国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升高,且发病群体有年轻化的趋势[2]。冠心病心绞痛可引发严重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现代医学常给予他汀类、硝酸酯类、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3],严重者开展外科手术治疗;但单纯西药治疗不良作用较多,疗效欠佳,而外科治疗费用较高且危险性较大,故临床需要安全性高、疗效好的治疗方式。心绞痛属中医学中“胸痹”“心痛”等范畴[4],中医治疗胸痹注重整体观念,将病与证进行结合,标本兼顾。在长期理论与实践中,中医总结了诸多治疗胸痹的方法且应用效果显著[5]。本次研究旨在探究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阳江市中医医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8.26±6.78)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9年,平均病程(3.73±1.07)年。观察组男65例,女35例;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7.72±6.51)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06±1.21)年。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考《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6]中相关标准;中医诊断与分型参考《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7]中相关标准。

1.3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中医分型为气虚血瘀型;(2)年龄40~70岁,性别不限;(3)心绞痛分级为Ⅰ、Ⅱ、Ⅲ级,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排除标准:(1)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及恶性肿瘤者;(2)合并严重的高血压病、心脏瓣膜疾病、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者;(3)合并感染性疾病、严重免疫系统疾病者;(4)对本次研究拟用药物禁忌或过敏者;(5)处于妊娠期、哺乳期妇女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包括扩冠: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1039)每日清晨1片;抗凝: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30078)每日1片;调脂:瑞舒伐他汀钙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240)每日1片。观察组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补阳还五汤组成:黄芪20 g,丹参15 g,当归15 g,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10 g,赤芍10 g,茯神10 g,白术8 g,地龙5 g,炙甘草10 g,由阳江市中医医院中药房统一煎制,每日1剂,早晚饭后半小时200 mL温服。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注意作息规律,低脂、低盐等生活方式干预。2组患者均治疗4周。

1.5 评价指标 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中医症状疗效及生活质量。(1)临床症状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ire,SAQ)[8]进行评价,包括5个维度(19个条目):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频次(AF)、治疗满意程度(TS)、疾病认知(DP)。标准积分=(实际得分-该方面最低得分)/(该方面最高得分-该方面最低得分)×100,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维度功能越好。(2)中医症状疗效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中相关标准,包括显效、有效、无效、加重,显效:证候积分下降70%~100%;有效:证候积分下降30%~69%;无效:证候积分下降<30%;加重: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增加。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Short From-36 Health Survey,SF-36)[10]进行评定,量表包括:躯体功能(PF)、躯体健康所致角色限制(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感(GH)、生命活力(VT)、社交功能(SF)、情感问题所致角色限制(RE)、心理健康(MH)、健康变化自评(HT);评价主要分为躯体健康(PF、RP、BP、GH)与精神健康(VT、SF、RE、MH)2个方面,计算公式:换算得分=(实际得分-该方面的可能最低得分)/(该方面的可能最高得分-该方面的可能最低得分)×100%。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х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SAQ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PL、AS、AF、TS、DP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L、AS、AF、TS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维度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SAQ评分比较 (±s,分)

表1 2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SAQ评分比较 (±s,分)

2.2 2组患者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96/100),高于对照组的81.00%(8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2.3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躯体健康与精神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健康与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 (±s,分)

表3 2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稳定型心绞痛发病主要机制包括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炎性反应、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血脂代谢障碍等[11]。当前西医疗法主要包括扩冠、抗凝、调脂等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但单纯西药治疗不良作用较多,疗效欠佳,而外科治疗费用较高且危险性较大。稳定型心绞痛属中医学中“胸痹”“心痛”范畴,关于胸痹的病机与治疗中医有独特的见解,《素问》中有关于寒邪导致的痹痛,对症给予温热散寒解痛;《灵枢》中辨证将胸痹与脏腑联系,从脏腑入手治疗胸痹;仲景拟定的瓜蒌薤白白酒汤及其他9张方剂,通过通阳宣痹之法治疗;皇甫谧采用针灸疗法治疗胸痹;孙思邈采用外敷、针灸等方法治疗胸痹等,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经历代医家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医从五脏、辨证、经验方、贴敷、针灸、足浴等方面治疗胸痹,方法众多,疗效肯定。本次研究认为胸痹的发生多与天气寒冷、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年迈劳损等因素相关,其病机主要包括虚实2个方面,虚为气血阴阳虚衰、脾肺肝肾亏虚、心脉失于涵养,不荣则痛;实为寒凝、血瘀、气滞、痰浊等相互影响,寒凝合气虚致血行不畅,久之血瘀,血瘀致心脉壅滞,不通则痛,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应以补气、活血、化瘀为主。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PL、AS、AF、TS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96/100)高于对照组的81.00%(81/100),观察组躯体健康与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补阳还五汤源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初始被用于中风治疗,有补气、活血、化瘀之功效[12],现被广泛应用于气虚血瘀型疾病治疗,特别是心血管疾病中疗效肯定。方中黄芪为君药,主补气助血行而化瘀;丹参、当归为臣药,活血养血,与黄芪配伍,共奏益气活血化瘀之作用,益气不留瘀、活血不损正气;佐药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主攻活血散瘀,地龙加以通络,助力黄芪、当归、川芎等起到活血通络之作用,强化组方之活血功效;茯神、白术合用可健脾宁心安神,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药到则胸痹症状得以解除,生活质量自然得以提升。此外,现代医学证实补阳还五汤还具有调节脂质代谢、抗氧化、抗炎、抗血小板聚集、保护心肌内皮细胞等作用[13-15]。

本次研究中未对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行探究,后期可针对此方面进行补充研究,丰富研究成果。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胸痹补阳稳定型
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分析脑梗死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FNA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研究
炙甘草汤加制水蛭治疗胸痹心痛作用机制、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国医大师张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经验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