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分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

2022-06-24方向明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年4期
关键词:目标值现代化指标

覃 诚,汪 宝,陈 典,方向明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0 引言

农业农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1954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构想,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农村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放到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国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四五”及以后一段时期内我国三农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科学设计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基本实现和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值,衡量我国及各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是明确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方向的重大议题。

相比农业现代化的评价研究,学术界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评价研究较为缺乏。总体来看,方法主要集中在多指标综合测度法,使用该方法的研究大都构建一个多级指标体系,然后对指标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逐一计算各指标的发展水平,再根据不同权重计算综合指数。对于标准化的方式,不同学者有所不同。部分学者采取极值法确定标准化范围,如张应武等、杨华等、鲁春阳等[1-3]。部分学者则通过确定好指标的上限值,即现代化实现的目标值,来将各项指标标准化,这有利于直观反映距离现代化目标值实现的差距。如杜宇能等、邸菲等确定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4,5],李刚[6]充分考虑青海省的资源禀赋现状设计了目标值。权重选择方面,主要有主观赋权方法和客观赋权方法。主要赋权往往采取专家评价法,如杜宇能等采用专家评价,邸菲等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客观赋权法方面,则主要有变异系数法、熵值法,如安晓宁等[7]选取变异系数法作为赋权的办法,魏素豪等[8]则采取了熵值法进行赋权,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都是以离散程度作为赋权标准,能够有效避免主观性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

文章首先参考相关学者研究和政策文件,广泛研究国外发达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构建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在基本实现和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时的目标值,并借助变异系数法赋权计算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数,分析全国和各个地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及弱项和短板,进而有针对性地总结结论与提出政策建议。

1 研究方法

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该文查阅大量资料和统计数据,结合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参考其他学者研究,构建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参考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两步走”战略和相关政策文件,该文将2035年定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节点,2050年定为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节点。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值主要借鉴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确定,如表1所示。

表1 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评价体系

农业生产现代化主要包括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劳动力素质、农田灌溉率、一产就业比例等指标。国际上,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在数年前均达到90%以上,而美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已接近100%的,综合考虑以上指标水平,可将中国2035年目标值定为80%,2050年目标值定为90%。2016年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初中以下的农业劳动力占比分别为12.7%、13%、24.1%、19.3%,而中国高达91.7%[9]。因此,综合考虑将中国农村人均教育年限2035年目标值定为9年,2050年目标值定为12年。发达国家21世纪初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就已达70%~80%,综合考虑将2035年中国农田灌溉率目标值定为60%,2050年目标值定为70%。1991年美国、日本、韩国农业就业比例就达到1.9%、6.73%、14.61%,2019年达到1.34%、3.42%、4.88%。综合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更接近于日韩,将一产就业比例2035年目标值定为15%,2050年目标值定为5%。

农业经营现代化主要包括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种养结构调整等指标。据《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办法(试行)》显示,2009年美国农业服务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已接近7%,综合考虑将2035年目标值定为6%,2050年目标值定为8%。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一般是农业产值的2~4倍[10]。结合我国国情,综合考虑,将2035年目标值定为3.5,2050年目标值定为4。2010年美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11],20世纪80年代日本左右畜牧业产值占比已达到29%[12]。综合考虑国际经验以及我国实际情况,将2035年、2050年目标值分别定为40%、50%。

农业产出现代化主要包括粮食产出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土地产出率等指标。2014年美国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就已经为7 635 kg/hm2。考虑中美在土地资源有差异,综合考虑将2035年中国目标值定为6 000kg/hm2,2050年目标值定为7 500 kg/hm2。根据世界银行的相关数据,2010年日本、美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大约为24万元/人。考虑中国的农业劳动力众多,按国际经验计算并不合理,而《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提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为每年提升0.34万元,综合考虑将2035年目标值定为7万元/人,2050年目标值定为12万元/人。农业土地产出率方面,2010年中国的土地生产率在128个国家(地区)中排第16位,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13]。参考邸菲等[4]的定义,综合考虑将2035年目标值定为6万元/hm2,2050年目标值定为8万元/hm2。

农业绿色现代化主要包括农药减量化、化肥减量化、农业GDP耗水等指标。农药化肥减量化是我国当前农业绿色发展主要措施之一,参考魏后凯等研究[14],将2035年农药施用量目标值定为5.2kg/hm2,2050年目标值定为3kg/hm2;2035年化肥施用量目标值定为225kg/hm2,2050年目标值定为150kg/hm2。以色列万元农业GDP耗水为200~400m3,综合考虑,结合我国特点,将2035年目标值定为400m3,2050年目标值定为250m3。

农业支持现代化主要包括财政支农水平、金融支农水平等指标。《全国农业现代发展水平评价报告(2016年)》显示,发达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在30%~50%,综合考虑将2035年目标值定为30%,2050年目标值定为50%。按照金融资本配置应与现代产业建设需求相匹配的原则,借鉴相关学者研究[4],确定农业贷款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2035年目标值定为0.6,2050年目标值定为1。

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包括燃气普及率、用水普及率、绿地率用水普及率等指标。由于我国农村部分地区居民居住分散,管道铺设投入大,收益低,100%覆盖并不可取,所以综合考虑,设定2035年用水普及率目标值定为85%,2050年目标值定为90%。农村生活用能较为多样,结合东部地区发展经验,综合考虑将2035年燃气普及率目标值定为50%,2050年目标值定为75%。乡村地区本身自然绿植茂盛,绿地率无需与城市相媲美。结合“十三五”期间绿地率年均增加1%的趋势,将2035年目标值定为20%,2050年目标值定为40%。

农村社会发展现代化包括城镇化率、卫生服务供给、文化设施供给、金融服务等指标。根据世界银行的相关数据,2017年美国、日本、韩国、英国、法国、德国的城镇化率分别为82%、94%、83%、83%、80%、76%。中国人口基数大,实现现代化的城镇化率可适当低于发达国家,结合相关专家意见,确定2035年我国城镇化率目标值为70%,2050年目标值定为80%。根据杜宇能等解释,2010年美国每千人拥有医护人员数达到了9.8人,欧洲国家每千人拥有医护人员数大部分在9人以上。美国拥有各类公共图书馆3万个,平均每万人就拥有1个[5]。综合考虑,确定2035年中国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目标值为7人,2050年目标值定为10人。借鉴杜宇能等研究,确定2035年农村每万人拥有文化站数目标值为0.8个,2050年目标值为1个。2019年城市人均金融贷款余额为14.55万元,全国不分城乡人均金融贷款余额为11.33万元。农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水平至少应该接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的全国人均水平,综合考虑,确定2035年该指标体系目标值为10万元,2050年目标值定为15万元。

农村生态现代化包括生活垃圾处理率、污水处理率两个指标。当前东部地区乡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基本都在80%以上,综合考虑确定2035年该指标目标值为85%,2050年目标值定为100%。鉴于乡村地区的散居的特殊性,同时考虑到目前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乡村污水处理率已达到或接近40%,综合考虑确定2035年该指标目标值为40%,2050年目标值定为70%。

农民生活现代化主要包括农民汽车数量、农民消费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宽带普及率等指标。2019年城市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43.2辆,考虑到车辆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显著作用,所以设定2035年农民汽车数量应该定为35辆,2050年目标值定为50辆。2019年东部发达地区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已达到或接近2万元,所以确定2035年农民消费目标值为2万元,2050年目标值定为3万元。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或超过4万元。综合考虑,确定2035年中国农民人均收入目标值为2.5万元,2050年目标值为4万元。近几年,我国农村互联网发展很快,2019年农村宽带普及率就已经达到了71%,部分地区已经达到了100%。确定2035年的目标值为85%,2050年目标值定为100%。

该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中国水利统计年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中国城乡统计年鉴以及相关政府网站。

1.2 评价方法

1.2.1 指标标准化

因各指标量纲不同,所以需要进行标准化。该文将2015年末各单项指标中各地区的最劣值设定为各指标的标准化起始值(0)。考虑到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间节点为2050年,距今尚有近30年,难以预测变化趋势,所以该文以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值为满意值(100)。单项指标过好并不意味着能弥补其他指标的劣势。考虑到当前部分地区某些指标可能已经超过基本现代化水平,得分会超过100,为避免因单项指标过好对总体农业农村现代化总得分造成影响,因此超过100的,仍将按100计。各单项指标标准化公式为:

式(1)中,Sij为某一指标的标准化值,Xij为该指标未标准化前的值;X2015j为2015年各单项指标中各地区的最劣值;X2035j为2035年该指标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值。

1.2.2 权重计算

考虑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同等重要,该文对农业现代化子系统和农村现代化一级指标赋予同等权重;将农业现代化分为农业生产现代化、农业经营现代化、农业产出现代化、农业绿色现代化、农业支持现代化5个二级指标,赋予相同权重;将农村现代化分为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农村社会发展现代化、农村生态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4个二级指标,也赋予相同权重。考虑各二级指标数目不等,同时也为了反映区域差异,对各二级指标中的具体指标权重采用变异系数法。各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

表2 农业农村现代化各指标权重

1.2.3 阶段划分

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采用多指标综合测度法,其数学表达式为:

式(4)中,Zi为某一区域第i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Wj为指标权重,Sij为指标标准化后的值,n为指标个数。在参考国内外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将农业农村现代化划分为如下阶段(表3)。

表3 农业农村现代化阶段划分

2 结果分析

2.1 全国层面农业农村现代化情况分析

从全国层面来看,2015—2019年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数由49.85提升到62.73,由发展阶段调整到了提升阶段(表4)。该文假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增长是线性增长,指数每年平均增长3.22。以此推算,2035年可达114.25,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水平。实际上,如若按此增长速度,2031年我国可在全国层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有所不同。

表4 全国层面农业农村现代化情况

农业现代化指数增长较为缓慢,由2015年的62.36,提高到2019年的69.08,年均增长1.68。按此增速,2035年预测值为95.96,需要到2038年方可实现现代化。从农业现代化二级指标分析,农业生产现代化、农业产出现代化、农业绿色现代化等二级指标发展较好,发展指数分别由2015年的70.24、57.04、80.56提升到2019年的76.72、70.73、85.70,年均增长1.62、3.42、1.29,按此增速三者将分别于2029年、2034年、2028年即可完成基本现代化。但农业经营现代化和农业支持现代化预测不能如期基本实现现代化,两者发展指数分别由2015年的72.75、31.24提升到2019年的77.47、34.76,按此增速2035年预测值为96.35、48.84。农业经营现代化不能如期基本实现现代化,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近几年农林牧渔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水平较低,增速较为缓慢,而受非洲猪瘟的影响,畜牧业产值占比出现逆增长。农业支持现代化方面的问题主要是近几年财政支农力度仅仅略有提高,而金融支农力度却有所下降,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值、农林牧渔贷款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值由2015年的0.16、0.33变化至2019年的0.18、0.32。

农村现代化指数增速较快,由2015年的37.33提高到2019年的56.38,年平均提升了4.76,若按此增速,2029年可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具体来看,农村社会发展现代化、农村生态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等发展指数分别从2015年的41.39、38.95、28.28提升到2019年的55.24、55.76、62.58,年均增长3.46、4.20、8.58,按各自的增速三者将分别于2032年、2030年、2024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势头稍显不足,发展指数由2015年的40.69提高到2019年的51.95,年均增长2.82。按此增速2035年预测值为96.99,到2037年才能基本实现现代化。原因可能在于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农村地区呈现散居特点,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复杂,投资资金相对较多。2015年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绿地率分别为70.37%、21.38%、5.84%,2019年仅仅提高到79.23%、26.81%、7.54%。

2.2 各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情况差异分析

从各地区情况来看,近几年各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都有所提高。2015—2019年原本处于农业农村现代化起步阶段的云南、贵州、甘肃、黑龙江、陕西、西藏,都已经进入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辽宁、青海、海南、吉林、广西、新疆、内蒙古、山西、河南发展指数提升,继续保持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湖南、河北、重庆、四川、湖北、安徽由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提高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阶段。广东、宁夏、江西发展指数提升,继续保持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阶段。天津、山东、福建由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阶段调整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阶段,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发展指数提升,继续保持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阶段(图1、2)。

图1 2015年各省(市、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审图号:GS(2016)2556号)

图2 2019年各省(市、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审图号:GS(2016)2556号)

但各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速度又有所不同。该文将排名变化分为提升、保持、下降3类。2015—2019年排名提升的省份有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分别提升2、2、1、1、4、1、3、2、5个名次;北京、天津、吉林、福建、青海的排名没有变化;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上海、湖南、广东、海南、西藏、陕西、宁夏、新疆等地排名下降,分别下降7、9、3、2、4、6、3、3、1、3、6个名次。发展程度最好的前5个地区由2015年的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调整为2019年的北京、浙江、江苏、上海、天津,发展最差的后5个地区由云南、贵州、甘肃、黑龙江、陕西变为黑龙江、云南、西藏、陕西、贵州。

各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区域差异较为显著。华东沿海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最高,该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第一梯队。华东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气候适宜,平均气温15~18℃,适合农业发展,乡村产业兴旺发达,农业农村发展也相对较好,该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均值由2015年的67.02提高到2019年的75.69,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第二梯队主要是中部地区与长江流域,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广东、四川、重庆、宁夏。中部地区与长江流域地形平坦,水网密布,平均气温16~18℃,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在年降雨量800~1 600mm,自古以来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称,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农村发展也较好。该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均值由2015年的48.88提高到2019年的60.78,与全国水平基本相当。

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第三梯队是西部与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青海、西藏、云南、贵州、广西、海南。该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部分地区地广人稀,境内多山、多荒漠、少平原,降水量较少,农业资源相对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该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均值由2015年的40.67提高到2019年的49.84,总体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东北地区历来被视为农业发达地区,但该文发现,东北地区存在农业大而不强,单位面积效益较低,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低等问题,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值差距较大。以黑龙江省为例,该省排名由2015年的28降至2019年的31。从具体指标来看,2019年黑龙江一产就业占比为37%,比全国平均高12个百分点;粮食单产水平、土地生产率、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增加值比例、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林牧业增加值比例分别为5220kg/hm2、2.06万元/hm2、2.6%、1∶1,分别比全国水平低486.75kg/hm2、3.39万元/hm2、2.1个百分点、1.78;燃气普及率、绿地率、乡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为7.62%、3.25%、0.31%、10.79%,比全国低19.18个百分点、4.19个百分点、18.44个百分点、62.39个百分点。其发展较差的原因可能在于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积温较低,降雨量不充沛,农业单产水平相对较差,并且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困难,从而导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较低。

该文假设各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逐年呈线性增长,即每年增长指数相等,若按2015—2019年的增长情况来看,部分地区可提前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部分地区可能要晚于2035年。表5展示出了2035年各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预测指数。其中,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重庆、四川、贵州、甘肃等地2035年如期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不大;山西、上海、河南、陕西等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数大于90,也已接近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等地按此增速未能如期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地区未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原因在于2015—2019年发展水平较低,而广东省的原因却在于2015—2019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增速较低。广东省历来是经济发达地区,其经济总量位列各地前列,但2019年其农业农村发展水平仅位于全国中流水平,较2015年下降6个名次。并且,广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数仅由2015年的56.66提高到2019年的58.72,虽然年均增长0.52,但远落后于全国的年均增长3.22,需要进一步调整思路,加快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表5 全国分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情况

3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3.1 研究结论

该文通过参考相关学者研究和政策文件,广泛研究发达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根据我国农村农业实际发展情况,构建指标体系,并预测每个指标在基本实现和全面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时的目标值。在此基础上,测算了全国层面和分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得到如下结论。

(1)从全国层面来看,2015—2019年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由发展阶段提高到了提升阶段。按此增长速度,2031年就可在全国层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但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农业经营现代化、农业支持现代化增速缓慢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融合化程度不高,农林牧渔服务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林牧渔业的比值较低等。在农村现代化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原因在于农村地区呈现散居特点,基础建设较为复杂,投资资金相对较少。

(2)从地区差异来看,2015—2019年各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所有地区都已超越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起步阶段。但农业农村现代化区域差异较为显著,华东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中心,人口稠密,乡村产业发达,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最高,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第一梯队;中部地区与长江流域地形平坦、水网便利,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第二梯队;第三梯队则是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该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部分地区地广人稀,农业资源相对不足,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第三梯队。同时,按近几年增速预测,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如期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有一定困难。

3.2 政策建议

(1)推进农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农林牧渔服务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林牧渔业的比值较低,根本原因在第一产业向后端延伸不够,第二产业向两端拓展不足,第三产业向高端开发滞后。为此建议持续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全产业链模式,推进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加快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通过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打通农业内部融合通路,实现农产品加工、附产物的充分利用,挖掘农业价值功能,实现高质量融合发展。

(2)完善金融机构对农业农村支持。“三农”的天然弱质性导致金融机构在推动涉农金融稳健经营面临巨大压力,成本高、风险大、盈利低,使得贷款资源配置较差。为此建议强化金融机构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共同责任,确保资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面向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开展普惠金融服务。通过差异化的财税、货币和监管政策,提高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自觉性、主动性。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为主导的风险内控主体制度,成立总体性风险管理机构、风险审计部门、风险管理执行部门合理防控风险。

(3)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乡村建设机制。乡村建设行动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要着力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下一步应强化政府主导,整县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与村庄建设规划,统一规划、建设、维护城乡基础设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公益性的设施应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在乡村建设中建立相应民意表达机制,充分尊重农民意见和建议,因地制宜确定城乡基础设施统一管护运行模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积极推进PPP项目合作模式,促进企业参与乡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运营。

(4)重点加强西部、东北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区域差异较大,西部和东北地区农业资源相对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薄弱区域。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应是全区域的现代化。为此建议重点加强西部、东北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给予该区域支持。尤其是促进更多优秀人才到西部和东北农村地区,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在政策范围内向西部农村地区倾斜。促进山区农业机械、耐寒耐旱农业良种等地区特色科技创新支撑。

猜你喜欢

目标值现代化指标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ML的迭代学习过程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挖掘“小专业”赢得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