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应用探索与思考
2022-06-24陕西省农业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陕西省农业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 田智辉 赵晨 曹京兰 张亮 王佩
安康市汉滨区县河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 张善根
监督抽查对象是已有明确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产品,随着新产品研发和传统产品更迭速度加快,如果没有标准或标准指标缺失,监管工作就会留下空白;与此同时,监督抽查的覆盖面也有限,很难应对随机变动的市场。因此,开展农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具有现实意义。多年来,陕西省农业机械研究所(陕西省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总站)长期承担了陕西省及相关行业机构委托的农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工作,围绕微耕机、风送式喷雾机、深松机三种产品组织实施了农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工作。
一、风险信息采集与分析
信息采样是整个风险监测的基础工作,从信息中发现风险、分析风险形成的可能原因。本次风险监测的信息采集工作,采取网络(系统)监测、用户走访、专家调研、企业调查及流通、生产领域产品采样检测等多渠道收集信息方式,实际采样360 批次,采样检测118 批次,占比33.7%,用户调查242 批次。另外,常态化通过网络监测三类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舆情,通过其它检测机构及农机推广鉴定部门或者相关检查及推广鉴定报告700 余份。风险监测实施地域基本覆盖全国主要生产使用大省。样品来源及采样如表1 所示。
表1 项目实施期间农机产品风险监测样品采样情况
通过风险监测分析发现,微耕机产品存在作业稳定性、安全防护及安全操纵机构等三个产品风险点(风险问题),其引起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后果等级较高;风送式喷雾机存在区域性、系统性变型、组装、改装及产品差异性大、结构形式多样等问题,潜在质量安全风险问题较为突出,并且对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未予以足够重视,存在潜在系统性风险;深松机整体质量安全风险状况良好,但采样检测的26 种产品均存在安全防护不符合规定要求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产品“非工作时,机具深松铲铲尖未配备防止造成人身伤害的防护罩”,尽管该类情况造成人身伤害的风险级别较低,但仍需加强对企业的预警。
二、风险评估
采用风险因素分析法进行风险评估。本次农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发生伤害的严重性及其发生的总体可能性以采样检测数据为基础,结合网络风险舆情信息、专家判断、用户调研等情况,分1、2、3、4、5共五个等级,其中,5 级对应的风险点(风险问题)发生伤害的严重性及其发生的可能性最高。风险后果准则(发生伤害的严重性)及可能性准则(发生的总体可能性)如表2、表3 所示。
表2 风险后果(发生伤害的严重性)准则
表3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准则
基于表2、表3 的风险后果及风险可能性准则,对上节分析提出的微耕机、风送式喷雾机、深松机三种产品的风险点(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结果如表4 所示。
表4 农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后果及发生的可能性
工作期间重点监测的微耕机、风送式喷雾机、深松机产品未监测到相关质量安全风险事故。但微耕机及风送式喷雾机存在的风险问题,因企业产品技术提升缓慢、市场原因、用户安全意识、标准规范不完善和制修订滞后性等因素,将会在一定阶段内持续存在。
三、风险处理建议
农机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一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市场监管部门、农机管理部门、工信部门、行业协会、各类技术机构及企业等多级联动,共同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价体系;二是强化交流反馈机制,建立生产企业、管理部门、用户参与的研讨交流反馈机制,进一步完善生产技术,兼顾农机产品的实用型和安全操作性。
四、小结
在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中,风险分析、评估、预警处置等工作环节,往往涉及众多专业领域、众多机构,做好风险监测需要从政策机制设计出发,努力构建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科研机构为技术支撑,企业和消费者配合参与的协作体系。通过加强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工作,及时开展风险预警和处置,着力提高风险监控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力争避免出现区域性、行业性重大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与此同时,科研机构可将科研项目管理模式运用到风险监测研究中,探索建立风险监测项目立项申报、实施管理、专家评审、成果运用、政策激励的管理机制,不断提升风险监测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科研机构将质量安全风险项目获得科研立项,可为风险监测研究提供前沿的技术储备;依据前期针对风险监测开展的科研项目成果,可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了风险监测的工作建议;风险监测工作取得的成果也将有利地推进产品标准制修订工作,为其提供大量可靠的数据支撑。紧抓风险研究与科研攻关的契合点,打造“检测科研—风险监测—标准制修订—检测科研”为一体的风险科研循环链,积极促进风险监测与科研攻关有效融合。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