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舰炮射击振动对开闩抽壳过程影响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2022-06-24王琳琳秦奋起赵飞佘博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扳机射击模板

王琳琳,秦奋起,赵飞,佘博

(1.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15;2.海军工程大学 兵器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火炮开闩抽壳机构是发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在火炮射击过程中完成闭锁、击发、开闩、抽壳等动作[1-2]。某大口径舰炮采用复进开闩抽壳的方式,开闩和抽壳分别采用一套独立的模板来控制,通过安装在摇架上的两套模板的位置关系来匹配开闩抽壳的时机,抽壳后依靠抽筒子挂住闩体,等待下一发弹进膛。

由于开闩抽壳机构不可靠,该大口径舰炮在射击时多次发生提前关闩故障(抽壳后抽筒子未挂住闩体),针对该问题,邵中年等[3]、付彩越等[4]找出了部分零件状态变化的原因;苏执阳等[5]通过运动学分析,研究了抽筒子与闩体在挂闩过程中相对位置和时间的匹配关系,从根本上找到了薄弱环节,提出了抽壳模板加长的改进方案;胡胜海等[6]采用动力学理论,定量地推出了抽筒系统的运动规律及碰撞载荷,谭波等[7]、倪路瑶等[8]、孙鹏等[9]对抽壳力和抽壳速度进行了仿真分析,但以上研究均未进行实验验证。

总的来说,现有的研究都未涉及射击振动对开闩抽壳过程的影响分析,实际火炮射击振动对各机构可靠性的影响不可忽视[10]。笔者采用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该舰炮射击振动对开闩抽壳机构的重要影响,研究方法和结论对新型舰炮的研制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1 开闩抽壳原理及研究方法

1.1 工作原理

开闩抽壳机构如图1所示。

抽壳机构由安装在炮尾上的抽筒子、摇臂两套轴系及抽壳模板组成,开闩机构由安装在炮尾上的闩体、开闩传动轴系及开闩模板组成,抽壳模板及开闩模板分别固定在摇架的下方及侧面,开闩抽壳过程如下:

1)炮尾复进,开闩模板曲线槽通过开闩传动轴系,带动闩体向下运动开闩。

2)开闩到位后,炮尾继续复进,抽壳模板撞击摇臂,摇臂带动抽筒子快速翻转抽出药筒,抽壳后的抽筒子保持在翻倒位置,等待闩体。

3)炮尾继续复进,离开开闩模板后,在关闩弹簧的作用下,闩体向上运动。

4)闩体上的挂块撞击抽筒子,由于作用面自锁,抽筒子挂住闩体,使闩体保持在开闩位置。

1.2 研究方法

由于提前关闩只在射击过程中出现,发生的概率很低,通过实弹射击研究射击振动的影响成本很大;另一方面,实验室条件下难以完全复现实际的振动响应。针对以上矛盾,采用仿真与实物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如图2所示。在仿真模型中引入实测的射击振动响应,仿真研究射击振动对开闩抽壳过程的影响;建立模拟实际复进规律的专用实验台架,在非射击条件下开展开闩抽壳机构实验,一方面验证仿真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通过非射击振动条件下的可靠性实验,反向验证射击振动对开闩抽壳机构的影响。

2 仿真分析

2.1 振动数据采集

结合某样机的射击试验,使用振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射击振动数据,考虑抽筒子、闩体、摇臂等机构全部安装在炮尾上,测点布置在炮尾上部靠近闩体导轨处,测点位置如图3所示。

由于提前关闩故障发生概率很低,在多次专项射击试验测试中,只出现1次提前关闩故障,故障时显示后坐长620 mm,振动响应如图4所示。图5为后坐长约620 mm的正常射击时的振动响应。

在火炮结构一定的情况下,实际射击时受连发数、射速、弹药、药室及环境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激励有较大的随机性,使每发射击的振动响应有一定差异,从图4、5的时域振动数据上看,整体趋势基本相同,故障时振动响应的峰值更大。

2.2 建立动力学模型

采用ADAMS软件,根据开闩抽壳机构原理建立运动副,运动副摩擦系数0.12,动力学模型拓扑结构图如图6所示。

根据现有的机构设计,关闩簧及扇形板簧簧力如表1所示。

表1 弹簧设置

在开闩模板与开闩滚轮、闩体、炮尾、抽壳模板、抽筒子、摇臂相互作用处设置3D接触,采用碰撞函数(IMPACT-Function-based contact)的接触算法,按照钢材料设置接触特性及材料属性,接触参数设置如表2所示。

表2 接触设置

加载实际采集的沿闩体运动方向的振动加速度时域数据,加载位置与实际测试位置一致,炮尾运动速度为后坐长620 mm时的理论复进速度。建立动力学模型,如图7所示。

2.3 动力学仿真

为了对比分析,针对无射击振动、故障时射击振动、非故障射击振动3种情况进行了仿真,仿真过程中除加载的振动加速度外,其余条件相同。

图8、9分别为仿真得到的抽筒子的角位移及闩体的位移变化曲线,可以看出,无射击振动时抽筒子、闩体的运动平滑;加入射击振动后,在向后翻转等待挂闩的过程中,抽筒子与闩体均出现振荡现象;与正常射击振动相比,出现故障时的振荡幅度和周期明显不同,在加载故障时的射击振动的仿真过程中,也复现了未挂住闩体的情况。

仿真故障时的闩体位移与抽筒子角位移曲线如图10所示。抽壳模板通过摇臂控制抽筒子姿态,抽壳模板强制作用段只有约20 ms,20 ms后抽壳模板的强制作用消失,仅扇形板弹簧依靠使抽筒子保持在翻到位置,扇形板弹簧不能有效包容射击振动引起的抽筒子及闩体的振荡,导致挂闩未能在抽壳模板强制作用段完成,即挂闩的匹配时机变化,使抽筒子不能挂住闩体。

3 实验研究

3.1 实验装置组成与原理

实验装置主要组成如图11所示,采用液压动力,通过行程开关反馈控制电磁阀动作实现逻辑控制,复进机、驻退机、开闩抽壳各机构结构、位置尺寸与该舰炮实际设计相同。

实验装置原理是通过人工后坐油缸推动炮尾后坐至指定长度,架体上的扳机将炮尾锁住,使复进机处于储能状态,待人工后坐油缸返回后,扳机打开,炮尾复进。

扳机上设置有调整垫片,通过调整垫片厚度,控制炮尾被扳机卡住的位置,模拟不同后坐长的复进过程,通过在模拟炮尾上调整配重,模拟后坐部分质量,使复进规律与实际复进规律一致。实验时的动作循环过程如下:

1)关闩后,在液压站的动力下,两个后坐油缸活塞杆伸出,推动模拟炮尾向后运动。

2)模拟炮尾运动到扳机处,炮尾推动扳机抬起,模拟炮尾越过后,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落下复位。

3)越过扳机后,通过电磁换向阀控制油路换向,后坐油缸活塞杆返回至初始位。

4)模拟炮尾失去后坐油缸推力后,在复进机作用下返回,碰到扳机后,被扳机卡住,使模拟炮尾保持在待复进状态下。

5)架设测试设备,控制扳机油缸拉动扳机,使扳机打开释放模拟炮尾,在复进机、驻退机的作用下模拟炮尾完成复进过程。

3.2 实验装置的验证结果

由于该实验装置开闩抽壳机构的位置尺寸与该炮完全一致,只要具备与该炮相同的复进规律,就可以模拟实际的开闩抽壳过程。使用实验装置对后坐长620 mm的复进速度进行了测试,与理论计算的复进速度进行了对比,如图12所示。可以看出,最大复进速度略大于理论值,基本规律与理论值基本相同,实验装置可以模拟实际的复进规律。

调整扳机上的垫片,模拟故障时的后坐长620 mm,进行实验与测试,结果如下:

1)对闩体位移进行了测试(受限于空间,抽筒子的角位移难以测试),与无射击振动时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如图13所示,可以看出,由于仿真时对运动副阻尼进行了简化,仿真曲线波动略大于实测值,实测的闩体位移曲线整体平滑,整体与仿真值拟合性很好,说明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2)设定自动控制程序,每组复进35次,共进行了281组实验,共计9 835次,开闩抽壳动作正常,未出现提前关闩现象,说明在不考虑射击振动的条件下,开闩抽壳机构可正常工作。

4 结束语

采用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一套模拟实际复进规律的实验装置,结合动力学仿真分析,针对某舰炮射击振动对开闩抽壳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的开闩抽壳结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该舰炮的射击振动,不能有效包容射击振动的影响,射击振动会使抽筒子的姿态及闩体产生振荡,使挂闩时机不匹配,造成挂闩不可靠。

猜你喜欢

扳机射击模板
高层建筑中铝模板系统组成与应用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画与理
特高大模板支撑方案的优选研究
闲话“二道火”之惑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打靶训练
如何延长汽车装配单元风扳机的使用寿命
血拼政策扣动风险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