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绩效水平对中国—RCEP国家农产品出口效率的影响*
2022-06-24晁冉冉马恒运赵明正
晁冉冉,马恒运,赵明正
(河南农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国,农产品出口是其参与全球贸易的重要方面。农产品出口作为农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手,不仅是获取外汇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于2012年由东盟发起,2020年11月15日,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同东盟十国正式签署RCEP。RCEP成员国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双方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强,产品相似度低[2],贸易可提升空间较大[3]。在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中国应依托RCEP平台,积极推进与伙伴国的经贸合作,寻求更具发展潜力的农产品出口市场。
随着各国间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提高物流绩效水平已成为缩减贸易成本、推动国际贸易的有效手段[4]13。国际物流作为国家间贸易往来顺利开展的工具和桥梁[5],对国际贸易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6]。现有文献多以世界银行发布的物流绩效指数(LPI)作为测量指标,探究物流绩效水平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其中部分研究借助贸易引力模型分析LPI对双方贸易流量的影响,包括LPI整体指标值和分项指标值对贸易的影响。通过验证物流绩效水平对贸易的影响,Martí等发现货物运输越复杂,物流指标对贸易的影响就越大[7]。而Reis等和Martí等认为,LPI细分后的分析也至关重要,且改进LPI的任何一个亚类指标都能促使贸易流量增加[8,9]。国内学者则多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探讨LPI对不同种类产品贸易的影响,发现改善国际物流绩效能显著促进中国进出口贸易,但各项措施影响程度有所差异[4]13[10-12]。还有一些学者将LPI作为影响双方贸易效率的单因素引入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林玲等探究了中美两国贸易效率和潜力以及影响贸易非效率的因素,发现LPI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贸易非效率的影响[13]。孙金彦和刘海云通过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发现物流绩效水平是影响中国贸易潜力的关键因素,完善物流及相关基础设施有助于降低贸易成本,提高双方贸易效率[14]。鉴于此,将LPI细化到6个分项指标放入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在讨论中国农产品出口效率影响因素的同时,探究物流绩效水平对中国—RCEP国家农产品出口效率的影响,以期为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开发农产品出口市场提供启示。
一、RCEP国家物流绩效状况
世界银行每两年发布一次物流绩效指数(LPI)。自2007年已发布6次数据报告,该指数综合反映了一个国家物流水平在海关效率、基础设施、国际货运便利性、物流服务质量和能力、货物可追溯性以及物流及时性六个方面的发展状况。LPI及其6个分项指标均采用5分制,从1至5,得分越高,物流水平越高。由表1可以看出,2007年以来,RCEP国家物流绩效水平差异明显。中国和发达国家物流绩效水平均值在3.5以上,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2.86。从时间趋势看,大多数RCEP国家物流绩效水平有所改善,而新加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文莱物流绩效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物流绩效水平提升幅度高于发达国家,说明RCEP国家物流绩效水平差距在不断缩小。
表1 2007—2018年RCEP国家综合物流绩效水平得分
由图1可以看出,除新加坡外的东盟国家在海关效率、基础设施建设、货运便利性、物流服务质量、货物可追溯性以及物流及时性方面与发达国家均存在较大差距,其中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海关效率是两大短板。相反,中国和发达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海关效率和物流及时性方面均存在较大优势。由此,构建RCEP国家高水平物流体系需要在重点改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落实RCEP协定、简化清关手续。
图1 2007—2018年RCEP国家LPI分指标得分均值
二、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引力模型起源于万有引力公式,是分析双方贸易流量、发掘双方贸易潜力的常用模型[15,16]。但是,传统引力模型仅考虑了经济规模、距离等易于观测因素对贸易流量的影响,实际上真实贸易值同潜在贸易值的差距还受到一系列非效率因素的影响。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来源于Meeusen和Broeck[17],用于分析生产函数中的技术效率。他们将传统的随机扰动项分解为随机误差项v(即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外界随机冲击)以及非效率项μ(即人为不可观测的非效率因素)。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将非效率项引入贸易引力模型[18-20],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用以分析双方贸易效率。模型表示为:
(1)
Yijt=f(Xijt,β)exp(vijt)exp(-uijt),
uijt≥0
(2)
(3)
(4)
式中,TEijt为i、j两国贸易效率,反映真实贸易值同潜在贸易量的差距程度,Tijt为贸易可拓展空间。当μijt>0时,两国间贸易效率小于1;当μijt=0时,两国间不存在贸易摩擦阻力,达到贸易潜在水平。对式(2)两端取自然对数,可得:
lnYijt=lnf(Xijt,β)+vijt-uijt,uijt≥0
(5)
若非效率项不随时间变化,则得到时不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如果数据时间跨度较长,则假定贸易非效率项随时间发生变化,即Battese和Coelli[21]提出的时变随机前沿模型。据此,假定μijt形式如下:
uijt={exp[-η(t-T)]}uij
(6)
式中,η为待估时变参数,当η=0时,μijt=μij,说明非效率项的变动与时间无关,此时为时不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若η>0,说明非效率项随时间递减,双方贸易阻力减小,反之则非效率项随时间递增,双方贸易阻力随之增大。
参考Armstrong[22]的方法,将短期不易随时间改变的客观因素引入随机前沿部分以分析其对贸易规模的影响,将一定时期内可以改变的人为因素引入非效率模型以分析其对贸易效率的影响。采用的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如下:
lnYijt=β0+β1lnPGDPit+β2lnPGDPjt+
β3lnPOPit+β4lnPOPjt+β5lnDISTij+
β5CONij+β5LANGij+vijt-uijt
(7)
式中,被解释变量Yijt为t时期中国对j国的农产品出口额,解释变量PGDPit和PGDPjt分别为t时期中国和RCEP人均生产总值,反映一国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POPit和POPjt为t时期中国和伙伴国的人口总量,反映一国市场空间,人口总量越大,市场需求就越大。DISTij为中国北京与j国首都地理距离,反映双方贸易成本。CONij和LANGij代表贸易双方共同边界和共同语言的存在性,反映双方贸易便利性。
为测算国际物流绩效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效率的影响,设定如下贸易非效率模型:
uijt=α0+α1SUBjt+α2MONjt+α3FINjt+
α4GSjt+α5GEjt+εijt
(8)
式中,SUBjt用CUSjt、INFjt、SHIPjt、LOGjt、TRAjt和TIMjt依次代替构建6个非效率模型测算物流绩效各分项指标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效率的影响。上述指标依次为LPI体系下的海关效率、基础设施、国际货运便利性、物流服务质量与能力、货物可追溯性和物流及时性,用以反映RCEP伙伴国的物流绩效水平。MONjt和FINjt代表经济制度因素,分别为货币自由度和金融自由度,评分越高表明一国货币和金融市场越稳定,受到的干预越少,越有利于贸易自由。GSjt和GEjt代表政治制度因素,分别为政府支出和政府效率。政府支出越高,说明一国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投入力度越大,越有利于提高贸易效率。政府效率反映一国政府的政策出台及执行效果,政府效率越高,说明贸易政策越完善。
中国对RCEP伙伴国农产品出口数据源自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人均GDP和人口总量数据来自世界银行WDI数据库,各国首都间距离、共同边界以及共同语言数据来自CEPII数据库。LPI及其分指标数据出自世界银行LPI数据库。政府支出、货币自由度和金融自由度来自美国传统基金会的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政府效能来自世界银行WGI数据库。
三、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一)随机前沿引力模型适用性检验
在模型估计之前,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首先检验是否存在贸易非效率以及贸易非效率是否随时间变化,其次对是否引入相邻变量和共同语言变量进行检验(见表2)。可以看出,贸易非效率不存在以及贸易非效率不随时间变化的原假设均在1%水平上被拒绝,说明样本期内存在随时间变化的贸易非效率,也就是说,选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估计中国对RCEP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是合适的。不引入相邻变量和共同语言变量的假设也均在1%水平上被拒绝,说明相邻变量和共同语言变量对双方农产品贸易具有显著影响,应纳入模型之中。
表2 模型适用性检验结果
(二)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结果分析
确定函数形式后,为比较结果的稳健性,对2007—2018年中国与RCEP国家农产品贸易分别进行OLS估计、时不变模型估计以及时变模型估计(见表3)。时不变模型和时变模型的γ值均接近1,说明贸易非效率是中国与RCEP伙伴国实际出口额与潜在出口额间差距的主要原因。时变模型的η值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中国与RCEP国家农产品贸易非效率随时间递增,即中国向RCEP各国农产品出口效率以0.041的速度逐年递减。这也从侧面说明选择时变模型的合理性。贸易效率逐年递减,也就是双方农产品贸易阻碍不断增加。原因可能在于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大背景下,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贸易壁垒也有所增加,涉及国别有RCEP国家的日韩、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23]。
从表3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均通过1%显著性检验,说明模型变量选取合适。其中,中国和伙伴国人均GDP系数为正,说明中国和伙伴国经济规模的扩大会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且中国人均GDP弹性大于伙伴国,说明中国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更大。中国人口规模系数为负,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代表国内旺盛的市场需求,即中国人口数量的增加会缩减对外农产品出口规模。伙伴国人口规模的扩大能显著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即人口增加会促使各国通过扩大农产品进口来满足国内多样化需求。中国与伙伴国地理距离系数为负,地理距离的增加带来运输成本的上升,对两国贸易往来和发展存在阻碍作用。但地理距离对农产品出口影响程度较小。一方面,大多数RCEP国家有沿海地区。相较陆路运输,海上运输会大大缩小运输成本。另一方面,当前各国交通运输较为发达,地理距离已不再是影响各国贸易的主要因素。共同边界系数为负,与预期不符,可能的原因是边界争端问题抑制双方农产品贸易。共同语言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存在正向影响,共同语言方便双方交易磋商,能够大大提高贸易便利性,对贸易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表3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估计结果
(三)贸易非效率模型结果分析
采用一步法对贸易非效率模型进行估计(见表4)。在物流绩效指数的6个分项指标中,国际货运便利性、物流及时性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由前文可知,RCEP国家在国际货运便利性和物流及时性方面较其他指标表现更好,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因此,这两项物流指标对农产品出口效率的影响不大。海关效率、基础设施、物流服务质量与能力和货物可追溯性均通过1%显著性检验,对贸易非效率具有明显的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有所差异,依次为基础设施、海关效率、物流服务质量与能力、货物可追溯性。RCEP国家大多为中低物流水平国家,这些国家在海关效率和基础设施方面得分较低,也说明RCEP国家基础设施的改善和通关效率的提高能显著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效率的提升。物流服务质量与能力和货物可追溯性方面的改善对农产品出口效率也具有积极影响。货币自由度对贸易效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与预期结果不一致。金融自由度对贸易效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说明高效稳定的金融监管体系能有效提高贸易效率。政治制度因素均通过1%显著性检验,说明一国政治制度环境对贸易双方存在显著影响,但政府支出对贸易非效率存在正向影响,与预期相反。政府效率对贸易非效率存在负向影响,说明RCEP成员国对政策执行质量的提升有利于贸易效率的提高。
表4 贸易非效率模型估计结果
(四)出口效率及潜力分析
利用Frontier 4.1软件估计得出2007—2018年中国对RCEP伙伴国农产品出口效率值(见图2),进一步由式(3)和式(4)可得中国对RCEP国家农产品潜在出口额和出口提升空间(见表5)。
表5 2007—2018年中国对RCEP国家农产品出口潜力平均值
图2 2007—2018年中国对RCEP国家农产品出口效率
总的来看,2007—2018年中国对RCEP国家农产品出口效率平均值为0.577,提升空间尚待挖掘。第一,中国对RCEP国家农产品出口效率差异较大。2007—2018中国对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加坡农产品出口平均效率值均在0.9以上,农产品出口额接近潜在出口量,可拓展的出口空间较小。中国对缅甸、老挝和柬埔寨农产品出口效率最低,仅0.1左右。第二,中国对越南和泰国农产品出口效率提升明显。中国对越南农产品出口效率持续提高,说明中国与越南农产品贸易的人为限制和阻力在不断减小,实际出口额逐步趋向潜在出口额。中国对老挝和缅甸农产品出口效率提升幅度也较大,但整体效率仍然很低。第三,中国对日本和韩国农产品出口效率呈下降趋势。说明中国与日本、韩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阻力在不断增强,可能与近年来日、韩两国对我国不断实施更为复杂隐蔽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关。
整体来看,中国对RCEP国家农产品出口潜力较大,双方农产品贸易前景可期,但不同国家出口潜力和出口可拓展空间差异明显(见表5)。从出口可拓展空间来看,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缅甸要远大于其他RCEP国家,可提升空间均超过100%。其次为泰国、马来西亚、日本、越南和韩国,中国对这些国家农产品出口潜力也较大,但当前贸易水平与潜在贸易量相近,贸易效率较高,因而贸易可拓展空间较小。对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加坡等农产品出口潜力值较小,而当前贸易额也较小,潜在出口额与实际出口额差距不大,可挖掘的贸易潜力较小。可能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自身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良好,进口农产品较少。
四、结论与启示
利用2007—2018年数据,首先分析RCEP国家国际物流绩效发展状况,接着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中国对RCEP国家农产品出口效率及潜力进行测算,并从物流绩效角度探究其对贸易效率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整体来看,RCEP国家LPI均值3.23,高于世界平均物流绩效水平,但内部差异明显。从分指标来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各分项指标均存在较大差距,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海关效率最为薄弱。第二,中国和伙伴国GDP、伙伴国人口规模以及共同语言能显著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中国人口规模以及地理距离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具有明显的负向影响。第三,海关效率、基础设施、物流服务质量与能力以及货物可追溯性对农产品出口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海关效率和基础设施影响程度更大。第四,从出口效率来看,2007—2018年中国对RCEP伙伴国农产品出口整体平均效率较低,但呈递增趋势,出口潜力有待挖掘。中国农产品出口效率最高的三个国家依次为新西兰、日本和新加坡,最低的为老挝和缅甸。第五,从出口潜力来看,2018年中国对RCEP国家农产品出口潜力为38.38亿美元,贸易可提升空间接近60%,重点关注国家为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缅甸。
LPI下6个分项指标对农产品出口效率的促进程度有所差异,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应优先考虑对出口效率影响更大的海关效率、基础设施等的改善和提升。首先,各国应加强关于海关建设和通关程序的沟通交流,积极推动海关改革,简化清关手续,降低通关成本,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其次,中国应依托RCEP平台,同时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加强与RCEP国家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合作,推进各国物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