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职本科协同育人研究热点与趋势

2022-06-24管文娟肖扬杨东梅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6期
关键词:研究趋势研究热点

管文娟 肖扬 杨东梅

摘 要:为探求我国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协同育人(以下简称高本协同育人)的研究热点与趋势,运用CiteSpace对CNKI中以高职本科、协同育人为主题词的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当前高本协同育人研究处于稳定发展时期,研究热点有高本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可行性、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从宏观质性研究到微观实践研究,研究视角逐渐扩展、研究主题逐渐丰富、研究内容逐渐深化、研究成果渐趋多样。从理论层面、实践层面及研究方法层面提出展望,以期拓展未来研究的理论空间和实践空间。

关键词:高本协同育人;研究热点;研究趋势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6.040

0 引言

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打造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成才通道”。2021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高本协同育人是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构建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推进建设技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因此,高本协同育人研究成为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且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目前国内鲜有关于高本协同育人的综述性文献。鉴于此,对现有高本协同育人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显得尤为必要,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CNKI全文数据库总库收录的关于高本协同育人研究的文献为数据来源。在中国知网中选择“高级检索”,设定数据类别为“学术期刊”,以“高职本科”和“协同育人”为检索词,检索条件为“精确”,再通过人工筛选,剔除重复文献后,共获得139篇有效文献(检索日期为2021年10月30日)。对导出的139篇文献进行转码,得到研究数据库。

1.2 研究方法

以CiteSpace为研究工具。CiteSpace是由美国华人陈超美教授研发的一款可视化分析软件,应用于一个学科或知识领域文献的历时及多元分析,通过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探测某个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及演进趋势。围绕“高本协同育人”这一主题,用CiteSpace从关键词聚类等方面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探究我国高本协同育人研究的热点与趋势。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热点分析

出现频次高的关键词常被用来确定某个研究领域的热点。据图1可知,课程体系、衔接、高职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专本衔接、分段培养、课程衔接、教育衔接等关键词的节点较大,说明它们出现的频次较高。通过对含有这些高频次关键词的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该领域研究热点。

2.1.1 高本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目前学界认为高本协同育人必要而紧迫。

一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增长了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要求人才类型结构、整体素质满足经济社会多样化和多层次发展需求,高本协同育人是顺应产业结构升级、行业转型发展、技术技能创新的迫切需要。

二是符合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高本协同育人是贯通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解决中高等职业教育断头问题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完备优化、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

三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及终身发展的要求,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而不是层次教育,是阶段性教育而不是终结性教育,高本协同育人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接受“天花板式”的高职教育及“终点站式”就业转向通往高等教育“立交桥”及 “过程式”教育与就业,符合学生可持续发展、自主发展和终身发展的现实需求。

2.1.2 高本协同育人的可行性

学界认为高本协同育人切实可行。

一是高职专科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内涵上具有共性与关联,二者都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实用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都注重人才培养的社会导向、实践导向及就业导向。

二是高职專科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一脉相承,存在内在的递进关系,是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应用型教育,前者是专科层次应用型教育,后者是本科层次应用型教育,都具有职业性、行业性和应用性。

三是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在教育体系中共生共长,都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属于实用型、技术型高等教育系列,高本协同育人有助于完善高等教育类型结构与高职教育层次结构。

2.1.3 高本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本协同育人已初见成效,然而,学者发现高本协同育人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培养目标对接程度较低,主要原因是办学定位不同。高职院校旨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强调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社会导向、职业导向、实践导向不明确。

二是课程衔接深度不够,暂未形成一体化的设计,主要体现在课程分类标准不统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脱节、课程重复或断层等方面。

三是师资队伍衔接不畅。一方面是由于教学理念不同,职业教育要求同时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而应用型本科教育更重视教师的学历、学位及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之间尚未搭建供教师交流沟通的平台和渠道。

四是育人模式多样化但规模不大。虽然各方积极探索出多样化的高本协同育人模式如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高-本贯通培养等模式,但各种模式规模不大、影响有限,且具有试验性质。DA9C34CB-3CA5-4446-9710-659D4A249C80

五是衔接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尚未建立高本协同专业设置、课程衔接、教学标准衔接等专门制度,未能真正体现高本协同育人的内涵式发展。

2.1.4 高本协同育人的策略

目前学界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推动高本协同育人。

一是对接好人才培养目标。遵循渐进性、协同性、可持续性原则,明确两个阶段学生应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

二是构建好一体化课程体系。建立分类标准统一、称谓一致、数量一致的课程结构体系;优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关系;对课程内容进行一体化设计,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和断层。

三是建設好“双师型”教师队伍。搭建高职专科及应用型本科教师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疏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采用国内培训、国外进修、人才引进等多种模式,建设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师及教学团队。

四是构建好一体化育人模式。采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一体化的实践实训方式,培养具备基础理论知识、职业技术技能、职业道德素养,适应企业行业需求及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五是健全好高本衔接机制。改革招生考试制度,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学业成绩+职业资格证书”、破格录取、面试保送等多种招生考试制度;建立“学分银行”制度,通过学分互认、积累和转换的方式进入应用型本科院校学习;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及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产教联盟),建立现代学徒制等,全面服务高本协同育人;改革高本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构建职业素养、专业知识与技能、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教育教学业绩等指标体系,突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2.2 研究趋势分析

关键词时序图谱可用来反映各研究主题随时间变化的演进趋势及相互影响,如图2所示,从2005年至今,关于高本协同育人的研究越来越丰富。

2005-2013年,高频关键词相对较少,主要有职业教育、教育衔接、高职教育、衔接、策略、院校协同、课程体系等。此阶段研究内容较为单一,学者已经意识到了高本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围绕职业教育的本质、教育衔接的内涵等主题研究高本协同育人的重要性;主要围绕课程体系衔接来研究高本协同育人的策略。

2014-2018年,高频关键词增多,主要有专本衔接、贯通培养、分段培养、联合培养、衔接培养、培养目标、高本衔接、衔接体系、职教体系、应用本科、职业能力等。此阶段研究内容较为丰富,研究状态较为活跃。学者不仅加深了对高本协同育人必要性的认识,围绕职教体系构建、职业能力发展等主题研究了高本协同育人的必要性,而且围绕高本衔接体系如培养目标衔接、课程内容衔接等主题研究了高本协同育人的策略;再者,围绕高本贯通培养、3+2分段培养、高本联合培养、专升本等主题研究了高本协同育人的模式;此外,围绕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学院、澳大利亚的资格认证框架、英国的个人发展计划和学术导师制及新加坡的立交桥式职教体系等进行了高本协同育人的国际比较研究,以吸收和借鉴国外高本协同育人的经验。

2019-2021年,高频关键词较为丰富,主要有职业教育、一体化、体系构建、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长效机制、中高本、产业需求、学分转换、会计专业等。此阶段研究内容逐渐深化,研究视角多元融合。宏观研究方面,学者认为高本协同育人对巩固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地位,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区域产业结构与产业需求来进行专业布局和专业建设;建立高本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如学分银行制度,实现不同层次教育之间及不同学校之间的学分互认、积累和转换。微观研究方面,学者聚焦构建高本衔接一体化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模式、评价机制等来实现高本协同育人;就某个专业如会计专业、物流管理专业、机械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等研究如何构建高本协同育人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3 研究结论与展望

我国高本协同育人研究目前处于稳定发展阶段,是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职业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扩展和深化的。从宏观质性研究到微观实践研究,研究视角逐渐扩展、研究主题逐渐丰富、研究内容逐渐深化、研究成果渐趋多样。

(1)从理论层面看,高本协同育人是贯彻落实“办好类型特色突出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构建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选择,要求高职教育创新发展、普通本科教育转型发展。因此,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本协同育人理念、有效路径和长效机制是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

(2)从实践层面看,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新阶段,这要求职业教育要为我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要全面落实面向人人、终身一体、产教融合的类型教育特色。因此,如何提升区域如农村地区、民族地区高本协同育人质量和水平、如何构建体现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高本协同育人载体、如何深化高本协同育人中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很可能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3)从研究方法上看,我国当前高本协同育人研究以质性研究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相关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如部分学者介绍了高本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部分学者介绍了高本协同育人试点院校已经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还有部分学者介绍了国外高本协同育人的模式。因此,如何结合校本或试点专业实际,深入调查和分析,探索具有本土特色、实践性及应用性的高本协同育人模式是未来研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20210413)[20211215].http://www.chinazy.org/info/1002/6976.htm.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1012)[20211215].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10/t20211012_571737.html.

[3]张红蕊,唐志远.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7,(19):3135.

[4]张凯,张燕丽.高本协同育人改革的实施现状、问题与改进策略——以广东省高本协同育人试点项目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17(02):6670.

[5]鲁武霞.应用型本科与高职专科衔接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34):510.

[6]张金根,张煜,班媚,等.高职高专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学理基础及核心[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31):2225.

[7]鲁武霞.院校协同: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主体支持[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31):1217.

[8]易晓爽,姜学.我国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现状探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04):8991.

[9]吴明霞,史晓宇.我国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文献述评[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3):1925.DA9C34CB-3CA5-4446-9710-659D4A249C80

猜你喜欢

研究趋势研究热点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综析及未来展望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研究述评与展望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微课研究探析
中国经理人领域28年研究趋势演变的纵向研究
中国电子档案袋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大数据研究综述
微放电检测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