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数字化心理辅导体系模式构建研究
2022-06-23胡雄伟童建文沈庆
胡雄伟 童建文 沈庆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成为教育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前,中小学阶段的心理辅导体系不够健全,模式不够完善;中小学心理辅导面临数据来源单一、师资队伍薄弱、档案管理脱节、部门协作松散等问题。以浙江省龙游县“走心驿站”为例,对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体系的数字化模型进行深入研究,以弥补现有体系的不足,提升中小学生心理辅导實效,为中小学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全新思路。
关键词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走心驿站;数字化心理辅导体系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21-0024-04
0 引言
我国在享受经济高速发展成果的同时,也经受着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小学出现网络成瘾、校园欺凌加剧等新型的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在中小学生中也出现焦虑及抑郁心理,心理危机事件明显增加[1]。为此,教育部于2012年出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积极应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龙游县教育局根据《浙江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工作方案》《2021年浙江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工作要点》的工作部署,大力推动县域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建设,探索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未成年人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1 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体系的发展
1.1 国外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体系的发展
美国是较早重视学校心理辅导的国家之一。心理辅导发端于20世纪初的心理测验运动和心理卫生运动,前者为心理辅导提供了工具和手段,后者则扩大了心理辅导的服务范围[2]。20世纪30年代,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人们也出现很多心理无法适应的问题,迫切希望得到心理上的帮助[2]。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辅导模式发生显著变化,发展性心理辅导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形成邀请模式、综合模式以及教师顾问计划模式等几种形式[3]。
1.1.1 邀请模式 邀请模式由美国北卡来罗
那大学的威廉姆·颇凯(William Purkey)[4]于1987年提出,它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人意愿,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教师只需提供适当的场所和教育计划,在教育过程中营造和谐的氛围,以良好的师生互动来激发学生潜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1.2 综合模式 心理辅导综合模式(简称综合模式)由美国密苏里大学的诺曼·盖思博斯(Norman C. Gysbers)及同事于1988年提出[5],目的在于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主张除了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外,还需要其他教师、管理者、家长、社区成员等人一起策划并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1.1.3 教师顾问计划模式 1987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罗伯特·马利克(Robert D. Myrick)[6]首次提出教师顾问计划(简称TAP),可以突出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地位,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心理辅导。这种模式主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在心理辅导教师的指导下,联合其他任课教师及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来制订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计划。
1.2 国内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体系的发展
与国外中小学校心理辅导机制发展相比,我国中小学校心理辅导组织机构出现较晚,心理辅导体系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期、起步期、发展期、繁荣期四个阶段,如表1所示。
2 我国中小学校心理辅导模式与困境
2.1 我国中小学校心理辅导模式
随着我国青少年青春期发育的提前,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7]。教育部2012年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在学校中进行教育,我国的中小学校也在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模式。国内常用的心理辅导模式有六种,即课堂教学模式、学科渗透模式、团体辅导模式、家校联合模式、个别心理辅导模式、基于网络的心理辅导模式。这些模式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心理健康课程和其他学科课程共同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既保护中小学生的隐私,也为中小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辅导咨询。
2.2 中小学校心理辅导模式面临的困境
2.2.1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中极端事件频发,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直线上升。《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指出:目前我国有将近3 000万的儿童和青少年正遭受抑郁、焦虑、网络成瘾等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8]。
2.2.2 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师资短缺 200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但目前中小学校基本上以文化课程为主,没有将心理辅导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也缺少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很多是从学校其他职位抽调出来兼任,直接被补充到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中。非专业教师由于缺乏系统培训和专业知识,无法准确判断学生心理问题并对症下药,很难真正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2.3 中小学校心理辅导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其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一方面由于目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的大多是兼职教师,另一方面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边缘化,开展工作处处遇到困难,专业地位和权利没有得到同等的尊重和体现,因此,很难吸引更多更好的专业人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
2.2.4 中小学生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缺乏重视 孩子在中小学阶段出现的问题大部分与家庭教育有关,要促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一方面,现代学生大多不愿意与父母亲说心里话,导致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没有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很少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孩子遇到困难时也无法及时向父母倾诉。
2.2.5 中小学生防御心理突出 中小学生普遍具有防御心理,很难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身边的人,而这种心理只有通过构建良好的咨访关系才有可能逐渐解除。中小学生认为咨询者值得他们信任,可以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帮助之后,才会将真实的情况告诉咨询者。
3 龙游县数字化心理辅导体系模式的构建
3.1 龙游县数字化心理辅导体系模型
本研究结合龙游县特色,根据《浙江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工作计划》工作部署和《2021年浙江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工作要点》,结合龙游县县域的心理辅导工作现状,基于数字化的心理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初步构建龙游县心理辅导体系模型,如图1所示。
3.1.1 服务端与治理端 “走心驿站”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应用构建于政务云,服务端建立在浙里办,主要目的是為县域内中小学生以及家长等提供个性化心理健康干预和咨询辅导服务,同时完善未成年人相关数据匹配,快速准确地转到需要服务的心理咨询对象;治理端建立在浙政钉,主要目的是多方展示采集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数据归因,打造学校+社会+家庭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体,对源头进行有效治理,实现预防大于治疗。
3.1.2 心理健康服务应用平台 日常心理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疑似心理数据的筛查、对有需要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心理干预、确保咨询途径通畅、跟踪管理治疗案例等。通过数字化的信息收集,有助于专业人员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此外,应用平台引进“心灵码”概念。“心灵码”的形成建立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风险因子的数据之上,据此设计数据筛查、心理测评、分级预警、分层干预、预约援助、建档跟踪和数字家校七大场景。
3.1.3 驿站场所建设
1)校园驿站智能化。全县各个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标准化驿站建设在原有基础上配备心理自助训练及咨询预约系统,给予学生必要的解答,在线浏览咨询教师的情况并进行预约,可解决中小学校师资不足所带来的问题。学生可通过智能化系统进行前期的心理辅导,填补等候预约心理辅导教师的时间。
2)特色驿站集约化。每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现有驿站的发展情况进行摸查,推进建设。三大驿站全年无休息面向全县学生和家长开放,教师专家等团队要结合“走心驿站”,给预约的用户提供相应咨询服务工作,确保能够给中小学生提供便利、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
3)健康驿站目标化。国家级心理健康特色示范校的主要目标是建立青春期及性教育心理为主题的健康驿站,将青春期的宣教系列设备与心理健康专业设备相融合。
4)社会驿站便民化。以龙游县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为主,建设三大社会驿站,将“走心驿站”与未来社区相结合,让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以得到便捷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
5)心理热线体系化。心理热线聘请合格、有资历的心理辅导专家团队,提供咨询服务。热线可以解决心理咨询、家庭教育、心理干预咨询、心理辅导和求助等问题。
6)医教融合专业化。以龙游县中医医院精神卫生科建设为主,配备心理CT及认知训练等必要设备,方便全县的学生和家长,更为龙游县精神卫生学科的发展奠定基础。
7)家长课堂常态化。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数字化云平台中设立家长课堂专栏,让家长精准了解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引导家长正确地指导孩子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3.2 龙游县数字化心理辅导体系应用成效
“走心驿站”应用于2021年6月,被浙江省教育厅列为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第一批创新试点项目,同时推荐参加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成果展示。依托“走心驿站”服务应用,为县域内心理健康教师开展相关活动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保障,同时让县域内心理咨询干预等工作朝着系统性、连续性的状态发展,为对未成年人扎实有序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启了一扇门,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3.2.1 心理评估数据化 在基础数据+多跨数据+测评数据+评估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数据的多跨协同形成“心灵码”,实现心理评估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及数据化,以此为中小学生提供更为精准的心理辅导,做到对症下药。
3.2.2 数据筛查网格化 智能分类“心灵码”信息,依托基础数据,由班主任、村(社区)网格员、心理健康教师、专家团队,对县域内中小学生的数据信息进行线下核实,校际信息对照,补充和完善心灵码信息,实现智能化分类预警,突出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及时、准确地给予关注与回应。
3.2.3 师资团队多元化 打造一支由本校心理教师、系统内教师资源、社会服务机构与部门专家组成的多元化的专业队伍,建立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机制,提高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师资专业化水平,加强多学科渗透辅导,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2.4 心理干预分层化 基于“心灵码”色彩等级,实行心理辅导、心理咨询、转介治疗等分层级干预措施,对不同色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3.2.5 体系机制创新化 出台《龙游县“走心驿站”心理健康服务应用实施方案》《龙游县“走心驿站”心理健康服务应用工作指南》,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工作分工、制度保障、业务流程,为中小学校心理辅导提供一个完善的制度保障。
3.2.6 数据信息隐秘化 数据采集与使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与开发公司及人员签订保密协议;涉及跨部门数据共享,与相关部门提前对接,同时提交使用申请流程审批;根据角色权限设置,对数据展示内容进行分级管理;切实保障系统内数据的安全性与私密性。这样可以有效解除中小学生的防备心,使他们更好地敞开心扉,促进心理问题的有效解决。
4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改革的扩大,传统的心理辅导模式和不完善的网络心理咨询方式难以高效地解决中小学生层出不穷的心理健康问题。龙游县“走心驿站”心理健康服务应用,是基于网络的多元交互式心理咨询平台,它打破了以往模式的局限,为中小学生的心理预约、咨询、测评、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可以多角度、全方位为龙游县的中小学生和家庭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大大推动龙游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同时为其他地区心理辅导体系模式的构建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邬云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角色定位[J].西部素质教育,2022,8(9):118-120.
[2] 常雪梅.美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与特点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28-232.
[3] 佟月华.美国学校心理辅导模式的新发展[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79-83.
[4] Purkey W W. What is invitational education?[M].UNC-Greensboro, Greensboro, NC: The InternationalAlliance For Invitational Education,1990.
[5] Gysbers N, Henderson P. Developing and managing your school guidance program[M].2nd ed. Alexandria,VA: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1994.
[6] Myrick R D. Developmental guidance and counseling:A practical approach[M].Minneapolis: educational media corporation,1987.
[7] 許慧,刘亚旋,许潇,等.河南省中小学学生身体形态发育30a动态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53(4):535-540.
[8] 曹俊红.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2019(12):160-161.
*项目来源:浙江省数字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S1项目;浙江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第一批创新试点项目(浙教办函〔2021〕145号);浙江省委宣传部宣传文化领域第二批重点应用;龙游县2022年民生实事工程。
作者:胡雄伟,龙游县端礼小学首席信息官(正校级),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324400);童建文,龙游县电化教育中心首席信息官(副校级),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局校一体化、智能化资源共建共享;沈庆,龙游县电化教育中心装备后勤科科长,助理工程师(信息技术),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等(32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