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能甘肃背景下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成效与反思

2022-06-23陈爱君徐照明曹旭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21期
关键词:技能大赛职业院校

陈爱君 徐照明 曹旭平

摘  要  以甘肃省中职汽修专业职业技能大赛为抓手,分析大赛对参与主体的影响力,剖析大赛在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落实技能大赛的普惠性政策、挖掘利用大赛后资源、成立专业社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举措,为进一步优化汽修行业技能人才结构供给侧改革、深化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理论研究、构建汽修专业从业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及特征要素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技能甘肃;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汽修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21-0157-04

*項目来源: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视角下技能型人才岗位胜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以汽修专业为例”(课题立项号:GS〔2020〕GHB4718)。

作者:陈爱君,兰州现代职业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徐照明,兰州现代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曹旭平,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助理讲师,主要从事汽车类专业教学研究(730300)。

0  引言

大赛已成为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点亮人生、成就梦想的舞台,更是反映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和窗口,其所体现出来的示范和引领价值影响深远[1]。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大赛亦是如此。大赛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积极影响毋庸置疑,但是大赛在育人方面也存在些许偏差,因此,及时总结大赛成功经验,突破大赛育人困境,对推动大赛成果转化,落实赛教融合政策,对实现“技能甘肃”背景下汽修行业技能人才供给结构改革意义非凡。

1  甘肃省中职汽修专业职业技能大赛综述

甘肃省中职汽修专业职业技能大赛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2009年,甘肃省教育部门沿承全国大赛要求,结合甘肃省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实际情况,制定省赛政策和赛项规则。当年各市州未举办选拔赛,直接推荐参加省赛,最终14个代表队40多名选手参加大赛。大赛分为团体赛和个人赛,其中团体赛比赛科目为汽车二级维护作业,个人赛为汽车个人维修基本技能,每个赛项均有理论和实操考核,比赛地点设置在兰州城市学院和兰州市商业学校,自此拉开甘肃省中职汽修大赛的序幕。

2010—2013年,各市州每年推选15个左右的代表队,大约40人参加省级大赛。2011年,技能大赛成绩纳入普通高等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考试成绩中并一直延续至今。

2014—2015年,各市州纷纷举办市级区域大赛,一般在10月至第二年3月。市级大赛结束后,以各市州教育局、省属中职学校为单位,统一组织报名参加全省大赛,一般在第二年3—4月份。赛项扩充为六项,分别是个人基本维修技能、汽车维护、汽车空调、车身修复(钣金)、车身涂装(涂漆)、汽车营销赛项,每个赛项均有理论和实操考核内容。这一时间段全省各职业学校越来越重视职业技能大赛,积极性越来越高,参与大赛的学校和人数也逐年增多。其间,兰州市商业学校汽修专业学生曾获得汽车喷涂项目全国三等奖,实现了甘肃省中职学生在全国中职汽修技能大赛中获奖的突破。

从2017年至今,甘肃省中职汽修专业技能大赛比赛项目随着全国的改革也做了调整,取消了理论考核,将原来的汽车维护、汽车空调、个人基本维修技能三个项目合并为汽车机电维修项目,比赛共设四个赛项,分别是汽车机电维修、车身修复(钣金)、车身涂装(涂漆)、汽车营销(团体赛),比赛地点设在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参赛学生的选拔制度和奖励制度也做了调整,鼓励和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

自上而下的大赛活动模式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巩固,全省各市州大赛如火如荼地开展,大赛迎来井喷式发展。2018年参与甘肃省中职汽修大赛的学校有31所,参赛学生达到148人。同年,甘肃省举办首届中职学校教师技能大赛,来自全省36所学校的45名教师参加了教师技能大赛。2019年,参与甘肃省中职汽修大赛的学校有31所,参赛学生120人,金塔汽修中专学校学生时隔六年后再次荣获全国中职汽修专业技能大赛三等奖,实现了甘肃省中职学生在全国汽修大赛机电维修项目上获奖的突破。2020年,受疫情影响,省赛推迟到5月份举行,全省14个市州的36所学校的117位选手参加了省赛。2021年,14个市州的170余位选手在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参加省赛。2022年,14个市州的221位选手在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参加省赛,参赛人数创近10年历史新高。

经过10余年的发展,甘肃省中职汽修专业职业技能大赛已经发展成为各州市共同参与、专业覆盖面广、有统一制度安排的职教特色活动。

2  大赛对参与主体的影响分析

2.1  大赛过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各有侧重

2.1.1  大赛过程对学生能力培养各有侧重  比如汽车营销与服务比赛所包含的专业能力点有仪态形象、沟通能力、专业素养,对不同能力点分解之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会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对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自信心、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等意义重大。参赛学生经历赛场的历练,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对日后职场发展和晋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

2.1.2  大赛结果对参赛学生升学的影响比较大  现阶段,各省大部分大专院校在单独招生简章中提及:凡获得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的考生和具有高级工或技师资格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可以向学院申请免除基础知识测试[3]。如2022年甘肃省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免试生招生工作实施方案中提及:在甘肃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获得个人一等奖的应届毕业生,在教育部、人社部牵头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个人国家三等奖及以上的应届毕业生,满足以上条件之一,具备免试资格。

对兰州XX学院2020—2022年参加过省级、市级汽修技能大赛的学生进行追踪:2020年,汽修专业18名学生获得市级奖项,其中15名学生免试升入高一级院校;2021年,汽修专业114名学生获得市级奖项,其中28名学生免试升入高一级院校;2022年,汽修专业69名学生获得市级奖项,其中17名学生免试升入高一级院校。这些都是大赛带来的红利。

另外,对172名世赛参赛选手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世赛参赛选手目前的职业分布、薪酬待遇、职业满意度、职业发展机会、职业发展能力、技能提升、获得业绩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调研发现:参赛选手的思想政治素质、学历、职业技能等级和专业技术水平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获得显著提升。其中,中共党员数量增长218%,中共预备党员数量增长110%;硕士研究生学历增长75%,本科学历增长183.3%;高级技师增长433.3%,特级技师从零增加到四人;中级职称增长450%,高级职称增长1 500%,正高级职称从零增加到五人。由此可见,世赛参赛选手综合能力素质得到全方位提升,职业发展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初期生涯发展得到高度认可,长远示范效应得到较充分体现[4]。

2.2  以赛促练找差距,校企合作补短板

在大赛培训过程中,校企合作的作用有别于校内实训这一固定模式,它是以需求为导向的,可以是长期合作,也可以是短期合作[3]。在访谈中了解到,对于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项目,大多数院校缺乏比赛车型,教师对新能源汽车维修的关键技术和经验欠缺,因此需要联系合作企业或企业维修技师开展联合指导培训。这个问题不仅在汽车专业中存在,在参访电子商务专业时,他们也谈到比赛对英语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而学校缺乏环境,非常有必要将参赛的学生派到企业中去,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锻炼英语口语。让学生在企业跟岗学习或接受短期培训,引导学生了解企业真实的环境和岗位需求,帮助学生找准自身知识技能的短板和补救的方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故赛前赴企业培训学习意义很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校内实训条件和师资不足的问题。另外,校外集训对学生而言不仅能促进专业技能的提升,更训练了学生的环境适应和应变能力。

2.3  挖掘大赛资源,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建

以兰州市商业学校汽修专业为例,2013年,该校在省教育厅推荐下与上海通用(2016年后改为上汽通用)汽车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引进教育部—上汽通用校企合作AYEC项目,同年成立“通用班”。截至2021年,“通用班”已成功举办7届,部分毕业生双向选择到本地上汽通用旗下4S店就业。在合作期间:

一是利用便利,曾承接上汽通用公司举办的全国大赛赛前培训任务,届时邀请全国汽车维修专业技能大赛知名专家、裁判、工匠来校指导,帮助解答学校技能大赛训练中的困境和瓶颈问题,提高备赛的针对性;

二是依托合作项目可得到大赛赞助商支持的车辆、设备仪器和技术培训服务,破解学校硬软件紧缺的问题;

三是教师团队利用暑期深入大赛赞助商旗下品牌店进行赴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用工需要,熟悉维修企业岗位设置和职责,掌握各岗位从业人员岗位胜任能力,明确学校教学内容和实际职业工作需求的脱节程度,返校后对标企业用工需要、岗位胜任要求和典型工作新任务与新技术要求重构课程体系和内容,为探索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通提供借鉴。

3  大赛在育人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及解决办法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大赛亦是如此。大赛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大赛给学校、学生、教师带来红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境和偏差。

3.1  大赛在育人过程中出现导向性偏差

一是现阶段各类大赛实际参与的学生人数甚少,大部分学生得不到大赛带来的红利,很难体现大赛的普惠性政策。

二是参与大赛的师生过于重视实践技能训练,忽略基础文化课的教学,出现以赛代学、以赛代考的局面。殊不知,专业技能高只代表专业技能素质好,专业技能属于容易习得的知识,可通过后天的培训和教育形成[5],而文化素质的提高则需要借助于文化基础课的学习以及社会实践锻炼[6]。

2022年以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多次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后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从原来单纯的“以就業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7]。这就意味着学生可以通过三二分段制、五年一贯制、中本贯通、中高本贯通、职教高考、对口单招、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升学等多种渠道升学,升入院校层次越高,对学生文化素质学习的要求也越高,如若忽略基础文化课程的学习,日后势必给学生带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问题。

3.2  大赛与教学的矛盾

3.2.1  时间问题  以甘肃省为例,各市州大赛一般在10—12月,省级大赛在第二年的3—4月,国赛在第二年的5—6月,为备战比赛,势必会占用大量常规教学时间。

3.2.2  参赛学生的选拔  各市州大赛一般在10—12月,参赛学校需在这个时间段之前完成参赛学生的选拔以及训练,且校级比赛涉及的学生面最大,而这个时间段一年级新生以文化基础课程学习为主,专业知识和技能涉猎较少,无法胜任比赛;二年级学生秋季刚开学,专业技能的学习仍旧不够牢固,仍需多加学习和训练;相比较而言,三年级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较为扎实,但是又处于顶岗实习或中职升学考试复习阶段,这又会与比赛周期产生矛盾[3]。因此,如何协调好学生常规课堂学习和大赛训练是学校和师生面临的难题。

3.2.3  大赛考核内容与教学内容存在脱节现象  在调研中发现:师生认为目前省、市级中职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与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每年都会不同程度地加入新的考核内容,难度逐年增加,尤其部分赛项题目难度已经远远超出相应维修等级工种的标准,不利于选手的选拔。

3.3  大赛经费投入不均衡

现阶段在职业教育界存在“职业教育是一种昂贵教育”的共识,与职业教育规模迅速发展相比,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拨款相对滞后[8]。汽车类专业技能大赛实训设备(软件)更新非常快,参赛学校要想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必须购置相关设备(软件),而这些设备(软件)价格很高,并且往往两三年就又“落后”了,不得不重新购置。这对于一些实力不雄厚的职业院校来说,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财政支持,可能会无计可施[9]。在调研中发现,同一地区、同一学校实训投入也相差很大:同一地区一般有参赛任务的学校往往比无参赛任务的学校实训条件好,同一学校参赛专业的实训条件比非参赛专业的实训条件好[8]。

4  破解问题的举措

4.1  落实技能大赛的普惠性政策

教育部门举办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也是通过大赛引导各职业院校专业开设要符合市場需求,教学标准制定必须参考行业标准,教学评价必须试行多元评价,以赛助推职业建设,以赛完善人才培养。因此,各职业院校应从普测型校级大赛着手,根据各院校专业开办实际情况,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技能大赛,互相切磋、共同进步,让大赛的机制融入日常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让更多学生参与校级大赛,让更多学生接受专业的训练和指导,让更多学生在大赛的情境中锻炼能力[3],以此弥补省赛和国赛参赛人数少的缺憾,落实大赛普惠性政策,发挥大赛的指挥棒作用。

4.2  挖掘利用“大赛后”资源,助力教学改革

深入总结和挖掘大赛的丰富资源,传承大赛中获得的经验,将大赛成果转化成教学资源,用于专业教学和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比如,将大赛的标准和情境融入相应的课程中,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3],实现教学与大赛的对接;将大赛考核内容引入教学,规范实践指导,使学生能够最快、最大限度地接受国内外最新知识、最新工艺和最新技术,实现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协调发展,形成大赛与教学的良好互动[9],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目的。

4.3  成立社团,常态化训练助力大赛

各院校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成立专业学习社团,将专业技能大赛内容作为社团常设性业务活动,学生课后时间参与社团活动,就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了解大赛,甚至提前介入大赛训练,可缓解学生日常学习和大赛训练的矛盾,也有利于选手选拔和赛事公平。另外,在社团活动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于师生之间更为便捷,导生辅导也有助于缓解指导教师的教学压力[3],便于为学习社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4  搭建平台,助推校企合作“双向奔赴”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院校可免费给合作企业开辟场合空间,直接把企业的运行模式、管理制度、技术标准、生产现场引进学校。这样做,企业可以最低成本得到生产场地,有利可图;院校方便在教学中模拟工作环境,让学生在校期间看到真实的工作情境,甚至可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另外,依托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协商定期开放企业资源平台库,或者联合开发实训平台和软件,既可以节约采购成本,也可以及时补充更新学校教学资源库,为教学改革创新实践和协同育人奠定坚实基础。

5  结束语

大赛作为职教界的一项重要赛项,初衷是要育人,培育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大赛促技能”,最终帮助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升学就业。本文以甘肃省中职汽修专业职业技能大赛为抓手,分析大赛对参与主体的影响力,剖析大赛在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落实技能大赛的普惠性政策、挖掘利用“大赛后”资源、成立专业社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等四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举措,为进一步优化汽修行业技能人才结构供给侧改革、深化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理论研究、构建汽修专业从业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及特征要素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程宇.“国赛”十年:将职业教育改革进行到底:2008—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回顾与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8):21-27.

[2] 张国祥.基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单独招生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2):64-68.

[3] 施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研究: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为例[D].广州:广州大学,2017.

[4] 广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院,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广州)研究中心.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职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M].北京: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21.

[5] 吕世生.汽修专业中职生职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胜任特征为视角[D].山东:鲁东大学,2017.

[6] 李心怡.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调查研究:以江苏汽车技师学院为例[D].武汉:湖北大学,2016.

[7] 多样化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理性选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18):6-7.

[8] 傅静.中职学校技能竞赛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9.

[9] 张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中职学生技能培养方式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技能大赛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影响的研究
论技能大赛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改革的激励效应
“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的工程造价教学改革
理论知识点、国家技能鉴定、技能大赛与教学产品相结合的研究
从世界技能大赛看职业院校竞赛培训制度的建设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